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夏日漫博
內容連載 頁數 1/7
引言
 
心臟,生命的引擎
 
本書要談心臟是什麼、醫學上如何處理心臟問題,以及未來我們該如何才能以最明智的方式與心臟共存,並依賴它活下去。心臟之所以對我們的自我理解具有關鍵重要性,並非偶然。若說心臟是我們身上最後一個停止運作的主要器官,那麼它也是最早發育的主要器官──儘管還沒有血液需要輸送,但是在胚胎形成後三週即開始跳動。一個人出生到死亡,心臟大概會跳動三十億次;心臟所負荷的工作量也實在難以想像:每一次心搏,都足以產生讓血液流經長約十六萬公里血管的力量;一週內流經一名成人心臟的平均血液量,能夠注滿一整座後院游泳池。另一方面,由心臟所維持的生命很快就能被奪走。心臟一旦停止跳動,死亡便隨即降臨。如果說,生命是一場持續不斷的掙扎,那麼心跳即是此一抗爭的核心;藉著為細胞供應能量,心臟也抵擋了生命趨於消失與混亂的傾向。
 
對心臟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跳動。這個目的內建於其結構中,即使是利用培養皿培育出來的心臟細胞,也會自發性地開始收縮,並且尋求其他細胞(透過一種稱為「隙型連結〔gap junctions〕」的電連結方式)進行同步的韻律之舞。就這方面而言,心臟細胞與它們構成的器官可說是一種社會實體。在動物死亡後,牠的心臟仍可繼續跳動達數天,甚至數週之久。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法國外科醫師卡雷爾(Alexis Carrel)在實驗室裡證明,只要得到充分的營養,利用血漿與水培養出來的小雞心臟組織可以跳動達幾個月,甚至二十年以上,遠比雞的正常壽命還長。這是心臟的一種獨特性質:如果沒有跳動的心臟,大腦和其他重要維生器官就無法發揮功能;但心臟卻不需要仰賴正常運作的大腦而跳動—至少就短期而言是如此。此外,心臟不只是把血液輸送到其他器官,還會把血液輸送給自己。我們看不見自己的眼睛,也必須努力運用心智,才能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但是心臟不一樣。就某方面而言,心臟擁有自我維繫的能力,這是其他器官都沒有的能力。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