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3/4

「他們從我的影片衍生出一些問題,例如用了哪些技巧?哪些經典電影使用這些技巧?我根本答不出來。唉!我自學剪接軟體,自己拍,自己剪,哪裡需要知道這些專有名詞!」
 
我終於知道這學生鎩羽而歸的原因了,原來他缺乏的是「論述能力」。
 
另一位學生漢均,在錄取世界四大時裝設計學院之一─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汀學院後,分享自己面試的經驗:「教授要我說出創作的理念。他說作品的完整度不是最重要,他們最想知道的是,我為什麼會做這個作品?做出作品的邏輯又是什麼?」
 
原來「論述能力」就是「能做,也要能講」。所以同學在面試前,務必練習用最精確、最有邏輯的語言,講解自己的作品。
 
三、腹有詩書氣自華,沒課外閱讀的習慣會被秒殺
 
「自主學習」是新課綱的核心,因為只有自主學習者才能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而在知識更替迅速、舊知識很快被新知識取代的年代,只有終身學習者才不會被世界淘汰。因此在面試時,「平常都看些什麼書?」、「上哪些網站收集資料?」「對時事的看法?」就變成評審判定考生是否具備「自主學習」素養的常見題目。
 
一位參加國立大學商學院面試的學生,回校後用「被羞辱」來形容自己的挫敗:「老師,你應該要提醒同學們,若要參加商學院的面試,平常最好要有閱讀《天下》、《商業周刊》或關心財經新聞的習慣。」學生搖搖頭:「評審問我『東協十加三』對台灣的影響,我竟然毫無頭緒!」
 
四、用科系試探,證明你真的適合該科系
 
《親子天下》曾在二○一九年,調查國立台灣大學近八百位大學部的學生,結果僅四成台大生表示,如果可以重來,還會讀現在的科系。因此入學管道增設面試,就是不想僅用考試分數,錄取不適合的學生。
 
如果面試時,每位學生都能證明「我真的適合這個科系」,一定更可能得到教授的青睞,而各種「科系試探」的經歷,都是最好的證明。第一種試探是「作品」。二○一九年有一名考生,以學測四十八級分的成績正取交大資工系,就是因為他曾架設Linux 伺服器,製作「學測五選四」工具,造福全國的考生。
 
第二種試探是「職場打工」。例如就讀觀光餐飲前,曾到相關產業打工,備嘗該行業的辛苦後,仍然一往無悔。
4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