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9
導論
 
自從我們在1999 年開始撰寫本書第一版以來,由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與大衛.陶德(David Dodd)共同創立、並由後人繼續發揚光大的價值投資方法,做為一種選股策略似乎已經有日薄西山之勢。過去30 年來,金融學術界倡導的「效率市場理論」(Efficient Markets Theory,EMT)否定了任何積極投資方法得以穩定創造更優異績效的可能性。當時,第一次網際網路泡沫創造的股市榮景,看似徹底摧毀了價值投資所根據的全部分析理論。所有的價值投資人——除了華倫.巴菲特——普遍被視為不瞭解當代實際經濟狀況的守舊派頑固份子。幸運的是,2000 年到2002 年之間,由於通訊科技類股崩跌,配合價值投資人的優異表現,葛拉漢/陶德方法才得以復甦。同時,學術界出版了許多重要著作,其論述與主張顯然都反對EMT。根據統計方法建構的價值型投資組合,表現顯著勝過整體股票市場,這種現象普遍發生在幾乎全世界的所有期間——如果有足夠的歷史資料的話。
 
由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 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 開創的心理學學術研究,其論述愈來愈受世人普遍認同,除了催生了行為金融學之外,也為價值型組合的歷史優異表現提供了解釋,並將這套理論奠基於根深蒂固的人類行為偏差。因此,報酬的「價值溢價」(value premium)看起來將是金融市場未來持續具備的特質。這些研究,以及價值投資人的持續創新,促使人們更深入瞭解葛拉漢/陶德理論,並顯著改善價值投資方法,尤其是關於如何辨識和評估所謂的「特許經營權」(franchise)行業。
 
股票市場從2008 ∼ 2009 年金融危機谷底展開的漫長多頭行情,又再度引起人們對於葛拉漢/陶德方法的質疑。2009 年以來的幾年期間,很多著名價值投資人的績效表現顯著落後全國與全球市場指數。可是,經過謹慎建構的統計價值型投資組合,則可以看到價值型投資組合與整體市場之間的表現差異顯著縮小,甚至完全消失。新一代科技股票所提供的持續性報酬,顯然又和既定價值理論相互抵觸。於是,價值型投資人又再度被貼上守舊派頑固份子的標籤。
9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