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8
3綠色社會的原則
 
第一次接觸到綠色運動時,我還沒有領會到綠色運動對現代思想的滲透有多深。報紙報導著疫情大流行與氣候變遷,至於綠色倫理、綠色金融、綠色稅收與綠色企業規劃等其他領域的著作,我的書架上一本也沒有。

從個人守則到全球汙染與疫情大流行的挑戰,這些主題全都在綠色運動無所不包的範疇之內。但是,綠色運動的結構為何?綠色運動的原則要如何融入「管理良善的社會」這個概念?綠色思想的重要信條為何?我們就從這些問題開始討論,為我們在不同領域的思考做準備。
 
四大支柱
 
在思考綠色目標時,管理良善的社會有四大支柱。第一,它需要一套法律體系界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套法律應該能執行公民行動與公民權利,界定財產權與合約,並促進平等和民主。好的法律能保障交易的可靠性以及糾紛得到公正而有效率的裁決,讓人民在這種環境裡互動。

第二根支柱是發展完善的私有財市場;私有財(private goods)就是公司與消費者為其供應與享受而支付全部成本的財貨。私有財的效率供應以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做為關鍵機制。為追求自利而進行交易和交換的個人與公司,就是在私有財市場裡透過亞當.斯密所說的「看不見的手」促進效率。

第三,社會必須找到處理公共財(public goods)或外部性(externality)的技巧,也就是成本或利益外溢到市場之外而沒有為市場價格所涵蓋的活動。它們有的是諸如汙染和傳染等負面外溢效果,也有像是新知識等正面外溢效果。在一個管理良善的社會裡,政府會立法,透過規管和徵稅等權力,促成協商與損害賠償,以確保重大的負面外部性能得到修正。此外,在政府行動缺席或不完整的領域,個人和民間機構就必須留意他們的外部影響。

最後,在一個管理良善的社會裡,政府必須以修正性的稅賦和支出確保經濟與政治的機會和成果得以公平而公正地分配,以追求體制裡的平等。過去半個世紀,經濟不均愈來愈嚴重,這個目標也隨之變得格外重要。茲舉一例:1963年,財富排名前1%的家庭,財富規模是平均值的15倍,而這個數字到了2016年擴大到50倍。有害的外部性不應該讓現存的不均雪上加霜。
8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