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第一章 源流及發展
佛教禪宗起源於印度,而中國禪宗的出現,則體現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同印度宗教學說的融合與吸收,是中國古代佛教徒對印度佛教思想的發展與創新。經過歷代禪師們的發揚光大,禪宗已經發展成為中國佛教的主要宗派之一。
第一節 基礎知識
禪宗是中國佛教的一個宗派,以菩提達摩為始祖,故又稱達摩宗,它以禪定作為佛教全部修習。禪宗作為中國固有文化與外來的印度佛教文化相結合的產物,用現代的說法,禪宗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
什麼是禪
禪是梵文「禪那」的略稱,原出自《奧義書》,為印度教術語。意為「思維修」、「靜慮」、「定慧均」,也有譯為「棄惡」或「功德叢林」的,就是在生活中靜靜過濾碎片,修正錯誤的思維,拋棄惡念。禪為「六支瑜伽」的第三支、「八支瑜伽」的第七支,是修習瑜伽的高級階段。後為佛教所吸收,為「三無漏學」與「六度」之一,是佛教禪宗的一種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師禪與佛祖禪的區別。
禪是佛教很重要而且最基本的修行方法。但是禪宗所說的禪並不是指某一種特定的修行方法,而是指感悟到本性的一種狀態。其意義就是在定中產生無上的智慧,以無上的智慧來印證、證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實相的智慧。正如潘國靜禪師說:「禪來自於生活,是長期對生活累積時的感悟。」
禪學是佛教的一種思想,其大意是放棄用已有的知識、邏輯來解決問題。認為真正最為容易且最為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用源自我們內心的感悟來解決問題,尋回並進入自性。其理論認為這種方法不受任何知識、任何邏輯、任何常理所束縛,是真正源於自我的,所以也是最適合解決自我的問題的。簡單而言,禪就是一種最為簡單而且是最為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什麼是禪宗
禪宗,是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又稱宗門,它始於初祖達摩,盛於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徵之一。
漢傳佛教宗派大多來自於印度,但唯獨天臺宗、華嚴宗與禪宗,是由中國獨立發展的三個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禪宗最具特色。
中國在禪學方面有一支突起的異軍,那就是所說的「教外別傳」的禪宗。這個禪宗所傳習的不是古來傳習的次第禪,而是直指心性的感修感悟的祖師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