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6
第七章∣感染力的催化劑:把慷慨由隐形變成大流行
 
一項慷慨行為是帶來小小的影響,或能引發漣漪並擴散到全世界,其中差別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關乎一切!要使慷慨能夠帶來指數級的影響力,第一個難題是如何引起注意。人在心理上有個根深蒂固的缺陷,就是我們的注意力存在著偏誤。
 
注意力會鎖定過去曾對我們生存造成威脅的事物,這包括各種各樣的威脅。可疑的行為;可能會傷害我們與我們家人的任何事物。同時,在人的眼中,好人好事固然可愛,但是……你懂的……那可以等下再說。
 
我來自媒體界,而我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可以看見這個產業所面臨的困境。重大議題往往複雜且令人望而生畏。一篇關於政府推動大學創新政策的頭版故事,銷量永遠會輸給那份標題鼓譟著〈移民大舉入侵!〉的八卦小報。社群媒體演算法的操作遵循著媒體大亨魯伯.梅鐸(Rupert Murdoch)等小報業主所開創的基本原則:大力推播那些發表激進言論、並將異己者描繪成極端危險人物的人,藉此來吸引公眾的目光。威脅、暴行與憎惡都很吸睛。可嘆的是,嚴謹與善良卻很無聊。
 
該怎麼辦?
 
那麼,我們就把好人好事變成無聊的相反如何?讓我們的慷慨使人起雞皮疙瘩,令大家感動莫名,願意分享這些故事並群起效法。
 
要怎樣才能做到?這沒有明確的法則。凡是出自人類善良天性的獨特且眞誠的行為,都具有引人入勝的潛能。那我們要如何善加利用我們的慷慨來製造漣漪效應呢?即使只是在方法上進行微小的調整都可能改變一切。舉例來說,有一項慷慨的善行讓某些人受到感動,決定將其傳播給其他人。如果每十個聽說這件事的人平均傳播給九個人,這則新聞就會逐漸消聲匿跡。但是如果這樁善行的感染力能再高上那麼一點點,讓那十個人平均會傳播給另外十一人,這個消息就會瘋傳起來。一隻蝴蝶在地球的一端拍打牠的仁慈之翅,就可能在地球另一端引發仁慈的颶風。
 
以下有五種實作方法,能夠幫助你將你的行動由單純的善意轉變為有感染力的慷慨之舉。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