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止)
內容連載 頁數 5/7


台灣曾經一度流行大餐廳,動輒千坪,因為宴會所需,餐廳不大不氣派。每個吃喜酒的人都很無奈,因為面子而赴宴,卻吃了一肚子不情願。曾在路邊攤看到朋友吃爌肉飯,問他不是等會兒要去吃喜酒嗎?他說寧願飽餐一碗也不想去挨那一頓,朋友問我,台灣這種怪現象會維持多久,我想,等大家對於辦喜事或赴喜宴的想法,不是為了那一攤飯局時,一切就可以改變了。在一個午後的兩點至五點,主人請大家一起來歡喜,喝茶、喝酒、吃點心、談話,共度喜事,此時需求改變了,大餐廳也就關門了。

日本的餐飲電視節目不但受年輕人喜歡,中年觀眾也越來越多,日本的執著態度在餐飲文化上更發揮淋漓盡致,不厭精、不厭細不足形容,殫精竭智,用心於餐飲的全方位滿意。台灣有很多好餐廳都是日式的,不求大、不奢靡,只求精緻有味。果然,事實證明大的餐廳倒光了,精緻有味的獨領風騷。

不管你想開餐廳還是學木工,總要與生命對照個比例出來。例如想要工作三十年,至少也要學藝了數年;想賣火鍋也要學會夏天會做小米粥。俗話說:「一招半式闖江湖。」等發現學問不足再來傷腦筋,肯定太遲!

〈品牌來自好口碑〉

日本電視台報導過幾則很有意思的故事:一輩子糊風箏的老者、祖傳數代專折紙鶴的店,還有一個是從江戶時代堅持至今、每天只賣一百五十個便當的料理店。

老者想透過風箏完成想飛的心願;祖傳的紙鶴,是眾人夢的寄託及家傳技藝的使命感;限量製作又賣得很便宜的便當,正是一種崇高的社會服務實踐。不論是想飛的決心、家傳的使命感,還是服務人群的崇高理想,這些人所展示的堅持與執著,令人感動。沒有剛毅的人格特質與清楚的人生態度,是做不來這些大事的。

「西進旋風」曾經一度席捲企業界,媒體開始注意,誰仍在角落賺錢、為何會做那麼久……,不同的角度,居然有共同的話題。一時之間,專業啦、聚焦啦、優質化啦,都成了流行名詞。

經常在內部讀書會中有感而發,特別是對於百年經營的做法。從「古老品味,現代追求」出發,誓言做到「功利社會中溫馨的飲茶館」。與人相處謙讓必有「烏龜哲學」,做事到處受歡迎的「提燈籠理論」,對茶的看待「要專業才會有事業」,在態度上「想成功,要下苦功」,在學習上「多讀書以建立知識,在慣性中養成專業」,並用哲學家、文學家的卓見期勉同仁務實與活在當下。「塵世是唯一天堂,茶館乃人間樂土」,最後要以「心有多寬,路有多寬;量有多大,福有多大」自勉。

以上這些,絕非只是懸掛高處的標語,或者隨口說說的空話,而是每天都在實踐的行為模式、共同的生活準則。透過文字,讓同仁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該做什麼。

美國沃爾瑪百貨從賣掃把起家,後來成為美國最大雜貨店;有人從小在角落練習開鎖,爾後成為世界最大鎖的製造商;有個少年因不滿意彈子房的球桿而興起自製念頭,居然也變世界唯一。時間是見證者,太多真理道理都很簡單,難的是有沒有行動。游離的雨絲澆不溼一片草地,屋簷垂直而專一的滴水,卻在花崗石上鑿出一個洞;平凡的放大鏡,可以點燃一根火柴,足以燒掉任何皇宮,目光遲鈍的獵人用盡了子彈也可能空手而回。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