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_加碼
新中國 新藝術: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錄

新中國 新藝術: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錄

  • 定價:580
  • 優惠價:79458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二十六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訪問集結
檢視浮光掠影背後,中國藝術新浪潮的真實湧動

  橫掃近年國際藝術市場的中國藝術熱,將作品動輒上百萬美元的張曉剛、王廣義、方力鈞、岳敏君,樹立成中外藝壇莫能忽視的四大金剛,也使得在他們身側左右的中國藝術家,皆以其商業潛力難以測度,而頓時由僻寂角落躍入大眾眼簾。在市場和學界的披沙揀金尚未落定之前,這波席捲全球藝術市場的中國藝術新浪潮中最顯而易見的符號---咧嘴笑的大臉、光頭、經處理的毛澤東時期海報標語和圖像、面具、傳統家庭照等---便大抵構成了今天人們眼中的中國當代藝術面貌。然而,中國當代藝術是否就如這些浮光掠影所泛指的種種,別無其他?

  《新中國 新藝術: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錄》為二十六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訪問集結,其中多篇原來刊載於《藝術收藏+設計》雜誌的「藝術家工作室」單元。在四大金剛之外,此本訪問錄亦包含了徐冰、蔡國強、曾梵志、劉野、劉煒、周鐵海、羅中立、何多苓、周春芽、艾未未、俸正杰、王慶松、陳文波、展望、崔岫聞、洪浩、隋建國、楊飛雲、葉永青、谷文達、楊少斌、劉小東等近年來在國際藝術市場或學界鋒頭正健的中國藝術家,使人可從近年如逢巨變的中國社會脈絡中,辨出在浮光掠影背後,夾雜著傳統、新建、淡泊、逐利、鮮豔、素樸的中國藝術新浪潮,其來勢洶洶的湧動。

 

目錄

平靜創作追尋藝術的烏托邦主義者—王廣義
享受生活,樂在創作的思想修煉者—方力鈞
堅持放緩的創作延續性—岳敏君
關於天書,關於文本、觀念與藝術—徐冰
現代藝術的無限可能,就在於芸芸大眾都可以感到很好玩—蔡國強
回想初衷,探索藝術潛能的挖掘者—張曉剛
面具下的真我—曾梵志
理性結構述說內心所欲傳達情感故事—劉野
挑戰,讓才情得以淋漓盡致—劉煒
藝術,講創意也談策略—周鐵海
當代藝術語境下的中國精神—羅中立
追尋隱藏於藝術中的詩性—何多苓
散發璀璨生命力的色彩—周春芽
在「破」與「立」之間,自由表述的創作觀念—艾未未
讓豔俗成為當代藝術的另一種風情—俸正杰
既豔俗又前衛,顛覆式的仿真世界—王慶松
讓繪畫成為記錄社會與時代的視覺檔案—陳文波
現代人文對話的新石頭記—展望
從油畫到攝影世界的女性主義敘事—崔岫聞
以視覺還原的解構意識—洪浩
雕塑,一如物理性沉思與感官的飆速—隋建國
溫柔含蓄滲透心靈的寫實油畫—楊飛雲
玩味繁複與簡單的塗鴉繪畫—葉永青
以水墨為起點,走前衛之路—谷文達
以藝術抒發暴力、闡述人性—楊少斌
以畫筆紀實,以鏡頭記錄—劉小東

 

  自1998年高名潞在美國策畫的「中國新藝術展」,與隔年史澤曼擔任總策展人的第四十八屆威尼斯雙年展上,陳箴、蔡國強和黃永砯等中國當代藝術家的露面,以及范迪安策展的第五十一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之後,國際藝壇開始對這個它所長期忽視的新中國的藝術力量,投以關注。

  中國的前衛藝術可追溯至1959年成立的無名畫會,這個約廿位藝術家組成的畫會曾於1974年舉行公開畫展,這也是第一個已知的非官方畫展。1978年底至1979年初,中國的新藝術開始萌芽,當時一群藝術家開始創作以文化大革命的失敗和代價為主題的作品,這些在1979年秋天首次展出的「傷痕繪畫」雖然仍以歌頌文化大革命為主,但卻表現出以往未被承認的身心創傷。同年,星星畫會在北京開展,吸引了四千名觀眾參訪。在星星畫會之後,藝術形式上的實驗陸續出現,而在80年代達到顛峰,最後做為一種現象表現在1989年栗憲庭、高名潞等人在中國美術館策畫的「中國現代藝術展」裡,這場集結一百八十六位藝術家共兩百九十三件作品的展覽,原預定展出兩週,但其間被迫關閉兩次。

  另一方面,在整個國際藝術活動的平台上,發主導聲音的主要是西方國家的藝術,「西方中心主義」這種文化觀念是佔據主流的。這種趨勢從20世紀最後幾年開始逐漸起了變化。國際藝術界,包括在西方藝術中心的內部產生一種向外眺望,向非西方國家的文化和藝術汲取經驗、謀求交流的態勢,形成世界文化的多元主義取代原先的西方中心主義。中國處在開放的社會變革中,展現出自己非常充沛的生機和活力。一位藝評家就曾指出:就中國藝術自身而言,經過了改革開放二十年的發展,到新世紀之交的時期,也表現出與國際社會交流和交往的新的願望。從中國新藝術的發展歷程來看這個必然性,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藝術主要是藉助西方現代藝術的已有成果,來調整原有單一的藝術觀念和藝術標準。80年代中國藝術的主要標誌是藝術的變革,特別是對原有藝術單一面貌的修正。到了90年代,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整個藝術上的多樣化也急遽地表現出來,中國新藝術到了此時表現出一種要在當代層面上與國際對話的潛質,成為豐富和調整國際藝術格局的一種力量。進入21世紀,中國的藝術生態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從生活方式到所採用的語言及探索的觀念取向,都是愈來愈個體化、多元化。

  中國當代藝術今日的活絡和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是從2000年開始成形,那年的第三屆上海雙年展可說為轉捩點。隨後商業畫廊一個接一個出現,國際收藏家和拍賣公司開始出現中國熱,使中國政府開始改變態度,轉而把藝術當成達成商業和外交目標、進而鞏固其全球地位的手段。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因為蓬勃的市場而愈發熱絡,例如2006年便是相當火熱的一年。張曉剛、岳敏君、方力鈞這些藝術家的作品等,為蘇富比在中國當代藝術這塊的收益增加了四倍之多,總計超過6000萬美元。2006年11月佳士得在香港的拍賣會上,光是中國當代藝術便有6800萬美元的拍價。劉小東的〈三峽新移民〉一幅油畫在保利拍出275萬美元的成交額,當時保利拍賣的總經理指出,中國當代藝術不僅在西方市場熱門,連在本土都很搶手。

  許多中國藝術家走向國際,不僅是聲譽上的獲得或市場上的效應,更是顯示中國藝術自身的豐滿、發展和水平的提高,能夠在國際舞台上展示中國藝術的當代價值,中國當代藝術家的視野已經處在一個全球的信息圈中,大家開始關心個體的交流,形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藝術多種樣式共存的一種生態,它處在當代,具有當代文化的屬性和文化心理。

  《新中國 新藝術——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錄》這本書,大多原是《藝術收藏+設計》雜誌從2008年4月號開始每期連載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工作室」專欄至2010年3月內容集結出版的單行本,總計包括王廣義、方力鈞、岳敏君、徐冰、蔡國強、張曉剛、曾梵志、劉野、劉煒、周鐵海、羅中立、何多苓、周春芽、艾未未、俸正杰、王慶松、陳文波、展望、崔岫聞、洪浩、隋建國、楊飛雲、葉永青、谷文達、楊少斌、劉小東等二十六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訪問實錄。他們都是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活躍在中國當代藝壇的重要人物,訪問多數是在他們的工作室進行,同時以攝影呈現每一位藝術家工作室實景,並選刊十多幅以上的代表作,可以真正閱讀透視他們的創作心靈、欣賞作品內涵。二十六位名單,僅是已經連載的集結,這個受人歡迎與重視的「藝術家工作室」專欄,還在陸續進行採訪與連載,日後也將推出續集。

  透過本書系的出版,我們不僅可以抽樣性的看出中國當代藝術的特質與概貌,更可進一步觀察了解中國當代藝術何以會形成今日多元的模樣。

何政廣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565731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7 x 24 x 2.0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從「格」的概念出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愛的繪本展
  • 台灣廣廈
  • 春季電腦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