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照顧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5
從「大中至正」到「自由廣場」
 
二○○○年五月二十日,第一次政黨輪替,陳水扁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當時總統府的例行作業有一個儀式,是總統帶領所有閣員到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前參拜。
 
「這是我第一次進入中正紀念堂!」當時獲聘為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的杜正勝說,那個場面就好像中國古代的新君即位,要向先帝參拜一樣。
 
當然,阿扁第二任總統的就職儀式中,就沒有這個參拜儀式了。不但不參拜,阿扁還想把中正紀念堂「處理」掉,實踐轉型正義。
 
中正紀念堂的主管機關是教育部,處理中正紀念堂以落實轉型正義的超級任務,就落在教育部長杜正勝的頭上了。
 
杜正勝說,處理中正紀念堂,是阿扁主動跟他提起的,但要怎麼處理,就沒有清楚的說明。於是他再度進入中正紀念堂,詳細了解這棟建築物的裡裡外外,結果發現,整棟建築都與蔣介石緊密地關聯在一起,連天花板都有中正紀念堂的印記。整棟建築,就像人的細胞一樣,成了一體,要徹底處理中正紀念堂,最好的做法就是整棟拆除。
 
杜正勝說,處理中正紀念堂是民主人權轉型正義的實踐,所以是教育部的重大施政。但因牽扯太大,在阿扁執政後期才進行,已經晚了,氣勢弱了,處理起來爭議就會比較大;當時想要拆道牆都會引起強烈反彈,遑論拆掉整棟建物。這是一件非常艱鉅的任務。
 
為什麼要把中正紀念堂要納入轉型正義施政?杜正勝說,轉型正義的意思是在原來威權專制體制下認為可以做的事,進入民主人權的體制後,那些事卻是不該做的,於是對過去認為應該的事,加以糾正或清理。以東西德統一來說,原先在共黨控制下的東德,官員認為應該的事,等到兩德統一後,從西方民主社會的觀點,很多是違背人權,甚至已構成犯罪的行為,用現在的人權角度加以處理,給個交代,就是轉型正義。
 
杜正勝說,蔣介石過世後,國民黨把蔣介石當成帝王身分,興建紀念堂。但蔣介石過去做過的事,包括在大陸做的事,從民族主義的觀點,可能有功;但從人權的觀點,又可能有過。我們現在追求什麼社會?現在人類的主流價值是什麼?用現在民主人權的角度看過去他所做的事,來處理中正紀念堂,這就是實踐轉型正義。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