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景德元年(一○○四),吳沙門道原,系釋迦以來祖祖之法脈,備錄其法語,名曰(傳燈錄)(景德傳燈錄),凡三十卷,為其後種種傳燈錄之嚆矢。而臺灣地區流傳的(新鐫希夷陳先生紫微斗數全書)與(十八飛星策天紫微斗數全集)兩本古笈,正是當代斗數命學的傳燈錄,百餘年來,絕大多數的種種斗數書籍,皆以之為嚆矢,內容不出其範圍。
我就讀師大美術系時,曾潛心研究苦瓜和尚的書畫和題畫詩跋、畫論,一九七八年歲暮教學之暇,撰寫(石濤畫語錄一畫之研究),參加中國畫學會主辦首屆畫學論文徵選,次年揭曉,該文獲選為第二名。十多年來,對苦瓜和尚的畫理薑論,未嘗間斷研究,從其中得到很多啟示,其畫譜(變化章第三)云:
「古者,識之具也。化者,識其具而弗為也。嘗憾其 泥古不化者,是識拘之也。識拘於似則不廣。故至人無法, 無法而法,乃為至法。蓋,有法必有化,化然後為無法。」「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夫, 好古敏求,則變化出矣!」
識,是一種準則;一種理念,一種認知;是前人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可以供後人參考、效法的,後人藉由它,可以減少摸索的過程。但是後人如果死守著前人留下的成法,不知變通,反而會使與生具來的原創力受到蔽塞,也會局限於狹隘的範圍內,見識不多,難以開拓廣大的天地,建立屬於自己的風格。成功的人是能精熟成法,擷取它的長處,在最適當的時機、埸合來運用、最好是能融化它,隨著時代來加以增益、引申,使它以適合時代,又帶有自己風格的另一種形式出現。這才是「至法」。好古,是儘量吸取前人智慧、經驗的長處。敏求,是學習有方法,運用能隨時變通。
學習斗數命理也是這樣的:必須有正確的認知和豐富的資料作為基礎,配合時代的腳步和社會型態的需要作實際的運用,才能使斗數命理成為指導、規畫人生幸福的方案。而學習的過程必須好古敏求 要能去蕪存菁;要能慎思明辨,也就是說要能夠大膽假設、懷疑,又要能小心求證;從批判(Critic)和印證中,導引出新穎而且正確的理念和方法,如此才能為古老的斗數命理輸入新血液,賦予它活潑的生命。
破、譯古文,是我較擅長的,除了將訛誤、有疑問的字句訂正,將文句分段,標點之外。在內容方面,利用箋、註、疏、考,補、翼、徵、闡等手法,對字句、旨義加以解釋、引發及辨證。希望能做到消除古文艱澀隱晦的缺點,打通讀者的學習障礙。我在編寫本書時,真的是秉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誠心,努力而為。惟限於篇幅,不得不在審慎的抉擇後,作了大幅度的割捨,但願有機會時,我能另著斗數專書來彌補赤水遺珠之憾。
近世流傳於坊間的斗數古書,最有名的是(新鐫希夷陳先生紫微斗數全書)和(十八飛星策天紫微斗數全集)。(全書)凡四卷。卷首有明朝羅洪先狀元序文,內謂該書授自陳希夷第十八代子孫了然道士;江西潘希尹補輯、福建楊一宇參閱。(遍查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碑傳全集、人名大辭典、四庫書目索引,皆無潘楊二氏,此二人極可能為道士。)刊行年代不詳,筆者手頭的版本是臺灣竹林書局一九七一年三月第五版。(全集)凡六卷。書名的題署不一致,卷一署(新刻合併十八飛星策天紫微斗數全集),卷二書署同卷一。題大宋扶搖子白雲先生陳摶著、南州草坪徐良弼校正、金陵益軒唐謙繡梓;以上二卷是不同於今世流行的紫微斗數。卷三署(新刻希夷陳先生紫微斗數全集),卷四署(新刻評註合併十八飛星紫微斗數全集),卷五署(新刊評註合併十八飛星策天紫微斗數全集),卷六署(新刊合併十八飛星紫微斗數)。題大宋華山希夷陳圖南著、隱逸玉蟾白先生增、十八代孫了然陳道校、金陵益軒唐謙校,清.同治九年(一八七○)庚午重刻。臺灣刊行本是周祖勇提供給集文書局,一九八二年三月出版。
(全書)的內容完整充實,體例簡潔明暢,錯字不多,優於(全集)。(全集)的編、註鄙劣,非出於江湖術士即出於書肆俗商,其格調遠遜於(全書)。其他的古笈、秘本,內容大抵不出於此二書範圍之內。因此,我在編寫本書時,是以(全書)為主,再參考(全集)及其他的古笈秘本來訂正增刪,偏頗闕漏,在所難免,讀者可參閱名家了無居士的大作:(清朝木刻陳希夷紫微斗數全集現代評註)(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一九九○年八月一日初版一刷)。
古書是「識之具」,好的斗數古書是研究斗數命理的根源。根柢穩固,樹木才能長得高大,源頭深浚,江河才能流得長遠。可惜的是,好的斗數古書和詮釋斗數古書的好書,太少太少了。
清.張潮(幽夢影)云:「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能用不難,能記為難。」張竹坡曰:「能記固難,能行尤難。」
中國術數類的東西,本來就有「傳訣不傳書,傳書不傳訣」的陋規陋習,所以要從古書的破、譯,乃至於能用、能記、能行的出神入化境界,這段歷程的艱辛、漫長,若非身歷其境者,不能夠體會得出來。至於著書立說,更難。丁湛(圍爐夜話的啟示)說:「讀書人著書立說,貴在言辭公允客觀,不可偏私武斷。因為文章是給人看的,若是有所偏差,豈不誤導了眾人?曹丕認為文章是百年的大業,一點也不差;而孔子述而不作,想必也是有道理的。因此,著作文章一定要客觀公正,謹慎下筆,否則,率爾操觚,那有什麼可看性呢?其次,再求精要詳細,言無不盡。這樣的文章,才是最可貴的。」我忝為斗數命理學的讀者、作者,因此誠惶誠恐,兢兢業業;希望本書能給讀者帶來很大的助益,要求內容的錯誤減到最低。
讀古書一定要有耐心,就像品茶、品酒 要慢慢品嚐,才能感覺得出它的香醇;要常看、常讀、常用、常記,多接觸一遍,就會多出一分充實感和喜悅感。
最後,我要贈給真心用功的讀者一句話:
識是一顆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斬魔的慧劍。
明.洪自誠(菜根譚)
有堅實的理論根基,才能使心地光明,擁有思辨批判的智慧,不惑於雜說謬論的擾亂;有堅定的學習精神,才能貫徹始終,突破瓶頸困境,達到最高的成就。
感謝書畫大師李轂摩兄為本書封面賜題墨寶、五術界奇才宣易園陳啟銓兄提供資料及鼓勵、門人張建民、陳泱丞協助整理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