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佛洛伊德的近視眼-適應性潛意識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佛洛伊德的近視眼-適應性潛意識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Strangers to Ourselves:Discovering the Adaptive Unconscious

  • 定價:290
  • 優惠價:926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3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佛洛伊德將潛意識引介給西方世界.但本書作者提摩西?D?威爾森博士指出,近半個世紀以來,心理學界重新發現了潛意識。作者旁徵博引心理學、人類學、醫學、哲學思潮,從日常生活和經典名著中取材,原來,意識的心靈只是決定我們如何行動、感受和評估事情輕重的冰山一角,透過近50年的當代研究,潛意識扮演的要角呼之欲出。

  20世紀初,潛意識普遍被視為原始衝動和內在衝突的險惡之地,激盪著愛慾、忌妒、失敗、恐懼、憤怒、失落和私密的慾望;20世紀中期,受到榮格和東方神秘主義的影響,愈來愈多人視潛意識的本質為靈性、解放和圓滿。即使至今日,一般人仍對潛意識抱持較晦暗的看法,並據以解釋人性中令人不悅的事情。

  本書則提出迴異於此兩種極端的評價,威爾森博士認為潛意識並不特別邪惡,也不那麼靈性,而是幫助我們掌握每天的生活,除了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還在重要的人生決策扮演舉足輕重角色,如求職與婚嫁對象。

  作者在本書一開始先舉經典名著中的場景為例:「還有什麼比心事更重要?或者說,還有什麼比心事更難以判讀?一些人有幸了解內心的慾望,但被詛咒不知如何表達,像李爾王。然而這些人至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更糟的是根本不知道內心的慾望,如《追憶似水年華》裡的Marcel以為不愛Albertine了,直到管家急忙告知他Albertine已離開,聽見消息那一瞬間才知道自己仍深愛著她;許多人都看過和《傲慢與偏見》的Elisabeth一樣困惑的時刻,她發現自己對Darcy的感受『無法明確界定』。」

  一本重新解讀潛意識、深度探討心理學的核心主題self-Knowledge,提供具原創性的新觀點:「潛意識並不特別邪惡,也不那麼靈性,扮演了幫助我們掌握每天生活的角色」,威爾森博士的解讀超越了佛洛伊德壓抑晦暗的觀點,也不同榮格和東方神秘主義的靈性觀。「從某些方面來看,self-Knowledge似乎是心理學的核心主題,自佛洛伊德以降,心理學家因人們認識自我的程度、限制、希望擁有自覺卻失敗而深受吸引,但一直未成為專業心理學的主流,很少有大學開這門課,一旦排除自助式和精神分析的書,極少書籍專論這個主題。此一現象將會改觀。」

  本書榮獲2002年Fore Word雜誌年度選書第三獎,公認是人文社會領域必讀好書。

作者簡介

提摩西?D?威爾森(Timothy D.Wilson)

  提摩西?D?威爾森博士,1999年獲選為美國心理學學會會士(Fellow of 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2001年榮獲維吉尼亞大學傑出教師獎,目前為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系Sherrell J. Aston教授,專長為研究態度、情緒、判斷?決策、自我?認同、社會認知等,著有《Social Psychology》,作者網頁為http://www.people.virginia.edu/~tdw/。

譯者簡介

傅振琨m

  1964年生,東海大學哲學系畢業。曾任職於時報出版、Discovery頻道。譯有《後資本主義社會》、《黃金的魔力》、《經營大師的22堂課》、《獵人之心》、《孤獨的呼喚》、《加拿大》、《鐵達尼號》……等書;現為自由翻譯者。

 

腦的美麗境界 文=吳佳璇 不論是科學家或是芸芸眾生,對於腦功能的各種表現總是充滿好奇,從腦的造影、病理解剖,到透過星座預測人(腦)的行為,無不希望透過不同的途徑去瞭解、掌握腦功能。 心理學是認識腦功能的眾多學門中極重要的一支。十九世紀下半葉,心理學從認識論、現象學切入,開始萌發,時至二十世紀中葉,行為學派蔚然成為顯學時,人類似乎對心智活動了然於心(腦);但當認知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繼起時,人們又再度變得謙卑,因為腦的認知功能之另一個「桃花源」,亦即本書的主題「適應性潛意識」(adaptive unconscious),正若隱若現地向人們招手,引領我們去探索。 但本書開宗明義就強調:「適應性潛意識」不同於精神分析學者念茲在茲的「潛意識」,並說明其功能與影響之大,遠超過我們的預期。精神分析使用「內省」改變「潛意識」,但「適應性潛意識」卻是受「敘事」(narrative)來形塑。 「適應性潛意識」可以進行自動化思考(automatic thinking), 讓我們「心有旁騖」地同時完成幾件事情,就宛如電腦的作業軟體,可以同時開幾個視窗進行不同的程式。更重要的是,「無意識」是建構人格的土壤,也潛藏著人類的偏見,若未將「它」的功能估算進去,人類將無法認識自己。 在閱讀這本書時,「相由心生」、「弄假成真」等成語,從我腦中一一閃過。原來,這幾句成語不僅可以從歷史掌故去理解所欲傳達的訊息,更可以從「適應性潛意識」的功能,去理解其意涵。第十章幾個實際的例子,都是很好的呼應。 書中對改變自我的論述中,十分強調「敘事」的力量。一個人只要可以把發生過的現象串成一個自己可以理解、接受的故事,雖然事情本身不一定有所轉變,但矛盾與掙扎撐起的張力,已消弭大半。 然而,本書尚無法告訴我們,這些精妙的功能在腦中是如何運作。這些是目前的解剖定位(localization)或是拓樸學概念無法認識的腦功能;應該是由更基礎的腦功能整合而得。若非特地體會,人類的意識常常沒有察覺腦的這番美麗境界,即使目前最先進的正子造影(PET)或功能性磁振掃瞄(FMRI),要定位出「適應性潛意識」所在,仍是相當困難。 身為實用取向的臨床精神科醫師,我總關注這些知識對精神疾病患者,以致於一般大眾的實質影響為何。我的直覺是,在挑戰笛卡兒「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主義前提下,應該要更回歸人的經驗世界去認識環境,並透過別人的透視,進而瞭解自己。 只不知我們進一步的探索,會到達「柳暗花明」之境,還是仍在「見山不是山」的迷霧中。唯一可以確信的是,人類用各種方法探究腦的美麗境界的運動,方興未艾。「對自己陌生---探索適應性潛意識」一書,的確為我們開啟了一扇窗。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財團人精神健康基金會執行長)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6936470
  • 叢書系列:心理推理系列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OKAPI世界閱讀日|植感閱讀】讓植物告訴你,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需要閱讀什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_領券折百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