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周年慶
四場戰爭與美國新軍事戰略

四場戰爭與美國新軍事戰略

  • 定價:120
  • 優惠價:8710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冷戰結束以來,美國先後發動了四場大規模局部戰爭︰海灣戰爭、南斯拉夫戰爭、職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與此同時,美國新軍事戰略也逐漸形成。灣海戰爭是美國新軍事戰略調整的起點,對美國新軍事戰略的形成起到促進作用;隨著南斯拉夫戰爭中北約新戰略的出台,美國新軍事戰略初步形成並得到首次實施,戰略重心開始東移;阿富汗戰爭是北約、美國新軍事戰略重心轉移的重大突破;伊拉克戰爭是“先發制人”戰略的首次嘗試,也驗證了美軍通過一場一場的戰爭來征服世界的戰略企圖。通過這四場戰爭,美國逐步完成了軍事戰略的調整轉變。

本書從分析戰爭發動者的政治目的入手,揭穿了美國發動戰爭的冠冕堂皇借口,澄清了當前對四場戰爭性質的各種模糊認識,從而揭示了四場戰爭與美國新軍事戰略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威脅。它是實質,就是要依靠佔絕對優勢的軍事力量,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價值觀念產生活方式強加于他國,實現用武力征服世界和獨霸世界的戰略企圖。在美國新軍事戰略中,遏制中國的意圖明顯加重。未來中國如何應對來自美國的戰略壓力,本書的分析值是讀者關注。
 

目錄

序言 時代呼喚新的戰略思考
導論 從四場戰爭看美國新軍事戰略
0.1 冷戰後美國的四場戰爭催生新軍事戰略
0.2 美國新軍事戰略研究的有關成果
第1章 海灣戰爭︰佔領冷戰後時代的戰略要沖
1.1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為美國控制海灣提供了契機
1.1.1 冷戰結束前夕世界格局發生了新變化
1.1.2 美國不允許海灣地區出現伊斯蘭強國
1.1.3 薩達姆吞並科威特得到美國默許
1.2 恢復科威特主權為控制海灣提供跳板
1.2.1 控制能源供給,追求經濟霸權
1.2.2 實現海灣駐軍,控制戰略要地
1.2.3 立足海灣,覬覦世界
1.3 海灣戰爭的戰略意義
1.3.1 海灣戰爭“反侵略”與謀霸權的雙重性
1.3.2 海灣戰爭是美國主導中東的奠基之戰
1.3.3 海灣戰爭是美國謀取世界霸權的重要階梯
第2章 南斯拉夫戰爭︰非人道主義戰爭
2.1 “人權高于主權”︰後冷戰時代的戰爭邏輯
2.1.1 “新干涉主義”︰觀念戰體系
2.1.2 “人權高于主權”︰霸權主義的理論基礎
2.2 “人道主義干預”是發動戰爭的“新旗幟”
2.2.1 實施“人道主義干預”的背景
2.2.2 冷戰後“人道主義干預”的特點
2.3 “人道主義干預”服務于美國稱霸目的
2.3.1 蔑視主權至上的國際法準則
2.3.2 摧毀南斯拉夫前共產黨政權
2.3.3 謀取巴爾干半島地緣戰略優勢
2.3.4 踐踏人權的非人道主義戰爭
第3章 阿富汗戰爭︰明修“反恐”棧道與暗渡“霸權”陳倉
3.1 “9‧11”事件與阿富汗戰爭
3.1.1 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惡果︰“9‧11”事件
3.1.2 “9‧11”事件為美國插足中亞提供了機會
3.1.3 美國將長期佔領阿富汗
3.2 阿富汗戰爭的雙重性質
3.2.1 塔利班政權與“北方聯盟”的戰爭是內戰
3.2.2 美英聯軍發動的阿富汗戰爭是侵略戰爭
3.3 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的戰略目標
3.3.1 強化美國主導地位
3.3.2 鞏固西方陣營
3.3.3 掃清“新帝國戰略”的阻礙
第4章 伊拉克戰爭︰揭開美國霸權時代的帷幕
第5章 四場戰爭是美國新軍事戰略的實驗場
第6章 美國新軍事戰略與中國國家安全
參考文獻
後記
 

冷戰的結束,既是現代國際關系史發展、的重要轉折點,也是世界軍事史發展的重要轉折點。面對冷戰後世界政治格局和軍事形勢,各國紛紛調整軍事戰略,努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爭取主動。在這種大變動、大調整的過程中,美國軍事戰略的調整尤為注目。

第一,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具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幾乎對世界上的各個地方都產生重要影響。在冷戰時期,世界被兩大陣營所分割。美國雖然也是頭號的超級大國,但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處處與它對峙,使它不僅難以隨心所欲,而且還不時遭遇挫敗。伴隨著冷戰的結束和蘇聯的解體,美國的軍事擴張失去了最有力的制約。這一時間,似乎美國真的可以稱霸世界、獨步人寰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怎樣想、怎樣做,直接影響到每個國家或地區的安危和歷史的走向,需要世界各國特別地予以關注。

第二,美國在軍事技術發展和軍事戰略思維、方面走在世界的前面,並在新一輪的軍事變革中擔當著“領頭羊”的角色。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不僅注意美國軍事技術的發展,而且更加注意美國戰略思維的調整,以認清當代世界的軍事形勢和未來趨勢,並運用美國的戰略思維模式與方法,預測美國的戰略思維走向,制定自己的軍事戰略。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塞繆爾‧亨廷頓,可以說是當代美國保守派的先知。他在冷戰結束之初的1993年就發表了《文明的沖突》一文,認為未來的國際沖突將主要是文明之間的沖突,並且將伊斯蘭文明和中華文明視為西方文明的主要對手。在他隨後出版的《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明確表示,中國的崛起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他甚至還具體設想和描述了美國與中國在不遠的將來可能發生的戰爭。在最近出版的另一部著作《我們是誰?——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中,他又進一步明確地宣稱︰美國現在的實際敵人和潛在敵人是宗教驅動的伊斯蘭好斗分子和完全非意識形態的中國民族主義。亨廷頓所表達的,至少是美國保守派的基本認識和判斷。對于這些認識和判斷,應當引起關注,認真進行分析,科學回答建立和諧世界面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始終堅持和平發展的方針,專心致志地從事經濟建設,積極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並為此而努力創造有利于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但是,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我國所面對的國際環境也在變化,這就迫使我們必須對自己的戰略進行新的思考。為了繼續維護和平發展的環境,我們需要正視面對的威脅,也需要迎接面對的挑戰;為了在將來可能發生的軍事沖突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們需要關注生存與發展的環境及走向,也需要了解潛在對手的動向。從這個意義上說,《四場戰爭與美國新軍事戰略》的作者,在這方面進行了有實際意義的探索。

……
 

詳細資料

  • ISBN:9787802370081
  • 規格:平裝 / 33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2024臉譜全書系展,電子書單書85折,任選二本82折!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簡體週年慶
  • 商業新品
  • 福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