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周年慶
從甲午到戊戌︰康有為《我史》鑒注

從甲午到戊戌︰康有為《我史》鑒注

  • 定價:498
  • 優惠價:8743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流亡日本,于1899年初寫下了個人回憶錄《我史》。該書予1953年以《康南海自編年譜》為題出版,很快與康有為的《戊戌奏稿》、梁啟超的《戊戌政變記》成為後人研究戊戌變法的三大史料之一。

《戊戌奏稿》已被證明作偽,是康有為于宣統年間的另作;梁啟超稱《戊戌政變記》不敢自承為信史,“不免將真跡放大”;而對于《我史》,學術界已發現多處疑點,以為不甚可靠。

本書作者對康有為《我史》中最重要的部分——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至光緒二十四年(戊戌,1898)——進行注解。作者引用大量史料,對康有為的說法進行廈訂,鑒別真偽,重建史實。作者的這種般般較真,是為了能夠真切地看清楚這一重要歷史階段中的一幕幕重要場景。
 

目錄

自序
導論
手稿本、抄本與寫作時間
刊印與書名
《我史》“鑒注”的時段
《我史》的真實性
禮送康有為出日本
光緒二十四年歲暮康有為寫作時的心情
“鑒注”的方式
《我史》光緒二十年——二十四年鑒注
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
導讀
20.1 第一次進京會試
20.2 余聯沅彈劾《新學偽經考》
20.3 曹泰之死
20.4 第一次桂林講學
20.5 甲午戰爭與“上清帝第一書”
20.6 桂林山居與著書
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895)
導讀
21.1 陳千秋之死與“同人局”
21.2 第二次進京會試
21.3 張蔭桓赴日議和被拒
21.4 《馬關條約》與“公車上書”
21.5 “聯省公車上書”(“上清帝第二書”)
21.6 《馮關條約》畫押
21.7 光緒帝戰後改革之朱諭
21.8 康有為會試中式
21.9 授工部主事不就
21.10 “上清帝第三書”之進呈及光緒帝下發改革諸奏章
21.11 “上清帝第四書”
21.12 京師修整街道
21.13 開辦《萬國公報》(強學會)
21.14 與翁同穌之相會
21.15 翁同穌改革願望與毓慶宮之妒
21.16 彈劾徐用儀
21.17 彈劾潘贊清
21.18 倡立強學會
21.19 與李提摩太之交往及西人參助強學會
21.20 強學會的捐款收入與內部矛盾
21.21 康有為離開北京及強學會被封
21.22 游歷天津、山海關
21.23 與張之洞之南京相會,創辦上海強學會
21.24 楊文會儀器款項
21.25 返回廣東與《強學報》停刊
21.26 慈禧太後之逆施
21.27 康有為晚年所寫之眉注
光緒二十二年丙申(1896)
導讀
22.1 萬木草堂
22.2 康廣仁、何廷光與《矢口新報》
22.3 “同人局”購書
22.4 第二次赴桂林
22.5 搜集日本書籍
光緒二十三年丁酉(1897)
導讀
23.1 第二次桂林講學與聖學會
23.2 回粵講學、築室花埭、再赴上海
23.3 巴西移民計劃與赴京疏通
23.4“-上清帝第五書”、為王鵬運等人擬奏折
23.5 翁同穌挽留康有為,高燮曾奏薦人“弭兵會”
23.6 楊深秀欲保康有為,張仲�齱@滌形  叵
23.7 運動京師各學會
23.8 德國佔領膠州灣
23.9 聯日本策與對日賠款延期
23.10 為楊深秀、陳其璋擬聯英、日折,康有為對英國之認識
23.11 作聯英、日策而未被采納
23.12 英、俄貸款之爭
23.13 自開通商口岸
23.14 大同譯書局
23.15 “經濟特科”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1898)
導讀
24.1 總理衙門約見
24.2 “上清帝第六書”與《戊戌奏稿》之作偽
24.3 京師各省學會
24.4 “上清帝第六書”交總理衙門議復
24.5 “上清帝第七書”與進呈《俄彼得變政記》
24.6 上書聯英、日拒割旅、大,再度發動聯省公車上書
24.7 為文悌擬奏折
24.8 進星《日本變政考》等書
24.9 “昭信股票”發行
24.10 “英德續借款”
24.11 為宋伯魯、陳其璋擬奏折派容閎赴美籌巨款辦新政
24.12 請改律例
24.13 創立保國會
24.14 孫灝攻保國會,潘慶瀾彈劾保國會,《國聞報》上的反擊
24.15 康有為欲回廣東,光緒帝催促總理衙門議復“-上清帝第六書”
24.16 與日本“合邦大會”
24.17 為楊深秀、徐致靖擬奏折,促發百日維新之旨
24.18 為楊深秀、徐致靖、宋伯魯擬請變科舉、廢八股等奏折
24.19 與李盛鐸之關系
24.20 徐致靖奏薦“備顧問”,翁同穌之罷斥
24.21 光緒帝召見康有為
24.22 授總理衙門章京
24.23 上奏謝恩並進呈《孔子改制考》
24.24 廢“八股”改“策論”
24.25 奉旨進呈奏折書籍,未就總理衙門章京職
24.26 生童歲科試請即改策論
24.27 設立特許專賣制度
24.28 為楊深秀、宋伯魯擬奏折請定阻撓新政罪
24.29 彈劾許應驥
24.30 文悌彈劾康有為
24.31 優拔貢朝考改策論,科試之經史分科
24.32 請各省開設高等學堂、中小學堂
24.33 第二次進呈《日本變政考》
24.34 進呈觥緒二十三年列國政要比較表》等書
24.35 《京師大學堂章程》之起草
24.36 孫家鼐執掌京師大學堂與總教習之爭
24.37 孫家鼐請刪康有為書中孔子改制字樣
24.38 張百熙保康有為“經濟特科”,康黨的保薦、保舉攻勢
24.39 康有為請在上海等處設立商務局
24.40 宋伯魯請派梁啟超督辦上海《時務報》
24.41 康廣仁要求康有為回粵辦學
24.42 榮祿在天津的所作所為
24.43 孫家鼐請派康有為去上海督辦《時務官報》
24.44 廖壽恆為康有為代遞書籍條陳,孫家鼐上奏《時務官報》辦法
24.45 “制度局”、“議政處”、“立法院”
24.46 李端�鞳@ 絆 詰睢
24.47 總理衙門議復“上清帝第六書”,光緒帝命“另行妥議具奏”
24.48 軍機處、總理衙門再次議復“上清帝第六書”
24.49 議復“上清帝第六書”諸後果
24.50 設立“農工商總局”
24.51 汪康年改《時務報》為《昌言報》
24.52 陳寶箴奏請《孔子改制考》自行毀版
24.53 湖南新舊兩派之爭,楊深秀請力除積習
24.54 彈劾譚鐘麟、松蕃
24.55“萬壽節”慶祝、新政諭旨刊刻謄黃
24.56 徐致靖奏請開“編書局”
24.57 進呈《波蘭分滅記》與光緒帝賞銀
24.58 王照上書與罷免禮部六堂官
24.59 司員士民上書
24.60 光緒帝召見保舉官員
24.61 新任軍機四章京“參預新政”
24.62 曾廉上書彈劾康、梁
24.63 光緒帝任用軍機四章京之“深意”
24.64 康有為上書“官差並用”與光緒帝裁汰冗員
24.65 徐致靖奏請設“散卿”
24.66 新任禮部堂官,闊普通武請設“議院”
24.67 京外士民亦可上書
24.68 懋勤殿的政治設計,欲留黃遵憲主持新政
24.69 光緒帝欲開“懋勤殿”
24.70 “設立參謀本部”、“改元變服”、“遷都上海”
24.71 游說袁世凱
24.72 徐致靖保袁世凱,光緒帝密詔
24.73 八月初二日明諭康有為赴上海與光緒帝第二道密詔
24.74 立山、楊崇伊、榮祿、李聯英等人請訓政
24.75 榮祿“調兵”與楊崇伊八月初三日遞折
24.76 譚嗣同八月初三日夜見袁世凱
24.77 康有為八月初三日晚的活動及初五日袁世凱請訓
24.78 與伊藤博文、李提摩太的會見,欲聘其為顧問
24.79 康有為初五日離京,慈禧太後政變
24.80 上海英領事派人救康並護送至香港
24.81 康有為到達香港及家人逃港澳
24.82 康廣仁被捕
24.83 張蔭桓被捕
24.84 榮祿入京,“飛鷹號”的行動
24.85 梁啟超逃亡
24.86 譚嗣同被捕,王照逃亡
24.87 楊深秀被捕
24.88 楊銳、林旭、劉光第、徐致靖被捕經過
24.89 “六君子”就義,張蔭桓等人之處置
24.90 陳介叔、梁元理赴京拾康廣仁遺骨未果
24.91 康廣仁事跡
24.92 文悌彈章之後果
24.93 上海捕梁啟超之行動
24.94 廣東捉拿康、梁之行動及抄沒家產
24.95 從香港中環警署轉居何東家
24.96 與貝思福勛爵在香港會談
24.97 康有為東渡日本
24.98 改革派人士之處置及改革措施被廢止
24.99 “十一不死”
24.100 寫作動因與時間
附錄
《我史》手稿本所錄注文、跋語
韓文舉注文
葉湘南跋語
伍莊跋語
劉翰�黧?
孔昭焱跋語
鐘玉文跋語
吳恆煒跋語
鄭雪庵跋語
鮑文跋語
張硯瑜跋語
葉衍華跋語
孔昭鑫跋語
顧頡剛抄本所錄丁文江之跋語
征引文獻目錄
索引
人名索引
奏折、條陳索引
 

我想給康有為的《我史》(即硐隸南海自編年譜》)作注,始于1998年。當時我剛剛涉足戊成變法的研究,康有為的《我史》本應是一本必讀的書,可我在閱讀的時候,心情十分混亂。一方面,我已知道了黃彰健、湯志鈞、朱維錚等研究先進的結論,康有為在此中“作偽”,他的這一記錄不可以當作信史;另一方面,康有為是戊戌變法的主要推動者,他本人的記錄雖未必如實地反映歷史的真相,但恰能更準確地說明他寫作、修改時的內心世界。作偽者也有作偽的理由,他為什麼要作偽,本身就更加值得研究。

于是,我便產生一個念頭,給康有為的《我史》做一個注本,將相關的史料與研究附注之,以能對康有為的說法——進行厘訂,鑒別真偽,重建史實,使之成為讀者可以方便利用的一個讀本。

然而,這一想法要能實現,卻又有著很大的難度。當時我對戊戌變法的史實了解很少,相關的史料也不熟悉;更何況在我之前的許多研究先進,己經走過了漫長的路。他們沒有去做,並非是他們沒有意識到此中的意義,而正說明了此處水深。于是,我把這一念頭收了起來,開始研究戊戌變法的具體事實。

無論什麼人研究戊戌變法,都繞不開《我史》,我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再讀之,但在研究論文中不敢輕易使用。每一次讀到它,為之作注的念頭就加一分。到了賀阻年,正值我的前一研究項目結項,想申請新的研究經費的支持,于是我就試著將其作為課題向岳家社會科學基金會申報。不料的是,這一申請很快被批準,反成了有進無退、立限克工的督戰力量。

我自知是研究戊戌變法的新軍,相關的經驗與史料的掌握還談不上熟悉。我只能靠更多的鬩讀,更多的查檔,不敢聰明為事,更不敢臆測自判。前前後後,用了五年的時間,大體上完成了這一工作。我不認為我現在的工作已近乎完備,也準備今後有著多次的修改,盡管已將本書交付出版——我正等待著來自讀者的批評意見。

雖說為《我史》作注,還是第一次,但櫚關的研究早己進行。我在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黃彰健、湯忘鈞、孔祥首三位先進的貢獻。其中黃彰健以史識優出,台灣所藏的文獻檔案也多覽之;湯忘鈞史料爛熟,是上海圖書館所藏汪康年師友手札的最初利用者;孔祥吉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多有斬獲,北京地區各大圖書館中所藏書信也為其觀覽,解讀人物間相互關系為其所長。三位先進的砉述,或直接釋明了《我史》中的章句,或間接考清了《我史》所言及的史實。因此,本書中的很多地方是直接采用了他們的成果,我在注釋中也予以說明,在此謹表敬意。

……
 

詳細資料

  • ISBN:9787108031310
  • 規格:精裝 / 91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4簡體館週年慶,參展書69元起,精選3本72折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簡體週年慶
  • 商業新品
  • 福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