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周年慶
中國文藝民俗審美

中國文藝民俗審美

  • 定價:168
  • 優惠價:8714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文藝民俗學研究民俗文化對一般文藝發展的影響和相互的關系,兼容民間文藝學研究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內涵。其輻射面,還滲透到影視、戲劇、音樂、娛樂及旅游、建築、飲食等文化與生活的各個領域。

將文藝與民俗學融合在一起,作為研究與實踐的嶄新領域,是為了能在當代全球化浪潮中,用現代意識、多元化文化眼光、交叉學科理念,對一國固有文藝和本土文化的關系進行更全面深入的學理及應用的研究,從而認清進一步更扎實和有效地推動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傳播。
 

目錄

前言
緒論 提煉與凝聚民族文化的精神與精粹
——中國文藝民俗審美研究的學理與實踐意義
一、新的立足層面與視角
二、相關研究簡析
三、中國文藝民俗審美研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四、文藝美學引入民俗概念的學理和實踐意義
第一章 中國文藝民俗審美研究的基礎理論
第一節 文藝審美活動與民俗活動發生、發展的理性比較
一、審美發生理論探究的基本問題和途徑離不開民俗和民俗活動
二、文藝習俗與生活習俗同時對民俗起作用
三、風俗、風雅都是美,風俗美可達致風雅美
四、美的本質和民俗本質的一致性
五、民俗形態直接導致藝術起源和審美發生
第二節 文藝審美和民俗活動的對象與形態的融合和同構
一、文藝審美和民俗活動對象和形態確立的主客體的統一性
二、文藝審美和民俗活動對象的超個體與超功利的共同性
三、文藝審美和民俗在語言形態上的共通性
四、文藝審美和民俗活動在心理、心態上的相似性
第三節 藝術表現民族精神中的民俗功能
第二章 文藝民俗與日常生活審美化
第一節 日常生活審美化和審美日常生活化的焦點透視
一、民俗審美既顧及傳統又面向當代
二、民俗審美的多層次
三、民俗視野擴大了民眾的階層范疇
四、民俗生活拓展「日常生活」的文化時空
第二節 庸常生活表現的小說民俗審美
第三節 文藝民俗審美中的人物形象
一、人物代表的時代傾向和歷史潮流
二、習俗在形成英雄人物性格中的地位
三、「中間人物」的民俗審美特征與價值
第四節 體現人自身生產的性俚俗的文藝審美
第五節 城市民俗事象的文藝審美
一、城市廣場的民眾活動
二、城市叫賣聲的審美意味
三、鍋碗瓢盆交響曲
四、城市時尚的表現
五、城市民俗電影的審美
六、時新的已成和未成的城市民俗事象審美
第三章 中國文藝類型中的民俗審美
第一節 「詩中有俗」與「俗中有歌」的審美特征
第二節 源自民間、行於民間的中國小說民俗審美特征
一、中國小說生於民間、長於民間,是民眾的集體創作
二、中國小說不受外國影響的本土化特征
三、中國小說非常注意受眾的審美情感與趣味
第三節 不斷從民間和民俗中汲取美的營養的中國戲曲
第四節 凝聚民間審美情趣的中國美術
一、民間工藝和美術奠定中國民俗審美的基礎
二、民俗生活衍生出美術形態
三、中國民俗精神構成工藝和美術的文化特色
第五節 活在山溝水邊的中國音樂與舞蹈
第六節 游藝競技民俗的文藝審美
第七節 「風俗畫」的審美特征
一、風俗畫的本義與延伸義
二、風俗畫所體現的「五常之性」和「水土風氣」
三、中西風俗畫的審美特質比較
四、中西風俗畫的材料載體和表現技法比較
五、小說的「風俗畫」審美
第八節 從「狐假虎威」看民間故事的機智思維與民俗審美
一、故事的民族民俗民間文藝意味
二、融為一體的內容機智與形式機智
三、機智故事具有現代思維特征
四、機智故事的文藝民俗審美意義
五、民族文化的善「假」、巧「假」藝術
第四章 文學藝術家及作品的中國民俗審美研究
第一節 趙樹理「文攤」小說的民俗美
一、「文攤」小說中的民俗精神
二、民俗事象對趙樹理創作的影響
三、「文攤」小說的構建之美
四、趙樹理的現實與浪漫
第二節 沈從文鄉土文學的民俗意象與社會理想的審美建構
一、沈從文鄉土小說的審美意象
二、個性心理對作家創作的影響
三、沈從文對湘西社會理想的審美建構
第三節 賽珍珠中國題材作品的民俗敘事和民俗審美
一、民俗敘事與民俗精神
二、中國民俗敘事的當代意義
三、中國的本質精神的美
四、中國有形物質的審美
五、中國民眾心意仰崇所體現的美
六、中西民俗審美文化的比較
第四節 洋溢著「人間煙火氣」的視覺美——豐子愷藝術創作與理論中的民俗意味
一、民俗文藝作為「視覺的糧食」的啟蒙意義
二、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創作實踐
三、得益於國外的文藝民俗審美觀念與思想
四、風俗畫所寓的民族文化精神和藝術本質
參考文獻
 

《文藝民俗學文庫》在華東師苑大學985社科規划《漢語專與中國文化國際推廣》子項國資助下面世了。

文藝民俗學,英文名Folklore in Literature,是經過學界眾多專家權威認可的一門中文類新學科。1987年列入林驤華、朱立元等主編的《文藝新學科新方法手冊》。1999年該條目被收入新版《辭海》。

本文庫選擇「文藝民俗學」作為研究領域,是為了能在當代全球化浪潮中,用現代意識、多元化文化眼光、交叉學科理念,對一國國有文藝和本土文化的關系進行更全面深入的學理及應用的研究,從而認清文化多元化語境下中國文藝的本色,以便進一步更扎實和有效地推動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傳播。   
 
多元文化的發現和傳承是當代全球化現代化進裎中,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文化的多元化是指各民族大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依舊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和精神特質,並在全球化中汲取營養;實現自身的創新與發展。一個國家的經濟和文化包括文藝的發展,從來都是依附在該國家和民族國有的精神文化的基礎上實現的。因此不同的文藝總是有相對應的本民族的思想文化綦礎。由此而言,文藝是文化的產物和結晶;文藝本身也是多元文化的顯現與展演。中國文化的國際推廣,就是適應了包括中國文藝在內的這一全球多元文化傳播的需求。   

民俗作為傳承性生活方式,是一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層,也是多元文化中特定民族的精神基因。它是一國文學藝術形成的基石;奠定和規苑着一國文學藝術的發展和流向。     
     
在文藝民俗學的視野中;文藝是民俗文化孕育的花朵,是民俗文化的一種展現,人世間;任何一種文藝,都深深鐫刻有它所依托的精神與心靈的紋章和標識。中國文藝也不例外。就20世紀中國文藝而言,雖時時受到外來文化模式和文學流派的沖撞,而不時閃現一些新觀點、新花樣,然其深處:卻處處受到本土傳統文化河床的營構,規范着它實際的渠道和走向,迄今沒有停止過。

即使是中國20世紀的新文藝;一開始也離不開傳統文化的血緣聯系。這是一種相反相成奇異境遇中發生的共生性輦連,一方面是在竭力擺脫傳統的束縛並全盤否定的運動中發生的一種擺脫不了干系的遺留;一種未加掩飾而不知不覺傳承性的白然流溢十另一方面是表現在形式上的強烈的「反傳統」,但骨子里卻洗刷不凈傳統文化痕跡。雖然表面上看,20世紀以來的現代文藝,在中國傳統文化大裂變的轉型期中,較多接受西方文藝理論和技巧的沾溉,而呈現出與西方文藝趨同的色彩;然而,中國文化浸淫中成長的文藝先驅,在反映人民生活、藝術形象、思想情感以及語言寫作的表達方式時,受到自身國有的傳統文化修蕎所構建的內在無意識指向約束;而顯現出無法隱去的民族傳統文化的蹤影。

以民俗為基因的中國國有的傳統文化,在20世紀新文學發軔期;大多是在激憤的抵制和批判中不知不覺流溢出來的,種種尋盡花樣的新文學;如同有七十二變本領的孫悟空還是翻不出如來的手掌心土樣,離不開傳統文化和民俗基因的藩籬。

縱觀近百年新文學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經歷;從發軔期對傳統文化的自然流溢;發展期的自覺關注;到成熟期的自主追求,經歷了對萁傳承式認同,功利性聯姻,深層次文化人性、人格把握的由淺入深的認識和實踐過程;直接和間接地反映了中國20世紀文藝成長的艱難和曲折歷裎;這對未來中國文藝的發展走向不無啟迪意義。

文藝民俗學研究民俗文化對一般文藝發展的影響和相互的關系,兼容民間文藝學研究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內涵。文藝民俗學為載們挖掘文藝發生的民俗成因,分析文藝發展的民俗動力和世界文藝的民俗化走向;漯入開展文藝研究和創作實踐,研究特定區域、特定民族的文化、文學藝術心理,開拓了新鮑視野;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深化中國民俗基因文化研究;尋求傳統和現代之間新的契合點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其輻射面;還滲透到影視、戲劇、音樂、娛樂及旅游、建築、飲食等文化與生活的各個領域。這將是一個開放的具有現代意識、可喜前景的拓荒性交叉學科,在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中都已取得了大量成果。

文藝民俗學的研究課題與現實文化文藝的建設緊密結合;在菲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應用前景寬廣。目前,我們文藝民俗學創新團隊的部分研究成果已經運用於實踐。2002年,應寧波市政府邀請,園隊主要成員作了「梁祝傳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行性研究」,出版了《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梁祝口頭文化遺產文化空間》。全國大多媒體作了報道,產生了很大影響。

盡管古往今來,國外有許多學者從事文藝與民俗的關系研究,但大多教屬於具體、個別的研究,尚沒有將這種關系研究上升到理論層面;作為一門學科進行研究的情況。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內陳勤建、宋德胤、秦耕等學人各自提出文藝民俗學研究。陳勤建強調研究民俗對一國一民族文藝的發展影響,把文藝人學觀的民俗基因、民俗意象和形象塑造等創新理論作為文藝新學科構架的理論塞礎。后兩者側重探尋文藝中的民俗現象。1986年、1987年經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組織國內外學者反復論證,陳勤蓬提出的文藝民俗學學科建設《文藝民俗學導論》被正式列入文學研究所主持的國家文科「七五」重點項目文藝新學科建設工程。《文藝民俗學導論》專著出版后,1998年獲教育部全國高校第二屆社科中國文學二等獎;1999年該學科理忿的文藝民俗學辭條收八新版《辭海》。

目前,「文藝民俗學」,除華東師范大學中文一級學科2004年率先白主設立博士點外,國內外尚無專門的學科博士點和研究機構。在國內;「文藝靈給學」這些年越來越引起學界的重視和注目,特別是現代文學和古典文莘已有較多學者開始從事文藝民俗學的研究工作;我們的文庫注意這一成果,進行了主要論文的選編。同時,我國部分高校已相繼成立了與文藝民侖章碩士點或櫃近的碩士點和博士點。如山西師范大學等已設立頇士點;復旦大學中文系2O03年則增設了民俗學碩士點,隨即又自主設置了與文藝靈俗學相近的「藝術人類學與民閭文學」博士點。山東大荸、華中師大,壬已白設了「中國民閭文學」博士點。一些言校已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哇譬幾年內攻下「文藝民俗學」博士點。恆恙你而言;華東師大學術團隊的研究較之其他高校的研究,尚處在先行的位置,尤其是文藝民俗學的理論建構和實踐運用方面,處於領先的地位。當然,其他高校在「文藝民俗學」學科建設方面的力度都非常大。所以,我們華東師大的文藝民俗學研究需要「快馬加鞭」,更上一層樓。今天文庫的出版就是努力向上的一部分。

2008年12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7807404101
  • 叢書系列:文藝民俗學文庫
  • 規格:304頁 / 22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台日合作,莫仁異想鉅作《噩盡島》動畫化啟動!莫仁經典小說展3本79折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簡體週年慶
  • 商業新品
  • 福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