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從「現實」到「寫實」:一九八○年代兩岸女性寫實小說之比較

從「現實」到「寫實」:一九八○年代兩岸女性寫實小說之比較

  • 定價:550
  • 優惠價:949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6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台灣女性文學蓬勃發展之際,
中國女性作家卻身陷革命文學的泥淖中不可自拔,
看兩岸女性文學如何從單一的「集體意識」走向多元的「個人創作」,
為女性文學奠定最堅實穩固的根基。

  一九八○年代前後,兩岸文壇同時呈現了文學史上女作家大量崛起的輝煌局面。台灣女作家(如李昂、蕭颯、廖輝英、蘇偉貞、袁瓊瓊等)在一種相對穩定且具備豐富資源的環境之下,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華;中國女作家(如諶容、張潔、王安憶、池莉、方方等)則必須面對文化大革命所留下來的創傷,重新建立自我存在的價值。

  本書分別探討兩岸女性文學在一九八○年代經歷從「現實」到「寫實」之特定過程,勾勒出當時女作家在作品中所展現的「女性自覺」,並相互對照,檢視兩岸女性小說中反映的文化意義,從中追溯並證實催化兩岸女性文學發展的歷史因素。

本書特色

  ●跨越海峽比較兩岸女作家創作,統整出不同環境下女性文學發展的同異之處。
  ●解析影響女性文學發展之環境因素。
  ●透視各知名女作家之創作風格、特色與演變歷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裴海燕(Jana Benešová)


  捷克人,1981年生。捷克帕拉茨基大學(Palacky University)中、英語言╱文學碩士,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包括戰後臺灣小說、現當代中國文學、女性文學。曾發表關於蘇青的論文〈平實而熱鬧之外〉、關於蘇偉貞的論文〈從對愛情╱知識之追求到另類世界的魅力〉等,並長期致力於臺灣文學之推廣及翻譯。與捷克IFP Publishing s.r.o.出版社共同創辦「臺灣文學叢書」,編譯有Ďábelská žena: Moderní tchajwanská ženská próza《魔女──臺灣現代女性小說選》,譯有《殺夫》、《迷園》、《行道天涯》、《臺北人》、《兒子的大玩偶》捷克文版本(最後兩本為與他人合譯)。現為自由翻譯家。
 

目錄

館長序/翁誌聰
作者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文獻回顧
第三節 研究範圍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兩岸女性文化與女性文學的發展及其社會脈絡
第一節 新時期女性文學及其語境
第二節 八○年台灣代女性文學及其語境
第三節 小結

第三章  八○年代台灣女性文學中的「社會寫實」:李昂、蕭颯、廖輝英的小說
第一節 李昂
第二節 蕭颯
第三節 廖輝英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八○年代台灣女性文學中的「主觀寫實」:蘇偉貞、袁瓊瓊的小說
第一節 蘇偉貞
第二節 袁瓊瓊
第三節 小結

第五章  八○年代中國大陸女性文學中的「集體化/共名」寫實:諶容、張潔的小說
第一節 諶容
第二節 張潔
第三節 小結

第六章  八○年代中國大陸女性文學中的「個人化」趨勢:王安憶、池莉、方方的小說
第一節 王安憶
第二節 池莉
第三節 方方
第四節 小結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寫實主義作為一個過程
第二節 兩岸女性寫實小說題材之比較
第三節 兩岸女性寫實小說形式與技巧之比較
第四節 未來展望

引證書目
 

作者序

  在書籍將要出版的此刻,回想起九年前剛來台灣攻讀博士學位的興奮及茫然,當時的感覺猶然深深地銘記在心。2005年碩士畢業後,因獲得了台灣教育部的獎學金,有機會回到師資豐沛、資料豐富、學術環境自由的台灣唸書,心裡自當充滿了歡喜和期待。同時,對於僅讀了五年中文的我,因缺乏許多相關的專門知識及對於文學作品的了解(當初我的碩士論文以王文興的《家變》為研究對象,原因無他,《家變》是我當年唯一擁有的台灣文學作品),當我突然遠離自己所熟悉的學習環境而要跟其他優秀的台灣博士生競爭時,這種種因素難免造成我時常感到心虛而不知所措。在這裡除了與我一同來台求學的先生Petr Šimon的不斷鼓勵及支持,同時也要感謝在郭玉雯老師的張愛玲研究專題所認識的楊佳嫻。佳嫻不僅把我帶到政治大學跟鄭文惠老師及她的研究群認識,且也在申請博士班時,曾幫我修改當初所提出的博士研究計畫。同時,沒有鄭文惠老師、佳嫻、碩文、小龜、健富、津羽等他們的協助及鼓勵,我或許不會考上政大而遇到成為我台灣文學啟蒙師的陳芳明及范銘如老師。

  回溯過去幾年的生活與求學經驗,特別是當初因為缺乏對於台灣學術環境的了解,不得不承認,我很多的選擇確實充滿了巧合及幸運。其中最幸運的事當推我進入政大剛好遇到了范老師也開始在政大台文所任教的時刻。於是,在范老師的帶領之下,我漸漸地從一個只知道對於台灣女性文學深感興趣的初學者成為逐漸對自己能力及研究成果擁有信心的博士生。從一篇學術論文撰寫須知到治學態度、辯證思維的培育,可說我今天之所以能夠寫出此書稿都是我跟范老師長期學習的結果。撰寫期間,范老師不僅在架構、研究範圍、觀點及邏輯上都給予不少指導,更讓我難忘且感動的是,老師連在自己與病魔搏鬥時仍始終關心我的寫作進度及我跟先生在台的生活。如今老師已經復原而回到學校教授下一代的學弟妹們,這一點遠比自己所完成的書稿而更令人感到歡喜無比。除了指導教授之外,承蒙論文口試委員呂正惠老師、彭小妍老師、許琇禎老師、陳芳明老師仔細審閱我的論文,並惠賜我極多詳實的建議,謹此一併致謝。此外,亦特此感謝書稿出版前匿名審查人所提寶貴批評和意見。一切文責由作者自行負責。

  最後要感謝我的同窗兼好友芷凡及毓如和我在捷克的所有老師及我的家人,父母Dáša Benešová女士與Milan Beneš先生,沒有父母及先生的協助與支持,我不可能那麼無後顧之憂地完成我的學業,也不會成為我今天的自己。

裴海燕(Jana Benešová)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63357
  • 叢書系列:臺灣文學學位論文輯刊
  • 規格:平裝 / 454頁 / 14.8 x 21 x 2.2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三章 八○年代台灣女性文學中的「社會寫實」:李昂、蕭颯、廖輝英的小說

上一章第二節已經提到了,台灣文壇經歷了強調文學行動主義的「鄉土文學論戰」後,七、八○年代之交乃成為文學家道德意識高漲時期,以致於諸多作家由於對文學所能夠發揮的影響力深感失望,而乾脆選擇脫離文學參與政治運動,或在從事純文學創作之餘,同時亦參與大眾媒體的文化工業1。而這種行動主義、文學家參與社會、關注廣大社會問題的迫切性也不免影響到當時的女性文學。尤其是深具社會意識的女作家經常在她們的作品中,對於處於變遷中社會倫理道德崩潰和價值觀混淆、新舊觀念衝突的情形多所關心和批判。她們的共同點則是從女性的立足點出發,以平實的筆調書寫令人震驚的家庭、社會與教育問題,反映台灣社會逐漸步入工商社會之後,人心失序以及親子隔膜的現象,並且在她們的作品中詳細討論了女性在此變遷中的時代裡,所面臨的種種困境和需要克服的新挑戰。此外,作家時常將筆鋒瞄向浪漫愛情對於女性所帶來的潛在威脅,呼籲女性自主意識抬頭,並要求她們以世故、非浪漫主義式的認識正視現實、面對現實。「女性如何尋找到新的出路與立足點―那就是走出狹隘的個人情愛糾纏,而參與、關懷社會及諸多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李昂 1984a, ii),不僅成為社會寫實派小說中時常探討的議題,同時也成為這些女作家自身的道德意識和使命感。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古典文學】看見古籍之美,認識古人美學,參展電子書單書75折、雙書7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