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倒退的年代:跟著大師艾可看世界

倒退的年代:跟著大師艾可看世界

  • 定價:450
  • 優惠價:940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6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譯界人生】如果是書迷,一名譯者。專訪義大利文譯者倪安宇

    文/博客來編輯2014年05月27日

    「如果有機會採訪到艾可,妳會想要問他什麼?」 「我應該高血壓藥先吞兩顆吧!」 玫瑰的名字 傅科擺:耗時4年!首度根據艾可大師義大利文修訂版全新翻譯!近千則精心譯註!【新譯本+註解本】 身為一名讀者,當得知安伯托.艾可《玫瑰的名字》即將以義大利文重新翻譯為中文時,無疑是雀躍 more
 

內容簡介

世界不僅是平的,還不斷在倒退?
到底這個世界將會邁向什麼樣的未來?
就讓大師艾可來為我們細說分明!

  新戰爭崛起,和熱戰、冷戰有何不同?為什麼我們再也無法確知誰才是敵人?
  大量移民正悄悄改變我們的未來!你的孩子將和什麼樣的人做同學?
  義大利總理輪值擔任歐盟主席,為什麼老百姓就要擔心荷包大縮水?
  大眾傳媒深入客廳,在娛樂之餘還能左右你的選票流向?
  民意真的能被任意操弄嗎?不信,可以看看義大利活生生的例子!
  恐怖主義還分成紅色或黑色?哪一種對我們的影響更直接、更巨大?

  金融風暴、油價飆漲、政權轉移、宗教紛爭……在全球化和區域整合的浪潮下,世界其他角落的風吹草動其實都將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只有站在艾可大師的肩膀上,透過他的宏觀視野解讀分析,我們才得以理解這些事件背後的歷史連結和前因後果,並看清楚這個時代所發出的警訊!

作者簡介

安伯托.艾可 Umberto Eco  

  一九三二年出生於義大利皮德蒙的亞歷山卓,現任波隆那大學高等人文科學學院教授與院長。艾可身兼哲學家、歷史學家、文學評論家和美學家等多種身分,更是全球最知名的記號語言學權威。其學術研究範圍廣泛,從聖托瑪斯.阿奎那到詹姆士.喬伊斯乃至於超人,知識極為淵博,個人藏書超過三萬冊。已發表過十餘本重要的學術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讀者的角色──記號語言學的探討》一書。

  艾可在四十八歲時,才推出第一本小說《玫瑰的名字》,該書自一九八○年出版後,迅速贏得各界一致的推崇與好評,除榮獲義大利和法國的文學獎外,更席捲世界各地的暢銷排行榜,銷量迄今已突破一千六百萬冊,被翻譯成四十七種語文,並改編拍成同名電影。

  儘管第一本小說就取得非凡的成就,他卻遲至八年後才出版第二本小說《傅科擺》,也一如各方所料,再度轟動世界各地,成為最熱門的閱讀話題。一九九四年他推出第三本小說《昨日之島》,目前銷量也已超過二百萬冊,中文版並入選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和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而他於二○○○年出版的第四本小說《波多里諾》,更被國際出版界視為當年的頭等大事,義大利文版首刷即高達三十萬冊,對於一本嚴肅的文學作品來說,無疑是十分罕見的天文數字!二○○四年,艾可首度嘗試結合小說和大量圖像的創新形式,推出《羅安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引起熱烈討論。而二○一○年的最新小說《布拉格墓園》(暫名),在義大利出版不到一個月便狂銷四十五萬冊,並已售出三十餘國版權!雖然每隔好幾年才會推出一部小說,但大師一出手便不同凡響,每一次都是擲地有聲的超重量級巨作!

  艾可另著有《記憶之樹與藏書迷的二三事》(暫名)、《別想擺脫書》、《艾可談文學》、《艾可說故事》、《帶著鮭魚去旅行》、《誤讀》、《智慧女神的魔法袋》、《康德與鴨嘴獸》、《意外之喜──語言與瘋狂》等雜文、隨筆、評論集和繪本。

譯者簡介

翁德明

  一九六一年生,台灣省澎湖縣人。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巴黎第四大學法文系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譯有《艾可談文學》、《昨日之島》、《睡眠帝國》、《零戰》等書,並著有《現代法語作家小辭典》。

 

導讀

他也寫政論--我們不知道的艾可∕南方朔

  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1932~)乃是我們一點也不覺陌生的名字,尤其是文學界對他當更為熟悉,他的文學作品如《玫瑰的名字》、《傅科擺》、《昨日之島》、《波多里諾》、《羅安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幾乎每出一本都引起世界文壇的關注與討論,在台灣當然也不例外。但除了文學作品之外,人們對他其他的部分就所知較少了。

  其實,艾可與英國的艾佛絲.梅鐸(Iris Murdock,1919~1998)相同,他(她)們都是當代重要的哲學家兼小說家,只是因為小說的聲名在上,以至於掩蓋掉了本業可能更重要的名聲。艾佛絲.梅鐸的當代倫理學有原創性的貢獻,而艾可則對當代記號學已成一家之言。艾可更獨特的乃是他繼承了歐陸那種文士傳統,要在人生扮演一種總體性的全人角色,因此除了記號學、小說、美學、文學評論之外,他還在報刊雜誌寫專欄,論時政及當代議題,甚至還廣泛地公開演講。他在文集《在過現實中旅行》裡即表示,他這種管盡天下事的特性,乃是歐美文化樣態不同所致,美國角色分工細,學者很少寫專欄,歐洲則有較強古代文士風格,寫專欄乃是常態。由於角色繁多,他從四十多歲就以快速的效率自我要求,他奉行「三快」:走路快、吃飯快、刮鬍快,他甚至還說:「我時時都在工作,如果有塑膠紙,保證每天在淋浴時我都會在工作。」由於天下事沒有不關心的,他還說:「我對任何事已失去了沒有意見的自由。」艾可那種講究效率的人生態度,由這幾句話已充分顯示,這也是他迄今為止,各類著作總加起來已超過三十種的原因。

  近代哲學領域裡已衍生出記號學這個分支,它所研究的乃是承載意義的記號本體,如文字、圖像、聲音,甚至其他人為的表達形式,如建築、設計等和世界的關係及意義之學。這個領域又有三支:語用學、語意學和語法學。記號學這個領域在所謂後現代的當下,由於語言圖像日益發達,已有一些理論家將記號的重要性無限提高,記號所依附的承載本體反倒成了相對不重要起來。當代文學理論上談到文本解釋時,有一派人認為文本解釋可以無限,這種「作者已死,作品開放」的觀點即屬之,在概念上,它被稱之為「記號唯心論」。但艾可則不然,他自己是個黑管的玩家,他認為即便在極端抽象的音樂這個領域,作品的開放度都極為有限,何況其他。他認為作者的本意、文本的文化及歷史制約,都使得文本的地位不容輕疑,在理論上他這種主張被認為「記號實在論」。他認為當代記號語言學已沾染到太多知識分子的傲慢自大的唯心論色彩,出現了太多「秘教式的偏離」(Hermetic drift),因而文學上的「過度解釋」和「錯誤解釋」遂告充斥。他曾經多次表示,文學家讀作品,對作品的聯想和解釋一定要嚴格區分,近代有太多文學批評家其實是以自己的讀後感當作了作品解釋。我記憶最深刻的乃是一九九○年他應英國劍橋大學之邀,做「坦勒連續演說」(Tanner continuous),在該次演說中他即重述了自己的記號語言學和文學批評的態度。該次演說討論活動,後來輯成《詮釋與過度詮釋》一書,他還舉了多個文學亂讀亂講的例子,很有反省的價值。把據個人粗淺的理解,當代理論家裡,凡學識愈淵博者,由於歷史理解得深,愈傾向「記號實在論」,只有年輕、以及純搞概念者才傾向於「記號學唯心論」。艾可治中古美學史、宗教神學史起家,歷史知識精深,他不相信文本可以任意解釋,認為文本有其歷史條件的客觀性,也就不難理解了。他認為文本不容過度解釋,過度解釋會滋生禍害。《傅科擺》這部小說講的即是這個課題。

  近三十多年來,除了專業的記號學不輟外,艾可的文學和專欄也從未停止,相比起來反而是寫小說起步較遲,寫專欄評論早在一九六○年代即已開始,小說則是一九七○年代末才告開始,出版社原本贊助他寫偵探小說,但他認為他在對白上寫不好,後來他所有的小說遂都以歷史題材為重,而小說題旨也都與記號學有關。

  而在非本業的專欄、演講及評論等方面,一般人雖然較不熟悉,但在歐陸,他的此類文章,其實也早已享有極高名聲。由於出身記號學,而當代新興事務上也處處都與記號學有關,因此他的此類文章也都有極明顯的記號學色彩,可以說他在評論上也開啟了「記號學批判反思」這個類型。前二十年美國「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布隆斯基(Marshall Blonsky)選集了一本記號批判文集《論記號》(On Signs),艾可即是該文集份量最重的學者,他談的題目有說謊、電影「北非諜影」、色彩、羅馬時代自然史家普蘭尼、中古時代文化等。除了這些之外,諸如哈利波特、偵探小說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美國電視劇「朱門恩怨」,甚至如麥可.傑克森,梅爾.吉勃遜的電影,艾可關心事務之廣且泛,早已使他成了歐洲主要知識分子領袖之列。記號學主要創始人之一的皮爾斯(Charles S. Peirce,1839~1914),乃是美國十九世紀的天才科學家、數學家及哲學家,他曾表示:「記號學使我們了解世界更多,多過許多科學。」一個盡責的記號學家必須不斷透過對記號之了解來理解世界與社會,也只有對世界整體的意義能掌握,始能更清楚地去探索記號,深度理解世界的方法之一即是透過對記號的掌握。在這方面,艾可可謂已成了當代知識界的一個標準型的人物。

  在一九七二年,艾可曾出了《在過現實中旅行》這本文集,那可說是他記號學批判反思功力的首度呈現。在該文集裡,我最喜歡的是〈走向一個新的中古時代〉這篇長評論文。在那麼早的時光,艾可即已敏銳地體會到由於媒體的發達,世界已出現了許多由記號所組成的比現實還現實的過現實。他也注意到環境生態的破壞造成了另一種現實,整個世界表面上是在往前走,事實上則是在走回到另一種中古時代。這種對未來的懷疑,早已成了支持評論文章的基本主張。現在這本《倒退的年代──跟著大師艾可看世界》,可以說即是他一貫的延長。

  他的這本評論集,乃是二○○○至二○○五年間所寫的一些專欄及演講的選輯,這段期間有面對千禧年的焦慮,有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和接著的阿富汗戰爭及伊拉克戰爭,而在義大利內部則有媒體大亨貝魯斯柯尼的成為總理及媒體民粹主義的興起。這些都是攸關世界走向的重大記號,而艾可就是對這些問題提出他的批判,而且經常更帶著一些幽默與嘲諷。對於這種選集,實在很難逐一討論,我只能說艾可做為歐陸當代重要知識分子領袖,他的觀點實在極有見識,尤其是他在討論當代媒體民粹主義的部分,其實也很值得我們借鑑。無聊、白癡、創造快樂的假象,這種媒體民粹主義的操控,不也同樣在台灣發生嗎?

  而我最喜歡的乃是他談諾博托.柏畢歐(Nerberto Bobbio)的那一篇。柏畢歐乃是當代歐洲最重要的政治及法律哲學家。艾可對他推崇備至。柏畢歐指出:「文化人的任務乃是在散播懷疑的種子,而不是收成已然明確的事實。」艾可將柏畢歐的觀點延伸,有兩段對話亦可讓我們借用:

  「知識分子的任務,不在解決,而在製造危機。」

  「柏畢歐的教誨告訴我們,知識分子唯有在知道如何和自己的政黨唱反調時,他才是真正的批判者而非文宣專家。採取介入立場的知識分子有義務特別將他介入的事置入危機狀態。」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327820
  • 叢書系列:Classic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在華生與阿拉伯的勞倫斯之間

很明顯的,英國和美國的軍事當局都不肯讓發生在阿富汗的事外洩太多,但只要你是個細心的讀者,就能比別人多知道一點內幕。比方說,《郵報》已經在九月二十日探討過現在我們要拿來議論的主題,而這要早於軍事行動往坎達哈蔓延的時候。

現在我要談的這個人是以軍醫身分加入編號為「第五諾森布蘭槍手隊」這個菁英軍團,可是不料後來他被重新編入「皇家柏克夏」部隊,並調往坎達哈西北方去對抗剽悍的阿富汗人,也就是離穆恩達巴德不遠之處。在那裡發生了一件起因情報錯誤產生的意外事件:英國人打聽到阿富汗軍隊的人數和裝備並沒有他們想像中強勢,所以便輕率發動攻擊,結果被對方殺個落花流水,在庫西克‧伊‧納庫德山口(在阿富汗,山間隘口是最恐怖的地方,而且根據某些記者報導,阿富汗人並沒有囚禁敵軍的習慣)至少死掉百分之四十的兵員。那位軍醫肩膀被傑撒伊(Jezail)型步槍的子彈所傷。那種步槍今天已經落伍,但殺傷力仍然教人聞之色變。那顆子彈射斷他的鎖骨、穿透鎖骨下的動脈。他在極端危急的情況下被稱職而熱心的同袍救回一命。軍醫後來被送回倫敦,而隨後發生的軼聞讓我們看到這個悲劇如何仍在大眾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軍醫遇到那個將要和他共住一間公寓的人時,後者對他說:「根據我的了解,你以前待過阿富汗。」過了一段時間,那位軍醫問室友,為何會知道他待過阿富汗,對方便向他解釋自己是如何推知的:「當時我估計,這人同時具有醫師和軍人的氣質。他因為臉曬得很黑,所以應該剛從熱帶國家回來,那一定不是他原來的膚色,因為他兩手的手腕都很白。他過去一段時間物資生活應該很匱乏,而且生過病,那張削瘦的臉便說明了一切。此外,他的左手臂還受過傷。那隻手臂僵硬、姿勢不太自然。到底在哪個熱帶國家──一位英國軍隊的醫生必須忍受這種艱困生活而手臂還帶著槍傷?很明顯的,是阿富汗。」

進行這段對話的地方是貝克街,那位醫生是華生醫師,而和他談話之人則是福爾摩斯。華生是在一八八○年七月二十七日發生的麥萬得(Maiwand)戰役中負傷的。倫敦的「畫報」要到八月七日才刊出這個消息(在那時代,資訊傳播的速度比起今天要慢很多)。我們從《暗紅色研究》的前面幾章便可知道。

華生醫生受這件事的影響很大。在短篇小說〈波斯康谷秘案〉中,他肯定地說,阿富汗經驗使他成為動作敏捷、善於吃苦、不知疲倦的旅者。可是,當福爾摩斯在《四簽名》中要給他古柯鹼(藥劑濃度百分之七)時,華生強調,在阿富汗打過仗後,他的身體再也無法承受新的經驗。過了不久,他回想起以前自己很喜歡坐著照顧自己受過傷的手臂,因為每次氣溫一變化,他的手臂就會痛。在〈馬斯葛雷夫家族成人禮〉中,華生對於阿富汗戰役在他心靈中留下的痕跡做出思考。

事實上,華生一直想談論那場戰役,可是一般來說,別人是不愛聽這種事的。在〈雷加特的鄉紳〉中,他無法勸福爾摩斯讓他陪自己去探望舊日軍中同袍海特上校。在〈海軍協約〉中,他想用在阿富汗冒險的話題吸引一個名叫費普斯的人,但是沒能成功(費普斯很神經質又愛抱怨訴苦);在《四簽名》中,華生堅持向莫爾斯坦小姐談論那場戰爭,可是對方僅有一刻表現出好奇。退伍軍人,尤其是受過傷的退伍軍人通常會有百無聊賴的切身感受。

然而,阿富汗的回憶如影隨形地跟著他。在〈空屋探案〉中,在提到福爾摩斯敵人莫里亞提時,大家看到一張莫蘭上校(倫敦第二號危險人物)在喀布爾時登錄的資料卡。另外在〈駝背人〉中,讀者也可以讀到阿富汗戰爭的迴響。

最後,在〈硬紙盒案〉和〈住院病人〉中,福爾摩斯把他誤解的「歸納」抬舉到傑作的地位〔因為根據皮爾斯(Pierce)的解釋,那是「肢體外展」(abduction)之誤〕。

就在他們安靜在公寓定居下來的時候,福爾摩斯突然說道:「華生,你說對了,我似乎覺得這是解決紛爭最愚蠢可笑的方式。」華生同意,但在心裡尋思,福爾摩斯是如何猜到自己心中正在想的事情。其實福爾摩斯只是觀察華生眼神在房內遊走的路徑,便可以精確重建這位朋友的思緒歷程。福爾摩斯看到華生不斷想起阿富汗戰爭特別恐怖的插曲,而且又不停用手觸摸自己的舊傷,於是他便得出如下的結論:華生認為解決國際紛爭最荒謬的方式便是戰爭。

這是很基本的概念啊,我親愛的華生。為什麼布萊爾沒把這個道理的細節告訴布希呢?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