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法老的國度:古埃及文化史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8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 本書為麥田出版的《法老的國度-古埃及文化史》全新修訂,新增二版序!
  ◎ 本書附有大量圖片文獻資料

  帶你進入神祕璀璨的文明國度
  讓你看懂埃及文化底蘊的來龍去脈

  國內埃及學權威蒲慕州博士首部專著
  全面認識古埃及文化的第一書

  「我們閱讀歷史,除了了解古人,也是為了了解現在。現代人如何去理解古文明、如何去呈現古文明,是現代的問題。」

  舊約聖經說:「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人類,只是宇宙時間軸上的過客。但金字塔,卻是永恆!

  西元前四千年,孕育於尼羅河邊的埃及文明,被稱為「尼羅河的贈禮」,更是人類文明的無價瑰寶,充滿幽渺神祕、莊靜嚴肅的氛圍。近兩百年前,如密碼般充滿神祕性的埃及象形文字破解,為沉寂已久的古埃及文明展露一線曙光。對古埃及文化的深入研究,更讓許多的問號都成了驚嘆號!

  雄偉的人面獅身、俊美多情的法老王、鮮豔千年的古壁畫、鑿山打造的巨大神殿、白色阿拉伯風帆悠然的尼羅河……埃及的精采,埃及的驚奇,就像天方夜譚,即使說上一千零一夜,依然雋永。

  千年歲月的洗禮,縱然巍峨、莊嚴的神廟與金字塔早失去昔日榮光。但曾經有過的高度文明、絕代風華,依舊吸引著人們遠渡重洋,來到這法老的國度,同法老的子民,讚嘆著在一片黃沙中屹立不搖的先人智慧遺產。

  現在,透過國內埃及學權威蒲慕州博士圖文並茂、深入淺出的多角度解析,提供讀者一趟輕鬆豐富的古埃及文化行旅,既感受法老的國度裡宗教、藝術、建築、文學、文字所展現像太陽般四射的熱力與活力,並體會文明大國如月亮般誘惑的魔力與魅力。

作者簡介

蒲慕州

  一九五二年生,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布朗大學埃及學研究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近東研究所碩士、埃及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著有《尼羅河畔的文采》(台北:遠流,1993)、《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台北;聯經,1993)、《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台北;允晨,1995)、Wine and Wine Offering in the Religion of Ancient Egypt(London:Kegan Paul International, 1995)、《中國文化史》〔與熊秉真合著〕(台北;東華,1997)、In Search of Personal Welfare:A View of Ancient Chinese Religion(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8)等書,並編寫高中《世界文化史》(台北;國立編譯館,1986)。

 

目錄

二版序
Second edition foreword

序  言 Foreword

第一章 千載揭祕>>>探索古埃及文化
Chapter. 1  Unveiling the mystery

第二章 荒漠甘泉>>>地理與人文環境
Chapter. 2  Sweet water in a desert

第三章 篳路藍縷>>>文化主體之成形
Chapter. 3  Striving toward success

第四章 萬丈光芒>>>金字塔的陰影
Chapter. 4  That shining sun

第五章 天上人間>>>信仰與生活之互動
Chapter. 5  Of god and human

第六章 戰國風雲>>>誰盛誰衰?
Chapter. 6  The rise and fall of royal powers

第七章 文采飛揚>>>文藝傳統之建立
Chapter. 7  The full bloom of literary talents

第八章 意氣風發>>>由尼羅河到幼發拉底河
Chapter. 8  That excellent empire

第九章 踵事增華>>>信仰或藝術?虔敬或浮誇?
Chapter. 9  Art, belief, and daily life

第十章 迴光返照>>>傾圮的能否復興?
Chapter. 10  Can the fallen be raised again

第十一章 薪盡火傳>>>古埃及文化之蛻變
Chapter. 11  Passing on the torch

年代表
Chronology of Events

圖版出處
Illustrations Acknowledgements

書目
Bibliography

名詞索引
Index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736624
  • 叢書系列:歷史選書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6.8 x 23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五章 天上人間──信仰與生活之互動

你應該事事力求完美,直到所行沒有任何缺失。公理(瑪特)為大,正義長存,自古以來從未受到擾亂。
──普塔和泰普的箴言

宗教與社會倫理
宗教與倫理道德的關係也是相當密切的。任何社會中人對神的信仰通常都會跟社會正義連上關係,因為神是公義的最後裁判。人若要神的保護,其一切作為必須合乎神允許的社會規範,就是必要的條件。然而什麼是神所允許的社會規範?不外是那個社會中長期發展出來,為人們共同認可的行為和觀念,這行為和觀念再經由宗教的保證,就成為神明的意旨。因此宗教信仰與社會規範有關係是相當自然的。

埃及宗教中一項最特殊的觀念,與倫理道德有直接的關係,就是「瑪特」。這個觀念的含意相當廣,在法律和道德方面,代表「公理」、「正義」,在宇宙秩序方面,代表「常道」、「諧和」,埃及人認為它是宇宙創生時最初的狀態,也是最終的狀態,一切變動都是對這完美狀態的破壞,都是暫時的,最後必然會統一在「瑪特」之中。它是一切事物的完美狀態,一切與它不和的情況都將消滅。因為「瑪特」就是埃及宗教和倫理道德觀念的橋梁,對埃及人來說,人世間的事務和人的行為應該要符合「瑪特」,因為那是神的旨意。正如智者普塔和泰普所說:「你應該事事力求完美,直到所行沒有任何缺失。公理(瑪特)為大,正義長存,自古以來從未受到擾亂。」如果借用中國固有的詞彙,那麼道家所謂的「道」可以相當有效的表達瑪特的意涵。

那麼又有什麼辦法可以保證人在世上的行為能合乎道德準則?埃及人的解決之道是死後的審判。這死後審判的觀念和奧塞利斯信仰發展成為一般大眾的信仰有很大的關係。所謂的死後審判,是指人死之後必須在死者之神奧塞利斯面前接受一次審判,看看他在生前是否曾經犯過任何罪過。審判的方法是將死者的心放在天秤上,另一端放著象徵「真理」的羽毛。兩者若不平衡,則死者的心將被一怪獸吞食,若平衡,則可以前往西方永生世界。有趣的是,在審判前,死者必須回答神明的問題,並且一一否認自己曾經犯過任何錯誤:
 我沒有對人行惡。
 我沒有虐待牲畜。


 我沒有阻止一位神的出巡。
 我是無辜的!無辜的!無辜的!無辜的!

當人們在世上的日子結束之後,會是怎麼樣的一種情況?靈魂如果存在,將會在何處生存?這是亙古以來人類社會無時不有的問題。由史前墓葬中所用的隨葬品來看,當埃及人使用隨葬品時,已經是相信靈魂存在的一種表現,因為隨葬品的作用,不能說是純粹為了情感的因素,是生者認為死者的東西應隨他而去,因為顯然並不是所有死者生前的東西都會成為隨葬品。一般而言,生活日用品是主要的隨葬器物。史前墓葬中通常會有一些陶罐,有時亦有飾物、日用工具等等,這些物品的意義應該是,人們覺得死者尚有某種生活上的需要,也就是說,死者會以某種形式繼續活著。這活著的狀態到底如何?埃及人很難跳出尚生存者的生活經驗來想像,因此第一王朝時代的一些墓中,可以看見埃及人給死者隨葬真實的食物和飲料,意思是他們相信,或者希望,死者在進入另一種存在狀態時仍然會有與他活在世上時相同的需要,甚至有可能是如生時一般的生活起居。

到了舊王國時代,當時流行的死後世界觀,在貴族墓葬中有相當豐富的表現。墓葬中有幾項要素:死者的雕像、假門、墓碑、壁畫。雕像的義意在於它具體的代表死者的身體,因為埃及人相信人死之後仍可復活,而復活之後,必須得有一軀體供靈魂回歸。假門的設置是象徵死者復活之後可以從門中走出,門上刻畫有死者在祭品桌前接受祭品的情況,以及死者的頭銜和名字。有時候門中有一死者的雕像,表示死者復活之後由門中走出的情況。壁畫上通常以死者日常生活的情境為主題,包括墓主人的各種活動,或者家中僕人工作的情況,有時也有葬禮進行的描繪。這些有關日常生活的描繪究竟應如何解釋?是墓主生前生活的描繪?或者是他在來世中所可能過的生活?其實兩者應該都成立,舊王國時代的墓室中,有許多情景應是描繪墓主家居生活或者出外打獵的光景。但到了新王國時代,有不少壁畫的確是描繪主人在西方極樂世界中的生活,譬如他們出現在田中耕地、收割,但實際上做為貴族,他們原本是不必做這些工作的,因而這類的情景很明顯的是做為死後世界的象徵。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5
|
2021/10/27
印度,中國,埃及,以及巴比倫均為文明古國,但是由於中國與印度的地緣較近,所以至少佛教文化的論述不少,但是埃及就不同了,不僅是路途遙遠,同時由於埃及古文明早已亡逸,而本地人對於考古也不熱中,所以有關埃及的知識均為二手傳播,而蒲博士為台灣唯一的埃及學博士,由於僅能只用國外考古資料,期刊與其他研討會論文,故而在研究上稍嫌吃力,畢竟有關埃及學的發言權,往往為英法等國所主導,即便是美國,也只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積極參與埃及學的研究,同時埃及當地的學者也開始爭取埃及歷史的詮釋地位,如此之下身為一個第三世界的埃及學研究者,博士此本書,只能算是以資料的收集編輯為主,極不可能有相當公信力的創見,本書可以算是博士畢生研究的結晶,雖然說相當簡約,不可能算是學術論文集,但是對於一般大眾而言,已經很深入的瞭解古代的埃及人民生活情況。起碼在心中可以描繪出大概輪廓。

隨者全球化的到來,越來越多影像出現在我們前面,埃及的異國情趣更被使用在更多好萊塢出產的影片中,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埃及風貌,但是那是真的嗎?

這本書,由作者自己開始,談到文明的關係與埃及學的開展,這些不但是歷史更是歷史學重要的演進,為了要承繼正統,為了要光耀國力,為了要說明自己民族的優越性,隨者不同帝國主義的殖民史學觀,到被殖民地開始發展民族史學,不同的詮釋也代表不同的意義,讀史者不得不注意,這也是作者以身為局外人的地位,不斷的提醒我們小心歷史背後的史觀。

參見目錄,作者由埃及學的起源,次第介紹埃及的地理環境,很顯然的埃及與尼羅河的命運相關,因為有了河,造就了上古的文明,也因為它,天文與農業十分發達,但也吸引了外族入侵。

接者是各代王朝,由古王國,最著名的就是古夫金字塔。然後是中王國,新王國。很明顯的宗教與王權密不可分,所以的王均為神子,如同中國的皇帝稱為天子,利用神道設教,是古文明的特徵之一,也是宗教與人文治國的最大分野。所有的神均為各城池的保護神,而神話的流變正好顯示各城池之間爭取文化主導地位。

連帝王的名字都與神有關,不管是兩神共和或單神之子,名字是否表示各地勢力的消長。由古王朝以來,地方的勢力漸漸抬頭,是否這也反映在神話上?

由於我們對埃及的印象多半來自金字塔與木乃伊,至少在初步印象上埃及人民與宗教密不可分,不管是死者之書或墓葬的雕刻與陪葬品,生活是準備死亡,他們相信卡(靈魂)必然會復生,死而復活是很多民族共同的想法。

由於本書企圖在各方面介紹埃及的生活,所以他提到了很多契約,家訓,道德格言,誓言與各種通俗的文書,由這些文書的資料,可以顯現埃及的普通人民生活。同時我們也經由一些傳奇故事,找到聖經的一些影子,這也是文化交流的必然結果。

由於文化的強盛,內部必然也不少其他民族,例如黑人,兩河流域的猶太人,其他民族,那麼什麼是埃及對外的基本態度,什麼是他們的策略,如何對待外邦。基本上很多外交文書與寺廟上的圖畫,可以解釋埃及王的心態,幾乎都是以天朝自居,鄙視其他外族人。

隨者朝代更替,埃及國勢日漸壯大,對外征戰不少,也走到了新王國,法老多以氣勢壯大的神廟替自己創造功績,但是隨者宗教的勢力漸漸巨大,也不斷了削弱國力,很多神廟擁地自重,國王也不一定可以徵收足夠的米糧等物資。

所以當兩河流域的武力帝國興起,埃及不斷的被入侵,也不斷的再度復興,但是入侵者是否改變了埃及的文化?漸漸的埃及的文字以希臘文為主,只剩下廟宇的僧侶懂得象形文字,文化是否會衰敗,或者轉型,根本沒有消失的文化,只有文化轉型,這也是作者留給我們的最後一個問題。

無用之用,班雅明不斷的強調無用之用,任何看來與日常生計無關的事物,可能都可以轉化成其他目的,或以自己本身為目的,懂得其他古國的文化,也可以不斷的反省自己,欣賞一個其他的世界的文化,這也是世界觀,畢竟世界只有一種人不會很孤單,生物要有多樣性,同樣的文化亦如是。
展開
user-img
5.0
|
2015/08/24
埃及、西亞、希臘、與羅馬,是西方文明的四大源頭。在神秘學領域中,埃及的重要性更是佔據首要地位。以占星學來說,埃及文明是金牛(座)時代的代表,象徵物質文明的豐富與燦爛。在塔羅學裡,古埃及人又被視為是大秘儀的創始者,他們利用繁複的象形文及大秘儀將古老的智慧隱藏起來,以免被外人知悉。

埃及學與西亞學可以說是鑑定一個國家是否夠格自稱為先進國家的指標。只有夠進步的國家方能有足夠的資源與視野去研究古文明的興衰,歐、美故不待言,日本這三十年來對古埃及的研究投入之多,也讓所有亞洲國家瞠乎其後。中研院學者蒲慕州,是臺灣極少數的埃及學博士,這本《法老的國度》,就是他以國人的角度去寫的古埃及文化史。

古埃及的研究起於拿破崙的東征埃及,此役雖然以失敗告終,但隨行法軍的研究人員卻帶回了重要資料「羅賽塔石碑」的拓本,於是興起了一股研究埃及的熱潮。終於在學者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1790-1832)的努力下,古埃及的象形文終於破譯,沈寂千年的古埃及文字與歷史才慢慢浮現,為世人所知。

我們熟知的金字塔其實是古王國時期的產物。它並非一開始便以完整的型式示人,而是經過一些演變,從長方形、階梯形,逐漸修正而成,即使是以金字塔形為藍本,也曾經因為設計失敗,讓金字塔必須減少角度重蓋,以免石材過重有壓垮之虞。這個於建造中途被折了角的金字塔稱為達舒(Dahshur)金字塔,雖然在後人的眼光看起來並不完美,但我卻認為有很大的重要性。因為它顯然說明了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並非源於外星人的教導(如許多人的猜測那樣),而是歷代工匠與設計師透過實作的經驗慢慢修正、打造而成,是一個純人類智慧的產物。歷史的重要性即在教導我們注意變化的軌跡,而非特定的瞬間。因我們往往為後者絢爛的表象所迷,而忽略了表象背後不斷累積和交互滲透的過程。

從文化的角度來理解埃及是有趣而且有益的。不同於市面上介紹埃及的書籍多以政權遞嬗的角度來談埃及史,文化變遷告訴我們埃及人怎麼生活?特別是我們一直很陌生的文學。蒲教授在書中大量引用了他所翻譯的埃及文學,從內容中你會發現埃及人的生活樣貌,特別是箴言與書信,說明了幾千年前的人類與現在並無二致,一樣是生活在愛欲情仇的社會裡,並為了家計或愛情而苦惱。在埃及漫長的文明中,影響現代文明甚深的猶太教也備受影響,其箴言文學被認為與舊約聖經有關連,死後審判的觀念也顯然影響了基督教的末世觀。更別提阿肯那頓(Akhenaten)法老曾進行過的宗教改革,他企圖將原本多神信仰的埃及改為一神信仰。結局雖然以失敗告終,但猶太教的一神信仰是否受其影響仍是許多學者討論的議題。

埃及文明的消失並非一朝一夕造成的,而是伴隨著政治影響力的低落與軍事力量的衰頹而逐漸質變。尼羅河三角洲長期與西亞各民族互動,甚至不少族群在那裡建立政治勢力,在埃及帝國走下坡的時候,這些民族的影響力就不容忽視。然而,最關鍵的仍是希臘帝國的興起。托勒密王朝建立後,希臘、埃及兩個文明產生深刻的互動,一方面,後期出現的草書體使埃及文字逐漸轉為拼音系統,一世紀後出現的科普特文更大量使用希臘字彙。二方面,大量定居於埃及的希臘移民及本土埃及人都相互使用彼此的傳統姓名,甚至宗教上也出現融合的情況。傳統的墓誌銘在口吻上也改變了,原以讚頌墓主功績的傳統樂觀氣氛,轉為典型希臘式對命運、人生意義與死亡的沈思。最後,基督教的興起使埃及和希臘人有了溝通的橋樑,傳統的埃及宗教不再獨佔民間的信仰。

從考古的證據來看,象形文最後的使用年代大約在四世紀末,草書體也約持續到五世紀末左右。若比較埃及傳統宗教跟基督教兩者神職人員的差異會發現,神廟的祭司不如基督教會的教士那般積極,後者非常重視傳教活動,強調向外的擴展;神廟祭司卻更像文獻的保管者及儀式的行政管理人員。正是這個「華夷之辨」的概念,使希羅時代的祭司為了保護埃及宗教傳統不落入「外人」之手,遂在古典埃及文法和象形符號的基礎上,發展出一套複雜的符號系統,這些可說是加了密後的埃及文字除了長久浸淫其中的祭司外,少有人能夠讀懂。更別說托勒密王朝的統治者,除了末代的埃及豔后克麗奧佩托拉七世(Cleopatra VII)外,竟無人能說埃及語。此等統治階級與民眾的遙遠距離,終於使搖搖欲墜的埃及本土文明消失在歷史舞台之中,其宗教的玄秘也隨之被人遺忘。

那個曾造出吉薩金字塔群來對應星空獵戶座的偉大埃及人,那個曾以醫學和藝術成就讓希臘人為之折服的古代埃及人,他們的神秘面紗正逐漸揭開,但永不可能完全褪下。從神秘學的角度來談,大秘儀是否為古埃及祭司刻意隱藏了重要智慧的工具?在永生的觀念裡,他們是否不再信仰肉體的重生,而在諾斯底(Gnosticism)教派的影響下,改重視救贖的真正知識?埃及的歷史太長了,我們很難相信這麼偉大的文明,沒能發展出超脫世間的智慧。這也是神秘學家仍宗埃及為師的原因。但就一個對人類一切充滿好奇的學習者來說,我相信存在本身即是奧秘,古埃及向我們證明了,文化永遠不能脫離生活。那些死去的知識往往是停頓了的。虛懷若谷才是常保偉大的真正關鍵。

愛智者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