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新詩跨領域現象

新詩跨領域現象

  • 定價:450
  • 優惠價:940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8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當理工遇上文學,如何以科學公式計量詩的職能轉換?│

  從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如何探究混沌與詩、以及詩與質能、色空、有無、虛實、與多一的關係?

  詩從「詞語」轉向「圖像」的轉向,與當今數位媒體的多元複合特性如何與詩結合?

  杜十三的跨領域行徑如何實踐?其小詩與圖像的互動具備什麼意涵?

  以向陽的散文詩和臺語詩為例,看向陽的「難題」何在?

  從拉康鏡象說及左右腦分工說切入,看路寒袖創作的不安定動態性,與臺灣圖像的歷史走向有何契合?

  閩南語方言詩的拓展和未來的可能發展為何?

  朵思和羅英兩人的詩作,在情與欲呈現方式有何不同?

  臺灣前行代詩人大規模「移花接木」地填補了「中國新詩史」中五○、六○年代「尬尷的空檔」,何以臺灣中生代卻在「之後的30年」幾乎「被尬尷的忽略」?

  從匱乏說怎樣看卞之琳的〈斷章〉?

  詩人白靈從「跨質能」、「跨媒介」、「跨語言」、「跨文體」、「跨地域」、「跨時空」等面相,以物理、醫學、心理學等理論切入,探究詩人與詩作的各種跨領域現象。

本書特色

  臺灣詩學論叢系列書之一

  《臺灣詩學季刊》以論說臺灣詩學為其立刊宗旨之一,大部份同仁都在大學任教,能寫詩,亦都有現代新詩的論述能力,策劃編印「臺灣詩學論叢」,將收入有關臺灣現代詩的專著、論集、詩話等,初期將以同仁為主,未來不排除擴大徵稿,希望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出個幾本。第二批共有六本,包括向明的《詩人詩世界》、蕭蕭的《新詩創作學》、白靈的《新詩跨領域現象》、陳政彥的《身體.意識.敘事──現代詩九家論》、蕓朵的《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和林于弘、楊宗翰的《與歷史競走──臺灣詩學季刊社25週年資料彙編》。叢書有總序,各本有自序,內文可分輯,最後或有附錄,如作者詩學年表等。期待本論叢能朝跨領域整合的大方向前進,為臺灣現代詩學的建設,略盡棉薄之力。

  詩人白靈將理工背景的專業知識結合詩文評論,從「跨質能」、「跨媒介」、「跨語言」、「跨文體」、「跨地域」、「跨時空」等面相,以物理、醫學、心理學等理論切入,探究詩人與詩作的各種跨領域現象。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白靈

 
  本名莊袓煌,1951年生,福建惠安人,現任臺北科技大學及東吳大學兼任副教授。年度詩選編委,曾任臺灣詩學季刊主編五年,作品曾獲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2011新詩金典獎等十餘項。創辦「詩的聲光」,推廣詩的另類展演型式。著有詩集《昨日之肉》、《五行詩及其手稿》、《愛與死的間隙》、《女人與玻璃的幾種關係》等十二種,童詩集兩種,散文集《給夢一把梯子》等三種,詩論集《一首詩的玩法》等六種。近年介入網路,建置個人網頁「白靈文學船」、「乒乓詩」、「無臉男女之布演臺灣」等十二種(www.ntut.edu.tw/~thchuang/)。
 

目錄

【臺灣詩學論叢】第二輯 總序/李瑞騰
自序 詩是跨向全人的先鋒

│跨質能現象│
質能與多一―混沌詩學初論

│跨媒介現象│
臺灣新詩的跨領域現象―從詩的聲光到影像詩
有框與無框―杜十三的跨領域實踐及其小詩例證

│跨語言現象│
詩的影音建構―以向陽的散文詩和臺語詩為例
建構與逃逸―路寒袖影音創作中的臺灣圖象
閩南 語詩歌中的聲情表達與意象的力量―以向陽到唐捐等的方言詩為例

│跨文體現象│
在詩中小說―朵思與羅英詩中的情與欲比較

│跨地域現象│
平行與交錯―《兩岸四地中生代詩選》出版的意義和影響
從斷捨離看小詩與截句―由東南亞到兩岸詩的跨域與互動

│跨時空現象│
我完成我以完成你―從匱乏說看卞之琳的〈斷章〉

│附錄│
白靈詩學年表
 

自序

詩是跨向全人的先鋒


  詩是宇宙的奧秘,具有預測性、風向球的特質。有時隨著它拈東惹西,招來不少是非,別人不知你在作什麼,自己更不明白為何如此,總要走了好長一段路,回頭去想,才略略恍然,甚至這恍然還是另一層次的迷糊。詩就是這樣既迷人又令人深陷迷糊、爬了老半天也不見得真正看清它的東西。

  應該說,詩是宇宙借人顯現自身之物,永遠站在此與彼之間的交界、邊緣、或模糊地帶發聲或發呆。短暫和一瞬是它的特質,像黎明露臉天邊,又沒有它光亮,像黃昏佈展色彩,又沒有它輝煌。它要說的常是不可說、不好說、一說即非原貌之物,它是人心裡頭萬古本然的騷動,它是介在,不,是跨在溪河兩岸間的雙腳,是一手支天一手頂地的兩手,是在夢與現實穿梭卻看不太清什麼的兩眼,它是人的能與不能的無奈表現形式。

  總之,之所以有「跨」、需要「跨」,因人是全人,不願安於部分或一邊,本領又不高強,有願而無能,只好一生馬不停蹄,在諸多此與彼間跨來跨去,像眼光在諸多雲朵間跨去跨來就以為看清楚了天空,心思在諸帆間橫來掃去就以為明白了海洋。詩是人的不能用還算能的方式表現出來的一種自慰形式。

  然則跨是宇宙賦予人的本能,性別之跨、工具媒介之跨、語言之跨、地域之跨,自古即在地球上此大陸與彼大陸間不停移動遷變,從來沒有停歇。如今不過是藉著科技的進步、資訊的爆發、網路的傳輸、行動裝置的便捷,更進一步使人了解人類想要全方位的􀀀性是沒有止境的。

  詩只不過讓人更能理解科學所謂質與能、無限與有限的關係,哲學所謂有與無、不可見與可見、一與多,佛學所謂色與空,文學所謂虛與實、意與象,乃至大腦研究的左右腦之別,其理皆一,極易一以貫之,明白詩即明白上述各兩項之間的交界和互動之處即詩之本質所在,其所以不易說清,就像要搞清一堆學問或名詞般,令人容易困頓或退縮。

  此書之形成,歷經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將「跨」區分成各樣可能,不過是方便入內討研而已,集中於詩之一字,此理無它,因詩是自由的,不站在此與彼的哪一邊,因為質與能只是同一事物的兩種形式,因此有限是無限的暫態、色空不二、有無相生、虛實無別,詩便跨在二者之間,詩是完整的、包容的,永遠不選擇一邊,詩是人類跨向全人、成為全人的先鋒!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566766
  • 叢書系列:台灣詩學論叢
  • 規格:平裝 / 340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跨媒介現象】
 
臺灣新詩的跨領域現象──從詩的聲光到影像詩[節錄]
 
摘要
 
「跨領域」的最基本概念,在打破固有框架,跳脫本位,穿梭於不同的領域之間,以開放性的觀念瓦解了傳統藝術文學的封閉性,而詩從「詞語」向「圖象」的轉向,可看作「有框的無框化,有界的無界化」的後現代現象,其發展甚可期待。當今之「數位媒體」因具有多元複合特性,容納了文字、聲音、影像、舞蹈、戲劇、互動、感應科技等多項元素,由此延伸出各種跨界結合與創新的可能,而「詩」正是文學中最易穿梭其間的小飛俠。本文先從八○年代中期出現的「詩的聲光」往前爬梳,指出其源頭和起因,再略述及20世紀末出現的「超文字」現象、最後論及21世紀前十年出現的「影像詩」的庶民性格,並提出未來詩的展望:詩版圖的擴張將無止境、詩的全民化庶民化成為必然、建立超文字影像詩聯網之必須、「在場」或「不在場」的「跨」都將與時俱進、以及交流建構「影像詩學」之必要等。
 
關鍵詞:跨領域、詩的聲光、超文字、影像詩
 
一、引言:有框的無框化,有界的無界化
 
詩人是人類中最不肯安份守己、不肯固守某一領域的不安份子,一向扮演著文學的先鋒角色,企圖以各種激進的實驗和形式表現其內在情感的不平衡。詩與歌、詩與畫的跨領域現象自古已然,於今更烈,尤其在資訊媒體快速變化、成長、越來越貼近人性所求和生活所需的今日,詩人更是文學界中最易躁動、敏銳地嗅聞到此項變革所帶來掀天巨浪的一群。在電腦個人化之前,詩與歌、詩與畫、詩與劇、詩與舞等的互動,在臺灣,早已受到詩人相當的矚目和實踐,尤其是前二者。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古典文學】看見古籍之美,認識古人美學,參展電子書單書75折、雙書7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