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到貨2本75折
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

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

  • 定價:720
  • 優惠價:8762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海峽兩岸考古學家的討論會,是香港與西陵兩次會議的延續。那兩次會議的成果已經出版問世。這次討論會的論文也能結集成書,則將不僅使與會學者的成果交流于國內外同行間,也可以反映三次會議期間,中國考古學發展的軌跡。書中收錄了若干學術研討的論文,內容涉及地貌、地質、氣候、生態種種等資料。

  本書是南港舉行的學術討論會的匯總,此次討論會宗旨為討論文化與自然生態及環境的關系。即是將自然環境作為舞台,人類的活動作為演出的偉大史劇。每一個地點,不論是大區域,或是小區域,參加演出的演員,亦即當時的人類,都必得在這一個大舞台的一角,演出其中的一個小節小項。考古學的田野記錄,其實常常包括地貌、地質、氣候、生態種種資料,只是在歸納推論時,有些考古學家注意到人與自然的關系,有些考古學家則未必深入考察這些訊息與人類活動的意義。這次會議特別注意于人類史劇的舞台,其目的正是為了兼顧各地人類文化發展軌跡的點與殊想,再由此進一步歸納,或能探索數千年至上萬年人類文化史的通性及共相。書中收錄了學術研討的論文若干,供專業人士及考古學者、愛好者參考。
 

目錄

序一 許倬雲
序二 張忠培
試論東北亞南部四千年前以遠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區 朱延平
嫩江流域新石器時代生業方式研究——“漁獵型新石器文化”的一個區域性實例分析 趙賓福
文化結構、社會媒介和建築環境的多元互動——論仰韶先民的主觀能動 李潤權
族群、生態與兩岸史前文化關系研究 陳有貝
華南、台灣與東南亞的史前文化關系——生態、區位與歷史過程 臧振華
台灣中部地區史前文化與古生態環境互動關系初探 何傳坤
從碳氧同位素分析論古代台灣貝類采集與古環境的含意 李匡悌
二里頭文化時期人地關系研究的考古學檢討 許宏
試論西周王朝西北邊疆的文化生態 李峰
中國史前城址分布與規模之研究 王妙發
三峽工程淹沒區的城址類型及其所反映的問題 杭侃
十三世紀後中國北方“離宮”式的城市 徐隻芳
滹沱河上游和桑干河流域的正裝雙鏨鬲 張忠培
華夏邊緣與文化互動——以長城沿線西段的陶鬲為例 李水城
三足甕研究 田建文
東亞塊飾研究的幾個問題 鄧聰
試論紅山系玉器 鄧淑隻
蘇皖平原地區史前玉器的研究 楊晶
自然環境與玉礦資源——以新石器時代晉陝地區的玉器發展為例 黃翠梅 葉貴玉
“台灣玉器制造技術”與研究方法的初步檢討 劉益昌
當地傳統和外來影響——從三星堆和新淦看地方青銅文化形成的不同模式 孫岩 楊紅育
關于“海上絲路”起始時間的探討 喬梁
良渚社會的基本結構及其形成過程 張弛
張家山《二年律令‧戶律》讀記 黎明釗
追尋三江平原腹地消逝的漢魏文明——七星河流域聚落考古五載收獲 許永杰
 

這次海峽兩岸考古學家的討論會,是香港與西陵兩次會議的延續。那兩次會議的成果已經出版問世。這次討論會的論文也能結集成書,則將不僅使與會學者的成果交流于國內外同行間,也可以反映三次會議期間,中國考古學發展的軌跡。

我自己不是田野考古學家,由于終身在中國古代史及人類古代文明的領域摸索,當然不能不采擷考古學的資料。中國考古學,累積了七八十年的工作成果,使中國古代文明的面貌漸露輪廓,其清晰已遠遠超過傳統文獻資料呈現的程度。——這是我們的幸運,卻也是我們時時必須面對的挑戰。我們何幸生于地不愛寶?這文化一批一批出土的豐收時代!然而面對如此豐富多姿的資料庫,我們又不免有無處措手的窘困!

這麼數量龐大的文物與遺址,如此復雜的內涵,中國考古學,較之世界其他地區的考古學收獲,不但全無遜色,而且是人類文化發展歷程上的重要紀錄。在中國考古學發展的初期,曾借鑒于歐美考古學界的學術傳統,襲用了不少專門名詞及其相關的觀念。1950年以後,中國考古學的發展突飛猛進,累積的成果已非前輩學者所能夠想像。可是,至少有整整一代,考古學的資料,是用來證驗預設的理論,而少見從資料中歸納現象,再從現象尋求解釋。于是豐富的資料,未能盡其大用。另一應予注意的風氣,則是將中國考古學的資料,僅僅用于印證中國民族及中國文化的發展史,罕見有突破今日國家與族群邊界的視野。

以上兩項自設的限制,猶如畫地為牢,拘束了學者從資料探索真相的機會。我們當認清,中國地區人類活動是全球人類社會發展與變化的一部分,但是,這一部分,因為其特有的自然環境及自己曾經有過的歷史經驗,而有其發展的特質。同樣的,中國幅員遼闊,在這一東亞太平洋的地區,內部也有不少區域,各有其自然環境及歷史經驗導成的特點,則這些次級區域的人類文化也當有其特質。一層一層推演,次級區域之內,還有更小的區域……也廣為各有其呈現的特質。這種觀念,本是考佔學的專業本行,由此觀念,考古學通常以一個小地名命名當地遺址的古代文化,並從遺址與文物的細節,界定其特征。中國考古學的優良傳統,在于建立了細致的遺址層位學與文物的形制學——都是呈現特質的學問。相對的,蘇秉琦先生區系類型的觀念及中國文化分區的文化多元論,則是從同中見異,又從異中見同,出入于共相與殊相,終于從分合之間,顯見其變化。

這一次在南港舉行的討論會,于邀請學者參加時,即已明白揭示,會議宗旨為討論文化與自然生態及環境的關系。我們的構想,即是將自然環境作為舞台,人類的活動作為演出的偉大史劇。每一個地點,不論是大區域,或是小區域,參加演出的演員,亦即當時的人類,都必得在這一個大舞台的一角,演出其中的一個小節小項。考古學的田野記錄,其實常常包括地貌、地質、氣候、生態種種資料,只是在歸納推論時,有些考古學家注意到人與自然的關系,有些考古學家則未必深入考察這些訊息與人類活動的意義。這次會議特別注意于人類史劇的舞台,其目的正是為了兼顧各地人類文化發展軌跡的點與殊想,再由此進一步歸納,或能探索數千年至上萬年人類文化史的通性及共相。

這一任務,是否完全滿意,見仁見智,與會學者各有自己的認知,學界同行也會有其判斷。我們自己則常揭“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志願,盡其綿力而已。我們的態度,正是少談預設的理論,多從資料中尋索一些值得追覓的問題。

這次討論會,多承南港史語所主辦,又承喜瑪拉雅基金會鼎力資助會議及出版論文集的經費,又承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發行,我們代表與會同仁,謹向上述三個單位致謝。主辦單位同仁中,張秀芬女士、林明雪女士與楊晶女士共同負責許多實際事務,我們也感謝她們的辛勞。

許倬雲 2004年8月11日
謹序于匹茲堡寓所
 

詳細資料

  • ISBN:7800475026
  • 規格:精裝 / 57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從「格」的概念出發|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翦商作者新作79折
  • 針灸匠張寶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