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書22周年慶
科學人 :恐龍來了!

科學人 :恐龍來了!

  • 雜誌名稱:科學人
  • 刊別:特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日期:2015/10/01
  • 定價:35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封面故事

巨大、神秘的恐龍,讓全世界的孩子著迷不已;但也因為科學所知有限,古生物學往往又與升學考試、工作無關,我們長大後對恐龍的熱情漸漸淡去。幸好,隨著科技進步,出土的化石越來越多,科學家拼湊的恐龍世界已經逐漸完整:你可能已經知道恐龍長有羽毛,如今科學家更可以從化石檢測出血液、遺傳物質,知道牠們吃什麼?怎麼狩獵?推測牠們如何交配、育幼?甚至確知恐龍是什麼顏色!
本特輯除了讓你重新認識恐龍,也將讓你知道化石如何形成、如何出土、清修?一篇篇故事般的報導,告訴你科學家如何抽絲剝繭、分析、想像。了解恐龍,不只是知識、好奇心的滿足,也有助於人類認識生物與環境、演化的關係,避免物種滅絕的憾事再度上演。
 
精采單元:謎樣的生理‧適應與演化‧探索再重生
 

編者的話

【導讀】
 
恐龍新世紀    徐星
 
大眾著迷於恐龍,和科學家喜歡恐龍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但他們有著共同關心的問題:恐龍為什麼會在白堊紀末期滅絕?生物滅絕關乎人類自身,研究生物滅絕規律有助於我們面對未來。有研究顯示,地球生命現在再次進入大滅絕期,這使得研究生物滅絕規律成為一項更加緊迫的任務。恐龍是最著名的一類滅絕生物,自然成為了我們研究生物演化和滅絕規律的主角。在本書的第一篇文章〈研究恐龍很重要〉中,史懷哲(Mary Schweitzer)就提到了這點。
 
恐龍的重要性當然不僅僅局限於幫助我們了解生物滅絕規律,還在於為演化問題研究提供重要資訊,比如動物大型化的問題。恐龍為什麼能長得如此巨大?霍納(John Horner)、巴甸(Kevin Padian)和德西克雷(Armand de Ricqles)在〈恐龍長得有多快?〉一文中告訴讀者,藉由研究恐龍骨骼化石橫切面上類似樹木年輪的結構和其他微細結構,科學家能夠推測出所研究恐龍是幾歲死亡,以及這種恐龍的生長速率。比如,骨組織學分析告訴我們,霸王龍之所以有著巨大的體型,是因為牠們在較長時期內保持著極快的生長速率。羅傑斯(Kristina Rogers)和戴米克(Michael D’Emic)撰寫的〈巨龍的盛世〉一文則從一個更寬廣的視野告訴我們,體型巨大的蜥腳類恐龍為什麼能夠繁盛於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
 
說到恐龍世界中的明星,最亮的兩顆當屬「霸王龍」和「三角龍」。桑普森(Scott Sampson)在〈華麗角龍公園〉一文中,為我們介紹了一個有趣現象:9000萬到7000多萬年前,「三角龍」的近親「華麗角龍」以及其他10幾種巨型恐龍生活在北美西部這個狹小區域。這讓科學家困惑不解:是什麼原因能讓如此多的巨型動物生活在一起的呢?而我本人寫的〈中國角龍出土記〉則介紹了「三角龍」在亞洲的近親——中國角龍(這裡要特別說明,這篇經過編輯修改的標題不夠準確,「出土」一詞一般用於文物,而化石則產自岩石當中)。中國角龍和產自同一地區的諸城角龍代表了角龍類在白堊紀晚期的兩個不同演化方向。
 
角龍家族的介紹著眼於新發現,而霸王龍的呈現則基於新研究。埃里克森(Gregory Erickson)的〈霸王龍的肉食生活〉一文介紹了近年來針對霸王龍的新認識,例如牠們到底是如何生存?怎樣取食?佛林(John Flynn)和威斯(Andre Wyss)撰寫的〈馬達加斯加中生代的秘密〉則把讀者從恐龍演化的晚期帶到了2億3000萬年前的恐龍演化最早期。在馬達加斯加,佛林和威斯的團隊找到了接近恐龍起源時期的一些有趣的化石,不僅為恐龍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資訊,還為我們人類所屬的哺乳動物支系的演化帶來了新資訊。
 
讀者們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也許是有關極地恐龍的故事。澳大利亞著名的李契夫婦(Patricia Vickers-Rich和Thomas Rich)撰寫的〈澳洲南極恐龍天堂〉一文為我們展現了生活在南極圈的恐龍。一億多年前澳洲的東南角位於南極圈內,每年至少有連續的六星期是處在黑暗之中,這裡的一些恐龍似乎顯示出了適應黑暗生活的特徵。費奧里羅(Anthony Fiorillo)撰寫的〈阿拉斯加恐龍大追擊〉一文則為讀者展現了生活在北極圈的恐龍。7500萬年前的阿拉斯加每年會有幾個月時間完全黑暗和非常寒冷,即便如此,這裡還是有包括厚鼻龍在內的多種恐龍生存著。
 
羅傑斯(Raymond Rogers)和克勞瑟(David Krause)撰寫的〈恐龍集體死亡檔案——追緝7000萬年前的殺手〉和我本人的文章〈中國遼西的恐龍墳場〉涉及到恐龍迷感興趣的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恐龍化石非常精美?這些恐龍是如何死亡的?又是如何被埋藏的?我們的答案分別是:7000萬年前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恐龍死於乾旱,之後的暴雨帶來了泥石流,掩埋了恐龍屍體;1億2000多萬年前生活在中國遼寧西部的恐龍是被火山噴發殺死的,屍體被火山灰埋藏,最終形成了精美化石。
 
加戴克(Gareth Dyke)在〈鳥類的勝利〉一文中,試圖回答這樣一個問題:身為恐龍家族的一個支系,現代鳥類為什麼能夠躲過白堊紀末期的大滅絕。普蘭(Richard Prum)和布魯希(Alan Brush)撰寫的〈牠是恐龍還是鳥?〉一文向讀者介紹了基於現代鳥類發育資訊建立的羽毛演化模型,以及支持這一模型的帶羽毛恐龍化石的發現。戴克的另外一篇題為〈恐龍男爵〉的文章則為讀者帶來了一個有關恐龍的人文故事:他緬懷了恐龍研究歷史當中的一位奇才——奧匈帝國的諾普查(Franz Nopcsa)男爵。
 
由諾瓦查克(Michael Novacek)、諾瑞爾(Mark Norell)、 麥肯納(Malcolm McKenna)和詹姆斯‧克拉克(James Clark)撰寫的〈蒙古戈壁尋龍記〉一文介紹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化石產地——蒙古國的南戈壁以及白堊紀晚期生活在這裏各種恐龍。塞里諾(Paul Sereno)則在〈少年恐龍死亡陷阱〉一文中介紹了在中國境內的戈壁地區發現的一個似鳥龍類恐龍家族,這一家族的年輕成員一起遭遇不幸,埋藏形成了精美化石。
 
在本書中,史懷哲貢獻的另外一篇文章題為〈恐龍之血〉,介紹了保存在恐龍化石當中的蛋白質片段和其他各種有機物。雖然這是一個充滿爭議的科學領域,但也充滿了前景。龐中培則回到了一個經典方向:在〈化石‧話實〉一文中,他從化石的形成、採集、修理、研究和展示等各個環節,給讀者一個全面介紹,是一篇古生物學啟蒙者的絕佳導文。
我本人撰寫的〈身披羽毛的霸王龍祖先——華麗羽王龍〉一文介紹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發現——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早期的巨型原始暴龍類居然體披羽毛。斯維特克(Brian Switek)在〈恐龍性事難解〉一文中,討論了科學家很少涉足的問題:恐龍是如何交配的。
 
恐龍藝術是恐龍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有著很久的歷史。密爾納(Richard Milner)在〈古生物插畫大師——奈特〉一文中,介紹了著名的動物畫家奈特(Charles Knight)和他的作品。程延年在〈借屍還魂:遊走於虛實之境〉一文中,在展現奈特作品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了繪製滅絕生物的方法和這一藝術形式的歷史。張孟媛和李名揚在〈動物化石還以顏色〉一文中,則介紹了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技術:藉由化石當中保存的微觀結構和化學組成,推測滅絕動物的體表顏色。這一新技術為恐龍藝術增添了更多的科學色彩。埃尼蒙(Robert Anemone)和艾默(Charles Emerson)撰寫的〈化石 GPS〉一文則介紹了另外一種新技術:如何用GPS技術幫助你更快找到化石。對化石獵人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本書帶我們進入了恐龍學的新世紀。無論是以化石發現和採集做衡量指標,還是以化石研究和展示做評價標準,我們都處在恐龍學的黃金時期,相信讀者能夠從本書中更深入了解這個新世紀的恐龍學。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雜誌目錄

【目錄】
 
導 讀
2 恐龍新世紀
撰文/徐星
 
8 研究「恐龍」很重要
撰文/史懷哲(Mary H. Schweitzer)
 
第一單元 謎樣的生理
10 恐龍長得有多快?
撰文/霍納(John R. Horner)、巴甸(Kevin Padian)
 
18 巨龍的盛世
撰文/羅傑斯(Kristina A. Curry Rogers)、戴米克(Michael D. D’Emic)
 
26 霸王龍真的是殘暴殺手?
撰文/艾瑞克森(Gregory M. Erickson)
 
34 身披羽毛的霸王龍祖先──華麗羽王龍
撰文/徐星
 
40 恐龍性事難解
撰文╱斯維特克(Brian Switek)
 
第二單元 適應與演化
44 華麗角龍公園
撰文/桑普森(Scott D. Sampson)
 
52 中國角龍現身記
撰文/徐星
 
58 馬達加斯加中生代化石的秘密
撰文╱佛林(John J. Flynn)、威斯(André R. Wyss)
 
68 恐龍集體死亡檔案──追緝7000萬年前的殺手
撰文/羅傑斯(Raymond R. Rogers)、克勞瑟(David W. Krause)
 
76 中國遼西的恐龍墳場
撰文/徐星
 
80 南極恐龍樂園
撰文/維克斯–李契(Patricia Vickers-Rich)、李契(Thomas Hewitt Rich)
 
88 阿拉斯加恐龍大追擊
撰文/費奧里羅(Anthony R. Fiorillo)
 
96 牠是恐龍還是鳥?
撰文/普蘭(Richard O. Prum)、布魯希(Alan H. Brush)
 
106 鳥類的勝利
撰文╱戴克(Gareth Dyke)
 
第三單元 探索再重生
112 恐龍男爵
撰文╱戴克(Gareth Dyke)
 
116 少年恐龍死亡陷阱
撰文╱塞里諾(Paul Sereno)
 
122 蒙古戈壁尋龍大冒險
撰文/諾瓦切克(Michael J. Novacek)、諾瑞爾(Mark Norell)、麥肯納(Malcolm C. McKenna)
 
130 恐龍之血
撰文╱史懷哲(Mary H. Schweitzer)
 
138 化石GPS
撰文/埃尼蒙(Robert L. Anemone)、艾默森(Charles W. Emerson)
 
144 化石.話實
撰文/龐中培
 
150 動物化石還以顏色
撰文/張孟媛、李名揚
 
154 古生物插畫大師──奈特
撰文/密爾納(Richard Milner)
 
158 借屍還魂:遊走於虛實之境
撰文/程延年
 

內容簡介

《科學人》雜誌-全球科普雜誌第一品牌

自2002年創刊以來共11年榮獲出版界最高榮譽雜誌出版金鼎獎!身為全球科普雜誌的第一品牌,《科學人》一直領先報導全球最先進的科學脈動與產業趨勢,除生命演化及天文奧秘的探索外,也包括成就未來經濟創新的各種工具:「NBIC,Nano-Bio-Info-Cogno(奈米科技、生物科技、資訊科技與神經科技)」,及其聚合衍生的「長壽醫學」、「未來能源」、「淨化科技」、「即時通訊」、「人工智慧」及「前進太空」等產業趨勢內容。除了原Scientific American文章精確編譯外,台灣延伸企劃採訪篇章更佔40%以上,藉由淺顯易懂的編輯呈現方式,帶給產業精英、知識家庭、高中及大專院校師生最具未來性的知識力。

《科學人》雜誌即將於2017年2月滿15週年!15年來,在「廣」的方面,《科學人》月月帶給台灣讀者科學新知、科學新聞、重要科學研究;而在「精」的方面,《科學人》推出15週年特別獻禮:「博學誌」系列文集,滿足您在單一領域更深入、更全方位的知識渴望。

「博學誌」系列文集

問,時間為何物?(2016/9/20全新出版)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高涌泉 專文導讀

窺探大腦(2016/10/20修訂版)  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志朗 專文導讀

發現天文之美(2016/11/20修訂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孫維新 專文導讀

掌握數位生活(2016/12/20全新出版) 台灣大學資工系教授 林守德專文導讀 活靈活現動物行為(2017/1/20全新出版)金鼎獎科普作家 張東君 專文導讀

各期珍藏

上頁 下頁
 

詳細資料

  • 條碼:4719025005643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博客來|日文】春季日劇日影總整理,參展雜誌寫真任2刊9折
 

購物說明

退換貨說明

請注意!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非屬上列品項之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