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排序依

共有111

側寫江戶佛教思想

側寫江戶佛教思想

日本江戶佛教,對於近世到近代東亞佛教學術思想的發展,具有關鍵的地位,本應是學界研究的重要領域,卻長期被忽略,淹沒在歷史大海中。為填補此空隙,本書分研究篇與文獻篇兩大部分,以珍稀抄、刻本文獻的...more

佛教淨土法要

佛教淨土法要

淨土是極樂妙境,也是自心的明鏡,如能從淨土的信仰深入領解其中的真義,然後發大誓願,修於淨土的妙行,那麼,一切佛法盡攝其中,一切功德圓顯自心,於是必能明悟:淨土者自心之淨土,彌陀者自性之彌陀。...more

印光大師開示語錄

印光大師開示語錄

「淨土法門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若非宿具善根,實難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識,亦每每以宗教之義論判之。致於此令博地凡夫,未斷煩惑,即於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不思議...more

持名念佛修淨業:淨土信仰的持名念佛與斷惡修善

持名念佛修淨業:淨土信仰的持名念佛與斷惡修善

淨土法門是佛教中最簡易殊勝的修行方法, 但您知不知道要如何念佛防魔? 什麼是五念、十念法門? 為什麼修行觀像念佛、觀想念佛能把我們這一顆凡夫的心送往西方極樂淨土? 本書將帶您一一掌握其中的...more

消業增慧須念佛:淨土信仰的因果事理與菩提願心

消業增慧須念佛:淨土信仰的因果事理與菩提願心

佛教法門很多,歸納起來不出聖道、淨土二門。前者是指行人專憑自己的禪觀念誦等修證,叫做自力;後者是指行人依靠信願持名,仰仗彌陀的宏願接引生西,稱做他力。 大安法師宿植德本,善根深厚;精研佛典...more

普賢行願品白話解釋

普賢行願品白話解釋

〈普賢行願品〉、在八十卷《華嚴》中,名〈入法界品〉,因為八十《華嚴》文來未盡,從普賢菩薩說偈讚佛以後的文字,都缺略了。這一卷經,在《華嚴》全經之末。這一卷經,既是《華嚴》的歸根結穴,而同時又...more

淨土三經一論大意(3版)

淨土三經一論大意(3版)

「淨土三經一論」即《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往生論註》,是淨土宗的正依經典;「大意」就是宗旨、眼目、精要的意思,即古人所謂「囊括始終,冠戴初後」。這三經一論的大意,都在講...more

淨土心要(2):誓證念佛三昧

淨土心要(2):誓證念佛三昧

淨土宗,簡稱淨宗、蓮宗、佛土宗等,漢傳佛教十宗之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專修往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淨土之法門而得名的一個宗派。起源自北魏曇鸞、道綽,至唐代善導時成為獨立宗派,與禪宗是對...more

淨土心要(1):普勸同生西方

淨土心要(1):普勸同生西方

淨土宗,簡稱淨宗、蓮宗、佛土宗等,漢傳佛教十宗之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專修往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淨土之法門而得名的一個宗派。起源自北魏曇鸞、道綽,至唐代善導時成為獨立宗派,與禪宗是對...more

彬縣大佛寺:唐代佛教石窟的考古學報告與研究(二冊)

彬縣大佛寺:唐代佛教石窟的考古學報告與研究(二冊)

西元618年割據甘肅東部一帶的軍閥薛舉率領大軍進逼首都長安城,秦王李世民以西討元帥的名義帶領八總管兵力前往抗擊。最終以李世民的軍隊取得了勝利。當年作戰的主要地區,就是今天的陝西省彬縣一帶。李世...more

佛教中國化思維九講

佛教中國化思維九講

只有部分事實,不等於是事實 釐清印度佛教與中國佛教之異同, 對實修者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大事。 本書作者是從中國佛教史談論佛教中國化思維,釐清印度佛教與中國佛教之異同,對實修者而言,是至關重要...more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詳註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詳註

焰口法會是佛教密宗超渡六道眾生亡靈的法會,「焰口」是餓鬼世界中鬼王的名字,這個名稱是從外形而得,在《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裡面描述「焰口」的模樣如下:「口吐焰火,頂髮烟生,身形醜惡,肢節如破車之...more

漢傳佛教彌勒信仰研究

漢傳佛教彌勒信仰研究

彌勒作為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在整個佛教發展史中扮演著不同的身分,如以人間的菩薩比丘、發心菩薩、答疑解惑的天宮彌勒以及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等形式出現。因此,彌勒信仰是在多重形象的基礎上,隨歷史變遷...more

淨土宗教理的核心

淨土宗教理的核心

諸宗法門,莫不有核心;得其核心,一宗教理可以知其大綱。 本書收錄的三篇文章,都是淨土宗的核心教理,原本各自成篇,於不同時間發表;但其中的宗義脈絡與教理結構,彼此關聯、前後融通。 因此,本書...more

蓮池大師開示語錄

蓮池大師開示語錄

蓮池大師的佛學思想,主要在於融合各宗同歸淨土。在他的《普勸念佛往生淨土》一文中說的:「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經,經是佛說,正好念佛;若人參禪,禪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道須...more

兩岸慈航:一位肉身成就者的人間傳奇

兩岸慈航:一位肉身成就者的人間傳奇

佛陀說,如是因生如是果。無論聖賢還是愚夫,走過就有足迹,做過就有痕迹。作者是一個僧人,一介書生,依著其本業、本份,留下一些文字,記錄這個時代的僧人,記敘這個時代的自己。因緣所在,性情所致,所...more

漢傳佛教與人類未來

漢傳佛教與人類未來

/ 擦拭曾蒙於漢傳佛教上的偽信息, 娓娓道來其於時空長河中如何總集佛法傳承的大流, 揭示漢傳、南傳、藏傳等三系佛教的發展源流全貌! 透過含金量滿滿的智者交會, 明晰一切法的緣起實相, 體...more

菩薩戒指要 (四版)

菩薩戒指要 (四版)

「我不會閉門造車,也不會標新立異,而是要努力回歸佛陀本懷的菩薩風範。」 「戒律是佛子生活中唯一的防腐劑。 」——聖嚴法師 適應時空的菩薩戒—— 有戒可犯是菩薩,無戒可犯是外道。 好多人,因...more

佛祖心要節錄

佛祖心要節錄

本書收集釋迦佛、菩薩、尊者及禪宗諸祖語錄,輯為一冊,可作為修行的參考。...more

業思想概說

業思想概說

此書有理說(業思想概說)、事證(地獄見聞等)兩部分,理事互相發明、互相印證,而無偏廢。若依次序順、逆通讀,必可得全書要領。 此書所譯「業因果」思想有幾個重點:1. 業力不思議、2. 身口意三業、3. 共...more

唯識宗與應成派宗義抉擇

唯識宗與應成派宗義抉擇

本書探究唯識宗和應成派的宗義,在兩宗宗義框架內,把應成派兩部代表性論典《入中論》、《入菩薩行論》中批判唯識宗的部分作為一個主題進行綜合研究。結合兩宗思想,分析應成派對阿賴耶識等的描述及相關批...more

魏晉南北朝佛教接受與禪理解:以《佛般泥洹經》系為線索研究

魏晉南北朝佛教接受與禪理解:以《佛般泥洹經》系為線索研究

本書從佛陀實錄的《佛般泥洹經》系譯典研究,注目漢地對印度佛教的接受與理解。 以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譯,探討形成中國佛教、佛學、禪及影響思想文化的過程,在向印度佛教探源中,論述佛教融攝吠陀觀...more

生死海中任遨遊:佛教的生命觀與生死觀

生死海中任遨遊:佛教的生命觀與生死觀

眾生直以無明故,妄認緣生虛幻法;以為自身之實相,故於長夜漂輪迴。 緣生之法有生滅,於相則現代謝相,迷倒執相之凡夫,枉受長劫諸生死。 了生脫死是佛法生命觀的核心,他的意義是人類對生死現象的...more

行基菩薩:東瀛文殊

行基菩薩:東瀛文殊

日本高僧行基所身處的奈良時代,政治動盪、百姓深為貧窮與勞役所苦;行基毅然地放下山林修行的清寂,發揮大乘利他精神,推動社會福利事業,即使遭到官方打壓亦無所動搖,因而受萬民景仰,尊稱為「菩薩」其...more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

由悟起修,打掃積習,了脫生死,成就菩提 勿執文字,勿落言詮,舉一反三,解粘去縛,直趨菩提 老人所說,都是對機施教,應病與藥,善巧方便,指示學人。 佛法有無量法門,指導行人背塵合覺、明心見...more

修行的利樂與法益

修行的利樂與法益

修心須有羞心,修行莫有羞行 有十六種事,修行人做不得 世上四種第一,吾人皆應爭取 飲酒有十害,對酒莫貪杯 面對浩瀚如海、博大精深的佛法,吾人欲依之而修行,殊感不知如何踏出第一步。 有鑑於...more

大手印淺釋

大手印淺釋

手就是心,心就是手。 印就是我們和佛心心相印,佛心就是我心,我心就是佛心。 故大手印,就是我們的大心,就是我們的本性。 恒河大手印是佛教密宗中的一種高層次修法,不修而修,修即無修,言語道...more

佛法與開悟

佛法與開悟

解悟是開悟的基礎,也是對佛法得以如實把握的前提。 學人一旦如實地把握了佛法並如法修持,必能行止得宜,進而依法證悟。 而在信解的過程中,學人首先要解悟的便是緣起法,並用以證實四締、三世因果、...more

激盪即無礙:佛教與儒道思想的互動

激盪即無礙:佛教與儒道思想的互動

中國的文化內容豐富,儒家與道家是當中的主要元素;佛教雖為外來宗教,但來華既近二千年,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佛、儒、道三者在中國歷史上大致能和平共處,然而這和平不是一蹴即就,而是在經...more

生與死的超越

生與死的超越

坦然面對生死,破解生死之謎。 佛教對生命現象、宇宙全景論述之廣度、深度、明晰度,確非世間同類學說可與倫比。 所有宇宙之謎中,最難解、最惱人,而對個人和社會又至為切近急迫的,是關於揭謎者自...more

略論明心見性

略論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實乃佛教之精髓,超生脫死之重要關鍵。 修行人不明真相,自設障礙,誤以為明心見性甚難,高不可攀而不敢問津。 只要精誠地如法修持,定可達到一生證成明心見性的目的。 我等眾生,本具如...more

圖說犍陀羅文明

圖說犍陀羅文明

犍陀羅是古典時代人類文明的熔爐,古印度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希臘文明、中亞北方的草原文明,乃至東方的漢文明都在這裏相遇、碰撞和融合,造就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燦古爍今的犍陀羅藝術。 犍陀羅堪稱佛...more

唯識三論今詮(三版)

唯識三論今詮(三版)

唯識學是一門哲理深奧而名相繁瑣的學問。唯識宗所依的經典,由梵文翻譯的,有所謂「六經十一論」、「一本十支」;而中國歷代大師的著述,除糅合十家釋論譯出的《成唯識論》外,又有詮釋《識論》述記、樞要...more

六朝佛教史研究論集

六朝佛教史研究論集

佛教史關心佛教的教理、實踐與現實社會發生接觸的過程,關心二者的相互作用。佛教作為思想、信仰,在歷史中傳播,作用於歷史;反過來,佛教自身也被外部世界形塑,歷史地展現出階段性的面貌。佛教在六朝江...more

論戰後臺灣佛教

論戰後臺灣佛教

本書以「論戰後臺灣佛教」為題,評述二戰以來臺灣佛教的發展與變遷。全書分五部十五章:除導論性之「通觀與前奏」;也由政治、社會、文化、經濟等四個不同「層面」論述戰後臺灣佛教;並從「人間佛教」與「...more

印心‧超生: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的慈悲行誼與智慧開示

印心‧超生: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的慈悲行誼與智慧開示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祂在中國禪宗佛教史上,是繼六祖慧能大師之後,一位繼往開來、承先啟後的歷史性的關鍵人物,祂做了歷代祖師沒有完成的事,祂把禪宗普及發揚光大,讓更多人認識什麼才是世...more

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以龍鱗裝這種唐朝時盛行的裝訂模式製作,具有極高欣賞價值。...more

臺灣觀音信仰的「本土」與「外來」

臺灣觀音信仰的「本土」與「外來」

臺灣的觀音信仰隨著明鄭時期漢人移入而傳入,與媽祖崇拜成為臺民信仰的雙璧。臺灣四周環海,根據《華嚴經》記載,觀音道場位於浙江外海的普陀山,為善才童子問道觀音處。因地處南海,故臺民一般稱之為「南...more

興亞揚佛:大谷光瑞與西本願寺的海外事業

興亞揚佛:大谷光瑞與西本願寺的海外事業

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葉,足跡遍佈亞洲廣大區域的大谷光瑞(1876-1948)這樣一位日本人的活動,其在亞洲各地以及近代亞洲史之中是處於怎樣的地位?本書以《興亞揚佛:大谷光瑞與西本願寺的海外事業》為題...more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 6 儀軌卷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 6 儀軌卷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凡十卷,總三百多萬字,從經典、教義、歷史、宗派、人物、儀軌、詩偈、書畫、建築、雕塑等十個方向,全面系統地再現了中國佛教及中國佛教文化的總體面貌及其歷史發展。 佛教傳來中國...more

靈源夢話

靈源夢話

菩薩一夢與南柯一夢有何別? 一覺一迷大不同! 靈源老和尚說本書是夢人說夢話, 且看菩薩如何入夢度群迷! 萬法是心光,諸緣惟性曉, 本無迷悟人,只要今日了。 禪淨雙修的近代高僧靈源老和尚,...more

淨土直說

淨土直說

淨土不僅僅在西方, 心清淨了,所在之處即是光明佛土。 靈源老和尚直指念佛的心要, 讓你當下即在淨土中。 信佛念佛是迷信?學佛成佛怎能不念佛!一句佛號,正是打破自己貪、瞋、癡煩惱的最快方法。 近...more

修行道地經典

修行道地經典

修行道地經典收有二部重要的禪法經典,清楚的勾勒出修行的次第與方便,是每一位禪修者必備的禪法要籍。 第一部《修行道地經》。菩薩道是發無上正真道理,以捨離凡夫謬見的淨、樂、我、常四顛倒,而趣入空...more

彌勒菩薩《慈心喜樂守護主》

彌勒菩薩《慈心喜樂守護主》

彌勒菩薩是大乘佛教中慈心的典範,他以能給予他人快樂而聞名 ,「彌勒」中譯的意思即為「慈氏」,他將繼續釋迦牟尼佛之後,在娑婆世界成佛,所以一般都習慣稱他為「彌勒佛」。 本書介紹廣大慈心的彌勒菩...more

活在當下的智慧:讀懂智者大師空假中三諦圓融

活在當下的智慧:讀懂智者大師空假中三諦圓融

要對「活在當下」有正確的瞭解, 首先必須知道,佛陀的種種教法。 作者大學畢業後,考上華梵佛研所【佛研所設於陽明山永明寺】,親近曉雲法師,學習天臺教觀的般若禪法,因此若有所體悟,遂發起研究天...more

觀音菩薩《大悲守護主》(附大悲咒(梵音、藏音)教唸CD)

觀音菩薩《大悲守護主》(附大悲咒(梵音、藏音)教唸CD)

觀音菩薩的悲心深重,對濟度眾生的種種苦難有特別的願力與護佑,因應各類有情眾生的需要,觀音菩薩以種種身形來施行無畏的救度,使我們不生起恐怖畏懼,而得到無限慰藉與清涼。 觀音菩薩以慈悲救濟為本願...more

佛法真義

佛法真義

什麼是佛?什麼是法? 看似最簡單、最基本的問題, 正是學佛重點所在。 東初老和尚釐清似是而非的亂象, 讓我們明白佛法真義,學佛成佛! 佛法人人可學,有人愈學愈煩惱,有人愈學愈自在,關鍵在是...more

因果,怎麼一回事?

因果,怎麼一回事?

世上真有因緣果報嗎?可以用科學證明因果的存在嗎?或者因果不過是民間信仰的一種迷信?因果和報應有什麼關係?如果不是廟裡的神,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也不是佛陀主宰我們的報應,那又是誰來決定?用神通可以...more

如何修持法華經

如何修持法華經

《法華經》是大乘佛教很重要的一部經典,中國佛教的天台宗就是依據此經而開創的。《法華經》是一部深刻而文句優美的經典,本書將《法華經》 做一次全面的解讀,導覽讀者,能體會法華經的究竟圓滿境界。 作...more

碧巖錄中的100大智慧

碧巖錄中的100大智慧

禪宗是我國佛教的中流砥柱。 《碧巖錄》歷來被稱為助參公案的「禪門第一書」。 教內外有識之士,研討佛教、佛學,不能不研討禪宗、禪學;研討禪宗、禪學,不能不研討禪宗公案;研討禪宗公案,不能不參...more

梵網經

梵網經

《梵網經》是大乘菩薩戒重要且基本的經典,隨著大乘思想興起後,千百年來流行的一部菩薩戒律,於後秦弘始年間,鳩摩羅什譯出,中土得以傳授大乘菩薩戒。它顯示了大乘佛教的基本理論和根本精神,主要說明菩...more

普濟幽冥 瑜伽焰口施食8U15[新版]

普濟幽冥 瑜伽焰口施食8U15[新版]

佛渡有緣鬼:施食中的慈悲力 「焰口」指的就是餓鬼 「瑜伽」則是身、口、意三密相應的意思 「瑜伽焰口施食」是透過金剛上師的手印,真言及觀想,達到身、口、意三密相應,成為聖觀音,為鬼道眾生,...more

維摩詰菩薩經典

維摩詰菩薩經典

維摩詰菩薩是大乘佛教中,最為重要的居士之一。維摩詰菩薩出生於佛陀之時,是毘耶離城的大長者。傳說他本來居住於阿佛的妙喜世界,但為了度脫眾生,所以示現在毘耶離城。他曾供養過無量的諸佛,深植善根,...more

比丘尼戒之研究

比丘尼戒之研究

比丘尼戒之研究,內容包含: .波羅夷法 .僧殘法 .尼薩耆波逸提法 .波逸提法 .提舍尼法與學法...more

慈悲三昧水懺演繹(上下)

慈悲三昧水懺演繹(上下)

二○一一年慈濟成立四十五週年,證嚴上人感恩全球會眾用愛鋪路,同時鄭重呼籲「大懺悔」。二月起,全台各社區推動讀書會,三月「法譬如水」經藏演繹人員陸續到位,透過一次又一次以法共修,漸漸理解上人希...more

他的身影:聖嚴法師弘法行履(無書,DVD*3)

他的身影:聖嚴法師弘法行履(無書,DVD*3)

循著聖嚴法師弘法的足跡,重溫「他的身影」。 聖嚴法師走過的路,就是近代漢傳佛教的發展軌跡。 影片內容 01Shifu 02觀音的旅行 03情義 04窗 05源遠流長 06希望——象岡道場(一) 07白色的山...more

蔣貢康楚閉關手冊

蔣貢康楚閉關手冊

2011年全新改版 ~ 這是一本為進入密集三年禪修訓練課程的人所寫的指南, 由這扇窗口, 我們得以了解在閉關中心這個心靈家園內, 蘊藏著何等豐富的功德資糧和禪修能量。 在喜馬拉雅山區,三年又...more

不丹閉關人

不丹閉關人

不丹小活佛四歲被認證,母親帶著他去山上閉關學習,趁著他前世的記憶猶存,必須接受嚴格的密集訓練。原本寺院安排讓家人陪伴一兩個月讓小活佛先適應;未料,第二天清晨,小活佛就對母親說: 這是我的地方,...more

三天法會專題(系列3)

三天法會專題(系列3)

每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都曾經不自覺地發生過無數次的喜悅,這個喜悅是來自何處呢?我們可以說它是來自於「無處」,或者說它是來自於「每一個地方」,它是無因的。它沒有行動、沒有思想、沒有情緒,只是一種...more

三天法會專題(系列1)

三天法會專題(系列1)

每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都曾經不自覺地發生過無數次的喜悅,這個喜悅是來自何處呢?我們可以說它是來自於「無處」,或者說它是來自於「每一個地方」,它是無因的。它沒有行動、沒有思想、沒有情緒,只是一種...more

無聲息的歌唱

無聲息的歌唱

本書特色 為什麼用木頭做成魚的形狀,在誦經時敲打呢?唐朝李白的詩云:「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是指哪一種法器?大鐘、木魚、蒲團、紙箔、(金本)盂…等,有何利眾的功用?哪些是佛教、哪些不是佛教?哪...more

幻化網秘密藏續(精)

幻化網秘密藏續(精)

《秘密藏續》是藏傳舊譯密咒的根本大法,也是大圓滿法的根本所依。近年於東西方廣泛流傳的中有法門,其所依據《寂忿密意自解脫甚深法》中的一百寂忿本尊壇城,追本溯源也必以《秘密藏續》為其最直接的根源...more

大圓滿前行及讚誦(精)

大圓滿前行及讚誦(精)

《大圓滿廣大心要》(rDzogs pa chen po klong chen snying thig)整個伏藏,由無畏洲尊者(’Jigs med gling pa, 1729-1798)取巖,所有法彙都屬於密意藏 (dgongs gter)......more

佛教香品與香器全書

佛教香品與香器全書

《佛教香品與香器全書》第一本圖文相輔的佛教香品與香器的工具書,深入淺出介紹香文化的起源與世界各地香文化的介紹、進而介紹香品與香器的種類、材質,以及如何善用香品達到修持、靜心的目的,對於學佛者...more

大家來拜大悲懺!(圖解版)

大家來拜大悲懺!(圖解版)

最「夯」的佛教法會!能消災祈福,安頓身心! ◆消除災難要拜大悲懺! ◆累積資糧福德要拜大悲懺! ◆超度冤親債主要拜大悲懺! ◆追求財富要拜大悲懺! ◆追求美麗要拜大悲懺! ◆考取功名要拜大悲懺! ◆...more

三天法會專題(系列2)

三天法會專題(系列2)

每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都曾經不自覺地發生過無數次的喜悅,這個喜悅是來自何處呢?我們可以說它是來自於「無處」,或者說它是來自於「每一個地方」,它是無因的。它沒有行動、沒有思想、沒有情緒,只是一種...more

佛教常用疏文儀軌

佛教常用疏文儀軌

本書特色 本書以彙集佛教常用疏文儀軌為主要內容,包括祝聖儀軌、雅俗通用法節、雅俗通用疏式,以及三寶文、水文等,利於四眾弟子圓滿僧俗佛事。並附難字注音,以利大眾持誦閱讀。 譯者簡介 妙禪法師 ...more

向佛陀學管理:有效解決企業九大難題的佛門管理法則

向佛陀學管理:有效解決企業九大難題的佛門管理法則

世上有千年的寺廟,卻少見百年的企業! 現代企業與管理的最佳範本──佛門管理法則 追求永續經營是每個企業的目標, 卻也是許多企業經理人參不透的大學問。 你,是不是也為這九大難題而煩惱: 為何常...more

隨緣自在

隨緣自在

我們生在人世間,必須得學會接受現實,雖然有時候現實很殘酷。我們要學會隨緣一世,這樣才能活得自在。人有太多的追求,不懂得提起只能與憂愁相伴,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人有太多的慾望,不懂得放下只...more

勝鬘經講記第一輯

勝鬘經講記第一輯

如來藏為三乘菩提之所依,若離如來藏心體及其含藏之一切種子,即無三界有情及一切世間法,亦無二乘菩提緣起性空之出世間法;本經詳說無始無明、一念無明皆依如來藏而有之正理,藉著詳解煩惱障與所知障間之...more

真假外道

真假外道

真假外道一書,舉例辨正佛門中稱開悟、證果者之落處,將彼等諸人所謂之開悟、證果等事,加以理證上及教證上之辨正,令人讀後可以生起擇法抉分,能自行辨別佛門中之大師們是否已墮外道見中,則自身即能因此...more

中國生死書

中國生死書

一版三刷 遇到親人往生,常讓人六神無主,在悲傷中卻又束手無策,不知如何辦場圓滿後事,方達陰陽兩相利,並節省時間、費用,避免勞神傷財。本書是一本很實際的渡亡寶書。 本書作者常律法師,以其多年...more

阿彌陀經臨終光明導引-臨終自救現生極樂世界的秘寶(附有聲CD導引)

阿彌陀經臨終光明導引-臨終自救現生極樂世界的秘寶(附有聲CD導引)

當今生的旅程抵達終點,如何免於恐懼痛苦,現生光明樂土,開啟幸福的來生? 全球首張為臨終者錄製的光明導引CD,守護您及摯愛的人,在死亡到來時,不再驚惶恐怖,遠離怨親債主的干擾,現生極樂世界,是臨...more

優婆塞戒經講記第八輯

優婆塞戒經講記第八輯

作者簡介 平實導師 甲申(一九四四)年生於台灣中部小鎮農家,世代務農,父祖皆三寶弟子。作者早年游於世務,厭惡迷信。中年歸命 三寶,矢志求道,自成念佛功夫。未幾復探驪龍,額下得珠,發 明智慧。遂發...more

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七輯

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七輯

詳解在家菩薩戒法,細說布施之功德及布施得福之因果原理, 詳述自作自受、異作異受、無作無受之第一義真諦, 兼述三乘菩提法義與精神之異同;讀此能知福慧雙修之真實義, 可以助益大乘學佛者之證道。 作者...more

優婆塞戒經講記第六輯

優婆塞戒經講記第六輯

詳解在家菩薩戒法,細說布施之功德及布施得福之因果原理,詳述自作自受、異作異受、無作無受之第一義真諦,兼述三乘菩提法義與精神之異同;讀此能知福慧雙修之真實義,可以助益大乘學佛者之證道。 作者簡...more

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五輯

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五輯

詳解在家菩薩戒法,細說布施之功德及布施得福之因果原理,詳述自作自受、異作異受、無作無受之第一義真諦,兼述三乘菩提法義與精神之異同;讀此能知福慧雙修之真實義,可以助益大乘學佛者之證道。--平實導...more

優婆塞戒經講記第四輯

優婆塞戒經講記第四輯

本經詳述在家菩薩修學大乘佛法,應如何受持菩薩戒?對人間善行應如何看待?對三寶應如何護持?應如何正確地修集此世後證法之福德?應如何修集後世「行菩薩道之資糧」?並詳述第一義諦之正義:五蘊非我異我、自...more

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三輯

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三輯

詳解在家菩薩戒法,細說布施之功德及布施得福之因果原理,詳述自作自受、異作異受、無作無受之第一義真諦,兼述三乘菩提法義與精神之異同;讀此能知福慧雙修之真實義,可以助益大乘學佛者之證道。 --平實...more

過關─實心 、實做、好人生

過關─實心 、實做、好人生

繼百喻系列第一集《一秒鐘和一輩子》出版之後,本書是2006年證嚴法師最重要的著作。 證嚴法師曾說:「人生最寶貴者是生命,日子能在一天、一個月、一年中平安地過去,當然是令人非常歡喜的事。許多人都...more

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二輯

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二輯

詳解在家菩薩戒法,細說布施之功德及布施得福之因果原理,詳述自作自受、異作異受、無作無受之第一義真諦,兼述三乘菩提法義與精神之異同;讀此能知福慧雙修之真實義,可以助益大乘學佛者之證道。 作者簡...more

水陸法會儀軌

水陸法會儀軌

本書以宋志磐所撰,明蓮池大師重修《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為底,再以清儀潤重編《水陸儀軌》為文本,剖析「水陸法會」的歷史成因、儀軌內容;從而釐清其所蘊藏的文化特質──既有印度顯、密佛教的內涵...more

參禪.改造心情-參透二十八則 法喜八萬四千

參禪.改造心情-參透二十八則 法喜八萬四千

參禪是從參悟公案、說法及課誦的法意中,開啟自心中的光明性,流露出般若智慧和慈悲喜捨的生命力,領會到生命的究竟義和法喜。這不是要你做知性的了解,或結構性的認知,而是從領悟和直覺、知與行合一中,...more

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一輯

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一輯

詳解在家菩薩戒法,細說布施之功德及布施得福之因果原理, 詳述自作自受、異作異受、無作無受之第一義真諦, 兼述三乘菩提法義與精神之異同;讀此能知福慧雙修之真實義, 可以助益大乘學佛者之證道。--平...more

新譯梵網經

新譯梵網經

《梵網經》是大乘菩薩戒重要且基本的經典,主要說明菩薩修道之階位,以及應受持的十重、四十八輕戒之戒相。因其言簡易賅、行文雋永,義理、戒律兼具且意蘊深長,能概括地闡述大乘佛教的思想和主旨,因而廣...more

佛教的節慶

佛教的節慶

許多民俗文化慶典中都與佛教的節慶有密切的關連。紀念佛菩薩和祖師的節慶裡,透過盛大的法會及種種文化慶祝活動,追思聖者成道的足跡,節慶,往往結合當地民風,展現出種種豐富的面貌,是有心想了解佛教文...more

邏輯的第一本書:生活一切智慧的根源

邏輯的第一本書:生活一切智慧的根源

前飛利浦全球副總裁羅益強:台灣學生什麼都比大陸人好,唯一不如人的是邏輯觀念!本書是學習邏輯的最佳參考!作者將邏輯規則融於古今中外的實例中,我們可以邊看邊動腦試試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並且在學習...more

佛緣修靈叢書(全套六冊)

佛緣修靈叢書(全套六冊)

『佛緣修靈』叢書收入『佛教‧禪學‧靈修‧珍言』為主的清言集八種,分成六冊出版,譯成情韻優美白話文。這些作品極俱才情、性靈的文字般若。冷眼觀熱世,雋語破癡迷,呼喚著我們回歸人性源頭,徹悟人生妙諦...more

中國哲學史:大乘禪佛教哲學

中國哲學史:大乘禪佛教哲學

這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本書對上一世紀從事哲學研究者所用的方法,做過一些檢討之後,憑藉一種歷史理論,駕馭極為複雜、分歧的思想活動;採取多方開發的態度,照顧到所有價值的思想,運用各種不同的分析工...more

祈福DIY

祈福DIY

在每日未必順遂的生活中,免不了「祈求」。無論你心中「萬能的神」是誰,只要能夠增添好運,又沒有風險,為什麼不姑且一試?身體不適時,祈求身體早日康復,工作感情不如意時,祈求一切順遂;當所有都覺得...more

中國古典佛教寶塔畫典

中國古典佛教寶塔畫典

塔是中國傳統建築中有特色的一種建築類型。它的種類繁多,式樣別緻,造型與眾不同,現存的實物數量也相當大。它們遍布中國各地,有的本身就是園林生的主景;有的成為一座城市的重要標誌;還有的成為風景區...more

佛說梵網經

佛說梵網經

本經是部重要的大乘戒律,隨著大乘思想興起後,千百年來流行的一部菩薩戒律。於後秦弘始年間,鳩摩羅什譯出,中土得以傳授大乘戒。它顯示了大乘佛教的基本理論和根本精神,闡述了修菩薩道的階位和十重四十...more

佛教與文學的系譜

佛教與文學的系譜

佛教和文學的關係,向來不乏人在討論,但多流於瑣碎浮淺,讀者不易從中獲得整體的概念。 本書一改習見的論述方式,以「佛教文學化」和「文學佛教化」為線索,重建佛教和文學的系譜,並對未來的發展方向...more

佛教日用文件大全

佛教日用文件大全

嘗聞真如界內,不立一塵,佛事門中,不捨一法,凡欲興隆三寶,利意眾生者,而於世出世法,均宜究心,令得通達,方可真俗雙融,理事無礙,若有一法不知則被一法所縛。 本著總目有文詞類,如募捐,勸修,通...more

佛事儀軌

佛事儀軌

無論出家在家學人,於日常中所發生之事事物物,皆脫離不了佛法。因此,有些重要的基本儀軌應當瞭解,方能裨益學眾,尤其命終佛事安排,常常意見不合,互起爭執,大起煩惱。此乃學佛同修必須警惕,否則容易...more

四分律

四分律

《四分律》又稱《曇無德律》、《四分律藏》,原為印度優波崛多系統的曇無德部所傳的戒律。主要說明僧尼五眾別解脫戒的內容和受持的方法。在每一條戒下,各各說明制戒緣起、緣起之人、立戒經過、戒條內文和...more

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本書為《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全套132冊)之第86冊。本套書係結合台灣、大陸兩地百餘位學者,歷時八年,將傳統《大藏經》精華化、白話化、現代化之時代巨著。內容分題解、源流、解說,並附原典、...more

21 2 下一頁 跳到

中文書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