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爾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被譽為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其思想在國、內外學界產生了持續且廣泛的影響。《皮爾士哲學引論》系國內首部全面探討皮爾士哲學的著作,兼有引介和研究的...more
讓·波德里亞是一位危險而引人入勝的思想冒險家,更是一位出奇制勝、劍走偏鋒的理論刺客。《致命的策略》成書於1983年,是晚期波德里亞的核心著作,也是該時期他唯一的一次理論化的嘗試。 “致命的策略”是波...more
本書為知名學者關於德勒茲藝術哲學思想的系列專著之一。20世紀下半葉,法國哲學家德勒茲撰寫了具有重要影響的電影理論著作。 本書作者用清晰而深刻的思想和語言,從背景材料、思想來源等各個角度,細緻地...more
生命如一場盛大的舞會,而我們每個人都是舞者。尼采認為,起舞不僅是身體的律動,更是靈魂的綻放。有人輕盈如風,有人熱烈如火,但真正重要的是用心感受生命的脈搏,在舞動中領悟存在的意義。 《每個不曾...more
《智慧的覺醒》集結了克裡希那穆提在美國、印度和歐洲等地的演講與談話文章,主題涉及傳統與依賴、看的藝術、追求快樂、衝突、孤獨、思想、意識、恐懼、暴力、冥想、智慧等,引導人們實現內心的智慧覺醒和...more
克里希那穆提專門討論教育問題的演講集,深入探討了教育的本質與意義,以及如何通過正確的教育實現個體的自由、智慧與完整。 教育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收集各種事實數據然後把它們關聯起來;教育是看到生活...more
蘇格拉底身處西方哲學發生重大轉折的時刻,以及古希臘自然哲學、倫理學與形而上學的交點;他的觀點、立場、言辭和思想充滿張力與魅力,對它們的刻畫與定位也歷來困擾着後學。弗拉斯托窮數十年研究之力,從...more
為什麼我們總是自信滿滿,卻難以察覺自己的無知? 為什麼我們在爭論中總是急於取勝,而不是尋找真理? 為什麼我們寧願固守偏見,也不願直面思想的矛盾? 為什麼我們害怕被質疑,卻又渴望真/正的智慧? 為什麼...more
本書收集了威廉·詹姆士1906年在美國波士頓羅威爾學院和1907年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演的講稿。 全書共七講,包括:哲學現存的兩難選擇、實用主義的意義、對形而上學問題的實用主義的思考、一與多、實用主...more
柏拉圖的《克里同》講述了蘇格拉底被判死刑后在獄中與老朋友克里同的一段談話。克里同是一個普通人,不是具有突出哲學天性的熱愛智慧者。因此,蘇格拉底與克里同之間的談話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哲人蘇格拉底在...more
本書摘譯了司陪丁等人彙編的《培根著作集》中有關培根自然哲學的若干文章,包括“論事物的本性”,“論本原和起源”,“瓦勒里烏斯(解釋自然)”和“宇宙現象”等經典篇目,它們均可視作《新工具》的雛形,主要涉及...more
本書是斯多葛派哲學經典,精選愛比克泰德的生命箴言。關於選擇的藝術,關於不焦慮、不內耗的處世哲學。 愛比克泰德認為:選擇多關注自己可以改變的實物,選擇對自己無力控制的事物放下執念,是“選擇”這門...more
從事思想史研究的學者常常將自己描述為竊聽過去對話的人、不同思想世界的探索者,以及過去社會的轉譯者,而批評者時常嘲諷他們只狹隘地關注少數人的思想;不過,從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當代思想並對其做出理...more
本書是作者詹姆斯·尼古拉斯對盧克萊修《物性論》做的一次的“貼近閱讀”。與認為“伊壁鳩魯主義只是自然哲學”的觀點不同,作者認為,存在一種伊壁鳩魯主義的政治哲學,這個論斷的全部證據和意義的澄清都只能...more
在這一AI時代,哲學何為?藝術何為?本書彙集了當代技術哲學研究領域代表人物許煜過去十年的重要研究成果,試圖闡釋與技術時代相關的諸多關鍵問題,內容涵蓋哲學、技術和藝術三個領域。 在本書中,我們可以...more
古羅馬皇帝留存千年的智慧箴言一部洞察人生、透徹思考的哲學自省書。 《沉思錄》是一本樸素而又無比真誠的書,這是馬可·奧勒留與自己的對話,分為十二卷,每卷都有一個大主題,涵蓋感恩、思索宇宙、靈魂論...more
這部凝聚着馬克思畢生心血的皇皇巨著,堪稱融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于一爐的馬克思主義百科全書,是人類思想史上一座不朽的理論豐碑,被尊為工人階級革命的“聖經”。它以深邃的洞察力剖析商品、貨...more
法國思想家列斐伏爾研究城市問題的一系列著作中的一部,也是與馬克思主義思想聯繫最緊密的一部。列斐伏爾深入研究了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關於城市問題的重要論述,其關注的焦點是“在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框架...more
本書是“馬克思漫漫說”這一介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社科普及品牌的最新成果,是繼《馬克思漫漫說·政治經濟學》之後,圍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相關知識,推出的一本介紹辯證唯物法即馬克思主義唯物法的圖書。...more
在蘇格拉底的弟子色諾芬的對話作品《希耶羅,或僭主》中,僭主希耶羅與詩人西蒙尼德討論僭政的利與弊。施特勞斯將對話譯成英文並作了完整解讀,之後邀請好友——法國哲學家科耶夫寫了評論文章,由此觸發了兩...more
本書是歐洲最偉大的在世哲學家之一吉奧喬·阿甘本分析歐洲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的生活和作品。荷爾德林的一生被整齊地分為兩部分:他的前36年,從1770年到1806年;他的後半生,從1807年到18...more
和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國一樣,古希臘是軸心時代的思想重鎮之一,重磅思想從此發端,締造了兩千年西方文明。古希臘人的城邦生活充滿哲意——他們熱衷於散步和交談,對萬物、宇宙的奧秘刨根究底,哲學論辯無處不...more
《青年黑格爾》由格奧爾格·盧卡奇于1938年完成,1948年在蘇黎士出版,是盧卡奇轉向馬克思主義成熟期之後,以馬克思的思想和方法論為指導原則寫成的黑格爾研究的經典之作。 全書分為四個章節,按照時間順序...more
本書是著名學者陳鼓應在《悲劇哲學家尼采》之後所做的尼采研究的幾篇重要論文的彙集,在中國的尼采研究中可謂獨樹一幟。書中對尼采哲學的幾個重要概念、尼采哲學的獨創性及其在哲學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more
本書是作者格奧爾格·盧卡奇在完成著名的《心靈與形式》後,撰寫的以《審美文化》《安德烈·奧第》《托馬斯·曼的小說〈國王的神聖〉》為突出代表的一系列短篇隨筆以及評論文章的合集。 這些創作都可以算作...more
這是德國哲學家、思想家弗里德裡希·威廉·尼采創作的一本散文詩體哲學著作。 全書共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1篇至關重要的序言和2篇演講,演講地點主要集中在一個叫作“花斑母牛”的市鎮裡。 第二部分同...more
生活裡總是有許多問題,小到「今天晚上吃什麼」,大到「你最近幸福嗎」。人們過著過於具體的生活,每當追問意義的時候,轉頭就被生活的瑣碎和生存的壓力所淹沒,信息爆炸,觀點極端,當你迫切想要理解、解...more
叔本華借鑒了康得的“現象—物自體”的二元結構,用“意欲”取代了“物自體”,同時,把柏拉圖的“理念”置於意欲和個體表像之間,理念是意欲的完美的客體化,個體表像是意欲不完美的、幻象的客體化。叔本華在唯理...more
《彼此的對等》是一部深刻剖析人類平等基礎的政治哲學力作。在西方哲學傳統中,人人生而平等的觀念根深蒂固,但在現代道德和政治哲學中,基本平等的原則卻鮮有深入研究。沃爾德倫在本書中提出了一種細緻且...more
本書是一部與現象學相關的認識論研究,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系統介紹了西方認識論史,從古希臘畢泰戈拉到亥姆霍茲。其中涵蓋古代教父哲學、中世紀哲學這1500年中被忽視的認識論歷史,主要論述了其中20位哲...more
本書由兩部分構成:前四章主要關注斯賓諾莎的實體的形而上學,後兩章則處理思想的形而上學。作者從實體與樣態的關係這一基本問題出發,對斯賓諾莎的思想體系進行了細緻分析,反駁了一些在學界中廣泛流行的...more
《論靈魂》是亞裡士多德的最具吸引力、被後人注釋最多、內容最為豐富的著作之一,是西方哲學史上首部系統地論述靈魂的定義及其官能的著作,對整個西方哲學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靈魂”這個概念在亞裡士多德...more
一本自我對話性質的小書,一些關於生死、自然、煩惱、自我、他者的洞察和思考,很多隨性、審慎而又睿智的語言,讓你回歸內心的城堡。 馬可·奧勒留,古羅馬帝國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五賢帝”時代最後一...more
本書以歐洲思想史為鏡鑒,全景式地介紹了從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到20世紀初共百餘年的俄國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在作者看來,俄國的18世紀和19世紀構成了一個具有鮮明特徵的文化時代,便於人們將它視為一個結...more
尼采曾宣稱自己是“歐洲的佛陀”,且終生對佛教抱有極大興趣。雖然他遵循佛教思想,摧毀了被他當作雙頭錯覺的存在與自我,但他認為自己所倡導的是對於隨之而來的虛無主義危機的回應,而這與他的印度同行截然...more
馬克斯·霍克海默、西奧多·阿多諾合著的《啟蒙的辯證》是批判理論的哲學論文集,也是20世紀法蘭克福學派哲學的代表作。兩位學者對法西斯主義的批判、對反猶主義的剖析、對文化工業的解讀,在此書中融合為對...more
在這本書中,我們得以窺見這位偉大哲學家驚人廣闊的視野,這種廣闊既是地域上的,也是學科領域上的。文學、哲學、建築、音樂、繪畫、宗教……無所不談。他的目光所及,從自己居住的巴黎,忽而落到拜倫棲居的...more
“維特根斯坦的主要貢獻是在數學哲學領域”,哲學家曾親自寫下這句評語。 知名維特根斯坦研究者塞弗倫·施羅德在這本新作中為維特根斯坦的數學哲學思想提供了一次細緻連貫的刻畫。作者聚焦于對維特根斯坦數學...more
本書是介紹二十世紀神學巨人卡爾·巴特(Karl Barth)的思想導論。作者以西方和亞洲各學界對巴特思想的受容史作為切入點,剖析了巴特思想所遭受的誤解,以及各類誤解的源頭,並提出了一套詮釋巴特文本的基本...more
對思想者而言,恐怕沒有比散步更有益的事情了。無為無用,自由無拘,有些思想註定只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才能誕生。 在這本書里,“最後的步行者”齊奧朗化身成一名漫畫人物,漫步巴黎街頭,頭腦中自然流淌出許...more
《自然哲學體系初稿》(1799)是謝林早期自然哲學的成熟版本。謝林從作為無條件者的自然出發,創新性地使用動態原子論模型來解釋無機物質,又將物質的起源歸入普遍的宇宙有機體的歷史中,明確了自然哲學中有...more
本書是亞歷山大·柯瓦雷關於科學革命主題的論文集,共收錄了六篇以科學革命為主題的論文,集中體現了作者對科學思想史編史學綱領與科學革命觀的深刻見解。前四篇圍繞伽利略所發動的科學革命而展開,后兩篇...more
如何過幸福而充實的生活?如何做個好人?幾千年來,我們似乎都為這兩個問題所困擾。愛比克泰德終身都在思考的便是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愛比克泰德意識到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會遇到的各種困境。他用畢生的心...more
這是一本生動的簡明史,深入地探究了從古希臘到今天,哲學如何改變了人類的知識和我們生活的世界。 在索姆斯看來,哲學並不是象牙塔中的抽象概念,而是知識的根源。2000多年來,正是哲學探究對新概念的發...more
“跳舞的時候,我就跳舞。睡覺的時候,我就睡覺。”“讀書和騎馬,旅行和戀愛,食物和藝術,和女兒交談,和貓玩耍,照料尚未完工的花園中的捲心菜。忠實地享受生而為人的一切。”“在急於展示幸福的時代,誠實...more
分析了17世紀以來儒學思想在東亞各國的傳播,指出儒學東傳後,異域學者研讀經典、提出新詮,在將儒學作建構自我身份、政治合法性的思想資源的同時,也豐富了對儒學的理解,並且時至今日,儒學仍是東亞文化...more
在該書中,作者獨辟蹊徑,以傳統形而上學的存在論為基本線索,批判性地考察了費希特在1794,1798/99和1812年三個版本的知識學形態,指明了它們的內在的演進線索。該書指出,知識學的困境與“發展一種同時是...more
《理想國》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代表作品,他整理了蘇格拉底與友人的談話,用對話體形式展述其哲學思想。 本書涉及柏拉圖思想體系的各個方面,包括哲掌、倫理學、教育學、文藝學、政治學等各個領域,其...more
本書是蘇格蘭著名哲學家赫伯特·詹姆斯·帕通的代表作,他是不列顛理念論(也即英國觀念論)的代表人物,曾以堅持理念論的倫理學立場與對元倫理學(尤其是愛德華·摩爾)的批評而聞名。20世紀30年代以後,帕通的...more
本書以叔本華的年譜為主線,從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叔本華原著,即韋啟昌翻譯的《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2卷、《附錄和補遺》2卷和《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以及楊宗偉翻譯的叔本華手稿《叔本華暮年之...more
本書主體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文本導讀”講述了《費爾巴哈論》的歷史語境與主導思想、《費爾巴哈論》的文本結構與學術闡釋、《費爾巴哈論》的“科學”話語及其在中國的傳播;第二部分“現實意義”探討了“...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