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止)
林西莉古琴的故事

林西莉古琴的故事

  • 作者:林西莉
  • 出版日期:2009/02/27
內容連載 頁數 1/9
林西莉給台灣讀者的話   
十年前,我初動筆寫這本書,聽到的人都揚起眉毛:整整一本書,就只為寫一種樂器?而且是種不再時興的古老樂器?他們覺得我是在浪費時間。
  但是對我來說,古琴本身,以及專為古琴編寫的樂曲,卻有著如此充沛的生命力與詩意的精髓。幾千年來,無數優秀的男男女女珍惜它、寶愛它,他們的流風餘韻,也成為這份記憶寶藏的一部分。我要說出這個珍貴樂器的故事,我要讓世人認識並喜愛古琴樂。
  我初次接觸古琴是在北京。一九六一至六二年期間,我有幸進入當時新成立的古琴研究會學習古琴。我是他們不分中外破天荒唯一一位學生。兩年時光,我不僅有機會沉潛於古琴的歷史,同時也能研究古琴曲目。研究會裡那些親切飽學的古琴大師,有幾位還成為我相交甚深的至友,他們帶我進入傳統上流讀書人的文雅世界,在這些詩書禮樂的文化生活裡,古琴占有如此中心至要的地位。
  物換星移,今天的大眾傳媒,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時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然而在所有這一切表象的底層,中國文化的巨河依然伏流,還是那麼壯闊、宏偉。現代社會的騷動混亂聲中,或許很容易忽略這股流水之音,但是它的確在那兒,川流不息,它的影響衝擊無與倫比。你若不認識自己的根源,你又怎能了解自己的現在。
  許多年間,我常常對古琴的前途感到憂心。西方文化的海嘯巨浪,不論其結果或好或壞,過去幾十年間的確席捲了整個東亞地區,我擔憂古琴也會在其中失去蹤影。可是我不再如此掛慮了。中國現在有許多年輕人、中年人開始回頭尋找、珍惜固有的古老文化,並使之歷久彌新,改造它並納入他們自身所過的現代生活。辦公室一天忙碌緊張之後,他們可以透過古琴的樂聲,找到通往安詳、寧靜之道。他們的心靈,因此可以更妥切地應付現代世界那一切沸騰的高壓,同時也可以更接近他們自己固有的文化。新一代的古琴工匠也每天都在出現,他們精心製作的成品,有些極為出色。所以,古琴的未來充滿了希望!我衷心希望,這本書也能進一步推展台灣讀者對古琴的認識與喜愛!
9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