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暑期閱讀
論道

論道

  • 作者:李凌珺
  • 出版日期:2013/05/29
內容連載 頁數 1/3
第一章 誤入塵網中,一去七十年

人生就是這樣一場大夢,醒時做白日夢,睡時做黑夜夢,現象不同,本質一樣,夜裏的夢是白天夢裏的夢,如此而已。什麼時候才真正不做夢呢?必須得道,只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大徹大悟大清醒以後,才會頓悟人生不過是一場「大夢」。

一場叫做人生的大夢

《莊子•內篇•齊物論》中有: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佔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

意思是:夢到喝酒,不一定是高興的事,白天可能觸楣頭;夢到痛苦的事,白天可能有人請你去打獵。人在做夢時絕對不知道自己在做夢,醒來才知在做夢。但是「愚者」常自以為是,竊喜自己的清醒,其實像牧童放牛一樣,被人牽了鼻子走。

人生也是一場大夢,人活著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夢,所以才執著於夢中的悲喜,殊不知,這悲喜就像夢本身一樣虛幻,而且可能與真實的情況完全相反。

在一般人看來,一個人在醒時的所見所感是真實的,而夢境是幻覺、是不真實的。莊子卻以為不然。《莊子•齊物論》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黃昏,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他拍了拍翅膀,果然像是一隻蝴蝶,快樂極了。這時候,他完全忘記自己是莊周。
過了一會兒,他在夢中大悟,原來那得意的蝴蝶就是莊周。
那麼,究竟是莊周做夢變成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莊周?莊周可以是蝴蝶,蝴蝶也可以是莊周。
活在人生這場大夢中的人,很難弄清楚究竟自己活在其中的世界和自己死後所去的世界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很多人只在快走到人生盡頭的時候,才有了「恍然如夢」的感覺。

中國古代流傳了許多「恍然如夢」的故事,讀來讓人回味無窮。

相傳,唐代有個姓淳于名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節。一天適逢生日,他在門前大槐樹下擺宴和朋友飲酒作樂,喝得爛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迷迷糊糊仿佛有兩個紫衣使者請他上車,馬車朝大槐樹下一個樹洞馳去。但見洞中晴天麗日,別有洞天。車行數十里,行人絡繹不絕,景色繁華,前方朱門懸著金匾,上書「大槐安國」,有丞相出門相迎,告稱國君願將公主許配,招他為駙馬。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覺已成婚禮,與金枝公主結親,並被委任「南柯郡太守」。淳于棼到任後勤政愛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前後二十年,上獲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擁戴。這時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顯赫,家庭美滿,萬分得意。

不料檀蘿國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敵,屢戰屢敗,公主又不幸病故。淳于棼連遭不測,失去國君寵信,後來他辭去太守職務,扶柩回京,心中悒悒寡歡。後來,君王准他回故里探親,仍由兩名紫衣使者送行。車出洞穴,家鄉山川依舊。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見自己身子睡在廊下,不由嚇了一跳,驚醒過來,眼前僕人正在打掃院子,兩位友人在一旁洗腳,落日餘暉還留在牆上,而夢中經歷好像已經整整過了一輩子。淳于棼把夢境告訴眾人,大家感到十分驚奇,一齊尋到大槐樹下,果然掘出一個很大的螞蟻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蟻穴一個。夢中「南柯郡」、「槐安國」,其實原來如此!

故事雖為大家所熟知,但讀來仍別有意味,真正參透夢境、參透人生之人又能有幾個?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