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照顧展
黃碧端談文學

黃碧端談文學

  • 作者:黃碧端
  • 出版日期:2013/09/02
內容連載 頁數 1/4
「如果我想得到一束花……」──喬治桑兩百年生辰

今天的許多女性主義擁護者,雖然活在一個遠為開放寬容的世界,卻未必有一百多年前的喬治桑昂揚獨立的意志……

「我不求取任何人的支持,不管是替我去殺人,還是為我採一束花,還是幫我校對一篇稿子,還是陪我去劇場看戲。如果想看戲,我就像一個男人一樣自己走去;如果想得到一束花,我用自己的腳爬上阿爾卑斯山去摘!」這是一百多年前法國小說家,也是女權運動先驅,喬治桑(George Sand, 1804-1876)的話。二○○四年七月五日是她的兩百周年生辰。

女權運動在喬治桑身後已經又前進了一個多世紀,但我們今天聽她這段話,恐怕仍有如聞驚雷的感覺。今天的許多女性主義擁護者,雖然活在一個遠為開放寬容的世界,卻未必有一百多年前的喬治桑昂揚獨立的意志。也就難怪和她同代的英國女詩人勃朗寧夫人(Elizabeth BarrettBrowning, 1806-1861)當時已在一首題為〈給喬治桑:一個期盼〉(“To George Sand: A Desire”)的詩裡,預言她將有「無瑕的名聲」(a stainless fame),超越諸多詬責,「上與天使同列」。

勃朗寧夫人隔著英法海峽發表這首詩的時候,喬治桑四十歲。四十歲的喬治桑,已經經歷了不尋常的前半生:十七歲時,叛逆的喬治桑嫁給了一個男爵,九年之後,她帶了跟他所生的兩個孩子離家出走巴黎。在巴黎喬治桑一度和小說家桑多(Jules Sandeau)同居,之後和詩人繆賽(Alfred de Musset)共譜了一段激情的戀曲(這段戀情一九九九年曾拍成電影,由法國知名女星茱麗葉畢諾許飾演喬治桑)。當然更為世人熟知的是她和鋼琴家蕭邦長達十年的情史。四十歲的喬治桑,這時是在和蕭邦的感情走近尾聲的時候。

到巴黎之初喬治桑開始用筆名為著名的《費加洛報》及其他雜誌寫文章。「喬治桑」這個的筆名中的「桑」姓,靈感便來自Sandeau名字的前半截。至於取「喬治」這個男人名字,則和她這時也開始著男裝抽雪茄騎馬一樣,是拒絕社會習俗和規範加諸女性限制的表白。在十八世紀的法國,這樣行為自然是驚世駭俗,引來各種詬罵。然而巴黎展開了喬治桑精采的人生。

一八三二年,喬治桑二十八歲,出版了她的第一本小說Indiana,大獲成功。此後她的著作源源不斷。終其一生,喬治桑在法國受歡迎的程度常被拿來和同時代英國的狄更斯相媲,但喬治桑作品更多。一直到七十二歲過世,喬治桑出版了七十餘部小說,二十四個劇本,大量有關政治社會的評述,書信集更達二十五卷,收了將近四萬封豐富多彩的書簡。文學史家一般把她的寫作生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寫的多是對抗社會偏見的愛情小說,充滿激情和理想;第二個時期受到法國共和失敗的衝擊,身為共和擁護者的喬治桑發表了許多犀利的政治評論,還創辦過一份短命的報紙La Cause du Peuple鼓吹革命。革命失敗,拿破崙三世於一八五二年稱帝,喬治桑失望之餘決定脫離凡囂,隱居法國中部的諾昂(Nohant)小城,與農人為伍。此一時期所寫多為歌頌農民和自然的作品。她甚至在年方五十(一八五四年),就出版了長篇自傳《我的一生》(Histoire de ma vie),大有為自己一生作總結之意。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