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止)
內容連載 頁數 1/3
精選導讀:
 
台灣長篇小說的失物招領
 
怡蓁:提到楊照,我們常想到的是歷史學家、新聞從業者,同時也寫了很多樂評。但今天您要分享的卻是被很多人遺忘的長篇小說,為何挑選這樣的題材?
 
楊照:做為一位歷史工作者,總有一個特別的觀點,那就是「懷舊」。我們老是覺得舊的東西是有價值的,有一種挖掘和保留的衝動。我常常回頭想那些曾經存在但今天被遺忘的作品,我們是如何看待他們的?
 
要保留這些被遺忘的作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像陳芳明教授所寫的《台灣新文學史》,把這些作者、作品用文學史的描述留下來,這或許可以滿足做為一位歷史研究者的感受。但身為文學讀者,我們當然要讀作品,因此,對我來說,另外一種方式,應該要把這些作品「挖」回來,重新閱讀,並邀請更多人一起來重新閱讀、重新認識。
 
怡蓁:我感覺這件工作可能是有點挑戰性的,因為想分享的小說,基本上都是被現代人遺忘的。
 
楊照:對我來說,這倒是特別的樂趣,我把它形容為「失物招領」。我曾經在New Yorker雜誌上看過一篇以紐約中央車站失物招領處為主題的文章,並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你會感覺到,有些掉了未被領回的東西,都是主人不知道或不在意的,但其中,有的讓我們感動,覺得可惜。當我在看待台灣文學史時,常會有這種心情。有些作品像是被我們遺忘在失物招領處,不再有人看它,不再有人去管它,不再有人去領它們。而我就是有一點怪癖的人,喜歡到失物招領處去看一下,然後大聲的說,嘿!這裡有一些東西不能掉了就不管的。我大概是用這種心情,來跟大家介紹這些作品。
 
怡蓁:為什麼特別選長篇小說這樣的文體呢?
 
楊照:延續剛才的比喻,我曾在失物招領處看到有很多鑰匙,這令我感到訝異,年輕時,鑰匙是非常重要的隨身物品。我不瞭解為什麼掉了是可以不用撿回來的?從失物這個角度,我們可以感覺到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中,生活重要性的選擇。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