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活水.慈濟臺灣

活水.慈濟臺灣

內容連載 頁數 1/4
推開慈善之門
  
陰暗角落點盞燈

頭戴黃色斗笠、脖子上掛著花毛巾的攤販,站在成簍成堆的鮮綠蔬果前,大聲吆喝叫賣;推車上的菜頭粿在煎鍋上滋滋作響;包子店蒸籠裏白色煙霧直向上竄,空氣裏飄著陣陣麵香,吸引提著菜籃的婆婆媽媽們駐足……

陳貞如來到花蓮市最大的中華市場,停妥摩托車後,領著證嚴法師鑽入採買的人潮中。才進到一條小巷,一股惡臭瞬間撲鼻而來;循著這氣味一路前行,來到一間 傾頹的小屋前。破爛木板釘成的牆面,讓室內氣味流洩於外。經過的人大多皺眉、摀鼻快步離去,陳貞如卻熟門熟路地推開門──稀疏的光影照進陰暗的室內,約三 個榻榻米大的空間,隱約看見一張高高架起的床,上面有個隆起。

師徒兩人低頭彎腰走進狹窄屋內,法師看清床上的隆起,正是老邁無法行動、鎮日臥床的林曾阿嬤。

宛如倉庫般陰暗狹小的空間裏,潮溼的氣味徘徊不去。不知誰在靠近小屋門口處,幫老人家挖了一個坑,讓行動不便的她,得以起身下床就能解決排泄問題。

大小便的惡臭始終不散。八十五歲的林曾阿嬤臉上爬滿皺紋,像是眾多失望刻蝕的殘酷印記;嬌小瘦弱的身軀,似乎隨時會消失在悲傷的黑暗中。

一面爛得能滲入光線的薄牆,卻硬生生隔絕出兩個世界;看著屋外市場的熱絡,對比屋內的孤寂,法師心頭充滿不捨,腦海中瞬間浮現一句話──貧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熱鬧市集的陰暗角落
 
清末民初時期,大陸東南沿海時局不靖、難以謀生,不少貧苦人將一峽之隔的臺灣,或舟楫可達的南洋地區,當成出洋討生活的目的地。

林曾阿嬤,來自福建彰州。先生為了養家,不得不拋下妻小,冒險渡海來臺。在陌生之地討生活,困難一重又一重,幾經輾轉、翻山越嶺,最後落腳在偏僻的「後山」花蓮,為人修補皮鞋。

獨自留守故鄉照顧公婆的林曾,只能靠魚雁往返,得知先生些許消息。然而,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兩岸訊息被迫中斷,先生就此音訊杳然。

漫長八年過去,日本結束五十年對臺殖民統治,兩岸恢復聯繫,林曾立即透過各種管道打聽丈夫下落,甚至買了船票,跨海展開萬里尋夫行動。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