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照顧展
播磨丸

播磨丸

  • 作者:李旺台
  • 出版日期:2016/12/01
內容連載 頁數 1/7
序章

台灣縱貫線鐵路進入屏東縣南端,有個小小的竹田火車站。那是民國卅五年,從二月開始,便有三個拿著小銅鑼的中年男子常在車站等人。

這三人,分別是竹田鄉公所、內埔鄉公所、萬巒鄉公所的職員。他們接到通知,來迎接遠從南洋解甲回鄉的台籍日本兵,接到後要列隊,由鄉公所職員在前引導,打著銅鑼送他們回家。這個習俗從何時開始已不可考,據說自從組成六堆(滿清治台時期,台灣南部的十三個客家村莊,為了保鄉護民,合組民間義勇軍隊,分前、後、左、右、中及先鋒等六個營隊,合稱「六堆」。),打完第一場仗之後即是如此。

那天是二月初三,快過年了,時值寒冬卻陽光和煦。他們這天接到八個人,分別要回竹田鄉的二崙和美崙、內埔鄉的忠心崙和萬巒鄉的萬巒莊。三個鄉的人剛好可以走同一條路線。

出征回來的八人整隊時,火車站左前方那一大欉緊密生長在一起的竹子,在微風中互相摩擦,不斷擠出「吱—咿—哇—喳—茲」的聲音。八人不約而同看了竹欉一眼,「啊!家鄉的聲音,好久沒聽到了。」

銅鑼噹噹噹地開響,引來許多村民看熱鬧。八名回鄉的士兵跟著銅鑼列隊行走,個個瘦骨如柴,面有菜色,衣衫襤褸,但都盡可能穿戴整齊,束緊腰帶,並刻意抬頭挺胸,一副日本兵行軍的模樣。

第一站先到二崙。有四位母親和兩位妻子走到路中央的最前頭,但只有三個人看到自己的兒子和丈夫回來。她們在路上蹦跳、喊叫,高興得哭了出來;其餘沒有看到親人的,沒人哭,沒人發問,低著頭回家,似乎不敢多看旁人一眼。

公所職員大聲告訴她們:「等不到的,別擔心!後面還有幾批要回來。」

噹噹噹的銅鑼聲離開二崙,進入美崙時,路上也擠滿了看熱鬧的民眾。一位謝太太站在最前面,踮高腳跟,伸展脖子眺望,顯然是沒有看到丈夫,低下頭,伸腳撥走一粒石塊,紅著眼眶,先回家了。另一位姓邱的太太不敢出門,躲在屋內,瞇眼從門縫往外看;她怕等不到兒子心會絞痛,怕看到隔壁鄰居那些同情的或幸災樂禍的眼睛;但沒多久隱約聽到有人在喊:「邱貴有,你住這裡吧?」她「啊」了一聲,趕緊開門,果然看到兒子從路口衝進來。她迎上前抓住兒子粗沙沙的手掌,透著一層淚水瞧了又瞧:「怎麼瘦成這樣!」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