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心靈

中文書
文學小說
9折$ 225
4.5 /5
144位讀者評分
5
74%
4
18%
3
4%
2
1%
1
3%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6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16/07/28
滿堤的洪水會從最脆弱的裂縫決堤;體制的高壓會在最弱勢的族群崩潰。
故事主人翁謝政傑身處傳統教育體制,上課看漫畫的小事件成為導火線,引爆出中學生對僵化教育體制的不滿。然而單一事件卻演變成連串的衝突、對質、抗議,為經世事的謝政傑更未曾預見此事竟會牽涉政治利益、校方與家長等多方角力;更不懂為何挺身提出訴求會讓自己變成他人俎上肉的危險局面。更無奈的是,同樣經歷一場風暴與迷惘,擁有家族雄厚資源的高偉琦能出國念書,遠離舊有體制重新開始;而謝政傑卻只能在事件落幕後黯然回到體制內,失控的過往成為傷害與包袱,謝政傑終於學會沉默,成為自己不想變成的大人。
侯文詠藉謝政傑之口喊出教育體制的沉痾,以及在社會階級結構下,小人物的悲觀未來。
展開
user-img
4.0
|
2016/07/22
我們都曾經是單純而奔放的孩童,直到社會化的體制如枷鎖套在我們身上
究竟這樣的規範對人們是福是禍,本書不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而是藉由一系列的故事發展,讓人去思考背後的意義
教育亦是現代社會必經的成長之路,然而究竟怎麼樣的方式對學生最好
又該如何去界定好學生的標準,是那些循規善舉於體制的道路上
還是能夠表現自己,看出規矩中不合理的地方並勇於去衝動的人呢?
當然正如書中所描述的,其中牽扯到的社會利害關係或是才是影響一切最深的
藉由寫實的背景與細膩的情感描繪,本書的確能將我們帶入主角們的內心一同去思考
衝突的背後代表的意義是甚麼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7/15
「長大就是累積與擁有?或者,長大意味著不斷的失去?」

小傑,一位有點頑皮的小孩,因為自己在老師課堂上看漫畫而被趕出教室,但他沒想到,事情竟然如滾雪球般越來越不可收拾... ...

教育的問題,並是一兩天,更不是一兩個人造成的。作者在書中,用故事連接的方式,一一地提出了許多台灣教育上的問題。什麼樣的學生是好學生?怎麼樣的行為才是守規矩?誰該為教育負責?誰又該為孩子們的未來負責?從一開始,小傑的媽媽找老師、找學校,到後來越鬧越大,找上了議員、甚至是號召了許多人一起到教育部前抗議。最後,教育部長下台以示負責,但是,小傑卻也因此而變得沉默寡言,不再是當初那個活潑頑皮的小孩了。

正如在書封的那句「長大就是累積與擁有?或者,長大意味著不斷的失去?」,在一步步抗爭的過程中,小傑也越來越迷惘,越來越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從小,我們接受學校的教育,看似是在累積知識,但是某些部分的我們,卻不停的在失去,失去孩提時期的天真和好奇心。教育讓我們接受一樣的答案、一樣的標準,不允許標新立異。

作者用故事的方式包裝了許多問題讓讀者自己思考,並能以此反思我們目前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並以故事來揭示,這樣的問題,並不是短時間造成的,也不可能一下就解決。這是一本情節相當緊湊、高潮迭起的書,同時也留給了讀者許多思考的空間。

展開
user-img
4.0
|
2016/07/11
2003年出版的書,可笑的是直到2016年的現在,台灣的考試方式還是如此可悲。
我在國三基測完的暑假期間讀了這本書,以前讀的侯文詠是屬於隨筆、趣味的小故事集結成的短編,這是第一本看他寫的小說。
看見主角努力地想要有所衝撞卻在最後被政治、和其他莫名其妙議題攪在一起的時候真的很為主角難過><
展開
這本書從青少年的角度出發,結合了學生、家長、老師、媒體、社會大眾等各方面不同的勢力及聲音,隨著故事探討著這複雜龐大又沒人願意承擔的教育議題。其實,書中很多論點及對話,並不是單一方向思考就能得到結論,就算是現在拿出來,還是會存在各種不同的聲音。

如果你一直對教育體系有疑慮,如果你總想著某些社會的教育可以培養出更菁英的人物,看看這本書的論點,不要急著將自己的想法投注到某個角色中,你會發現,每個角色都存在著他們的道理,每個道理背後都牽連著很多社會因素。不是一句錯了就能改變的事情,而是動員整個社會來辯論也無法釐清的真相。
展開
user-img
4.0
|
2016/07/10
在東方亞洲國家,求取功名、力爭上游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老實說大部份的人都只能乖乖在體制內~服從
站在老師、學生與家長各自的角度來看
各自都有各自需要完成的作業
教師評鑑也縮減師生的互動,因為老師也有一堆報告要寫

如同書中所寫
((我一直以為長大就是累積與擁有,從來沒有想過,長大很可能也意味著不斷失去))

我認為
就算無法改變現狀改變體制
也不要丟失最重要的心
不論你/妳是什麼角色與地位
讓我們多花點心思給身旁的人
讓這些孤立無援的學生或則是家長甚至是老師
都不再孤單

每個人都有給愛的能力
一個小小的同理支持與包容
或許是功利主義中每個人所要去學習的
讓這些正在茁壯的心靈,亦或已經長大成人的我們
可以不是失去而是擁有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7/09
一本好的成長小說,必須精準反映一個時代的樣貌與血肉。我依然記得當年翻閱《危險心靈》的震撼與震動:如果我不知道侯文詠幾歲,我幾乎會以為《危險心靈》和我一樣是民國75年次的作者所寫的,那純真的筆觸,寫著我這輩教改白老鼠的一頁歷史,每一頁都心有戚戚焉。

事過境遷看來,《危險心靈》是侯文詠挑戰自我的寫作里程碑。許多作家都「反璞歸真」以純真之眼來寫少年小說,但是幾乎不脫短篇小說;僅能反映一個時代的一小切面。侯文詠不然,他脫下白色巨塔的包袱,以少年的眼、耳、鼻、舌、身、意來寫長篇小說。由於小說自有其書寫的歷史時空背景,別的年歲我不知道,但和我一樣今年30歲左右的青年很難不認同《危險心靈》寫出的教改亂象以及教學現場的質變。

聽目前在國小任教的大學同學說,如今的教學現場與教改亂象不亞當年。現實世界永遠大過小說。那被學校圍牆箝制住的《危險心靈》們,走出校門後,又該長成怎樣的心靈?令人悚然而驚。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7/08
這本書,不一樣的年紀看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我在國小國中高中都看過,很適合台灣孩子的一本書,探討的範圍很廣.

藉著故事中人物的對話,你會發現對與錯之間好像還有一部份是不能夠下定論的。這個故事帶來的不是任何一個答案,而是一個有方向的問題,引導讀者進一步思考。

曾經,我也叛逆過,曾經我認為全世界都要與我為敵.我偏激偏的好嚴重,我甚至認為父母的責怪是因為不想要我這女兒,我認為老師們在課堂上點我回答,是為了看我出糗.但時間往往是最佳良藥.
隨著國三最後基測衝刺,我也漸漸回到最初的我.但縱使心已平靜也開始懂了,我該長大了,可是卻也經常望著天空經常看著許許多多兒時的記憶,我都在想,長大後,也等於跟童年正式宣告再見,我是否不能再像兒時跌倒了便能毫無顧慮的放聲大哭,我是否不能繼續幻想著要變成一隻鳥兒翱翔在藍天中.但長大後我們或許能表示更多屬於自己的意見.
長大後是否我們就能讓別人更清楚明白我們想要些什麼.長大,究竟是會擁有更多還是失去更多?其實我也曾抱怨過免試入學的制度不公平,使得我們這些要拼大考的人每天都被幾千噸的考古題壓的喘不過氣來.我們也羨慕西方國家的學生能擁有開放式的學習而不是東方國家填鴨式的教學.但我們也深知這些抱怨不能改變些什麼所以只好再次低下頭埋頭跟那張張白色考卷奮鬥.我們深信,熬過了,前方那片天便是我們的.

我相信書中主角-小傑,在課堂上拿出漫畫書偷看的那一刻,一定沒想過一個簡單的舉動竟會造成一場人與人之間沒有刀槍沒有血跡但卻聳動的戰爭,人民開始抗爭,為他們認為失敗的教育抗爭,這時即使沒刀槍,人們的一張嘴卻成為最利的武器.這場戰爭這場抗爭從只是想幫小傑討回個公道,希望班導師能收回對孩子的處罰但最後卻演變成一次又一次的記者會、一次又一次的人民抗議革命但當抗爭落幕了換的的是什麼結局?結局真的是大家要的嘛?真的是喜劇收場嘛?換的的是一個曾經大家口口聲聲說是名師的「詹老師」辭職,一位在抗爭人眼中擬定不佳的教育政策被批評的一無是處的教育部長被換下臺,一位常年壓抑自己的情緒任由師長擺怖的孩子死亡他用死亡及沉默表達出他的不滿,書中主角到最後從也變的寡言,甚至不再說任何一句話.誰能說這件事誰對誰錯?小傑也曾在沉重的讀書壓力中想抬頭吸口氣,他甚至結識了師長眼裡口中的壞孩子,但平心而論,誰又能如此絕對的說誰是壞孩子誰是好孩子,每個人的背景故事都是有那麼一點不為人知的.這場抗爭中,是不是大家都忽略了孩子們真正的想法.如果每個人都能靜下心去傾聽對方的心聲,一切會不會不一樣?如果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能是只單純的想了解對方而去親近他人那該有多好.

書中還有提到小傑是如何在墜落與上進做掙扎的決定,在大人們抗爭的期間.他曾流連網咖.PUB.也曾被捲入一場警方抓到PUB內一次吸食毒品的風波.我們都會有壓力,適當的壓力能成為生活中的動力,但過多的壓力我們要自己學會調適.很多青春期中的男孩女孩幾乎都曾在某一段時期想放逐自己,我也是一樣的!但我慶幸自己沒有前往那不歸路,沒有毀掉自己的前程,沒有毀掉那些看好我期盼我有一個完美成就的父母、老師、長輩們.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7/08
侯文詠一系列的書陪伴我從青春叛逆的學生時代來到了為人師表。我還是繼續建議我的學生們閱讀侯文詠的書。因為,他的書不粉飾太平、不灑狗血,真實的把身為一個人該有的真性情表露。有時,裏面的人物就是自己,所說的話也是自己沒有勇氣表達的。偶爾隨手拿起閱讀,仍是會心一笑。
展開
user-img
4.0
|
2016/07/04
《危險心靈》是我在青春期時接觸的書。以現在來看,這本小說也許有其不完美之處,但當時的確震撼了我的小小內心。

試著去想想那樣的情況,一名宜蘭某稻田中的國中學生,因為升學壓力而每晚都要留校自習。在夜晚的圖書館,他偷偷翻閱這本小說,看到書中那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同學,一步一步,從一開始的選擇到後來的身不由己,被荒唐的大環境給摧殘。

《危險心靈》最珍貴的地方就在這裡。侯文詠擅長搞笑,但這本書在主角搞笑之餘,卻也接近殘忍地呈現了青少年的生活、心靈如何被升學機制扭曲。而當他們在爭取一個正常的生活時,巨大的社會阻力如何摧毀他們。

那時我其實看不清這樣的痛苦到底是怎樣的痛苦。是後來當我上大學,知道什麼是自由時,我才知道體制給我的痛苦到底是什麼痛苦。重新思索《危險心靈》,才真正知道他的威力在哪裡。

這社會最殘忍的地方是,當有人指出問題時,他們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解決」指出問題的人。這並不是寫給青春之人的書,而是給共同經歷過那樣的痛苦的、長大的我們的書。讓我們知道過去的痛苦在哪裡。

儘管全書的抗議最後以失敗告終,而我們的教育依舊沒有好起來,但如果不認清痛苦來自哪裡,就不可能有改變的可能。希望《危險心靈》殘忍真實呈現的灰色青春,能在下一代人中結束。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7/03
前一陣子的太陽花學運,危險心靈描述的就是如此的血淋淋,如同唐太宗所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這本書可以讓莘莘學子有所借鏡。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7/02
不論你的社會角色為何?我覺得讀了這本書,都會帶給你不同的感受!
本書的主角小傑,也是個對世界有著滿腔熱血的青年!
如果,你也處於青少年階段,對於教育有著極度不滿,可以從裏頭找到慰藉。
如果,你身為一位父母,對於管教方式的曖昧不明,或許讀了這本書,能有更清晰的思路。
作為一位公民的我們每一位,都有權知道,我們的所作所為,會造成怎樣的迴響。
小說裡,不只探討教育上的議題,也用支線的方式去闡述了媒體、民代的操作手法,以及我們社會的問題。我沒有資格去褒貶這本書的手法,或者陳述方式,等等。
但當我第一次讀這本書,國中時期的我,就會被裡頭的故事情節深深打動,很容易引發共鳴。

而且,每回再次翻閱時,都能有不同的領悟。
展開
user-img
5.0
|
2015/07/04
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一直到高三畢業,我經歷了8年學校下課後沒有自己的時間,而要趕路去補習班的生活。我一直以為學生就是這樣生活,我們都是為了未來在努力,補習考上好學校就是成功的捷徑,就好像參考書翻到最後面有標準答案一樣。直到上了大學才明白,人生哪有什麼標準答案,我們受教育應該是要成為更好、更特別的人,而非一模一樣的複製人,用分數的高低來評判一個複製人的優劣。

整個社會不僅是學校傳達急功近利的思維,被綑綁在學校15年的光陰後,出了社會後他們說30歲是人生分水嶺,不成功便成仁。我們再次被迫放棄思考,迅速投入職場,用收入、公司來評斷一個人的優劣。直到博士出來賣雞排,直到碩士去考清潔隊,直到大學生畢業等於失業。教育究竟是要讓我們變成有用的人還是好用的複製人?

這本「危險心靈」道盡社會上太多弔詭的現象,說出太多學生們無奈的感慨。還記得以前最常聽到「當學生是幸福的」這句話,開始工作後也常常浮出這樣的念頭。但是該有創意時被說成是叛逆,該不斷好奇提問被說成是問題兒童。當處在萬般皆下品,唯有分數高的環境中,又與我們萬般皆下品,唯有收入高的社會裡幸福到哪去?
展開
user-img
4.0
|
2015/05/16
我認為能夠蹲低姿態、回到小孩的視角來寫出青少年心聲的作家,都擁有不簡單的器度,「將心比心」一直都是人類相處中最難達到的境界,然而即使他們握有對事件的解釋權,卻能遏止濫權的慾望,傾聽並試著了解對方的心情與處境。作者除了站在國中生的視角來看待教育上位者對他們的施壓,也將這場老師、家長與學生的抗爭過程透明化,讓讀者自行判斷孰對孰錯。因此我不認為作者是一味批判教育體制,而是也希望家長與學生可以反思自己本身的「質」是否已成熟,並有足夠的「理」來認清事實真相,而不能只是一逕盲目的袒護與推卸。但顯然本書的存在並沒有改變任何現況,只見當今學生、家長的權益高漲後,卻是上下顛倒的結構大崩壞的開始,誣賴老師與學校不過是給無知的小孩與無能的父母行了一個自私的便宜之道罷了。
展開
user-img
5.0
|
2015/02/19
我不是小傑,我不是沈韋,我也不是高瑋琦,我是我自己,我要過著我自己的人生,我喜歡小傑的勇氣和率真,第一次看到小說很不明瞭,為甚麼要追查限制級和色情的差別,看了影片或許懂了些,小傑被畫上色狼的等號,不管是誰,對於這種標籤都會感到難堪。書的背面,國小,國中,高中,十二年的監獄,令人印象深刻,學校,較像小型社會,有快樂,有競爭,也有欺凌或抗爭,不滿學校,又如何呢?我們知道他的黑箱作業,我們對它的有些地方不滿,還是得接受,不是嗎?學校同時也是讓人快樂的地方,有真心為學生付出的老師,有同儕可以互相勉勵。教育體制下的我們,也是得拚東拼西,甚麼競賽分數一堆有的沒的,沒有能力改變別人,只好改變自己。說真的,我覺得詹老師不是一個很差勁的老師,他在學校和補習班都盡心盡力,課後補習多見不怪,老師學校隨便教一教,補習班教認真點,反正只要在補習班門口多貼幾張榜單,就有更多收入,才不管升學班,明星老師甚麼的,很重要嗎?這件衝突雙方都有錯,有時候數學不是讀得多,算的多就考高分,它需要的是方法,不管小傑考七十六分有沒有認真讀書,詹老師應該給他機會,他真的連續幾天考很爛,才需要嚴厲指責,詹老師羞辱小傑他心情當然不開心,不過,再考一次,是不是應該好好寫呢?回歸常理,上課離開教室是不對的。我很認同這本書的地方就他說出了一些心聲,當我們失去了孩子的純真,就只剩下貪婪和競爭了,我喜歡小孩的天真,他們玩遊戲沒有規則,他們天真無邪,在他們的世界裡,很簡單,社會要競爭才會強大,當我們陷入了誰與誰競爭的利害關係,沒有同情心,沒有分享互助,剩下冷漠無情,相信大家都不喜歡吧,我發現我慢慢變得冷漠了,因為在這個環境裡,我們要競爭領導者的地位,誰也不能幫誰,我發現我變了,唯有自己的覺醒才能替自己導回正軌。比較質疑的是,我還要讀書,沒有小傑拋頭顱灑熱血的大革命,很多人都是這樣走過的,我只能不停改變,跟上社會腳步,甚麼借課都是很稀鬆平常的事,考試也是要升學,小傑是不是太過於反派?正面想想也不是這麼差。整體看來,我還是著迷於危險心靈,青春是挽不回的水,它讓我改變很多想法,之前的我,想著怎麼贏別人,現在的我,想著要怎麼完成我的馬拉松夢呢?和自己拚,加油
展開
user-img
5.0
|
2012/09/30
有些人覺得這本書講得很有道理
有些人覺得這本書根本不能算是一本小說
有些人覺得書裡面講的其實不對,他們還是活得很開心的

我曾經也覺得這個教育體制很腐敗,爛到不能在爛了
但是現在呢?
曾經,這本書造成很大的轟動,相信許\多有著一定權力的人都看過
但是為什麼沒有人願意扭轉這樣的一個現狀?
為什麼明明已經看到這樣的一個狀態卻沒有任何人出來說話?
為什麼不改變?
明擺\著告訴你了,摸著自己良心,你做到你能為這個體制做的事了嗎?
展開
user-img
5.0
|
2012/09/06
中學的確是分數的競技場,家教過一票國中生,上課不斷地演練題目,重讀那些\"萬年課文\",深知如此只是助學生應付校內考試,背誦零碎的知識與註釋實在很沒意思,我只好偷渡些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希望能讓他們多方接觸,知道文學是豐富.能不斷刺激自我想法與心靈的,而不要被學校老師侷限視野

此外,我觀察某些學校老師其實還蠻像業務員的,學生的成績就是他們的業績,以此般心情要善待落後學生,很難~~老師不過是個職業罷了,但旁人總有過多想像,聽學姊說,教育體系的鬥爭不會比私人公司少,老師們的明爭暗鬥常常在上演,學生的成績好壞也會影響他們的前途

成人的價值觀一直滲透未成年者的心靈,慢慢地等到後者成年,也是一樣地勢利眼與迫不及待地為人排等級,一代一代在複製,小傑擋不住這一洪流,淹沒原有的平靜,這代價太慘烈了
展開
user-img
5.0
|
2011/07/12
沒有一個人的內心是不叛逆的,只是看自己要不要表現出來而已......如果你選擇了跟那老師槓上,那我保證你會被他一直懷恨在心,他會利用老師的名義與權力來壓你......
因為自己正是國中生,而在學校情況又與書中主角小傑大同小異,跟不少老師槓上了,所以讀起書來更能感同身受,了解書中主角的痛,並且開始思考~我最欽佩的是侯先生竟然可以在過了國中後,還能設身處地的為學生寫出心裡的感受......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而且侯先生竟然可以將一個學生槓上老師,這看似表面的事情,卻可以牽引出許\多現實面及許\多我從來未思考過的問題,看了他的書之後,感覺上我已經看完了一個人的人生,讓我可以全新思考與衡量我做的是不是值得的!再次感謝侯文詠先生!
展開
user-img
5.0
|
2011/03/02
「危險心靈」一書中,中輟生艾莉在想重回學校時卻受到校方的冷嘲熱諷,或許\我們見到中輟生的第一個動作是拒之於千里之外,但我們可曾想過他們願意這樣嗎?到底是他們不自愛還是我們不給他們機會呢?
我的周遭有許\多人對於廟會中擔任陣頭演出的青少年一概貼上「壞學生」、「黑道小混混」這樣的標籤,但是其實他們之中卻不乏熱愛鄉土文化的人,我們又憑什麼以自己有問題的價值觀去認定與自己不同的人呢?或許\是中國幾百年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在現今社會依舊為大多數人所奉行,但是如此一來卻像是在把孩子們送進加工廠中統一規格化,不適合的就通通報廢回收。這豈不是違反了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嗎?
許\多明星學校為了拉高升學率,使得教育漸漸趨近於功\利化。在師長的期待、注目下,即使品學兼優如沈韋也承受不了巨大的壓力,在輕生前說出:「我要明白的告訴每一個人,是我們的平庸、冷漠、虛偽、貪婪讓生命變成了一連串失去純真的過程。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親手種下死亡的種子,讓腐敗在自己的內在萌芽,茁壯。是我們自己澆水灌溉,眼睜睜地看著我們在腐敗中失去自己,在腐敗中失去一切。」作為對這個世界最後的抗議。在沈韋的喪禮上,沈爸爸拉開搥打謝政傑的妻子,說:「你不要怪他,是沈韋自己不快樂……。」看到這裡,我不禁掩卷長聲一嘆:在這樣的環境下,誰能背負著沉重的課業壓力並展開最燦爛的笑顏呢?
九年一貫,本意為讓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快樂的成長,但學生真的快樂了嗎?以刪減教材方式來精簡課綱內容,但參與教改的教育官員可曾想過,刪減的內容未來能不學嗎?在九年一貫策略下,國中畢業生常常不能適應高中課程,因為難度落差太大了。如果不能遇到一位好的老師,孩子們可能會放棄無法理解的科目吧!
新銳服裝設計師古又文在一次訪問中提到:「台灣就是認為行行出狀元是假的,才沒有行行出狀元。」,這樣的心態在升學主義掛帥的時代尤其明顯,孩子想朝興趣邁開大步,勇敢前進,許\多家長卻會發出「選這個好嗎?以後會不會沒有出路?」之類的聲音。選錯科系有選錯科系要承擔的後果,不管是否選到對的路,在失敗中累積的經驗也對未來有著正面幫助不是嗎?無論如何,「選你所愛,愛你所選」才能讓自己在漫漫人生路中快樂、堅強的面對未知的挑戰。
「長大就是不斷的累積與擁有?或者,長大意味著不斷地失去?」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不斷累積的除了知識、學問之外,還有現代社會陳舊的、迂腐的價值觀,為了名譽、財富以及地位,不少人泯滅良知,不擇手段的往上爬,如果讓中小學時代的他們看到自己數十年以後骯髒污穢的模樣,不知他們心底作何感想?是什麼讓人們的童真逝去?或許\這個問題的解答和烏雲中的月亮一樣晦暗不明吧……。
展開
user-img
4.0
|
2009/10/16
如果不知道自己聲嘶力竭吼的是什麼語言;
如果不知道自己據理力爭的爭取的是什麼自由;
也許\乖乖對這個世界俯首稱臣會好一點.
在被制定規範的人生裡,也許\還可以找到一點樂趣也說不定.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