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石器時代的女孩

中文書
人文社科
9折$ 252
5 /5
8位讀者評分
5
75%
4
25%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8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07/12/03
兩個月亮或更多


「這裡的月亮,看起來暗一些,小一些。這麼微弱,好像就要熄滅了一樣。我思念月亮,我認識的那個月亮,是一個充滿生命力、令人崇敬的月亮;它是那麼光耀,讓我能在夜晚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讀到這裡,震動了……那個曾在我最柔軟的地方烙印下熾熱手掌的月亮,透過薄薄的書頁呼喚我,我不覺弓起身子,模仿著月亮,它的缺憾和圓滿、變與不變,如此堅定,如此有力。

我的手潮濕了……

莎賓娜,德國人,七歲時跟隨獻身傳教、語言工作的雙親來到印尼西巴布亞,和島上傳聞中最野蠻的「食人族」法虞人混居, 直到十七歲離開,第一段引號裡的月亮,就是她孤身回返文明世界,在漢堡車站經過一番折騰終於搭上火車,驚魂甫定時瞥見的,懸掛在水泥叢林的月亮。

「這裡的月亮,看起來暗一些,小一些。這麼微弱,好像就要熄滅了一樣。」莎賓娜想念熱帶叢林裡,連結她熟識的河流、土地、野生動物、無憂無懼童年,層次豐富、肌理堅實的月亮。「我認識的那個月亮,是一個充滿生命力、令人崇敬的月亮;它是那麼光耀,讓我能在夜晚看到自己的影子。」你見過這樣的月亮嗎?你夢見過嗎?

我也有我思念的月亮。我的月亮既熱烈又內斂,隔著風與星星和險峻的太平洋互相凝視,鼓動潮騷;足以和神秘、狂野的波浪抗衡,那個月亮。

十歲時我離家北上,發現比起東部,台北的人較美麗、較富裕、較懂得享受、談吐細膩、又有文化,我不免目為之迷,神為之移,我開放全感官來學習,很快地,除了因為常常搬家常常迷路,我已經能夠應付都會生活,不至於難堪窘迫,甚至也漸漸美麗、富裕、懂得享樂、談吐細緻、又有文化……

但我仍然保持仰望天空的習慣,在東部,天空寬廣、飽滿、頑強、野蠻、不拘小節,我常躺臥海灘,一邊聽礫石翻滾摩擦,一邊神思騁馳,和跑野馬的雲比賽,看誰先跑到天空的盡頭,或向後轉,試試誰先跑回天地未分的那團渾沌。而這裡,天空並沒有消失,只是比較灰、比較暗、比較窄、比較破碎。用淺白的譬喻說明,以往我搭乘的是直達車,現在呢?必須連換好幾班車,才能抵達,「天空」這一站。

這對照從未消失,因為天空不會消失,我的眼睛也還未盲目。而類似的對照每天都在發生,令我警醒和疲倦。 我不能笑笑就過去,或用習得的美麗、富裕、文化……支援、救濟。我嘗試自療,週末假日盡量往郊外跑,也結交了一群喜愛戶外活動的朋友。有天,這群朋友很有心的要帶我「去海邊走走」,我相當興奮,和他們來到淡海,我飛快脫下鞋襪,跑向前去--驚呆了--不是為它驚人的美麗,而是它溫馴的、柔弱的漣漪,讓我難以相信這是「波浪」,眼前這片平緩的藍色平原是「海」。

那一刻我真驚呆了。 後來,我又去了淡海好些次,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我漸漸認識它,它的美麗、風情、故事……也在那裡創造了自己的故事……雖然,它不是那個「海」,在我啟蒙的,第一本生命辭典裡的那個「海」,可是,就像我們從生活經驗中,不但一直擴展我們的詞彙,還不斷深入每個字、詞的歧義,以擴充每個字、詞的內涵,我也從這不斷發生,一直存在的對照中擴充這部生命辭典。

莎賓娜曾為身處兩個世界的「中間地帶」所苦,徬徨、迷失、無助,最晦暗的時候甚至割腕,但劇痛震醒了她,震醒熱帶叢林鍛鍊過的頑強生命力,她又出發了,並不更容易,但她清醒而堅持,堅持面對兩個世界的對照、辯證,而終於找到「中間地帶」的意義。我感同身受,且深受激勵和啟發。

你呢?也喜歡看天空,找月亮嗎?今晚,你看見了嗎?你看見幾個月亮?






展開
user-img
5.0
|
2007/10/08
平常在書店看到書名可能連一點興趣都沒有吧,我是聽了朋友的推薦買的,這本書真的很好看很好看,原來地球上原來還有另外一個世界...讓人難以想像的第三世界.作者的熱帶叢林生活我真想體驗一遍!真的很有趣喔!推薦推薦~~~~~~~~~!!!
展開
user-img
5.0
|
2006/02/10
我是在金石堂看完這本書的.有種一看就無法停止的感覺.莎賓娜由於父母,從小就生活在非主流的,所謂未開化的部落生活.導致對於文明的不適應.有的人歸咎於她的雙親的不負責任,認為不該給孩子這樣一個生活環境.這種想法為免顯的太過俗套,畢竟我們不是她,不能將世俗的想法套用在他們身上,或許莎賓娜犯過錯,懵懂過,在一些常人都沒有問題的事情上.但在是非對錯的觀念上,卻是十分鮮明的!也由於本書,對部落文明有了新的看法.你無法說一個部落有多殘忍,因為你不是它.在一個沒有法律規範的地方,自有它自己的一套法則.不管聽起來有多不合理,只要深入他們的生活,一定都能理解這道不成文法規的理由.法虞人的血腥暴力,是因為沒有出現足以規範他們的人.人死了不下葬,你能說它不衛生嗎?它只是想為死者盡一份心力,戴在身上隨時警惕自己親人的死狀,進而為他們報仇.血腥暴力教織成的法虞部落,需要的是漸進式的關懷,而不是文明的強行入侵,如果你不打算有所回應,就不要妄下評斷.畢竟這對他們很不公平.這本書用平實的手法描述,看不到詞藻的華麗,但深得我心.有機會可以去看一下這本書,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會有不同的體悟.
展開
user-img
4.0
|
2005/10/08
我是聽到胡忠信的廣播節目介紹,才知道這本暢銷書的。那天胡忠信訪問的不是作者,而是這本書的主編,不過聲音聽起來很年輕,聽她描述那個食人族部落的「血仇法則」,任何事情都以生命做代價,覺得有點毛骨悚然,但又聽她描述作者的食人族朋友表達友誼的方式,竟然是將生命交給對方,又覺得很感動。

想想,血仇法則雖然很殘忍,但也很清楚,讓我想到黑道社會的遊戲規則。和我們所謂的法治社會相較之下,生活在叢林法則和黑道社會裡,好像還比較清楚明白,或許可以讓大家的生活可以簡單一點。
展開
user-img
4.0
|
2005/10/07
當我從誠品結了這本書,自己心裡其實感到被一種不由自主的東西牽引,我對不相干不認識的人的生活背景其實根本提不起興致去了解,我一直覺得,身旁的人很多了,光是這些緣分,就足以吞蝕我的腦袋,對於生活在跟我完全陌生而無關的地域者,我哪裡再有心思去探討。

可是,我竟然就在翻了幾頁就把它交給收銀員,然後在我喪失了某些對人的信心的忙碌同時,飛也似的閱\讀,像在逃避什麼湧出來的情緒的啃食,試圖找到一些感人的故事好讓堆積在身體的能量一併發洩出來,我覺得好累,我當然是跳過書裡陳述這個人在一個奇異部落的生活,那些讓我感覺是在販賣記憶的果,寫過了家族故事的我,對於人們書寫成長過程的感覺其實不是太適應,我覺得透過書寫我們談論曾經有過的遭遇,那些糟糕與被自我曲解的印象,用著心裡的某些描繪栩栩如生的現在讀者眼睛,我說不清我打什麼心眼來寫,好像在懲罰父母與故鄉,好像在凌遲這些伴隨我長大的背景,我用著一種自以為是的口氣,好像在詛咒某些東西,即使那些傷害我的或是我過度敏感而詮釋的文字,可能是那麼貼切的陳述了我現在的感受,但就像陳酒一樣濃厚,吞入喉中是會令人鼻嗆而難以消受的。

我不是那麼那麼喜歡這本書,但我現在似乎可以理解為什麼我還是會出手,我在裡面看到了屬於我的過去與你所曾經陳述的回憶,我們都是在十幾歲的少年時期就受命運切割到另一個城市的人,所以我對於莎賓娜,有著某種程度的理解,打動我的絕非是她在法虞這個石器時代生活的點滴,那些花草昆蟲、狩獵、食人族的世界,而是當十七歲後她離開原始森林到了瑞士就讀,她自問到底自己是誰,她後來察覺自己的愛、恨、寬恕與殘暴。

我了解她那種讓自己適應的像週遭的正常人的時日,我知道她接受陌生文化與生活的價值觀,我清楚那種內心找不到渴望的歸屬感,我未必跟她一樣的經歷,但是大概知道要橫渡這種過程當中的茫然,我了解一個遊魂尋找歸處的枯\耗,日子一天天的經過,當我們開始察覺青春漸漸從身旁對我們搖手招呼時,顯然我們也知道還未找到自己的方向這個時候,我們會開始去追憶自己的根本,我從哪裡來,我現在在哪裡,歲月可能再給我多少時間達到而立,我們開始記起可能在某個時候曾經看過自己最快樂的表情,那時候正在想著什麼東西,愛上什麼,著迷了,然而,我們現在又是不是跟那個東西靠近,還是把它丟棄在長大的世界之外。

當我讀到她在人生中最感到無助與孤獨時,她生命中最黑暗的一章拉開了序幕,我感到跟她之間的關聯,有關人內心裡頭深處的痛楚,那種夜半醒了痛徹哭泣的事情,總是讓人回憶起來很不堪,什麼是被情緒吞沒,什麼是被黑暗壓倒,人最可怕的不是被人欺侮,而是自己撕裂自己,那種徹底垮了的無力。

或許\是因為這樣,莫名的原因才會讓我自然的拿下《來自石器時代的女孩》,莎賓娜一九七二年出生,這個小我兩歲的女子2005年回顧自己三十幾年來的人生,在她離開部落那麼多年,法虞人問她父親:

『莎賓娜怎麼樣了?她的心覺得幸福嗎?』

而當我認識了你,你我開始陳述我們的身世,與我們對自己每天遇到的衝擊時,看著你生活的小快樂,看著過去幾個月裡,你的相片與這些日子裡你在暗倉的喘息,讀你日記,看你的回憶,我們聊起關於彼此的事情,人與人在一起,要的是什麼關係,我想我現在的體會就是當你講著什麼我知道,我說了什麼你也能聊,你想講,我想聽,我願意回應,你能夠反應,那我就好滿足了。其他的,說穿了,都是多餘。

那些充斥的血肉與世景,當我們能走過而活著,其實就算了。
展開
user-img
5.0
|
2005/09/10
Re:來自石器時代的女孩

親愛的莎賓娜,

看完妳寫的書之後,在我心中一直有股衝動要寫信給妳,只是一直不知道怎麼下筆,直到今天,終於能夠拼湊出一點想法;所以立刻興奮地提筆。

還記得和妳第一次在書中見面那一天,是在颱風過後的週末。那一天天氣很好,感覺也和平常沒什麼不同,我和往常一樣做著相同的事,重覆做著有意義和無意義的動作。並不懂這樣做是為什麼,只知道「本來就該這樣做」;但是,妳在書中告訴我,妳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找尋著自己,我在捷運上也因為妳這段話愣了好久,我清楚感覺到自己的靈魂被妳的話所撼動。我以為擺\脫了某些束縛,而今看來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每天被時間追逐,也追逐金錢,看到車在路上跑而興起了想買的念頭,感覺少了什麼而去找尋;找到之後好像還不夠,又少了什麼?於是,又開始追逐。我感覺自己像是一頭迷失在都市叢林的獸,轉來轉去,才剛找到一個出口,走到底發現不對,又匆匆忙忙地轉向另一條路。

我以為我很勇敢地改變了,事實上卻沒有,不過只是一直不停地找尋出口,並以為「這就是改變」罷了。

妳在法虞人部落中體會到的一草一木,是我沒辦法親自體驗到的。被大自然的愛和教育而成長的妳,有著我所羨慕純潔無瑕的心靈。我知道妳回來這個被我們稱之為「文明」的世界中,也曾因為自己的純潔而受到傷害。但是莎賓娜,妳真的很勇敢,在選擇了遠離愛妳的家人、遠離原屬於妳的部落後,妳正面迎向這繁雜的人世。如果是我,怕是沒有這樣的勇氣吧。畢竟想改變的人太多,真正願意改變的人太少──實在是害怕改變後,就會失去原本擁有的呀!

親愛的莎賓娜,我們都在愛中學習感恩,在挫折中學習成長,不論未來等著我的是怎樣的路,我都會和妳一樣,勇敢去面對。

謝謝妳,我們一起加油吧!
展開
user-img
5.0
|
2005/09/06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說她一直在追尋著自己,我也跟她一樣曾經站再人生的十字路口,一直在找自己,所以看到她的徬徨突然感覺很深刻。

還有就是,因為她來自「另一個星球」,所以對於我們每天都在過著的生活,能夠很直接看到一些荒謬的地方,讓人會想:這真的是自己要的嗎?週而復始,這樣的感覺很恐怖,可是人又是很矛盾的,怕改變之後全部都不一樣,或者擁有的都不見了,所以再踏出去改變的那一步之前,都會很茫然很掙扎吧。
展開
user-img
5.0
|
2005/09/05
這是一位歐洲女孩在原始森林中生存、冒險的成長歷程。充滿趣味的日子、令人敬畏的大自然力量,彷彿透過一頁一頁的紙張,在遠方召喚著我的靈魂;禁不住如此神秘的誘惑,我跟著莎賓娜‧庫格勒的回憶,走進幾乎與世隔絕的世界,傳說中的食人族──西巴布亞島上的法虞人部落。

揭開法虞人部落的神秘面紗,漸漸了解並融入他們的生活;從作者所描述的和法虞人相處的一些生活細節,進一步了解原來法虞人的世界中充滿了恐懼、戰爭,對於一些事仍有迷信,也對於外來的莎賓娜一家人好奇不已。畢竟對他們來說,一生就這樣生活在叢林中,若是他們以為世界就這麼大,也許也不足為奇;但生平第一次看到外來的白人來到他們的居處,看到白人的生活方式、衣著……等,都讓法虞人大為訝異。

莎賓娜的父親克勞素是位傳教士及語言學者,致力於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宣揚愛與和平。書中提及法虞人的傳統:如有家人遭外族殺害,家人可為遇害者報仇;甚至只要看到與兇手中同部落的人,都可以將之殺害復仇。然而這樣的後果就是落入長年戰爭以及生活毫無安全感的循環之中。由於莎賓娜一家人與法虞人的語言、文化、生活習慣都有極大的差異性,要如何表達真是一門大學問;況且如果表達方式不恰當,很可能惹來殺身之禍。對此,我十分佩服他們一家人的耐心和勇氣,在文化差異如此之大的異地,他們仍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在熱帶叢林中生存,並且一次又一次化解了族群內的危機。

在法虞人的習俗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法虞人習慣在親人死後,讓往生者在屋內腐化、長蛆,把親人的體液擠出、塗抹在自己身上,也把往生者的骨骸隨身帶著,這和我們的風俗差異非常大!我以為他們嗜血,喜歡聞血腥的味道,但事實上,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藉由這樣的過程來表達對親人的愛,也讓自己感覺親人雖死,某部份的他卻在自己的身邊,未曾遠離。

誰說法虞人心中沒有愛?相反地,他們對於動物除非為了生存,否則是不妄加殺害的。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的法虞人,既敬畏大自然的力量,又感激自然帶給他們的豐沛生命能量,這樣的心情令人感動。

在「一個地球,兩個世界」中提到一個文明社會近乎執拗的價值觀,我們一直努力賺錢、買房子、車子,貸款、還債,還完後又為自己設下一個目標,過著周而復始的貧乏生活,幾乎要讓人迷失在其中,這段文字敲醒了我,我想要的究竟是怎樣的生活?每天按時作息,按時做到該做的工作,過了今天,明天呢?不是又陷入相同的循環之中?不知不覺地,整個心靈像是被搾乾似地疲憊不堪。

莎賓娜後來長大有段時間分不清自己究竟屬於德國抑或西巴布亞島,她不停地追尋著自己要的答案,問自己是誰,我也想起自己曾有段時間和她一樣不知何去何從,有種茫然的感覺;她經過很多努力,用自己的力量去適應對她來說複雜的新環境,也用心去愛與理解那個屬於她的另一個故鄉。

「在那樣的生活裡,時間停滯,與外界隔絕,被外部世界遺忘。在失落的峽谷裡我非常幸福,而在另一的世界裡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被遺棄的人。」我依稀感覺到莎賓娜在想起過往時,心中經歷了不少矛盾與掙扎;現在,看到莎賓娜透過回憶童年的過程中重新找回自己,找到屬於她的生活重心,讀到這裡,打從心裡面替她感到高興。莎賓娜的告白,似乎也有那麼一點心靈療癒的作用;如果你也在找尋自己,請記得來閱讀這本書,希望它也能帶給你更多不同的感受。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