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漪的夜晚:日本書店員票選「讀了必哭的書」TOP 1

中文書
文學小說
9折$ 324
5 /5
46位讀者評分
5
67%
4
31%
3
2%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46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2/09/11
【《漣漪的夜晚》:縱然人生縹緲,任誰也都有瞬間閃耀的光輝。讓木皿泉帶領著我們從生命逝去的過程中看見,如何好好的生。】

進入雨季之後,這幾天的下班時間,常常被突然下下來的大雨澆得全身濕。可是對我來說,只要是下班時間,總覺得全身淋濕也無所謂,反正馬上就到家了,反正我也喜歡淋雨。

某天下班,天空黑了一大半,正當我帶著準備要淋雨的想法踏出辦公室的時候,坐在旁邊的姊姊叫住我,硬是拖下她的全白NIKE拖鞋要我穿回家,姊姊說她是開車來的,穿什麼都無所謂,叫我不要把布鞋淋濕了。就算我用不想把白色鞋子弄髒的藉口婉拒都不行。

當下有種自己的小計劃被硬生中斷的感覺,雖然微微惱怒,但還是乖乖的把拖鞋穿回家了。

這幾天讀這本書的時候就在想,每個人的來來去去雖然看起來毫無相關,但其實又像線一樣的千絲萬縷糾纏在一起。那天的一秒惱怒過後,心裡浮現的想法其實是,我何德何能可以遇到這麼好的同事,以後我也要對別人好一點才行。

一個人的小動作,往往牽動著另一個人的動作。
-

這本書從主角那須美的死亡展開,再從每個人的角度去回憶與她相處的人生片刻。

其中有一位朋友-愛子,非常羨慕那須美總是可以自由瀟灑地揮舞人生,即使走到了生命的終點,卻還總能夠用充滿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件無聊的事情,而且還具有把平凡無奇的人生過得閃閃發光的能力。

他們的最後一次見面,愛子問那須美說:「為什麼我不能成為你呢?」

那須美說:「只要你自己這麼想就好啦!沒問題的,給你吧。就盡量模仿吧,只要最後成為自己想要的自己就行。」

我覺得作者真有智慧,簡單的一段對話,卻可以套用在生活中的任何時刻。

面對生命終將逝去的渺茫,大家總是著急的尋找活著的意義、總是尋找成功的典範爭相效仿。以前的我會覺得這樣的生活很窒息,好像我不這麼做人生就會失序一樣。

可是現在想想,就算跟大家不一樣,也都還是在人類世界的框框啊!那不如就盡情去模仿吧!這一個如果行不通,就換成下一個吧,只要最後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就行。

說到這裡,其實所謂的意義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長長的人生,只是由一分一秒的當下所組成;

是被姊姊叫住而惱怒的那一秒,也是後來覺得姊姊對我真好,心中充滿感動的那一秒;是終於達到目標獲得成功的那一秒,也是充滿挫折想放棄的那一秒。

不管做哪一件事,只要我們當下好好感受、好好體會,然後繼續往前走就行。
-

作者將這本書以小說的方式呈現,不煲心靈雞湯、不講述人生大道理。閱讀的時候就像是在看故事,可是卻常常因為某些句子停下來思考片刻。

就像那須美說的這句:『現在的我啊,想成為別人的歸屬,想成為任誰都想回到我身邊的人。』

誰不是呢?
展開
user-img
4.0
|
2022/07/29
劇透警告
整本書淡淡地瀰漫著憂傷濃重的色調,雖然描寫死亡,但筆調很淡很淡、很輕很輕。​

雖然此書標榜「讀了必哭」,但我並沒有掉淚,不過漣漪的夜晚確實在我的心盪漾起某種漣漪。​

閱讀時不時能找到一點令人訝異的思考。​

/​

越看越覺得那須美是一位很神奇的人,但又平凡得像是我們身邊任何一個人。藉由每個人的回憶,我們得以慢慢拼湊出那須美是什麼樣的人。她的死亡,讓旁人回想起與她的種種,在那須美的生前與身後,像是一塊拼圖,並沒有讓人失去什麼,反而完整了什麼。✨✨​

故事之初描寫的是她的無言大體,讀完我卻彷彿能想見那須美這個人有血有肉的靈魂。​

/​

鑲嵌在廚房柱子上的眼睛圖案正中央的鑽石,死去的人會透過鑽石之眼,看著還活著的人們。💎​
.​
漣漪的夜晚談論死亡,但不難閱讀,每個人的經驗不同,解讀不同,感受也會不同。​
.​
閱讀過程中,我也頻頻設想,在我死後,身邊的人又會如何呢?我來到這個世界上,離去時又會留下什麼呢?會盪起什麼樣的漣漪呢?​

/​

這本書於我不算深刻,我也不確定自己往後會不會再次閱讀(在我步入生命的晚期或許會再次拾起這本書也說不定),但依然推薦大家翻閱漣漪的夜晚,也許能在你的心湖上激起不一樣的漣漪。🌀​



🔖​
大家真是溫柔得讓那須美想哭,好懷念他們使壞的樣子,所以自己只好試著使壞,但大家卻還是回以溫暖笑容,讓她察覺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

🔖​
應該說,任誰都無法預期生命會停格在哪一天。​

🔖​
「現在的我啊,想成為別人的歸屬,想成為任誰都想回到我身邊的人。」​

🔖​
你遇見我,我好好的對你說「再見」,然後你又邂逅另一個人,這是人生這場遊戲必須要遵守的規則,不是嗎?​

🔖​
既然遇見就要好好說再見,這也是一種世間規則。​

🔖​
那須美曾說《鐵拳制裁》對她來說,就像一張地圖。像鷹子姊姊這樣的人因為從來沒有迷路過,也許不需要這東西,但像我這樣一路走的顛簸的人,就必須有一張樹王老師這樣的地圖,指示自己應該往哪兒去。​

🔖​
雖然這番話是出自那須美口中,但鷹子覺得現在的自己也是個需要地圖的人。​

🔖​
沒人知道她拿到什麼,大概連樹王也不曉得吧。鷹子心想:或許我也給了他什麼吧。只是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不過,彼此都曉得有好好給過什麼,好好收到什麼。​

🔖​
「就像那須美四十三歲過世,我們覺得她走的早,但她也許覺得自己活得和別人一樣長吧。」​

🔖​
就像去圖書館借書,再還書這種感覺吧。圖書館裡的書本來就不屬於任何人,但只要借來看,就屬於那個人的。生命和重生就是這麼回事吧。​



推薦給✨✨✨​
也許距離死亡很近,或是想念逝去親友的人閱讀這本書會有更多不同的感悟吧!​



🔍更多書評 IG @_before.daylight_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2/06
你相信嗎?
有些人,就算看不見,還是會像夜裡的月亮一樣,在天空的某處發著光,並沒有離開,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故事從小說女主角的死亡開始寫起,藉由她與不同角色的際遇,拼圖似的慢慢顯化出主人翁的模樣。每一章節都是女主角與某一個對象曾有過的交會,是故事的支線;支線都走完,主線就出來了。

這種從生命終結開始寫起的倒敘法,讀起來很像是反著走迷宮——先讓你知道故事的結局,再漸進回溯沿途的風景,逐步拼湊,一步一步把前因後果旁敲側擊地連結起來。

故事始於一具剛停止呼吸的無言大體,最後卻引向一個活跳鮮明而性靈完整的血肉之軀⋯⋯死亡是生者的夢?抑或活著是亡者的夢?生與死的分界,即是夢醒前的朦朧時分,在這個故事裡如漣漪出水般,漸化漸消融。

在我看來,小說中的每一則故事都像是一個暗房,一開始就讓讀者充滿問號,好奇究竟那會是怎麼樣的一個人;隨著眼睛越來越習慣黑暗,房裡有著什麼就愈漸清楚。在走出房間之前,會想起雲層之外的那顆月亮,別在心上。然後微笑闔書。
展開
user-img
4.0
|
2021/11/14
很溫馨的一本書,由多個主角周圍的人與主角相關聯的短篇故事,編織出主角如何溫暖人心,影響他人的故事,值得看一回
展開
user-img
5.0
|
2021/10/07
故事的開始是以主角小國那須美為第一人稱揭開故事的序幕,告訴我們她即將不久於人世。
在那須美與世長辭後,接下來的每個篇章分別由那須美有關的家人、朋友為第一人稱,開始由他們訴說著與那須美有關的故事。隨者故事的推進,那須美也愈來愈立體鮮明,知道那須美是如何繼續活在每個人心中;又是如何改變影響身旁的人。
縱使去了彼方,她所愛及愛她的人仍繼續活著。
然而,她所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以及留給眾人的總總回憶,則以另一種永恆形式,緩緩生長……


這是一本很溫柔的書,就如同他的書腰是「寫給『活者的人』的至福物語」
 
有想過自己離世後世界會如何運轉嗎?
家人、朋友的生活會如何繼續前進,他們又會如何評價以及緬懷我呢?而我又帶給他們接下來的人生什麼影響呢?
 
人生宛如一趟單程旅行的列車
會遇見誰
又會何時下車⋯
 
🎬突然好想看【可可夜總會】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9/30
劇透警告
以前我對悲傷的解讀只有心痛和難過
《漣漪的夜晚》雖然也是悲傷,但讀完心卻是滿的。
.
「我來餵妳吧。」阿姨說。
那須美心想:臭蟲幹嘛說出這種讓人想哭的話啊!
臭蟲就是臭蟲,討厭的傢伙就是討厭的傢伙,
自己恐怕到死都無法改變對她的成見吧。
明明如此,但現在面對這些人,
腦子裡只浮現「謝謝」字眼,這是怎麼回事啊?
(P11)
.
當死亡漸漸逼近,
明顯身體衰殘的變化會讓人容易專注在失去上,
失去健康、失去自由、失去夢想、失去……未來。
.
那須美是這本《漣漪的夜晚》的女主角。
當第一話結束,這本書才到第25頁,她的生命就結束了。
接下來14話,在他人的回憶中回顧主角那須美的一生。
.
日本店員票選#讀了必哭的書 TOP1
可能我還沒有切身經歷到至親離世吧,
明明非常容易落淚的我,很不爭氣地居然沒有哭……
雖然如此,這本書給我的感受依然非常豐富澎湃。
這種澎湃有點難用言語來形容,
我只能說,讀它的過程中我寫了2020年的年度回顧
而澎湃的浪花(?)也濺到那篇文章
.
其實我越描述越覺得……
真的有人知道我想表達什麼嗎……
這就是我有限的表達能力吧🥲
說這麼多,沒看過回顧的傳送門在這邊
👉🏻#芳芳2020年度回顧
最近覺得傳送門真的很好用(也扯太遠)
.
回到這本書,有個片段很令我省思。
作者在對話中傳達,在婚姻中有時會讓人想逃離,
是因為我們享受在原先家庭的關愛之中
從「被呵護者」變成了「呵護者」,
並不是因為婚姻或這個對象本身讓人想離開,
而是我們想回到「被呵護」的過去。
離開他,遇見下一個想建立家庭的人,
依然也會要褪去「被呵護者」的角色。
.
無論是否進入到婚姻,
原先呵護你的人總有一天也會離世。
也就是說,就算我們逃離了,也回不到過去。
因為早就人事已非,而你也不是原先的那個你。
(這段內容擷取在上一篇的美句,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
.
或許我們不是自己期待的的樣子,
也和主流的「主角」們差得很遠,
但也許還是會在不知道的時候,
成為了對某些人非常重要且嚮往成為的存在。
而自己發生的壞事,卻也成就別人的好事(書末小光的部分)

好像……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枉然。
.
好想要放上更多的內文,
但若你也想感作者想傳達給讀者的受生命的份量,
希望你也可以拿起《漣漪的夜晚》親自感受它。
難以用言詞描述的書,很值得一看。喜歡。
展開
user-img
4.0
|
2021/08/10
死後的世界該會是怎麼樣的。被遺留下來的大家、還有整個世界會因為自己的離開,而有什麼樣的變化嗎。留下來的人不像離開的人,時間已然止息於那刻,時間還是一樣無情地前進,我們也還是被迫往前推,無奈也只能如此。因為我們還活著呀。
死亡總是那麼沈重的話題,被一直忌諱著,但是令人感傷的是,多少人在人生中都會有幾次想要一了百了的時刻,這時的死亡不在隱晦而是解脫的神聖方式。
女主角是與你我一般普通的人,照著世界的規則前進、過著再平凡不過的生活,自己的逝世也如預想的,是那麼自然地被輕描淡寫的帶過。然而,除了帶給相處過的友人、親人傷感或遺憾之外,還帶來如水面上一波波不止息的漣漪。
離開的人總是匆忙,有的或許甚至來不及道別,隨後經過時間的沖刷,被逐漸淡忘、或是被人們有意識地,選擇不再回頭看那段存有自己的過往。但是,總會有那麼一天,可能是在整理或是翻起回憶的瞬間,那段同自己的過往將會毫無預警地被拾起,然後又被好好地放下、以另一種方式收藏起來。無可避免的,每個人都是如此。
偌大的世界裡,每個人總想要在離開時留下一些什麼,但卻在漸漸變老、長大的路上,發現自己的渺小與無能為力,會喪氣難過,但事實上我們或許都早已在別人的記憶或是心裡留下了一點什麼。說是什麼呢,應該還是該留給保存的人判定吧。

推薦給有些迷惑或是失意的你,希望你會發現你自己其實已經很努力了,努力地活著、努力地讓自己變得更好。
展開
對我而言太多人的視角,內容也有太多重複的句子,看到幾個章節後了解故事的核心圍繞著已逝的主角,但很可惜的,這本書並未帶給我太多的溫暖和感動,反而是許多絮絮叨叨的煩躁感
展開
user-img
4.5
|
2021/06/14
確實在前面幾章就會有想哭的感覺,
閱讀著正面溫暖的力量,
結尾有種前後呼應的巧思,
不過牽扯過多人其實小小的有點多餘,
不過其實這是一張網,
每個人慢慢收斂回最後的結果,
但其實打動人心的應該是在前面那些真摯的第一感受
展開
user-img
5.0
|
2020/12/23
沒有華麗的詞藻,刻意堆砌的文字(因為這是一本日文翻譯的書),簡單的平鋪直敘,沒有高潮迭起、轟轟烈烈,不煲心靈雞湯,卻很動人的故事。

離去的人是真的離去了嗎?還是一直都在,只是看不到而已。而雖然看不到,他們卻一直影響著我們,有時候那種影響遠比他在的時候還要更多、更強烈。

有時候想起自己離世的親人,很能體會作者想表達的,很深刻而貼切。
展開
user-img
5.0
|
2020/10/15
不知道其他讀者是怎樣的視角切入這本木皿 泉 的《漣漪的夜晚(さざなみのよる)》,我讀了有點累,本來在第二話就可以輕易離開世間的那須美,因為其他還活著的人的記憶,因此也跟著活了下來。

倘若我是那須美,我想說~~謝謝 你/妳 曾經在這世上和我擦出火花,謝謝 你/妳 曾經愛過我,謝謝 你/妳 讓我在 你/妳 生命曾佔有那樣的片刻,但,那都過去了,請忘掉我。


木皿 泉 的《漣漪的夜晚》文字洗鍊溫柔,往人心最柔軟處插針下去,如果曾停留在某人的回憶裡,好像不得不地就被cue出來。彼岸故人雖然擁有懷念或想念的權力,但這岸的我只想離開、已經離開。

就在記憶中給我一個擁抱和微笑,然後今生與來世都再也不見。
展開
user-img
5.0
|
2020/10/05
#我是試讀偵探
走過的終究會留下。
生命將走向盡頭時,妳在意的是什麼?
因為那須美的罹病,讓家人間的互動有了不同的感受,臭蟲阿姨身上刺鼻的古早化妝品味、和老公日出男日常的爭執鬥嘴、就連孩童時期和姐姐鷹子爭奪東西互不相讓的情景,對此刻的那須美來說都是平凡卻美好、想緊緊抓住的幸福。

作者深刻且貼切的描寫那須美罹癌後的心境,並透過她與家人的互動及回憶了解每位家人的性格,也從作者細膩的筆觸中感受到家人間的愛 ,及那須美用她的體貼溫柔的回應每個人。

生死從來都是每個人都須面對的人生課題,有的人措手不及,無法好好的跟最愛的人道別,有的人則是能完成心願、和重視的人好好說再見,生命無常,我們在平常要多多表達愛、感謝,不要讓任何人留下遺憾。
展開
user-img
5.0
|
2020/10/05
#我是試讀偵探
人啊,在世上,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但總是在面臨死亡時,才清楚記得所有曾經發生過的事,
活著發生過的,永遠抹不去,因為那是一輩子的事實。
當人在接近死亡時,身邊的無論認識不認識的人,都會為你呈上最後祝福,
諷刺的是,即便生前對彼此有再多的偏見及厭惡,在此刻一切都不重要了。
在世之人,今日悼念完,還是得繼續為了生活而迎接明日的到來;
離世之人,今日結束後,明日不會到來,但活著發生過的所有事,變成了歷史,
變成了在世之人的念想,以及他們生命中的其中一個片段。
要珍惜眼前的太難,因為人總想要更多,
但真的到最後一刻時,希望告訴活著的人:
「好好的生活,為了自己,為了他人,繼續向前邁進。
永遠沒有人可以預測自己的終點,但到最後一刻來臨時,
希望你不後悔生前的一切,以及所有發生的事實。」
展開
user-img
5.0
|
2020/10/05
#我是試讀偵探

讀完後我覺得我能理解,為甚麼這本書是一本寫給生者的書。
透過癌末病人那須美的眼睛,我們了解了身邊的親朋好友們在最後的時光帶給了病人如何的感受,這是本書最特別的地方。
首先是「臭蟲」阿姨,舊有的成見讓那須美本能的抗拒她的到來,可是這位討人厭的傢伙卻在最後的相處中變成了她感激的對象。這位阿姨象徵著在與人相處時,不小心在言行舉止中刺傷對方的我們。如果得知去世的人這一生都深受那個無意的傷害所苦惱,不管是誰都會有所愧疚吧,會希望時光能夠逆轉,去修正那些無知的行為。當一個人執著地想著回去彌補本不應犯下的錯誤,在沒有管道的宣洩下,終究壓力只能排山倒海的累積,在心中結成無法消去的疤。就像那須美說的,做過的事是不可能被抹去的,「討厭的傢伙就是討厭的傢伙,自己恐怕到死都無法改變對她的成見吧。」,但是如果能在最後獲得當事人的一點正面想法回饋,對誰而言都將成為一種救贖。從作者溫柔的文字中,一絲曙光在這樣的情境中燃起了這份可能性。將他視為一種自我安慰也好,那份從不期盼能得到的「感謝」,的確能讓留下來的人重拾活下去的勇氣。

再來是日出男,那須美的丈夫,就文字對他的敘述,能感受到他是一位負責任、貼心的丈夫,說是成為了那須美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份也不為過。這位先生便象徵著陪伴我們度過下半輩子的另一半。可是再親近的人總有齟齬,大大小小的爭吵肯定會在兩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回憶,尤其是被留下來的那個人,「為甚麼當初要因為這麼無聊的事情爭吵」、「他會不會恨我對他不夠好」,相處有多長,忍受這樣自我指責的日子就有多漫長,再加上對方又是自己心愛的人,一定會被害怕對方後悔選擇自己的想法所束縛。這時候以病人的角度來重現這樣的回憶,「他的內心竟然是幸福的」這樣的發現無疑是一劑強烈的定心丸。當然這份幸福的由來並不是因為爭吵而快樂,而是當時還能因為這樣一點芝麻蒜皮事煩心,覺得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曾與另一伴朝夕相伴的美好才是病人最在乎的地方,而不是那些無用的口角。能讓他帶著走的記憶留在互相扶持、相處生活的日常美好,這樣不是就是被留下來的人最希望的嗎?

最後是姐姐鷹子,是那須美生前文中敘述地最少的人,卻是過身後為主軸的腳色。她自然代表著與我們血脈相連的至親。因為不需要去思考,就可以理解對方的存在,不僅僅以血脈相連,也是成長中我之所以為我的一部份。所以對那須美來說回想著從小到大的自己,姐姐是在這份回憶中隨處可見的存在,因此不必特別去注意,是再自然不過的。那麼知道了這樣的消息,如何助於生者繼續走下去呢?我想就像自己的存在在對方心中是那麼的稀鬆平常,想必一樣的記憶在自己的心中也是這樣的吧。對方雖然再也見不到,卻是真真切切地活在自己的心中,陪伴我們繼續走下去。那是最溫暖的力量,也是逝者留下來的寶藏。要能活下去,才有那麼一個人能記得他曾經的身影。
展開
user-img
4.5
|
2020/10/05
#我是試讀偵探
我看過陽明山的吉野櫻盛開的景象。觀賞時正是春花爛漫,未見落花。國中的歷史老師在講解日本武士道時,特別強調櫻花凋謝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凋落」,「有種不顧一切的姿態」,老師瞪大眼睛誇張的說:「『生時麗似春花,死時美若秋葉』,這就是日本的武士精神」。對照試讀篇章裡那須美見到窗外的櫻花,已是雨打花殘、新芽初綻的晚春,那須美說「那新芽就是我吧」,也許死亡是另一種生命的延續。
書中多次將死亡與新生連結。如癌末病人的痛,那須美形容「就像陣痛」,在忍耐和放棄間來回擺盪。那須美沒生過小孩,但經歷過陣痛如我,卻一下子懂了。痛苦是折磨,像與一雙看不見的手在拔河,過來人比喻「像從鼻孔裡擠出籃球來」或者「像被火車碾過去」,都是隔著手套拿熱鍋,且熱鍋很快就放下了。痛苦只有當事人能體會,哭泣、喊叫和身心都巨大改變的過程,就像產出嬰兒,而死亡也是產出--讓活著的人得以重生。
  有人說人生有三次童年:一次是自己的小時候,一次是養小孩看小孩長大,還有一次是帶孫子。我認為死亡也是一種「返童」,那須美自己就想起幼時和姊姊爭削鉛筆機的事,以及父母驟逝,「臭蟲阿姨」來訪時身上的古早化妝品氣味。試讀本目前只寫到姊姊鷹子讀漫畫給已逝那須美的篇章,我想之後相關的回憶還會更多吧。
  幼時的那須美和姊姊將削鉛筆機比做水井,爭論誰的井比較深;兩人打賭扔石頭,誰先發出「啵」的聲音就輸了。接著便是「賭氣」--賭一口氣、賭誰的氣比較長。顯然那須美是輸了。那須美臨終前想起和姊姊的約定,吐出「啵」一字。像是一顆小石頭經過漫長的旅途終於到達了井底、也像魚一樣張口吐出弦外之音。這個「啵」字呼應了書名《漣漪的夜晚》,一個輕得不能再輕的「啵」,像石頭一樣在臨終之夜泛起圈圈漣漪,激盪人們的心湖,最後,終歸平靜。
展開
user-img
4.5
|
2020/10/05
#我是試讀偵探

平台所提供的試讀篇幅是情緒濃度很高的一個段落,在兩頁之內,就讓我落入即將生死相隔的複雜情緒;那須美即將久別人世前的回顧,她同時面對生死判決與親情糾葛,生死的判決,一翻兩瞪眼,沒有辦法討價還價;是生便有機會,是死、則無從討價還價,生或死、全看老天爺的心情。那須美沒有抽到好牌,隨著死亡的逼近,生之氣息逐漸消逝,那須美對往事做一番回顧。作者描述他與姊姊兩個人小時候的吵架賭氣,誰都不肯低頭,就連那須美的死亡,不管是罹病、或是臨終,都是先走一步,彷彿姊姊徒留遺憾,就是最後的目的。然而 生命到了盡頭,誰不渴望和解與內心的平和呢?是命運讓這對姊妹,就此用這種方式記憶了對方。
展開
user-img
4.0
|
2020/10/05
劇透警告
#我是試讀偵探
鷹子為了購入妹妹所喜愛漫畫而躑躅的片刻,讓她錯過最後一刻的陪伴。真正面臨失去,原本煩惱著的喪禮瑣事早已拋諸腦後,鷹子以一字一字讀著妹妹漫畫的方式,用力感受、並接受她的離開,令人忍不住跟著隱隱疼痛起來;罹病妹妹在失去意識前只想回應童稚時期與姐姐的賭氣,並看見自己所經歷的一切是多麼幸運,宛若陷入黑暗前仍握牢的一絲曙光。生命消散的莫可奈何,從另一角度看去莫不是種輕鬆解脫,唯不捨與思念將會長留,未來的時光再也沒有逝者的參與,卻也同時能在每個思念的時刻讓記憶常伴左右,既存在,又不存在。
「我們只能繼續前進。」好奇接下來的發展,推薦這樣的開端。
展開
user-img
5.0
|
2020/10/04
#我是試讀偵探

《漣漪的夜晚》,書名在寂靜微光中帶著動感。雖然我在試讀中只淺嘗了一點,淡然的內心也不禁泛起了漣漪。書中感人的生活細節共鳴起記憶中的波瀾,人生最難過的就是親人的離逝,最想逃避的就是對死亡的直視。

書一開首,描述了三姊妹及其家人。當中的二姊那須美罹患了癌症,在醫院裡最後日子中回首了一些前事。試讀內容雖短,那須美的心情與感受,卻幽幽地流露在書頁間。與家人的一幕幕,在現實的情景裡細膩動人,在回憶的年華中心弦奏動。

最深刻的,是那須美與姊姊鷹子童年時的一幕。兩個小孩,為著一個削鉛筆機而爭吵,後來母親多買了一個。鷹子說它像水井,轉動的手把像吊桶。兩姊妹爭論誰的水井較深。鷹子提議想像扔進石頭,看誰先發出「啵」的聲音,她的水井較淺就輸了。結果,兩姊妹都忍著不發那聲音,一夜過去,只賭氣說看誰活得更久。往事如烟,卻在最後的時光浮現。那須美的石頭終於到達井底了,她勉力地吐出了最後的一聲「啵」,完成了的童年時的約定。

那須美離去了,她的音容卻難以忘掉。她在病床上,對著玻璃窗外櫻花花瓣的注視,讓她帶著生之期盼而離開,也讓讀者帶著生之盼望而活下去。
展開
user-img
4.5
|
2020/10/04
劇透警告
#我是試讀偵探

看完試讀後,覺得書名取作《漣漪的夜晚》真的是相當貼切。由中心向外擴散的漣漪,彷彿人在生命延續中所遇見的各種經歷與體悟。一圈圈的波紋,就像發生過的事不會因時間過去,看似無痕,但情感及回憶會留下。

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那須美,審視那些生活日常的細小情節,發現即使渺小,仍有其意義。一呼一吸的轉瞬剎那,成就了等同永恆的重量。

越是接近死亡,任何一花一草、一明一滅,再平凡的事物也因為即將消逝而顯得重要起來。原本固定運作的行動就要嘎然而止,而且無法逆轉。鷹子買的那本漫畫,最後成了那須美生命的象徵,成為了諸位親人心中的漣漪。
展開
user-img
4.0
|
2020/10/04
#我是試讀偵探

那年,三個月內送走三位至親、好友
之後的好些年,幾位好友也陸續摘取彼岸花

看著在眼前,活生生的人,逸散出最後一口氣時,不知道,他們最後一刻,是懷著怎樣的心情?

曾經疑惑過,這樣的道別,究竟還要幾次,才能夠習慣?!
不可能習慣的吧!

那個人,和自己之間相處回憶、共有的情感,獨一無二,無可取代,即便走了,這些,還是滿滿的留在心裡、記憶力、情感裡⋯

曾經,覺得日式的文學情感傳達的太過隱晦,經歷過這些,開始能體會那種餘韻悠長的文字之美,還有那些與自己生命記憶的連結⋯

最後一面,見得到與見不到,都各自有遺憾,死亡,對逝者來說,是生命的終止,在活著的人心中,是一段旋律,一幅畫,不是終點,是下一次見面的起點⋯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