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蘇格拉底

中文書
文學小說
9折$ 342
5 /5
42位讀者評分
5
88%
4
12%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4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4/03/16
|
電子書
閱畢,才慢慢覺察這是一本關於學校生活樣態的短篇集結。從被霸凌者、施暴者、懷抱教育理想的老師、漫不經心的老師到掙扎的老師......。始終敬佩從事教職者,生而為人,怎樣都難以擺脫人性卑劣的一面,如何端正信念,引導孩子們走向敞亮的道路,是個不容小覷的課題。自知無法達到這個重責大任,所以對老師常懷抱崇敬的心理―即便也不是每位老師都適任。

幾個短篇看似獨立成章,實質想法與人物間互有關聯。貫串全文的中心思想,該是不要有先入為主的主觀印象,尤其是肩負教育重任的老師。當某種難以避免的印象形成,容易在言行中對某些學生存有好感,對某些學生懷有理論上不應該存在的負面思惟。至此,對喜愛的學生常給予寬容、支持,對不喜愛的學生則施以懷疑、打擊,被看好的人愈來愈自信,不被看好的人則愈來愈挫敗。
打破主觀印象,知曉對每個人都該懷抱更寬廣的認識與理解,每個人都有各種可能性後,霸凌事件勢必會大大減少。畢竟,每個人都是個未知數,誰也無法確保自己面對的是貓狗,還是虎豹?每個人的未來都不可預期,怎麼知道他將來是員工,還是老闆?意識到彼此存在若有似無的關聯與可能變動的關係後,正常人理應不會心存僥倖的搗亂與破壞......可惜的是多數人只觀注眼前,只重視當下的情緒抒發,也就難以宏觀的視角看待彼此的互動―實質上多數的師長也會落入這樣的窠臼,當引領者無法意識到自身的問題,如何希冀懵懂的學生們能看清人生的迷障。

閱讀的過程中不時會有種作者猛力搖晃,意欲將讀者搖醒的感覺。他透過〈反蘇格拉底〉的安齋堅定的道出不認同別人加諸在身上的想法時,我們要「不慌不忙,慢慢說,就像要刻在對方腦子裡一樣,告訴他我不這麼認為!」也透過〈反科博文〉中喜愛穿著一件薄到不能再薄,看起來是廉價紀念品服飾的福生,讓讀者知道人不可貌相.....。如若人們都能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無法掌控與不可預期,多一點謙虛與同理,將讓人與人之間存在更多善意的互動。

「遠端操控無人機很好玩,內建攝影機傳送到手機的影像也很新鮮,三個人皆一股腦的讓無人飛機飛上去、墜落、飛上去、墜落。要是倫彥沒說出『得在無人機壞掉之前,先去靖他們家才行』,我們就會這樣玩到傍晚,然後說出『今天真開心呢』就打道回府吧。」(p.290)看到這段描述不禁噗哧大笑,這就是伊坂幸太郎一貫的寫作風格,透過輕鬆的筆觸包裹嚴肅的議題。一行人原本打算透過無人機觀察朋友是否遭受家暴,卻在測試飛行時玩得不亦樂乎,甚至一度忘記原先的計畫......看似無俚頭的描述,卻淡化了霸凌、暴力、傷害等嚴肅的課題,讓讀者得以用較詼諧的角度看待這些故事。不是輕挑或淡化,而是一種較接近漫畫感的直憨、魯莽卻又讓人熱血沸騰的衝勁,讀著讀著,覺得生活中難以避免的困境與挫折,似乎都將得以解套。

生活中存在許多不如意,但能「笑著」看待,會慢慢改變的。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3/14
伊版幸太郎的著作總有點獵奇,但更多的是充滿正能量的氛圍。筆下角色,尤其是孩子,多半具有獨到的眼光與見解,反而是大人們顯得隨世浮沉與大而化之。閱讀他的作品,偶爾會想到喬斯坦•賈德筆下的丑角,不是喚醒讀者對生命的好奇心,而是渴求保留或捕捉曾有過的赤子之心,對世界懷抱更多純真、善良與熱情。也會想到具有多面向臉孔的乙一,時而潔白如紙,時而陰鬱如墨。

〈反蘇格拉底〉講述主角加賀觀看一場職棒球賽後,不禁憶起兒時玩伴。國小高年級時班上轉來一位轉學生安齋,他看不慣師長將先入為主的印象加諸於草壁身上,進而影響同學的看法,甚至讓草壁形成一股自我貶抑的想法,久而久之變成負面思惟的循環,遂拉攏加賀跟他一起進行改變。一行人進行了許多行動,諸如集體作弊、英雄救美、職業球星的稱讚......,最終老師是否轉念,不得而知,但起碼扭轉了草壁對自身的觀感,讓他能夠勇敢的說出:「我,並不這麼覺得!」―要不疾不徐、一字一句的說出這句話。

閱讀的過程中不免回想起學生時代,兩段畫面躍然眼前。
一是高年級時的體育器材室。那時寫了一篇給老師的建言,遂被叫去面談。此前老師先讓我體驗了站在講台上授課的感受,她問我:「妳自己也體驗過了,妳覺得容易嗎?」現在似乎還能聽見心跳聲迴盪於偌大的器材室,感受到吞嚥口水的苦澀。兒時的我以為自己做錯了,現在再回頭探望這段過往,反倒覺得修習過教學方法的老師應該有更好的處理方式,而不是在科任課期間將我叫到器材室,用老師的威嚴逼迫我向她低頭、道歉。
一是高中時的午休。老師將我叫到走廊,詢問班上是否發生什麼事?剛睡醒的我有點茫然,接著老師連珠炮似的說著:「我都聽其他同學說了」、「我讓妳自己坦白」......感覺困惑又委屈的我頓時痛哭失聲。班導面對其他同學的詢問,只說:「她可能有什麼心事吧?」把自己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
歷歷在目的兩段往事,當時如果能堅定且沉穩的說出:「我,並不這麼覺得!」又會是怎樣的景況?

伊版幸太郎的小說極具漫畫式行文風格,有那麼一點跳脫現實,卻又蘊含現實生活的肌理。加賀對安齋由衷的敬佩,唯一一次經過他家,才發現他居住在極其簡陋的屋宅,因為入獄父親的緣故,過著時常更換住所的生活。長大後的加賀偶爾會想起這位朋友,耳聞他變成街頭混混,卻無法相信謠言,曾受幫助的草壁更直言對方一定過得很好―畢竟他曾伸出援手,畢竟他有如此堅強的信念。

就像後來成為職業棒球選手的草壁,在對手擊出強勁的高飛球時,他奮力向前狂奔,用盡全力接住這顆球,一如當年將他從泥淖中拉起的安齋。安齋到底過得如何?也許正在某處義正詞嚴的說著:「我,並不這麼覺得!」吧。

不慌不忙、慢慢說,就像要把這句話好好刻在對方腦子裡一樣。加賀記住了,草壁也記住了,並身體力行。
展開
user-img
5.0
|
2021/11/20
每天,我總是看著眼前的孩子們,回憶著14歲的我,都在做什麼呢?記憶是很模糊又片段的,就像浮光掠影般的展示著稍縱即逝的片段,而且多半是枝微末節也毫無重點的小事。有時候總會想回去告訴當時的自己,關於人生的發展和未來的方向,我好像有找到一些線索﹔關於走過生命中的人事物,可用如何成熟和積極振作的態度去思考。然而,過去的歲月就如同身上的骨齡,是不可逆的。於是,每天都在累積著,隨著年紀成長而更複雜的困惑。
從書中的五個短篇中人物的對話和故事的細節,作者提供了暫時能說服我的詳解。一些當初懸而未解的疑惑,一直到年長的至今也理不清的人生煩惱,透過這本書得到一些與眾不同、別開生面的闡釋。或許閱讀,就是為了替生命中的困惑找到更多合理解釋,然後才能說服自己繼續往前走吧!
作者以哲學性的思考,透過孩子的視角,觀察著他們身旁的老師、長輩和同學,看到某些熟悉的畫面,總會有「原來學生是會這樣想」的警示效果(驚嚇
),雖然文字淺顯就像是給中小學生閱讀的短篇小品,然而文字中蘊藏的警醒力道其實是很有份量的,或許這本書提供的小觀點,能為某些難解的帶班難題提供一種解答。
展開
user-img
4.0
|
2021/11/07
長大後的我們,在現實的壓力、期待和責任中,逐漸褪去曾經的純真並換上疲倦的外衣,因為成為大人是每個孩子都得被迫接受的階段,這時才意識到孩提時代的耳提面命既苦澀又甘甜,同時不免好奇自己此時此刻成為的大人是否有達到內心的標準,抑或在不知不覺成為以前鄙視的人呢?

明明大人都經歷過班級生活,那為何都不瞭解同儕之間的相處模式與氛圍,還是忘記了在這開放式的密閉場所,有些規則必須學會遵守、有些眼神必須學會看懂。作者巧妙的將校園霸凌、家庭成長等議題放入角色之中,藉由反抗老師成見的他們,引申非黑即白的表面因人而異。

藉由五則短篇故事,童言童語的孩童角度審視大人世界各種繁文縟節的規則和話語,對於孩子們而言,大人們的解釋、言論和想法就是鐵的紀律,從沒想過他們可能也有犯錯的可能性存在。

每篇都有自個兒的巧妙,關於自以為是的大人和自視甚高的同學,他們都是借鏡,提醒自身想要成為什麼樣的存在,我們無法控制出生的家庭,選擇家人的身分,但是可以決定將來希冀的模樣,不一定完美、不一定成功,重點在於是否愧對成長時的自己。

雖然複雜但卻詼諧的諷刺擺脫孩提時代的你我,依舊努力地成為一個『大人』,一再對抗頑強的光陰,一昧迴避世俗的枷鎖,只求再次擁抱以前單純的自己。
展開
user-img
5.0
|
2021/10/28
小時候被教導,父母師長說的話都是對的,覺得都是「大人」統治這個世界。成為大人後,或許有了自己的觀點,或許可以不那麼贊同某些權威了,卻依然還是會對他人評價耿耿於懷,然後自己也慢慢塞進既定框架,那些大人,已不是形體,是思想束縛,或是轉變成無形的「先入為主」。

我以為自己會對這五篇以國小生視角所敘說的故事興致缺缺,或是太淺白的話語感受不到深度等(我對不起伊坂幸太郎與出版社行銷!🙈)沒想到正因為太過誠實,意外的後勁十足,也讓我意識到自己不小心成為了書中所說的敵人:先入為主的觀念。

伊坂幸太郎很厲害的,將看似沉重的人生議題-在上位者的權威、校園霸凌、比賽輸贏、偏見甚至死刑等,用一個個充滿娛樂和趣味的故事展開,卻擁有溫暖餘韻的收尾。用小學生的視角來寫故事或許取自伊坂幸太郎的真實經歷,然而毫不掩飾的小孩目光最澄澈,在還沒有被傳統教育觀念束縛而改變下,如何不卑不亢地拒絕自認不合理觀點,是多麼需要從小就建立觀念阿。
事實上,伊坂幸太郎應證了越困難的去理解與說明的事情,越不需要曉以大義,反倒是直接且簡單的說出來,更能引人思考。

/
書封上很有意思的是,《反蘇格拉底》的「反」字是倒反的。他並不如字面上的涵義反對學說,而是指射了兩種人:一是蘇格拉底提出「光是知道自己什麼都不知道,這樣的自己就夠好了」的「無知之用」;而另一人,是幾乎朝蘇格拉底所說相反而走的久留米老師或山本教練,也泛指一大群那種「明明對事情不清楚卻自以為知道一切,覺得自己不可能有錯」的人。

偏見並不是真理,有時坦承自己的無知,反而才擁有真正的智慧。

你以為這是人人皆知的老生常談?並不,細數你的成長過程是否有遇過那種傳統只偏袒資優生的老師,鼓勵大家向他看齊?崇尚風雲人物或接受掌權者絕對正確的人們?必須承認連我自己有時候也有過不懂裝懂,在老闆面前虛張聲勢一番,什麼時候我開始對這些框架沒有質疑,或是會害怕講出「我不知道」了呢?

/
然而除了人對自己坦承很困難,成長往往與苦痛伴隨,即便再怎麼想迴避痛苦,也得自己走一遭,這些經驗的累積才能知道自己不能接受什麼,遠比知道自己要什麼容易得多。

而這也投射到書中五個篇章名稱:
〈反蘇格拉底〉的破除先入為主大作戰、
〈不慢〉破解絕對的輸贏、
〈非柯博文〉破解老師為何一定得嚴厲指導?
〈違反運動精神的犯規〉講述比賽般的人生即使「違體犯規」,卻不是輸,而是讓人有著重來的機會(我最喜歡這篇)、
〈反華盛頓〉則反思人意外的無法誠實面對自身錯誤。
通篇全部都有著反對詞,不那麼積極正向的篇名卻有著熱血的故事。
安齋教導的那句「我並不那麼覺得!」是如此鏗鏘有力,小學生都能做到,或許我們也能從今天開始,不是為反而反,更像是在你思考過後,誠然面對心裡之聲,用不輸給成見與世俗認定的勇氣,喊出來的魔法咒語!
展開
user-img
4.5
|
2021/09/28
劇透警告
本書介紹多種小篇幅文章,其中有同學對老師的霸凌抗議.有因害怕自己優秀而隱藏自己,種種在學校發生的霸凌!自己之前讀過一本書談到(霸凌)其中一句話:如果人類眼光不帶有歧視的一日.那就是霸凌消失的時候!我們彼此勉勵!成為更好的大人!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9/20
值得五星的一本書,
應該有很多讀者愛看伊坂的書,
因為作者是個才華洋溢又算多產的作家,
但或許因為想像力過於豐富,又帶點天生叛逆吧,
作品有時評價不一,有時候會讀一讀擔心起"啊啊 這次該不會伊坂又搞砸了吧",
不過這次的作品其實真的很棒,
這次是書寫叛逆反骨的短篇,
其實書腰等設計,
讓我覺得可惜處甚多,
還比不上作者的那句 「我還是只愛寫讓讀者噗哧一笑的小說啊!」,
這本書就有這樣的閱讀樂趣,
無關推理,無關冒險,
但會帶出想法思考,那種叛逆的有趣跟結尾,
喜歡作者反骨精神的人可以放心購買,
不過如果是喜愛作者那些推理冒險刺激的讀者,這本書可能不是走這路線

無聊小抱怨
1.搞不懂出版社何必在封底內頁寫各短篇的摘要,
那其實只是干擾閱讀樂趣的東西
2.籃球沒有射門這種說法,那是足球
不過對於作品只能有這種無傷大雅的抱怨,
也代表這本書能給的享受還是大於這一些太多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9/13
#我是試讀偵探

伊坂幸太郎的小說一直都是形而上的。

或許讀者會納悶,伊坂為何要一直重複「先入為主的觀念」和「我不這麼認為」等詞語?但這個做法不但十分合理,也和小說的意旨完美融合。

別忘了,故事的主人翁們可都是小學生啊,一個新穎的概念就這麼從天而降,理所當然得重複個幾次;另外,所謂「重點要說三次」,這個效果如同在主人翁和讀者心中植入一個新的想法,就像電影《全面啟動》一樣。

打點王先生的鼓勵,無論是否符合事實,結果的確影響了草壁的未來;而在內心植入的意識,可能就是現實中重獲新生的契機。

語言,是一種魔法。這篇溫馨的短篇〈反蘇格拉底〉,將簡明直白的小說情節提升到形而上的哲學層次,伊坂幸太郎施展了魔法,在我們的內心植入了面對人生的勇氣和力量。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9/12
#我是試讀偵探

〈我們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大人〉
書中久留米老師已經對草壁認知為無可救藥的孩子,進而對他做出許多嗤之以鼻的行為。這種行為在社會上屢見不鮮,考了高分卻覺得自己作弊的父母、今天績效比較不好的員工非常順利地完成廠商簡報而老闆卻認為並非他獨力完成、孩子的導師打電話來了一定又是孩子做錯事了先狠狠地瞪孩子一眼…等等。
我們一定受過和草壁一樣的對待,忍著不甘心並在心裡默默下決定: 我絕對不要成為這樣的大人;但當角色互換,我們卻不會為已經被自己認定是壞的對方開脫,我們默默地成為了那個最討厭的人。
我們需要的是小故事的提醒: 適時地跳脫與換為思考,而另外一方面也給了自己被錯誤對待時的解藥: 「我並不這麼覺得。」
展開
user-img
4.0
|
2021/09/12
劇透警告
#我是試讀偵探
當被擊飛的棒球往高空飛去,或許有不少人都覺得這球接不了。
但實際上,無論是接球、運動、學業、人生都是不竭盡全力就無法知道極限的。
而突破極限、使人全力追求理想的,卻是一句來自小學生口中的:「我不這麼覺得。」
一句話,世界就此翻轉。
我們的人生中何起有幸能聽到有人能為我們說出這句話呢?
轉學生安齋以驚人的勇氣與行動力展現了人的無限可能,在平日的表現上卻又有一種帶著世故的低調平凡。小小的身軀的卻擁有大人也難以獲得的智慧。但原先以為是熱血勵志的小故事,伊坂幸太郎以意外但也很「伊坂」式地,以二十頁不到的篇幅給讀者本故事的重點、開頭以及頁尾的引爆點。
過去曾救贖被貼上標籤的同學令他未來有勇氣成為棒球選手,也翻轉主角視野的安齋現在卻被貼上了小混混的標籤。
這實在不由得引來好奇,到底為何會變成如此?
到底已經成為大人,不再是小學生的主角最終能對世界喊出:「我不這麼覺得。」嗎?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9/11
|
電子書
#我是試讀偵探

「我並不這麼覺得」是一句沒有攻擊性的話,沒有馬上駁回對方的想法,而是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整篇文章圍繞著這樣一句輕描淡寫、沉穩理性的話,如雷貫耳。這樣短短的一句話,卻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人生,就如久留米老師先入為主的觀念和批評,也能慢慢、一點一滴地摧毀草壁的自信,毀掉他的前途。我們是否有勇氣對那些所謂「先入為主的觀念」,說出:「我,並不這麼覺得」。
〈反蘇格拉底〉想表達的不僅是對於現下體制內的教育者經常犯的錯誤,所謂反面的比馬龍效應,或許我們都曾深受其害,還有對於願意站出來表達自己意見的人的缺乏表示惋惜。
這個世界上多的是總是先入為主的人,卻太缺乏願意站出來提出異議的聲音,即使是看完此書、有所警覺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難時時避免自己先入為主的時候。對於周遭的事物有所評價是很正常的,但我們能練習不要「先入為主」,在蒐集到更多資訊前,不輕易做出判斷與評價。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9/10
#我是試讀偵探

從小我是個內向、害羞的人,家庭環境和學業成就低的事實更加深自卑傾向,在團體中總是扮演傾聽者角色,向來不敢直接了當說出自己內心的真正想法,畢竟這樣做才不會得罪人,也不至於成為注目的焦點。每到新環境都能結交幾位要好的朋友,更沒有成為霸凌的對象,但年齡增長,我發現一點都不瞭解自己,我是誰?我為什麼會這樣?我究竟要什麼?我到底想做什麼?隨著一次又一次錯誤的決定,我才體認到長期隱藏或忽略本有的情緒和想法,自己與意識間存在巨大的隔閡,非但對自我陌生,遑論了解他人?
  「我,不這麼認為」一旦說出口,能夠獲得勇氣去面對自己和別人的不同,尤其是打破這個不完美世界包裝出的完美假象,進而釋放自己,真正自由的活著。如何在社會化過程中保有自我,還能在重要時刻予以展現,需要一輩子的學習和堅持。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9/08
劇透警告
#我是試讀偵探

刻板印象不全是負面,但負面的刻板印象長期以往會形成偏見,偏見會加深歧視,歧視容易進階為霸凌。
權威人士的主觀認定極易對特定對象貼標籤,普羅大眾或隨波逐流或沉默螺旋或保有定見。「我並不這麼覺得。」其實是有加強語氣的意味,與連帶強調看法的語意,而作者一語帶過的口吻,無形中淡化衝突,顯得平和沉靜。
試讀完〈反蘇格拉底〉,我感受到作者期望我們有獨立判斷的能力,有分析思考的腦力,有勇敢表達的動力,能夠跳脫他人以己身過往經驗來片面武斷我們的框架,反轉他人明明不客觀地瞭解事物的全面卻自以為是的成見。
此外,這是嚴肅正經的議題,作者卻用異想天開、童真意趣、無厘頭的戲劇化手法創造小學生奮戰先入為主之路,而我們閱讀淺顯易懂的內容,來一遍大人的成長之途吧!
展開
user-img
4.5
|
2021/09/08
#我是試讀偵探
孩提時的回憶,是什麼樣的景色呢?過去所熟悉伊坂幸太郎那帶著看似不以為意、底下卻埋藏著許多情緒的筆觸下,記憶在閱讀的過程中被撈起,一點一點浮現了努起嘴不服氣的過往神情,曾經,其實也是和安齋這群孩子一樣,是對大人懷抱滿腹「為什麼」,但得到的往往和老師久留米相似的回應,就是這樣沒有為什麼。回嘴總被喝叱頂嘴、狡辯,然後不甘心地抿起嘴瞪著高大的身影發誓,以後絕對不要成為討厭的大人。
可是人仍然會是改變的。思考世界許多看似不變但實際上卻充滿缺乏邏輯的刻板印象,卻越感痛苦,反抗久了會累,漸漸放棄,然後沈默。滿身傷還未治癒又加了一道傷,最終成為身負傷痕的大人,那是件多麼令人心疼的事呢?
曾經熱血而天真,但總要學會社會化,才不會又受傷,而伊坂幸太郎其實看到了大家的這些傷口了吧?輕輕擦上藥然後蹲低身子跟很多曾經的孩子們說,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懂得思考的你很了不起,所以,別放棄,好嗎?你的思考會拯救很多人,那正是你的溫柔。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9/07
劇透警告
#我是試讀偵探

學校作為家庭和社會的橋樑,培育學生社會化,因此作者藉由微觀學校來綜觀社會,故試讀時,我想起「比馬龍效應」和「月暈效應」,前者又稱為「自我預言效應」,意指學生會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去發展;後者又稱為「光環效應」,意指教師對於學生的印象先入為主而以偏概全其表現。
故事中小孩簡單直接、勇敢挑戰的行動力,帶著天真又熱血的無畏,少了大人瞻前顧後的三思而後行,亦不迂迴內斂的表現方式,致力翻轉教師根深蒂固的偏見,想方設法動搖教師的主觀認定。
「我,不這麼認為。」是此書表達的信念,推翻他人「想當然爾」的主觀認定。我們皆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並為了迎合大眾的思想,而隱藏內心真正的感想,且在意他人的觀感,盡力維持被社會認可的形象,如此活在他人的世界裡。但每人皆是獨立的個體,社經背景與成長歷程造就我們對於人事物的感受皆不盡相同或大相逕庭,而不是由誰片面武斷的主觀認定,因為唯有我能主宰自己的人生,可以不迷失自我、不盲目隨從,及勇於表現自我、認同與肯定自身的價值,找到定位,並尊重、包容他人不同的聲音。
「我,不這麼認為。」今天您是否打掉重練偏見所偽裝的常識呢?
展開
user-img
4.5
|
2021/09/02
#我是試讀偵探

為什麼要用加賀的視角來闡述這個回憶是我思索了一下子的問題,得到的結論是他雖身在其中,卻不是最深受影響,也最沒有自己意識的人,這樣的人所看到的角度只會像一台監視器那樣的分秒完整呈現,而不會像站在法庭上的證人那樣偶爾替自己的話語加油添醋。

安齋的那句「可是我不這麼認為」貫穿了整個故事,除了表現出這世界上並不是大家都對相同的事物有著一樣的看法,也凸顯出了主觀意識可能有的偏頗。

我們總會不自覺的對一個狀況或事件輕易的做出評斷,然而這當中往往伴隨著主觀意識,也往往不自覺得就傷害了事件當中的人。輿論之所以傷人,不也是因為如此嗎?
展開
user-img
4.5
|
2021/08/31
#我是試讀偵探

「我並不這麼覺得。」
如此平凡的一句話,透過伊坂的小說,就好像賦予了魔力一樣。小時候我們都能清楚表達喜歡、不喜歡,認同與不認同,不明白的事情就提問,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變得必須選邊站,變得學會閱讀空氣,看臉色,空氣是拿來呼吸而不是閱讀的啊!為什麼我必須要看人臉色才能生存!?
當老師這麼跟我指導的時候,明明心裡不服氣仍要當個好學生點頭,當主管老闆叫我這麼做的時候,明明很想大聲說我不幹了!仍為了五斗米折腰(淚。
長大之後這些觀念深深刻在我們的身上,讓我們都成為了名為「大人」的模樣。
文章用非常輕鬆幽默的筆調來描寫,從小學生們發起的革命,摧毀大人們想要交給我們的「刻板印象」
大聲的說出「我並不這麼覺得。」!很期待這本《反蘇格拉底》後面要掀起革命!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8/30
#我是試讀偵探

伊坂的小說總有一種治癒因子,能用溫柔而堅定的力量對抗世界固有的秩序和偏見。
《反蘇格拉底》也是如此。
一開始看到書名在想,反蘇格拉底?這次是要講哲學嗎?戰戰兢兢地開始看第一篇同名短篇小說,看到最後眼眶就忍不住濕潤了,「啊,還是那個伊坂啊,全天下最好的伊坂。」
反蘇格拉底,指的是那種成為了蘇格拉底的反面,思維固定、自以為是又充滿偏見的大人。
蘇格拉底的座右銘是「認識你自己」,有些大人明明只有半筐水的知識和修養,卻覺得自己已經認識了整個世界了,書中的久留米老師就是這樣無可救藥的大人。
而小說中的孩子們,則用自己稚嫩傻氣但充滿能量的方式告訴大人:
「沒有這回事。」
「我並不這麼覺得。」
「我們沒有輸給大人先入為主的觀念。」
想起初中看伊坂的第一本小說《重力小丑》,封面上寫道
「越是沈重的東西就越要輕盈的表達,像是跳在空中的小丑,忘記了重力。」
伊坂也一直用這種方式對抗著這個充滿狹隘與偏見的世界吧。
展開
user-img
4.5
|
2021/08/30
Yeah, you can try, but in the end, you're just gonna lose, big time, because the world is run by The Man.
(你可以去嘗試,但是到頭來,你只會輸得一蹋糊塗,因為這個世界是由「大人物」統治的。)
——電影《搖滾教室》(2003)

伊坂幸太郎在後記中提到,這本書是自己出道二十年來,始終投入的成果,我試著思考他一直以來想要傳達的與我所讀到的,我想,無論如何這是一本打動我的書。

面對周遭的大人物--老師、家長、惡霸,要破除的先入為主的觀念,首先要從自己心中的陰陽魔障突破,一一讀著五個篇目,化身小學生視角,去看純粹的惡意和攻擊,也沉澱自己的心思,彷彿落座於深夜的居酒屋與熟人談天,說起以前的故事,我們都不太哭了,淡淡地笑,這樣子的氛圍。

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流暢串起五個不同的故事,最後扣起並呼應,是我很喜歡的呈現方式。

如果有人用你並不信服的話語評論甚至訕笑你,告訴他「我,並不覺得。」是這本書裡重要的咒語,去去武器走那樣,可以是自己的定心丸也是驅趕壞蛋的利器。

其實不太相信美好的事情會發生,也不太指望正義被實現,但是伊坂幸太郎的書就是有一種平凡中的奇趣暴衝魅力,告訴你,好事不是沒有發生,或許形式不是你希望的,甚至落實在別人身上,讓人落魄到自暴自棄,但是始終如一地走到最後,即便無法氣勢凌人,也沒有輸給任何時候的自己。
展開
user-img
4.0
|
2021/08/29
#我是試讀偵探
能夠在年紀很輕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未來的目標的人,是少之又少……曾經看過的這段話,讓人很有感觸。
社會太複雜,人也太複雜,小時候寫下的“我的夢想”如果不符合社會要求,往往只能淹沒在回憶中,即使它對每個孩子來說,是第一次思索人生目標,應該受到更多愛護才是。
老師,不一定是孔子,也不一定像蘇格拉底,或許也是有太多的無奈,不能平等看待每個幼苗,
反向來看,遇到不能支持自己的老師,也是一種逆境的體驗,結果如何,往往因人而異。
期望每個人,學生,成年人,甚至年歲已大的人,都不要忘記我們曾經的夢想,
小學寫的那篇“我的夢想”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