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讀書學習術【哈佛媽媽成功驗證、40萬親師推崇追蹤、千位頂級專家確認】:爸媽不操心,孩子自主又自律,坐不住、沉迷3C、不愛念書都有解 (電子書)

169
4 /5
3位讀者評分
5
33%
4
67%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談好教養、樹立典範;孩子自然進退得宜、熱愛學習。

做父母,不在付出多少代價、心力與努力,而在給了什麼「方向」,能夠引導孩子找到起適合的路是為人父母的的天職。

正如所有的生物一樣,每個孩子都需要獨立,只是人類之異於獸,是護持的時間特別的長久。

比起考到好成績,更重要的是學習的態度。

孩子能夠掌握「夢想、自主、迫切感、正確的方法」四個原則,喜歡學校、喜歡老師、喜歡同學,喜歡上學、就會喜歡學習。

書中提出創造投入浸潤式的學習環境,有三不與三要。

「不過度操心、不強力控制、不追求完美」

「要信任、要觀察、要應變」

///

孩子能夠進入心流狀態的學習, 來自於被充分的信任以及無條件的支持,並且擁有內在的驅動力與需求動機。

外在的專注力與時間管理這原子習慣則是相輔相成。

這本書的內容蠻淺顯,適合在教養的過程中開始想要改變的父母,經由這本書多一點方法與觀念來協助認識我們的孩子,才能夠找到真正適合的方法來支援,相信孩子自己可以成為自己的領導者,他們擁有人生的主控權。我們所需的是把世界帶給他們,但是真正走出自己的世界,去探索、去追尋則是孩子本身的責任。

••••••📚書籍資訊📚 •••••••••
作者:房鐘姙
原文作者:방종임
譯者:Loui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小宇宙文化
出版日期:2024/2/28
••••••••••••••••••••••••••••••
❝我不是在閱讀的書頁裡;就是在寫作的筆尖❝
#樂讀2025-23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3/08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期望孩子能過得快樂幸福,但不可否認地,卻鮮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與進度,即便不要求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卻也時常因為孩子對讀書提不起勁而感到憂心不已。

我偶爾會與其他家長們聊起教育的話題,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願意花費高昂的學費把孩子送進補習班,但每當我問起他們自己是否有閱讀習慣或有意願陪伴孩子一同學習的時候,他們的答案都是全然地否定,紛紛表現出避之唯恐不及的表情。

很多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在學習上的相關事物都應該是老師的責任,或是期望外包給補習機構,除了自認為能力不足之外,有很大的原因在於不想耗費任何心力在協助孩子學習這件事上,理由多半是工作忙碌或是不想打壞親子關係。

為什麼父母會認為協助孩子學習的時候會打壞親子關係呢?我想這個問題幾乎很少人會去反思,有沒有可能是因為父母總是操之過急,或是對於孩子的學習狀態與進度容易展現控制欲,又或者是父母本身無法接受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足而產生挫敗感呢?

《心流讀書學習術》的作者房鐘姙本身在教育領域深耕多年,她在書中表示沒有一個孩子是不願意讀書的,而造成孩子不願意讀書的原因在於「學習創傷」,而創傷又從何而來呢?可能沒有抓到學習的要領而有不好的經驗,或是父母過度操心而帶給孩子的壓力而讓他們想遠離讀書這件事,猶記得曾經在《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這本書中亦提到相似的概念,所以父母若是希望孩子能在讀書中找到樂趣及成就感,就不應該一味地只想把從旁協助的責任全部外包,而必須要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時常關注他們的情緒,並且培養正確的學習心態。

我很喜歡這本書是從關注孩子的先天特質開始談起,也告訴所有的父母應該要先接納孩子的優缺點,這是所有締造良好親子關係的前提,也是有效教養的根基。比如父母若是本身就對孩子抱有偏見,就很難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以理性客觀的角度去思考,也很可能錯失了發掘孩子才能的機會。

書中最令人感到當頭棒喝的是作者直指許多父母面對「突然改變的小孩」總是非常不能接受,還認為孩子過一段時間便會恢復到以前的狀態,卻從未思考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然會因為許多因素而造成他們的想法與行為改變,而父母不應該深陷於過去的思維模式,而是應該跟隨孩子與時代的變遷一同去因應改變。

我想絕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取得好成績或在學習上得到良好的成果,但卻很少思考過在此之前需要先導正自己既有的錯誤觀念,並且盡可能抱持著輕鬆的態度去面對孩子在學習這條路上所遭遇的各種狀況,只要不讓他們對於學習有負面觀感,讓情緒保持在穩定的狀態,並且從旁協助找到有效的學習方法,就不必然要跟風去補習班或執著於考試成績。

與其說這本書是在告訴讀者該如何有效學習,不如說是教育所有的父母該保有何種正確的教養觀念,當我們可以真誠欣賞孩子的特質,並且從比較心態中解脫,才可能培養出懂得在學習中找到熱忱的孩子。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