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語展_EZ加碼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下)〈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42-1873(精裝)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下)〈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42-1873(精裝)

  • 定價:510
  • 優惠價:9459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3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 以西方著述角度看中國歷史,擴大觀察著眼角度,歷史研究可以更為公正!
  ● 配以畫報原圖的速寫、版圖,藝術價值甚高,澳門版畫研究中心誠心推薦!


  《倫敦新聞畫報》創刊於1842年,是全球首份以圖像為主,配以生動文字描述的一份刊物,它包括隨行船隊記者記下的,不單止東方中國的各種見聞。

  然而,本書將其刊物報導抽取與中國、香港或臺灣等相關的內容,匯集成書,並將其翻譯成中文,回饋華人讀者,使其內容、資料更容易、方便流通,;兼且書中的插圖速寫、版畫於藝術界來說亦是不可多得的瑰寶,此書無論於藝術價值或歷史價值都是絕佳收藏讀物。

   至於話歸中國史,向來主流均以信史為主,史官、官方的主論述都著眼於一朝興衰,是以錯過太多史料例如貨幣經濟、民間生活等風貌。清代學者章學誠之《文史通義》,提倡「六經皆史」,顯地方志,正跟《倫敦新聞畫報》異工同曲,《倫敦新聞畫報》以圖像為內容主體,吸引目光有趣閱讀,除了提供西方眼光角度怎樣看中國之餘,亦為民間史料、生活、某些風俗儀式揭秘。

  本書所輯錄的是由1842年起至1873的晚清時期,在西方人眼中所報導的中國是怎樣的國度,這些舊相片加上文字描述,就能夠提供一個嶄新的角度予我們審視近代史。

  中國歷史向來是勝者寫敗者,至今都仍然未有確定、公認的、記錄關於清朝的一部「正史書」,透過蒐集不同的史料,將更加能夠還原歷史面貌,例如中國與外國之間的戰爭因何而起,在西方人的眼中,一些中國人的社會生活習慣、儀式、習俗又是怎樣的呢?中國官修史向來都著重治亂興衰,但在民生觀察上的記載,彷彿甚少提及,於是這冊書,可以讓喜歡研究歷史的讀者獲得更多有用的資訊;至於一張張的舊相片,也可以引起不同讀者的興趣,從圖像作起點去閱讀歷史,一書在手,猶如親身去了歷史博物館飽覽展品一樣。而最重要的是,該些圖片速寫都是駐當地記者或畫家親眼目擊的第一手報導,有時候觀點看法也與中國史料相左,於是可借中、西兩方的史料作更客觀、更有系統的整理。

聯合推薦

  王禎寶 - 澳門版畫研究中心會長

  錢納利(George Chinnery 1774-1852)、布爾哲(Auguste Borget 1809-1877)等名家東來,在珠江三角洲設置畫坊,大量滿足所謂「貿易畫作」的市場所需。創刊於道光晚年(1842)的《倫敦新聞畫報》,是世界上第一份內容以圖像為主的報紙,其插圖就是大量取材自許多東來遊記書籍中的插圖,亦有部分是來自當時在廣州十分流行的通草紙畫。

  趙雨樂  - 香港公開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院教授
  《倫敦新聞畫報》是難得一見的英國近代報刊,從創刊的1842年開始,它意味著在華種種的事象觀察,儼然替晚清向近現代中國過渡立下另類的解讀。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42-1873》,以該報的中國見聞為切入點,不失為嶄新的中國史研究園地,充分做到微觀而宏觀的文化分析,可說得上是現時探析《倫敦新聞畫報》的我國學界權威。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沈弘


  浙江大學外語學院教授,亦擔任博士生導師。

  他從上世紀起九十年代開始走訪哈佛、倫敦等地圖書館,搜集大量國內已遺失於外地的珍貴記錄,是以此書所載都是極為珍貴的材料。

  曾著《晚清映像》、《老照片中的大清王府》等書籍。
 

目錄

出版說明
1858
馬尼拉速寫:華人音樂會(Sketches in Manilla: Chinese Musical Party)
中國速寫:香港的街市與維多利亞港(Sketches in China: Gilman’s Bazaar and Victoria Harbour in Hong-Kong)
中國速寫:割稻、中式房屋(Sketches in China: Rice-harvesting and a Chinese House)
中國畫「大敗鬼子真圖」(Chinese Drawing of the Fatsham Creek Affair; A Sporting Tour in Governor Yep’s Land)
在中國的戰爭:葉名琛、船女、寺廟與水兵(The War in China: Commissioner Yeh, Sampan Girl, Joss House and the Crew of a Gun Boat)
在中國的戰爭:來自《陸上郵報》與《追蹤報》的報導(The War in China: News Reports from Overland Mail and Moniteur)
在中國的戰爭:激戰廣州(The War in China: Fierce Fighting in Canton)
在中國的戰爭:抓獲葉名琛(The War in China: Commissioner Yeh Captured)
在中國的戰爭:炮轟廣州城(The War in China: Bombarding the City of Canton)
在中國的戰爭:軍事輜重隊(The War in China: The Military Train, Canton)
廣州的城牆和城門(The Walls and Gates of Canton)
在中國的戰爭:從廣州到香港(The War in China: From Canton to Hong-Kong)
在中國的戰爭:廣州的舊碼頭(The War in China: The Old Landing-Place in Canton)
在中國的戰爭:療傷的英軍與中國的新年(The War in China: The Wounded British Officers and the Chinese New Year)
中國速寫:香港跑馬場(Sketches in China: Hong Kong Races)
廣州的英國商品貿易(Sale of English Goods, Canton)
中國速寫:解禁後的廣州街頭(Sketches in China: Canton after the Ban is Lifted)
中國速寫:廣州的員警、哨兵和苦力(Sketches in China: Policemen, Sentries, and Coolies in Canton )
中國速寫:關於廣州的謠言(Sketches in China: Rumours of Attacks in Canton)
向廣州白雲山附近的清軍兵勇們發起的進攻(Attack on the ‘Braves’ Near the White Cloud Mountain, Canton)
英法聯軍艦隊進攻白河要塞(The Attack of Peiho Forts by the English and French Fleets)
中國速寫:登陸廣州與商店被焚(Sketches in China: Landing in Canton and the Burning of a Store)
中英天津條約的簽訂(Signing the Treaty between England and China at Tien-tsin)
廣州速寫:「復仇者」的燒殺劫掠(Sketches in Canton: Return of the Avengers)
廣州速寫:城內的恐慌(Sketches in Canton: Panic at the Commissariat Stores)
中國報導:傷病員登上「廣州」號(China: The Embarkation of Sick and Wounded on Board the ‘Canton’)
中國報導:哈里森船長、清軍水師兵船的襲擊(China: Captain Harrison, Chinese Boat Attack)
中國速寫:女水果販子與鴉片鬼(Sketches in China: Chinese Fruit Girl and Opium Smokers)
中國速寫:廣州海幢寺住持授職儀式(Skethes in China: The Consecration of a Buddhist Abbot at the Temple of Honan)
鴉片鬼的墮落歷程(Opium-Smoking in China, from Drawing by a Native Artist)
1859
廣州速寫:一位中醫、伍浩官的花園(Sketches in Canton: A Chinese Doctor, Howqua Garden, Near Canton)
中國速寫:婦女髮型、洗衣方式(Sketches in China: Hair Style Like a Teapot, Washing Linen)
中國速寫:翻山越嶺和藝人表演(Sketches in China: A Mountain Pass, Entertainment in the Village of Lin-Cong)
中國速寫:在中國旅行—中途歇息(Sketches from China: Traveling in China—the Midday Halt)
中國畫家(Chinese Artists)
1859 年的中國人禮儀風俗(Manners and Customs of the Chinese in 1859)
台灣漢族人的禮儀風俗(Manners and Customs of the Chinese in Formosa)
台灣的漢族人禮儀風俗(Chinese Manners and Customs in Formosa)
1860
對原香港副總督堅中校的表彰(Chinese Mirror Presented to Lieut.-Colonel Caine, Late Lieutenant-Governor of Hong-Kong)
英國艦隊在中國(The English Fleet in China, off Kintang)
中國報導:英法聯軍即將北上(China: The Combined Fleet in China is Getting Under Way for the North)
中國報導:克蘭忒爵士及其參謀部成員(China: Sir Hope Grant and the Staff of the British Expedition in China)
中國報導:英國軍隊在大連灣(China: The British Forces in Talien-Wan)
中國的咸豐皇帝(Hsian Fou, Emperor of China)
關於中國戰爭的插圖說明(Illustrations of the War in China)
有關在華戰爭的插圖:英法聯軍的登陸、北塘的旁遮普街(Illustrations of the War in China:The Landing of the Allied Forces, Punjaub Street at Pehtang)
英法聯軍攻佔大沽要塞(The Storming and Capture of Peiho Forts)
在廣州取得的勝利(The Victory of Canton)
在中國的戰爭:在北京的城牆下(War in China: Under the Wall of Pekin)
費恩與普羅賓騎兵師(Fane’s and Probyn’s Horse Service in China)
皇家龍騎兵禁衛軍跟八旗兵在北京附近的遭遇戰(The King’s Dragoon’s Guards Closing with Tartary Cavalry in the Engagement Near Pekin)
1861
英中和約(The Peace with China)
羅亨利先生(Mr. Henry Brougham Loch)
中國的家庭生活(Domestic Life in China)
中國的春節(The China New Year)
中國人支付賠款(Payment by the Chinese of the Indemnity Money)
北京的古玩街(Curiosity Street, Pekin)
北京速寫(Sketches from Pekin)
北京俄國傳教使團的教堂(The Russian Mission Church in Pekin)
中國火炮(Chinese Guns)
中國戰爭賠款的銀兩過秤(Weighing the Indemnity Money)
戰爭賠款抵達天津(Arrival at Tien-tsin of Indemnity Money)
中國皇帝的夏宮(The Emperor of China’s Summer Palace)
北京的皇城(The Imperial City, Pekin)
盧逖,在北京鄰近夏宮找到的小狗(Looty, a Little Dog Found in the Summer Palace, Near Pekin)
來自巴黎一年兩次美術展的圖畫(Paintings from the Biannual Exhibition in Paris)
1862
中國喜鵲(The Chinese Magpie)
中國長城的一個局部(Part of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1863
關於中國內戰的插圖說明──清軍攻打奉化(Illustrations of the Civil War in China: Imperialist Expedition to Fungwha)
上海速寫:城隍廟茶館、常勝軍(Sketches in Shanghai: Teahouse, Chinese Soldiers with Foreign Officer)
1864
中國商人在俄國中部下諾夫哥羅德市的年度商品交易會上(Chinese Merchant at the Great Annual Fair in Nijni Novgorod, Central Russia)
中國的太平軍叛亂(The Taiping Rebellion in China)
北京英國公使館的警衛(The Guards at the British Embassy in Pekin)
阿禮國出任駐日大使後回到日本(Rutherford Alcock Returned to Japan after being Made a Minister)
阿禮國爵士(Sir Rutherford Alcock)
中國的風景(Views in China)
1865
中國巨人(The Chinese Giant)
討伐中國的海盜船(Expedition against China’s Piratical Junks)
1866
中國外交特使團(China’s Diplomatic Mission)
跟中國海盜的遭遇戰(An Encounter with Chinese Pirates)
1867
英中貿易商船(The New Steam-ship for the China Trade)
北京的賽馬場(The European Racecourse at Pekin)
1868
上海的中式婚禮(A Chinese Wedding at Shanghai)
在倫敦的中國外交使團(The Chinese Embassy in London)
1870
艾爾弗雷德親王在香港(Prince Alfred in Hong-kong)
揚子江的風景(Scenery of Yang-tze-kiang)
1872
北京的公主府大門(Entrance to the Bride Princess’ Palace in Pekin)
中國皇帝的婚禮(The Imperial Wedding)
1873
中國的皇室婚禮與普通婚禮(The Chinese Imperial Wedding and a Chinese Marriage Procession)
中國皇帝的婚禮:半夜裡的神秘儀式(The Procession of the Imperial Wedding: The Mystical Rites at Midnight)
本報關於中國的插圖(Our Illustrations of China)
中國速寫:長城、十三陵(Sketches in China: The Great Wall and the Imperial Tombs)
北京的城牆(The Wall of Pekin)
中國速寫:北京天壇(Sketches in China: The Temple of Heaven, Pekin)
北京的一座教會學校(Boys’School, Pekin)
中國速寫:北京貢院(Sketches in China: Hall of Examination, Pekin)
中國速寫:北京寺廟、英國公使館(Sketches in China: A Buddhist Temple and the English Legation in Pekin)
中國速寫:國子監、孔廟、京報、木偶劇(Sketches in China: Hall of Classics, Temple of Confucius, Pekin Gazatte, and the Chinese Punch and Judy)
中國速寫:天津見聞(Sketches in China: Scene at Tien-tsin)
中國速寫:上海當舖、北京的八旗兵弓箭手(Sketches in China: Chinese Pawnshop at Shanghai, and the Archery Practice of the Manchoo Tartar Soldiery at Pekin)
維多利亞公園的中國涼亭(Chinese Pavilion in Victorian Park)
中國速寫:北京教會女校、漢口喜慶劇院(Sketches in China: Girls’ School in Pekin, Gaiety Theatre in Hanckow)
中國速寫:紡紗的農婦(Sketches in China: A Spinning Woman)
中國速寫:北京街景(Sketches in China: Street Scene in Pekin)
中國速寫:年輕的同治皇帝(Sketches in China: The Young Emperor of China, Tung-che Whang-Ti)
覲見中國皇帝(Reception of the Foreign Ministers and Consuls by the Emperor of China at Pekin)
中國速寫:上海的舢板(Sketches in China: A Sampan at Shanghai)
在中國做耶誕節葡萄乾布丁(Making a Christmas Pudding in China)
 

《一圖勝千言》

“An illustration worth a thousand words”


   西方是個講求理性邏輯的地域,早在中世紀海權拓展的年代,以西班牙、葡萄牙為首的遠洋船隊,每隔幾個月,隨着天氣、水流許可就大舉而出。那年代,由皇侯 貴胄贊助的航程上,基本的船務人員和商貿代表之外,還有另一類人,他們身負到處探索、詳細紀錄船隊登陸每個補給口岸的風土人情的任務。這些人中,許多不單 是文筆精練的遊記專家如Allen Thomas(1849-1924),見到異國景物有難以形容之處,他甚且懂得用畫筆描繪,一一交待細節。今日今時,歐美眾多博物館仍藏有大量所謂殖民時 期的遊記插圖,無論是熱帶雨林的一草一木和花鳥蟲魚,或某個早已消失的蠻荒氏族的衣冠文物,都能一頁頁形象鮮明地給你細說從前。

  十九 世紀初,經過幾百年的通航,成就了西方航海事業的頂峰時期。在攝影術還未流行的年代,來華貿易的商賈在回航時要帶上一鱗半爪紀念,就得靠那些洋人畫師畫幾 幅廣州十三行會的盛況或他們在澳門駐留之處的山容地貌了。再晚一點,錢納利(George Chinnery 1774-1852)、布爾哲(Auguste Borget 1809-1877)等名家東來,在珠江三角洲設置畫坊,大量滿足所謂「貿易畫作」的市場所需。創刊於道光晚年(1842)的《倫敦新聞畫報》,是世界上 第一份內容以圖像為主的報紙,其插圖就是大量取材自許多東來遊記書籍中的插圖,亦有部分是來自當時在廣州十分流行的通草紙畫。

  通草是 我們製作燈蕊的原料,經刨薄如紙,堪比西方的水彩畫紙,華裔的西畫工匠利用水粉可畫出比油畫更低成本的行貨,這類畫作題目廣泛,從一花一葉到山光水色,由 販夫走卒七十二行到春宮秘戲行刑斬首,應有盡有,本書106頁《鴉片鬼的墮落歷程》所描繪的細節,幾乎也可以肯定是拷貝於通草紙畫。這類產品因為價廉物 美,顔色經久不退,是最受歡迎的手信,也都成了現今遺於海外最真確的昔日寫照。

王禎寶 - 澳門版畫研究中心會長

序言

   對於在殖民地時代生活過的香港人而言,英式管治的傳統思維特色是特別感受得到的。在西力東漸下,她帶著西方優越的帝國主義來華,視落後的中國土地為可供 英國貿易拓展的又一版圖,並在兩次鴉片戰爭後,陸續割佔香港島和九龍半島。自此,英國商船揚帆於條約港口,深入內河重鎮,各種文化教育工程隨商業活動應運 而生,逐漸改變中國的天朝格局。

  今天到港島奧卑利街一遊,當發現如域多利監獄、中區警署、前中區裁判司署等西洋建築,仍然聳立在中環 心臟地帶。它們想說明的是,一切關乎行政、立法、司法的優良建設,英國人早已成功地在所屬的殖民地實現,並且按照該國在奧卑利(Old Bailey)400多年以來的綜合性司法機關(包括法庭、監獄、刑場)照搬如儀。不但如此,類似的基因傳承,在香港以外的印度、馬來西亞、星加坡等亞洲 鄰近地方,比比皆是,構成大英帝國暢通無阻的政治文化走廊。

  十九至二十世紀期間,英國人在海外看英國事業,從來便不以當地族群的觀點 作衡量標準;坦然以勝利的管領者自居,從中確立嚴謹有序的指導思想,才是殖民地總督首要的重塑要務。就好像曾擔任港督軒尼詩的中文秘書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al),1895年寫過《歐洲在中國──香港歷史從起初至1882年》,主體意識都是近代西方國家如何與中國展開外交周旋,最後在條約締結下成功改 造香港,強烈展示著列強改造中國的主客關係。

  此種中西交流過程,有著自高至低的教化列序,血統至純的管治中核,誠如社會學家韋伯界定 的政治、商業和文化三種精英。通過他們的教養啟蒙,本土精英才得以由學校教育、活動社團、書籍報刊等不同渠道吸收西方知識養分。儘管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對 西方入侵中國瞭如指掌,但在西方輿論機器的主導下,足以在文化產物上挑戰西方話語權者甚為罕見,各類出版多以模仿西式風格為時尚,每傾力於中文寫作,從本 地族群內部以釐清政見的分歧。

  時移勢易,西方工業革命抬頭、民族國家主義興起,均驅使歐洲各國如英國一樣,積極打造先進國家的形象。 相較元代馬可波羅東遊,明清耶穌會士來華,以及歐洲啓蒙學者的東方品評,晚清在西方人眼中少了一份可欣賞的文化,又加添一重戰爭而來的錯判,普遍認為中國 已然陷於不能自理的管治危機當中。故此,西方國家重燃清朝的好奇,尤如探險者蠻方獵奇心態,自視為繼美洲之後開拓另一新大陸的文化先驅。經過幾度中外角 力,西方對於中國戰場實力心裏有數,他們最想知曉的,或許是從康雍乾盛世延續的清朝國力何以衰敗至此。基於先入為主的優劣比較,西方世界關於中國的報導, 是否須如實交代始末已經不重要。間中滲進多點文字的激情,以及誇張的敘事手法,倒可引發英國社會上下共鳴,效果將更為轟動。

  《倫敦新 聞畫報》是難得一見的英國近代報刊,從創刊的1842年開始,它意味著在華種種的事象觀察,儼然替晚清向近現代中國過渡立下另類的解讀。它以消閒的報章形 式刊載國際要聞,精緻的標題,簡煉的文稿,配以派遣海外的畫家暨記者,繪畫一幅幅生動的插圖,迅速成為膾炙人口的時代報刊。內中圍繞中國事物的討論尤多, 好像皇帝大婚儀式、武官練炮方式、洋商與行商交往、沿岸山川地貌、民間生活風尚等等,皆循多角度描述人事。在中國處於繃緊的國際格局下,這些報刊上的軟性 評論,洋溢著諷刺時弊的西方幽默,也往往反映了超於現實的遐想,從文本的形成可窺探濃厚的建構主義。

  沈弘教授訪學英國,大量綴集此報 與中國相關的部分,注意於圖文之間的對照工序,考證時人沒有留意的歷史事實,當中功力實為深厚。將是書命名《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倫敦新聞》記錄的晚 清》,以該報的中國見聞為切入點,不失為嶄新的中國史研究園地,充分做到微觀而宏觀的文化分析,可說得上是現時探析《倫敦新聞畫報》的我國學界權威。吾人 佩服之餘,謹撰此序以表敬意。

趙雨樂 -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教授 2015年6月12日
 

詳細資料

  • ISBN:9789881438690
  • 叢書系列:紅投資/青森文化/叢書
  • 規格:軟精裝 / 352頁 / 16k / 19 x 26 x 1.7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我們繼續上星期《倫敦新聞畫報》第641 頁上的速寫和報導。在廣場上女王伊莎貝爾二世畫像的旁邊有兩個人像,我開始以為是木雕像,代表女王陛下身旁的兩個衛兵。我覺得這倒是個別出心裁的好主意,因為用木雕的衛兵來站崗是絕不會疲倦的。

這兩個衛兵身著盛裝—頭戴三角帽,手持畫戟。但我後來才發現他們原來是真人,每30 分鐘換一次崗。

我從來沒有看到過比這更不尋常的事情了,因為我盯著他們看了很長時間,也沒有看出他們的肌肉有絲毫的動彈。

廣場上用以照明的燈是一個盛著椰子油和一根燈芯的普通平底無腳酒杯—這實際上就是我們平時晚上點的油燈。

由於女王的特殊狀況,整個城市會不時地像這樣佈置起來。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大雁文化電子書暢銷展|兩本85折、三本79折、套書77折|閱讀是一趟「發現之旅」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人文社科經典展
  • 金典獎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