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周年慶
舍勒的心靈

舍勒的心靈

  • 定價:216
  • 優惠價:8718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作者寫作本書有兩個目的︰一是用它來填補當代哲學文獻中長期存在的空白。馬克斯‧舍勒(1874—1928)德語版的著作全集最近剛剛編輯完成,共有十五卷之多。本書正是從這些原始文本出發首次對舍勒的哲學進行了全面研究。就此而言,本書是完全建立在舍勒的德文原著以及與之相應的手稿之基礎上的。二是用它來就教于那些熟悉各種和上述版本及其英文譯本相關的研究著作的專家們以及那些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最近才成長起來的舍勒研究的初學者。

作者的這本著作是作者用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對馬克斯‧舍勒的心靈進行研究的結果。作者所研究的舍勒的心靈就體現在他的著作全集以及長達數千頁的遺稿當中。作者一直都在對舍勒的著作及遺稿進行研究︰不僅要發現其思想的統一性,而且要表明舍勒通曉的文獻範圍之廣,甚至超出了嚴格意義上的哲學範圍。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作者不經意地發現,從讀者的角度考慮,對二手文獻及其中的各種論據、評論和論點的參考不應該讓本來就具有挑戰性的文本變得更加晦澀難懂。

作者希望,借助這種研究方式,作者已經成功地對20世紀早期頭緒紛亂的整個哲學思想體系進行了清晰的概括。這個哲學思想體系一直構成了諸如海德格爾、胡塞爾、列維納斯、梅洛一龐蒂、尼采、羅素、薩特、維特根斯坦等思想家的研究背景,也構成了重要性一點也不亞于他們的其他思想家的研究背景。

因此之故,作者想就作者的同事的名字以及各種二手文獻的標題沒有出現在正文中表示歉意。不過,為了方便讀者,作者已經選擇在書後增加一個經過篩選的、最近才出現的二手文獻的清單。在此,作者也要一並向所有這些作者、特別是那些他們自己的研究讓作者受益匪淺的人表示感謝。

由于我們即將迎來第三個千禧之年的曙光——在其中充滿戰爭的罪惡、饑餓、社會動蕩、信仰衰落以及大屠殺的那些世紀已經成為過去,這些世紀同時也部分地由于技術進步並通過實現藝術、文化和創造的最高價值讓人類過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我們人是什麼?”、“我們人是誰?”的問題就首先成了哲學研究的課題。近代哲學對人的研究是從笛卡爾、帕斯卡開始的,這種研究也根源于這樣的事實,那就是,人們日益認識到,他們生活在許多對立的力量當中。在眾多對立的力量當中,就包括善和惡、正義與不義、貧窮與富裕、信仰與無神論、墮胎與生命權利的對立。人的這種境況如果不是悲劇性的也是充滿悖論的,因此需要哲學給出答案。更進一步講,現代人的生活被技術的光環籠罩著,但技術本身卻充滿了悖論——人對技術有著很強的依賴性,但有時卻對技術持排斥態度。也許,是某種超乎我們認識的東西在勾畫著人類未來的方向。

如今,我們對從漆黑的太空拍攝到的我們這個小小行星的照片都非常熟悉。在希臘語中,“planetai”一詞的字面意思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的行星正在“漫游”。“行星”一詞很適合傳達一個極為重要的現代經驗,那就是,生活在巨大的時空當中。伴隨著人們對技術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信任,這種宇宙經驗逐漸取代了生活在上帝之中的經驗;或者說,就此而言,取代了遠古神話時期那種與諸神一道生活的經驗。

如果從太空來欣賞我們這個有藍、白兩色有時又略帶紅色的、漫游著的有色行星——地球的美,我們也許會得到不同的印象。不過,如果做個簡單的心理實驗一——把這個行星遮蔽起來而用人類替代它的話,那將會是怎樣一番景象?——我們人類孤獨地漂浮在宇宙那沉默而奇異的漆黑中。在此景象中,人立刻會為塵世上那與人類的積極成就一道漂浮著的墮落、邪惡、愚蠢的自我毀滅等現象的數不勝數而感到震驚。

在我們即將跨入新千禧之年的門檻之際,從太空中觀察到的人類歷史的這番景象會立刻促使我們去思考和我們所有入都有關的這樣一個問題︰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這些地球人會是完全孤單的嗎?

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像很多當代的哲學家一樣,馬克斯‧舍勒也敏銳地意識到,與從前相比,人越來越想知道自己的生存意義。在其生命晚年,他承認,與其他任何哲學問題相比,“Was ist derMensch?”(入是什麼?) 以及“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是什麼?”的問題更讓他著迷。

對“我們自身存在的本質”這一問題,舍勒不僅進行哲學的思考,而且也進行社會學的、形而上學的、宗教哲學的、心理學的、倫理學的和人類學的思考。在他的《論人身上的永恆》一書中,他所揭示的現代人的本質特征正是這種獨自在宇宙中生存的孤寂感︰“因為,在遼闊的宇宙中,人第一次感到了孤單。”

舍勒的同代人承認存在的孤獨,贊同直至今天仍不時出現在20世紀哲學中的否定論(negativism)。他們的思想多少遮住了舍勒思想的光彩。與同代人的思想以及後來現象學和解釋學的發展——包括當今的解構主義一一相比,舍勒的哲學是一個積極的備選方案。與前者的觀點相反,舍勒認為,的確存在過各種享有特權的文本和文化,但它們並不是公正的社會結構的產物。在很大程度上,舍勒的哲學就是要堅定地維護獨一無二的位格的個體價值。因此,在舍勒的思想中,平等主義運動就受到了持續不斷的審視和懷疑。

在此,因本書的完成,作者要向作者在參考書目中列出的很多學者致以深深的謝意,同樣也要向參加作者的舍勒思想研討班的很多學生致以深深的謝意——從他們的哲學發問中,作者得到了很多啟發。

對書中可能存在的錯誤,作者願承擔全部責任。
 

目錄

中譯本前言
序言
導論
第一章 價值倫理學與位格
引論
一 價值的功能性存在
二 道德價值的特性:善和惡以及價值領域
三 律令的、自由的價值倫理學的精髓與位格,愛的秩序,重大時刻的召喚
四 道德發展的媒介:位格典範、模範位格和行為榜樣
第二章 現象學的主體問性
引論
情感經驗中他者的原初性
第三章 與他人共在的四種社群形式
引論
一 人群
二 生活共同體
三 社會
四 總體位格
第四章 宗教經驗的現象學
引論
一 現象學中有爭議的方面
二 各種內在的意識區域和絕對區域
三 宗教行為在意識中的特殊地位
第五章 怨恨
引論
一 怨恨的情感結構
二 社會風氣中的價值判斷錯覺
第六章 資本主義與倫理扭曲的社會道德品味
引論
一 資本主義的起源:現代心性
二 對作為心性的資本主義的贊同和反對
三 資本主義人
第七章 潛意識的現象學
引論
一 舍勒現象學的細節
二 狄奧尼索斯式的還原
第八章 知識的諸形式與社會
引論
一 知識社會學的諸問題
二 認識與勞動
第九章 上帝、世界與人類的生成
引論
一 術語的澄清:形而上學、哲學人類學、元人類學
二 哲學人類學:一般性討論
三 哲學人類學:專題性討論
附錄一
附錄二
譯後記
 

我寫作本書有兩個目的:一是用它來填補當代哲學文獻中長期存在的空白。馬克斯‧舍勒(1874—1928)德語版的著作全集最近剛剛編輯完成,共有十五卷之多。本書正是從這些原始文本出發首次對舍勒的哲學迸行了全面研究。就此而言,本書是完全建立在舍勒的德文原著以及與之相應的手稿之基礎上的。二是用它來就教于那些熟悉各種和上述版本及其英文譯本相關的研究著作的專家們以及那些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最近才成長起來的舍勒研究的初學者。

我的這本著作是我用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對馬克斯‧舍勒的心靈進行研究的結果。我所研究的舍勒的心靈就體現在他的著作全集以及長達數千頁的遺稿當中。我一直都在對舍勒的著作及遺稿進行研究:不僅要發現萁思想的統一性,而且要表明舍勒通曉的文獻範圍之廣,甚至超出了嚴格意義上的哲學範圍。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我不經意地發現,從讀者的角度考慮,對二手文獻及其中的各種論據、評論和論點的參考有應該讓本來就具有挑戰性的文本變得更加晦澀難懂。

我希望,借助這種研究方式,我已經成功地對20世紀早期頭緒紛亂的整個哲學思想體系迸行了清晰的概括。這個哲學思想體系一直構成了諸如海德格爾、胡基爾、列維納斯、梅洛一龐蒂、尼采、羅素、薩特、維特根斯坦等思想家的研究背景,也構成了重要性一點也不亞于他們的其他思想家的研究背景。

因此之故,我想就我的同事的名字以及各種二手文獻的標題沒有出現在正文中表示歉意。不過,為了方便讀者,我已經選擇在書後增加一個經過篩選的、最近才出現的二手文獻的清單。在此,我也要一並向所有這些作者、特別是那些他們自己的研究讓我受益匪淺的人表示感謝。

由于我們即將迎呆第三個千禧之年的曙光——在其中充滿戰爭的罪惡、饑餓、社會動蕩、信仰衰落以及大屠殺的那些世紀已經成為過去,這些世紀同時也部分地由于技術進步並通過實現藝術、文化和創造的最高價值讓人類過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我們人是什麼?”、“我們人是誰?”的問題就首先成了哲學研究的課題。近代哲學對人的研究是從笛卡爾、帕斯卡開始的,這種研究也根源于這樣的事實,那就是,人們日益認識到,他們生活在許多對立的力量當中。在眾多對立的力量當中,就包括善和惡、正義與不義、貧窮與富裕、信仰與無神論、墮胎與生命權利的對立。人的這種境況如果不是悲劇性的也是充滿悖論的,因此需要哲學給出答案。更進一步講,現代人的生活被技術的光環籠罩著,但技術本身卻充滿了悖論———人對技術有著很強的依賴性,但有時卻對技術持排斥態度。也許,是某種超乎我們認識的東西在勾畫著人類未來的方向。

如今,我們對從漆黑的太空拍攝到的我們這個小小行星的照片都非常熟悉。在希臘語中,“planetal”一詞的字面慧恩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的行星正在“漫游”。“行星”一詞很適合傳達一個極為重要的現代經驗,那就是,生活在巨犬的時空當中。伴隨著人們對技術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信任,速種宇宙經驗逐漸取代了生活在上帝之中的經驗;或者說,就此而言,取代了遠古神話時期那種與諸神一道生活的經驗。

如果從太空來欣賞我們這個有藍、白兩色有時又略帶紅色的、漫游著的有色行屋——–地球的美,我們也許會得到不同的印象。不過,如果做個簡單的心理實驗——把這個行星遮蔽起來而用人類替代它的話,那將會是怎樣一番景象?——我們人類孤獨地漂浮在宇宙那沉默而奇異的漆黑中。在此景象中,人立刻會為塵世上那與人類的積極成就一道漂浮著的墮落、邪惡、愚蠢的自我毀滅等現象的數不勝敷而感到震驚。

在我們即將跨入新千禧之年的門檻之際,從太空中觀察到的人芙歷史的這番景象會立刻促使我們去思考和我們所有人都有關的這樣一個問題︰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這些地球人會是完全孤單的嗎?

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像很多當代的哲學家一樣,馬克斯‧舍勒也敏銳地意識到,與從前相比,人越采越想知道自己的生存意義。在其生命晚年,他承認,與其他任何哲學問題相比,“Was ist der Mensch?”(人是什麼?)以及“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是什麼?”的問題更讓他著迷。

對“我們自身存在的本質”逑一閂題,舍勒不僅進行哲學的恩考,而且也進行社會學的、形而上學的、宗教哲學的、心理學的、倫理學妁和人類學的思考。在他的《論人身上的永恆》一書中,他所揭示的現代人的本質特征正是這種獨自在字宙中生存的孤寂感︰“因為,在遼垌的宇宙中,人第一次感到了孤單。”

舍勒的同代人承認存在的孤獨,贊同直至今天仍不時出現在20世紀哲學中的否定論(negatlwsm)。他們的思想多少遮住了舍勒恩想的光彩。與同代人的思想以及後來現象學和解釋學的發展——包括當今的解杓主義——相比,舍勒的哲學是一個積極的備選方案。與前著的觀點相反,舍勒認為,的確存在過各種享有特權的文本和文化,但它們並不是公正的社會結構的產物。在很大程度上,舍勒的哲學就是要堅定地維護獨一無二的位格的個體價值。因此,在舍勒的思想中,平等主義運動就受到了持續不斷的審視和懷疑。

在此,因本書的完成,我要向我在參考書目中列出妁很多學者致以深深的謝意,同樣也要向參加我妁舍勒思想研討班的很多學生致以深深的謝意——從他們的哲學發問中,我得到了很多啟發。

對書中可能存在的錯誤,我願承擔全部責任。

曼弗雷德‧S.弗林斯
新墨西哥州,阿布圭基,1996年3月
 

詳細資料

  • ISBN:7542623478
  • 規格:平裝 / 337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旅遊】找個地方玩一夏!24 墨刻電子書全書系展,單書85折,雙書79折!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簡體週年慶
  • 商業新品
  • 福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