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語展_EZ加碼
鄒族

鄒族

  • 定價:18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5折17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鄒族活躍於臺灣中部,自稱“tsou”(也就是「人」)。在鄒族傳說中,他們是天神用楓葉造成的。鄒族也是最早到達臺灣的原住民族群之一,而阿里山就是他們主要的家園。 因為漢人建構的「吳鳳」歷史,沒有文字的鄒人被塑造成野蠻的民族,即使今日吳鳳「成仁取義」的故事已從教科書中撤除,但「阿里山忠王」終究是漢人創造的,令人不安的「吳鳳」信仰及捲入國家體系後領域的微小化,滋長了鄒人的焦慮。為保留傳統文化,鄒人開始從事「文化重構」──通過戰祭或小米收穫儀式的象徵性整合,確定彼此的血緣規範,維繫文化認同與一體情感。鄒人不但試圖弭平個體與社會的衝突,也嘗試改變文化與社會層次不整合的情況。他們有計畫的傳承文化,亦成為多元社會保存不同文化的最佳範例。王嵩山,臺灣澎湖人,現居臺中;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所學士、碩士,英國牛津大學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副研究員、兼展示組主任。1987年的秋季起,分別在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等學校兼任教職。研究與教學的旨趣為:南島語族的社會文化人類學、原住民知識體系、文化形式、博物館民族誌、博物館學。

作者簡介

王嵩山

  臺灣澎湖人,現居臺中;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所學士、碩士,英國牛津大學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副研究員、兼展示組主任。1987年的秋季起,分別在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等學校兼任教職。研究與教學的旨趣為:南島語族的社會文化人類學、原住民知識體系、文化形式、博物館民族誌、博物館學。

 

目錄

總序
序言與謝誌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族群界線
第二節 空間、景觀與自然資源的管理
第三節 物質文化、藝術與社會

第二章 集體記憶與歷史
第一節 吳鳳之死:荷、清時期的阿里山社會
第二節 日本人與阿里山鄒族
第三節 國民政府時期
第四節 結語

第三章 作物、交換與市場
第一節 生產方式與作物的變遷
第二節 殖民政府與鄒地新事業的展開
第三節 國家政策的延續與變遷
第四節 近代經濟:市場與社區
第五節 結語

第四章 權威、象徵與政治形式
第一節 傳統的聚落組織與權威形態
第二節 政治人與社會實踐
第三節 權力性質的延續與變化
第四節 結語

第五章 親屬、小米與家屋
第一節 親屬範疇與氏族組織
第二節 婚姻、家庭與社會
第三節 家屋的內與外
第四節 結語

第六章 禁忌、信仰與儀式實踐
第一節 Pesia:做為因果之知識的禁忌
第二節 生與死的知識與儀式
第三節 小米儀式與家
第四節 戰爭儀式mayasvi與部落
第五節 鄒人的轉教與皈依
第六節 結語

第七章 社會文化變遷
第一節 中心與邊陲:神話與歷史之往覆
第二節 結構與時間
第三節 文化困局:界限及其超越
第四節 象徵的與組織的:文化形式與鄒的未來

參考書目

 

總序

  三十年前,筆者開始投入臺灣原住民社會文化的研究時,這幾乎是沒有人願意或有興趣的研究領域;三十年後的今天,它似乎又熱得過頭,各種有關的叢書或出版源源不絕地出現,然而內容卻良莠不齊,甚至有不少明顯的錯誤。做為長期從事臺灣原住民社會文化研究的一員,我們深覺有義務回饋於臺灣原住民社會以及臺灣大社會。就專長而言,如何能將學界過去研究的成果,以最容易理解的語言介紹給社會大眾,讓生活在同一島上的人們,對於我們生活周遭隨時接觸到之不同族群的人,都能有所瞭解,以建立對於異文化特點之欣賞與包容的態度,並進一步反思自己社會文化的問題,由此更能以寬廣的視野與胸襟,來思考及勾勒臺灣未來如何成為一個多元文化的現代社會,都將是我們學術研究者所能從事的主要社會實踐工作。為此,我們決定編輯出版這一系列的原住民叢書。

  在臺灣南島民族本身的研究上,目前國內的研究相較於任何其他國家(包括日本在內),仍屬首屈一指。只是,每一個族群或主題所累積的研究成果不盡相同,而每一位研究人員的生涯規劃也各異其趣。因此,這叢書系列開始是以每一個「族群」為主要單位來介紹,而研究成果不足者(特別是平埔各族群),將暫時從缺,等到有足夠成果及適當之撰書人選時,再行出版該族群的專書。同樣地,以「主題」為設計的專書,如臺灣原住民的藝術、音樂、建築或舞蹈等等,原則上希望每一單行本均能涵蓋到不同的族群,但現實上,目前還很難做到這要求,我們也僅能依照不同的課題,就其累積的各項成果以及是否有適當的人選,來考量並決定是否邀請學者來撰寫。一旦有足夠而成熟的條件,我們均將主動將其納入這寫作叢書的社會實踐工作中。

  叢書一開始便以「族群」為單位來介紹,自然會涉及如何界定族群的根本問題。比如,日本殖民政府統治初期,便困惑於卑南族是一個族還是與排灣、魯凱同屬一個族群?而南庄事件之後才出現的「賽夏族」,與之前歷史上有收養漢人習俗的南庄八社,是否為同一個族群?還是有其連續與斷裂的歷史發展結果?臺灣東北海岸在歷史上頻頻出現的馬賽人,是一個族群?還是同一種生活方式的不同人群?太魯閣族與泰雅族是屬於一個族群?還是兩個不同的族群?而日月潭的邵族與阿里山的鄒族,是同一個族群?還是兩個不同的群體?尤其政府已承認邵族為一個獨立族群的情況下,我們又如何看待?鑑於人類學目前主要的觀點趨於視族群為歷史發展的結果,我們在此並不先預設到底有哪些族群存在,而是考量是否有足夠的研究成果及適當的人選,以及臺灣人類學目前的慣例,來做為取捨之依據。同時,也保留了可增加新族群的空間,以供未來增補之可能性。當然,在每一個族群的介紹中,作者也會盡可能交代具有爭議性的議題。而為了保留及凸顯原住民的觀點,書中均以斜體字拼音來記錄其字彙或觀念,並與英文有所區辨。

  最後,這個叢書系列能夠順利出版,自然必須先感謝這叢書的主體──臺灣原住民,是他們在臺灣這歷史舞臺上有過的努力,賦與了這叢書存在的價值與出版的積極意義。也感謝所有參與撰寫本叢書之作者的鼎力相助,他們在繁忙的研究與教學事務之餘,接下了這份額外的工作。而若非有同為研究所同事的編輯委員陳文德、黃宣衛、蔣斌,以及編輯助理王薇綺等的協助,這件事一開始可能即胎死腹中。此外李訓詳教授的穿針引線、三民書局董事長劉振強先生的熱心於社會推廣事業,更是這叢書誕生的臨門一腳。在此,筆者謹代替讀者謝謝上述所有的人。

主編  黃應貴  敬上

序言與謝誌

  自我從1981年4月開始認識鄒族至今,倏忽二十餘年。鄒人繩繩繼繼,文化是複雜且變動的,歷史不斷地被創造。本書是多年來民族誌工作的一個整理。物換星移,過去的資料遭遇不同的社會情境,尚能揭露多少鄒人文化上的終極關懷?

  2003年春天,達邦頭目汪傳發,因「強奪」漢人在鄒地所採集的蜂蜜,遭扣押、保釋後等待審判。一審有罪、但可緩刑。族群領導人被定罪,撼動鄒族社會秩序。雖然頭目身心俱疲、靈臺清明的想要認命;不過,年輕人背水一戰的期望,還是讓頭目點頭、答應上訴。聰明的律師,充分地準備傳統部落首長職分與權力的民族誌資料,在法庭上剴切的結辯,相信司法將會還鄒族的傳統部落規範一個正義。不幸的是,族人盼到一個遺憾,二審依舊維持原判。顯然,緩刑之舉,已是身處司法系統的法官考量文化差異之後的「法外施仁」。

  吳鳳「成仁取義」的故事雖已從教科書撤除,但「阿里山忠王」終究是漢人的信仰所創造出來的存在。來自西方的漢人移民,需要神力無邊的吳鳳公之庇佑。他們在家裡供奉著吳鳳神像,吳鳳廟越蓋越多、越來越大。為了選票、也因信仰的驅動,漢人官員依舊爭相贈匾、競書頌德辭藻。詭譎的神像與碩大的廟宇,逼視著鄒地。令人不安的異族信仰,誇張的安座大典、定期的聖誕千秋活動,滋長鄒人的焦慮。2003年秋季,一座忠王廟前的白布條抗議舉動,雖非草草了事、卻安靜得有點悲涼。撤除吳鳳課文,已是尊重不同族群歷史的極限。

  鄒人認為頭目的正當行為,違犯了大社會的法律;漢人的好人與真神定義,在鄒族社會卻有完全相反的看法。史與事、錢與財、罪與罰、神與鬼、領域與廟宇、權威與權力、頭目與總統、親友與敵人,不但是社會文化的建構,更早已涵攝於更大的、細膩互動的脈絡。要理解這些社會事實,如鄒人會問的,本書的途徑是不是一條好路呢?照見了多少真實的過去呢?

  序文合理化寫書的目的,謝誌則提醒作者:著書是一種集體事業。本書得以出版,應該要感謝叢書主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黃應貴教授的邀請與督促。匿名審稿人的意見與王薇綺小姐細心的編輯,顯然不只是技術性的指導。

  對於多年來在文化思考上指導的朋友們,我深致謝忱。特別是:汪傳發先生、汪念月先生、莊有鐵先生、湯春櫻女士、陳明利先生、張德仙女士、浦少光先生、汪幸時先生、汪明輝教授、浦忠成教授、浦忠勇校長、高德生先生、鄭信得牧師、安高民先生、桂先玲女士、湯保富鄉長、汪枝美女士、湯進賢議員、高英傑教導、高英明先生、孫大川教授、關華山教授、陳計堯博士、何傳坤教授、周文豪教授、吳曉珞女士、陳麗如女士、羅永清先生。本書許多資料與觀念,受教於他們的慷慨貢獻。

  最後的但絕非最少的謝意,湧向支持我的妻世瑩,子以明、以行。

  這冊書,獻給尊敬的達邦社與特富野社的頭目:汪傳發先生、汪念月先生。

王嵩山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440651
  • 規格:21 x 14.8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大雁文化電子書暢銷展|兩本85折、三本79折、套書77折|閱讀是一趟「發現之旅」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人文社科經典展
  • 金典獎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