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2013年八月在吉隆坡、2014年在臺北舉辦兩屆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討會後,為加強區域民間文化研究的聯繫,更好地展開民間信仰文化研究的活動,多位學者表示應當在臺灣南洋文化學會的基礎上成立一個具有代表各地民間信仰文化的組織: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來辦理與推動以後的有關事務。研究中心為一寬散的聯絡組織,由各地區研究華人民間信仰文化學者、文史工作者與學術機構、民間團體、個人工作室組成,他提供一個聯誼與合作的研究平臺。
《紅面觀音及跨境觀音文化論文集》
《世界華人民間信仰論叢》出版第四號的主題是觀音,在大陸各地、港臺澳、東南亞華人社會,觀音菩薩、關聖帝君、天后聖母、土地公媽是最受人們崇拜的神明。觀音菩薩信仰的傳布,緊緊結合族群遷移的歷史,論文集有提及紅面觀音信仰的傳播和林姓族群遷移的情況,就說明這點。觀音信仰的普及,和社會安定、民生祥和、家庭和諧也有一定的關係。至於作為海神,觀音菩薩在救苦救難扮演的角色歷來為人稱道不已。
廈門大觀院,供奉紅面觀音菩薩,是一座有五百多年歷史的古廟。今天金門、臺灣南北多有紅面觀音寺廟。紅面觀音,情牽兩岸。目前觀音菩薩研究的文章甚多,探討紅面觀音的課題則很少,論文集突出紅面觀音的研究,是為特色。華人散居世界各地,港臺澳以外,東南亞人數尤多。觀音菩薩文化也隨著華人散居在各地繁衍。這本論文集彙聚兩岸及兩岸以外多個地方學者探討觀音菩薩文化在各地發展的情形,必會受到學界的注意。
觀音信仰深入民間社會,觀音信仰普及世界各地,希望這個聚合各地學者對紅面觀音及跨境觀音文化的探討,能為觀音文化研究帶來一些收穫。
觀音會議開幕式致辭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高僧大德、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嘉賓們、朋友們:
上午吉祥!
今天我們在這舉行2015紅面觀音及觀音文化國際會議,在這吉慶的日子裡。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大觀院倆序大眾對各位領導、諸山長老、大德居士及各位嘉賓的蒞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廈門大觀院紅面觀音始創於明武宗正德年間(1506-1521),明末廟宇被毀,清初水師提督、威略將軍吳英重建,並親塑紅面大觀音菩薩聖像。「文化大革命」中被廈門開元區東風橡膠製品廠占用,1986年寺宇被拆毀改建廠房,而以院前臨街商品房補償,計二百餘平方米,遂因地制宜,因陋就簡,開闢為祗園梵宇。今天兩岸佛子、學者及東南亞各國的學者在紅面觀音的大慈大悲佛光普照下,同心同德同緣同願,因循紅面觀音的言教,雲聚一起共同探賾[zé]佛教文理,共同討論觀音文化,誠可謂因緣殊勝,實為千載難逢。
大家知道,觀音菩薩是集慈悲與智慧精神於一身的佛教人物典範,不僅具有無窮的大悲願,能夠拯救一切苦難的眾生,而且具足一切智慧,能夠在無量的國土中隨時現身,所謂千處祈求千處應,表現出大乘佛教隨機示現的精神,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形象,凝聚了大、小傳統眾多信眾共同追求的價值理想,代表了中國文化特有的人文與人道取向的熠熠生輝的偉大精神。
因觀音信仰而形成的觀音文化,不僅涵蓋的地域極為廣大,深入中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地民眾的內心世界,而且影響亦源遠流長,形成了數千年的傳播輻射歷史,既是亞洲文化信仰譜系極為殊勝難得的核心價值符號,也是人類文化多元信仰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內容。特別是觀音菩薩的慈悲精神,本身即是人性光明善良的象徵,展示了人格充實圓滿所生發出來的光輝,體現了生命存在本該具有的價值和尊嚴,說明了由世俗邁向超越而終不離世俗的存有可能。
觀音菩薩可以隨機應現,當然也就隨處都是弘宣法化的道場。更明白地說,哪裡有慈悲精神的示現,哪裡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佛法不擇地而生,亦不擇地而有。因此,舉辦了紅面觀音及觀音文化國際會議。透過觀音文化的輻射與影響,我們應該知道人人心中都應該有觀音,人人亦都可以成為觀音。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慈悲精神的傳遞者,每一個人都應是德慧與慈悲融合為一體的靈性生命的實存見證者。
最後,預祝影響必然深刻長久的紅面觀音及觀音文化國際會議圓滿成功,也祝一切躬臨盛會的嘉賓身體健康,六時吉祥!真誠地祈禱神州大地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南無觀世音菩薩!
釋果華師父
廈門大觀院住持、泉州洛陽雲蓋寺住持、南安市水頭碧雲岩禪寺住持
泉州台商投資區佛教協會副會長、泉州雲蓋寺大觀書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