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今夕何夕話楚辭

今夕何夕話楚辭

  • 定價:200
  • 優惠價:918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16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中國上古時期的文學經典,北方以《詩經》為首,南方以《楚辭》掛帥,後者則以屈原的創作為代表。《楚辭》是戰國到漢初南方楚地作家的新詩總集,開啟後世漢賦和近體詩的先河。

  屈原為中國第一位有代表地位的詩人,寫作技巧高超,文采華美。他的創作動機,展現現實主義的精神,作品卻又充分發揮了浪漫主義的色彩。

  本書引用原典、附上白話語譯,各篇章精采剖析屈原的譬喻、深刻的意涵,讓讀者更貼近當時他所處的時勢,體會他亙古問天、心情轉折的脈絡。

●《楚辭》小檔案
1. 屈原的《楚辭》與奇幻文學有什麼共通性?

  楚國原本多神話傳說,宗教色彩濃厚,而屈原為了掙脫人世痛苦會避難到幻想境界,在〈離騷經〉〈遠遊〉和〈關於九歌〉各章中,可以看到屈原如何糅合神話與瑰麗的想像,藉以描繪縹緲又美好的天界和神靈,揮灑出浪漫主義特色,就如同奇幻文學帶給讀者無限想像的空間。

2. 屈原「拈花惹草」又思念美人,有什麼用意?

  屈原是譬喻的高手,〈離騷經〉裡他藉由佩戴和運用香花香草裝飾來象徵潔身自好,〈橘頌〉更以詠橘來自比堅貞不移的志節;而在〈湘夫人〉和〈思美人〉中,以美人比喻君王,看似男女思慕之情,其實暗示思念楚王。本書點明屈原諸般譬喻的涵義,在閱讀和寫作學習上都可獲益。

3. 屈原是中國第一位有代表地位的詩人,寫作技巧高超,文采華美

  他不僅藉辭賦抒懷,更希冀文章能讓楚王看到,而回心轉意遠離身邊小人,因此在〈惜誦〉和〈哀郢〉寫憂抱怨細膩委婉,〈離騷經〉〈惜往日〉斥讒責奸悲憤嚴厲,〈涉江〉〈懷沙〉〈漁父〉則剖心明志執著堅決,輔以本書流暢易讀的語譯,讀者對「愛國詩人」屈原其人其辭將有全面的認識。

4. 屈原因憂國憂民賦辭

  因此本書由屈原的人格特質與楚王的互動切入分析,擴及《詩經》、南方文化、神話等,完整呈現屈原創作的背景和影響因素。

本書特色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一段兩千年前的美麗神話
在山邊水涯徘徊的詩人──屈原
將滿腹憂思化成一篇篇動人作品

◎進入奇幻文學世界的第一本書,最經得起時代考驗的瑰麗創意。
◎引用原典,並附白話語譯。
◎曾志朗教授推薦。

作者簡介

楊明

  一個愛寫作、愛旅行的女子。希望過著自在優閒的生活,曾經擔任旅遊記者多年,以敘美景、嚐美食為主要工作,其間陸續完成不少文學作品,曾以〈在季節中墜落的綠葉〉獲「中央日報文學獎」。雖然從事現代文學創作,但是對於中國古典文學亦未能忘情,且隨人生閱歷增長,更覺出其中雋永意味。

  曾任職於自由時報、中央日報。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佛光大學文學碩士,四川大學文學博士,著有小說集《我想說我捨不得》《愛到情人節》《走出荒蕪》,散文集《學會放心和放手》《一個人份的幸福》《春天的啤酒香》《向日葵海域》《聽見心裡的聲音》等三十餘種。

 

目錄

書系推薦序 智慧的見證
書系出版序 延伸生命的視野
代序 我讀楚辭
楚辭中的南方文化情調
楚辭中的方言文化
楚辭中的神話色彩
屈原的生平及寫作風格
屈原的人格特質
屈原與楚王
楚辭的其他作者
天問,人類亙古的疑問
楚辭以前的中國神話
離騷經(節錄)

關於九歌
●東皇太一
●雲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東君
●河伯
●山鬼
●國殤
●禮魂

關於九章
●惜誦(節錄)
●涉江(節錄)
●哀郢(節錄)
●抽思(節錄)
●懷沙
●思美人
●惜往日(節錄)
●橘頌
●悲回風
●遠遊(節錄)
●卜居
●漁父

主要參考書目

 

代序 我讀楚辭

  直到現在,捧起《楚辭》,心中就浮現一片蓊蓊鬱鬱的相思林。初夏時節,相思樹上綻放著許多黃色的小花,一枚枚指尖大小的絮狀絨球,像是毛線帽頂端的絨球。

  是的,《楚辭》在我心中首先勾起的聯想是相思林,不是秭歸山上的霧,不是沅、湘的江水,不是楚地南國的水澤花草,而是薄暈中的相思林。那一年,我大三,在台中東海大學讀中文系,選修《楚辭》。那是我第一次認真將《楚辭》讀了一遍,其中的哀悽實在不適合二十歲的年輕人,相較於我選的其他課,好比《詩經》、樂府詩、李白詩、杜甫詩,都要來得不適合。我和同學坐在相思林環繞的仿唐式建築課室裡,聽王建生老師在講台上講述〈招魂〉,眼光忍不住游移在窗外,那時候,屈原滿腔的憂思,完全不是二十歲的我所能理解。我記得那是第一、二節課,早上八點開始上,窗外相思樹篩落的陽光,依附在薄薄的晨霧上,有光暈的,那景象我至今依然清楚記得。即使後來我旅行三峽時,拜訪過屈原的故鄉秭歸,但是一讀《楚辭》,我心中的「脩路幽蔽,道遠忽兮」依然是藏在蓊鬱的相思林間。

  當然,關於屈原的故事,是更早就聽說了的。孩提時代,因為端午節要吃粽子,要佩帶香包,電視上轉播龍舟賽,學齡前聽爸媽說,學齡後聽老師說,漫長悽楚的故事,在幼年的印象中,只留下屈原投江自盡的身影,投的是汨羅江,也牢牢記住。

  中學時,課本裡選錄了〈國殤〉,這是要背誦的課文,雖然很短,但是描寫戰死沙場、身首異處的將士們,緊握兵器的手不肯放鬆,背上揹著的弓不曾遺落,一副隨時要躍起身再戰的模樣,讓我印象深刻,甚至背脊發涼。我們不是說:「至死方休」嗎?原來這世間有一種堅持,有一種執著,是至死依然不能罷休的,使青少年的我感到焦慮。

  大學時,真正開始讀《楚辭》,是在修完《詩經》之後。那個年代許多中文系的學生都是如此,大二修《詩經》,大三修《楚辭》。在文學史的發展上也是如此。《詩經》輝煌一時,在西元前數百年,中國的詩歌已有如此傲人的成就,像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都是動人的佳句。接著是百家爭鳴的戰國時期,儒家、道家、法家各種哲學思想發光發熱;然後是優美的《楚辭》,它的文學形式影響到之後的漢賦,而在我的心中,它也同時暗示了後世許多詩人的宿命。

  要用一個簡單的成語形容屈原,很多人都會選擇「懷才不遇」,然而屈原文學上的成就所依賴的也正是他的「懷才不遇」。如果屈原遇賢君、逢明主,就會在政壇上嶄露頭角,雖然他還是會寫詩,但那時,寫詩對他而言只會是一種生活趣味,不是情感的寄託,也沒有深厚的愁思和滿懷的失望,就不會寫出如此深刻蒼涼的作品。為什麼我說這是中國詩人的宿命?屈原之後,許多著名的詩人都在仕途上不得志:好比杜甫,落魄住在草堂中,過著三餐不繼的日子;好比蘇東坡,被一貶再貶,大概是在飛機問世以前的中國文人足跡遍布最廣的,連海南島他都去過。如果,唐朝、宋朝這些詩人詞人都受到重用,在朝為官發表些經世致用的策論,或是酬酢文章,詩詞只是遊戲之作,中國的文學史將會失色不少吧。

  原來,繁茂是因為荒蕪才有機會生長,繽紛是因為空白才得以渲染,深刻的作品是因為人生際遇不如意,所以順理成章得以激發。

  許多書在不同年紀讀,會有不同的體會。初讀《楚辭》,不妨先熟悉其寫作形式;了解《楚辭》的形式之後,再欣賞優美的文辭,雋永的形容,精采的比喻,鋪陳的氣勢,蒼鬱的風格,深刻的意涵;最後才是作者的心情,這個部分沒有一點人生閱歷是很難體會的,那種身處亂世的無力感,幸福的人不知道,也許多用一點心思去讀,能更加珍惜目前擁有的快樂,更有智慧置身混濁亂世,更堅毅的面對挫折,更豁達的在紛擾中處之泰然。歷史不斷重演,人類的智慧會不會有突破的一天?古人留下來的教訓和啟發已經夠多了,如果我們願意用一點心去讀、去了解,我們的人生,甚至這個世界,將會有所不同。

◎楚辭中的南方文化情調

  在兩漢以前(西元前)的中國,《詩經》和《楚辭》是最重要的文學作品,而我們可以將《詩經》視為周朝時期文學的代表,《楚辭》為戰國時期文學的代表。《詩經》產生之後約三百年,經歷過東周百家爭鳴,是理智思維發展的年代。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各家各派紛紛提出不同主張。從政治的角度來看,群雄並立、連年征戰,這些客觀環境中的趨勢,當然對文學創作會有不同的影響。

  春秋後期及戰國年間,哲學思想的成就高於文學,包括孔孟老莊等論述(當然,思想家如莊子的作品,其文學價值亦很高),能承襲《詩經》而在中國文學史繼續發揚詩歌光華的,當屬寫作時間已距《詩經》數百年的《楚辭》。

  春秋戰國時期南北文化交流,南方人到北方求學、北方人到南方遊歷的例子很多,而《詩經》更是知識分子必讀,就連談話論政都時常引用其中的句子。《左傳》在宣公十二年記載楚子引周頌〈時邁〉及〈武〉;成公二年子重引〈大雅?文王〉;昭公二十三年沈尹戌引〈大雅?文王〉。這樣引用《詩經》的紀錄相當多,屈原自然也是熟讀《詩經》。

  但是,屈原寫作《楚辭》,並非單純沿襲《詩經》,他還納入南方文化,包括方言、神話和音樂,形成一種不同於《詩經》的情調。皮錫瑞《經學通論》中寫道:「而楚辭未嘗引經,亦未道及孔子。宋玉始引詩素餐之語,或據以為當時孔教未行於楚之證。按楚莊王之左史倚相、觀射父、白公子張諸人,在春秋時已引經,不應六國時猶未聞孔教。楚辭蓋偶未道及,而實兼有國風、小雅之遺。」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不是憑空發生的,人類的文明智慧不論在哪一個領域都有傳承性,只是在傳承之中兼顧創新,納入更多元的文化,便是其可貴之處。所以我們可以說,屈原寫作《楚辭》受到《詩經》的影響,而又呈現出南方特有的文化色彩。

  在本書以後的篇章中,將討論《楚辭》受南方方言和神話的影響,這些在《楚辭》的文字和意涵上都有清楚的表現。至於南方音樂則對《楚辭》的音律之美有所影響,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中說:「這種『南音』與北樂北歌自然是很不同的。它是一種富於幻想、變化曲折、悅耳動聽的樂歌,也就是後來所謂的『楚聲』。這樣的『南音』或『楚聲』,對於楚國的詩歌,無論在形式和情調上都是有影響的。九歌諸篇大部分是當時民間的歌曲,是楚國的巫風和南音的結晶,由屈原加工再造出來的。」

  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說:「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屈原放逐,竄伏其域,懷憂苦毒,愁思沸鬱,出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詞鄙陋,因為作九歌之曲。」朱熹在《楚辭集註》中也認為〈九歌〉是屈原將民歌改寫而成的,雖然是改寫,但是因為融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文學修為,所以依然展現出屬於屈原個人的藝術風格。

  在屈原寫作《楚辭》以前,南方歌謠已經展現文學方面的成績,例如〈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悅)君兮君不知。」又如〈孺子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越國當時是楚國的鄰國,而〈孺子歌〉是楚人歌謠,其形式上和《楚辭》是相似的,只不過用字較簡樸。屈原寫作《楚辭》,雖受到當時楚國歌謠的影響,甚至借用民間歌謠為藍圖,但是因為屈原本身的才思豐富,情感湧動,所以不論在寫作形式的鋪陳上,或是遣詞用句上,都更加精緻講究。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331942
  • 叢書系列:經典智慧
  • 規格:平裝 / 184頁 / 16k菊 / 14.8 x 21 x 0.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