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海人廖鴻基
最深邃的海洋記憶,最原初的生命感動
一趟趟搏魚、鏢魚、拉網、拔繩,受創的漁獲將鮮紅的血液灑入水裡,舷邊團團紅霧很快流水散去。漁港、漁船、出海、返回、甲板、海面、水下,漁撈是一場陸與海、空氣和水裡,兩個世界數個空間的劇烈拉拔。每個漁人都是一艘船,徘徊在自己的生命大海,尋找不可能的安定。──廖鴻基
因為遭逢人生關卡而啟航的廖鴻基,藉由花蓮港、幾艘沿海漁船、幾位老漁人,航向二十多年來使他生命開闊的海洋,記錄漁人搏浪拔魚的故事片段和深埋心底不曾落幕的黑潮漁撈大戲。
本書描寫黑潮裡隨季節更迭游來的不同魚類,以及海上漁撈生活剪影。原來不是只有飛蛾會撲火,踏浪高手的飛魚也愛飛上船來「吃火」;公魚會跟母魚雙雙對對至死相隨,但母魚在公魚被捕獲時卻會甩頭游走;雨傘旗魚在酷暑熱海不用去避暑,是因為這魚有一把美麗的傘?而從事艱苦鏢魚工作的老漁人,倚靠眼力、體力、耐力擲鏢射魚,其搏鬥精神展現如《老人與海》裡的強勁力量。廖鴻基用將近三十篇溫暖動人的散文篇章,輔以個人攝影作品,帶領我們攀上甲板,穿越海陸邊界,徜徉在擁擠人世外那片廣袤無垠的生命大洋。
作者簡介
廖鴻基
二○一○年四月接受「新加坡推廣華文教育基金會」邀請,至「文學四月天」活動演講;二○一一年一月、四月接受「新加坡第三代讀書會」邀請,至新加坡多所中學舉辦「海洋文學」講座,迴響熱烈,並於新加坡出版《海神的信差》生態文學精選集。
一九五七出生於花蓮市。花蓮高中畢業,三十五歲成為職業討海人。一九九六年組成尋鯨小組於花蓮海域從事鯨豚生態觀察,一九九七年參與賞鯨船規劃,並擔任海洋生態解說員,一九九八年發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致力於台灣海洋環境、生態及文化工作。曾獲時報文學獎散文類評審獎、聯合報讀書人文學類最佳書獎、一九九六年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第一屆台北市文學獎文學年金、第十二屆賴和文學獎以及二○○六年巫永福文學獎。
出版作品包括《討海人》、《鯨生鯨世》、《漂流監獄》、《來自深海》、《山海小城》、《海洋遊俠》、《台11線藍色太平洋》、《尋找一座島嶼》、《漂島》、《腳跡船痕》、《台灣島巡禮》、《海天浮沉》、《領土出航》、《後山鯨書》、《南方以南:海生館駐館筆記》、《飛魚.百合》、《漏網新魚:一波波航向海的寧靜》等。多篇文章入選台灣的中學國文課本及重要選集,以其書寫的取材廣闊與描繪之幽深,自成一格,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