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部分十五歲的少女來說,能去世界之都上海三個月,根本就是夢寐以求的事。但對木蘭而言,要跟她的中國家人待在一起三個月,卻讓她五味雜陳。爸爸是德國人,媽媽是中國人,從小在德國長大的木蘭,對她東方的那一半血統,始終有認同的問題,尤其她還和母親大吵了一架……
當木蘭來到中國,與她的外婆、她的中國親人生活在一起後,這些新鮮的經驗,喚起了她埋藏在心底的好奇。她再度燃起熱情,努力學習中文。原本許多木蘭在家裡堅決反抗的事情,突然變得令她期待起來。
木蘭的中國家庭有好多等待發掘的精彩故事。外婆曾經當過紅衛兵與赤腳醫生,她的臥房像是一個文革博物館一樣。大她兩歲的表哥,每天埋首苦讀,就為了能通過高考,進入大學窄門。也有好些問題,是從前的木蘭不曾仔細想過的:為什麼在1989年後,媽媽再也沒有回過中國?還有外公呢?為什麼從來沒有人提過這個人?如今身在上海,媽媽透過一封封手寫的書信,從德國給了她所有的答案。
但讓木蘭深刻覺得,自己是真切地活在上海這個城市,卻是在她認識了來自台灣的念申,並與他陷入熱戀之後。從此,她更多了一個學習寫漢字的理由,不然要如何與他互傳簡訊、互通款曲?他們兩人有著共通的微妙處境:都和中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卻又有身在異鄉之感。木蘭因著她另一半德國的血統,念申則因為兩岸複雜的關係。
木蘭勇敢向前踏去,面對陌生的國度,嘗試陌生的事物,與陌生的人們相逢。在彼此逐漸熟悉、了解、接納的過程中,原本彷彿陌生的自己,也逐漸豁然開朗。
☆「認同三部曲」以十年工夫寫就,地理上跨越了歐亞大陸,時間上從二十世紀上半葉來到二十一世紀初,主題涵蓋戰爭、流亡、離散、融合,透過三位女主人翁銀娜、英格和木蘭的人生故事,作者想說的是:友善的接納對外來者而言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