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德國不思議:從森林、山川探索德意志的文化與哀愁

德國不思議:從森林、山川探索德意志的文化與哀愁

森と山と川でたどるドイツ史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甜點師的讀書時間】法國欠義大利的那些甜蜜債──《甜點裡的法國》

    文/Ying C. 陳穎2020年11月05日

    《甜點裡的法國》以法式甜點為經、法國歷史發展為緯,講述了法國如何以文化影響力征服世界的過程。 法式甜點風靡世界各國,更強化了法國「時尚」、「優雅」、「有品味」的形象;而在海外只要冠上「法式」的商品,便彷彿自帶光環,無需解釋就能定價高昂。從17、18世紀開始,隨著法國國力的強盛,法 more
 

內容簡介

  ★★★外交官/德國議題評論者 蔡慶樺 推薦★★★
  日本義大利外務省Premio Marco Polo獎賞得主
  知名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  
  池上俊一

  茂密的森林、縱痕交錯的河川、聳立在南方的阿爾卑斯山─若除去自然要素就無法談論德國千年的歷史。

  作為音樂國度、環保先進國而聞名的德國,其獨特壯闊的自然景觀,竟與魔女狩獵和納粹迫害猶太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長期處於分裂狀態,直到柏林圍牆傾倒後才真正統一的德國,是如何在幾十年後成為工業經濟大國,成為歐盟的支柱,甚至被譽為「歐洲成長的引擎」。

  不僅如此,席捲於德國各地的浪漫主義、有機哲學世界觀,帶動了對於「自然」的嚮往與崇拜。
  看似矛盾的工業與環保,卻在德國達到完美的平衡!

  以帝國為起點,走向共和國的漫長道路上,一草一木皆是促進德國往前的動力。

  ●從自然中追求身分認同的日耳曼民族
  ●宗教改革而朝向邦國分立的時代 
  ●納粹致力於環境保護跟公共建設!?
  ●從山川河流孕育出的「德國製」

  在歐洲大陸中,沒有明顯與自然關係如此深厚的國家,甚至可以說沒有這些森林與山川,就沒有現今的德國。

  讓我們來透過自然,追溯不思議的德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池上俊一


  1956年,出生於愛知縣,東京大學研究所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專攻西洋中世紀‧文藝復興歷史。

  因父親(現代中國政治研究者)工作的關係,對幼年時代沉浸在中國裡的家庭的反作用而對歐洲使感興趣。研究法國與德國的中世紀文化史‧宗教史。旅途中造訪了義大利,深受其溫暖的人情與美味的料理所吸引,深陷入研究義大利中,執筆岩波青少年新書《吃出來的義大利史:推動義大利千年來歷史進展的義大利麵》《王室英國:國王、海盜與大不列顛的崛起》《熱血西班牙:伊斯蘭、猶太人和基督教的衝突與和解》《德國不思議:從森林、山川探索德意志的文化與哀愁》,成為以各國象徵物追溯歷史的人氣系列作。

  其他主要著作有《羅曼藝術世界論》、《歐洲中世紀的宗教運動》、《公共善的彼方後期中世紀的西恩納社會》(以上三本皆為名古屋大学出版会出版),《身體的中世紀》(ちくま学芸文庫)等,著作繁多。

譯者簡介

林俞萱


  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自由譯者。譯有人文、生活實用等書籍,在生活與文字中載浮載沉。期望譯者與粉絲身分重疊之日到來。

  信箱:sherryaoi@gmail.com

 
 

目錄

前言
 
第1章日耳曼的森林與其支配
 地勢與氣候/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帝國滅亡/法蘭克王 國的建立與分裂/神聖羅馬帝國誕生/日耳曼的森林與 其神話/神聖的菩提樹/從國王的森林到領主的森林/森林的恩惠─火腿與香腸/狩獵文化及其演變/從地中海到內陸河川
 
第2章仰賴山川的生活
神職敘任權鬥爭的背景/朝向邦國分立時代/中世紀的 農民概況/東向移民運動的必要/割據山地興建城堡的 領主們/河川沿岸的城市建設/漢薩同盟與沿海城市/ 阿爾卑斯山與隘口/森林的化身─野人/擁有不可思 議力量的修女
 
第3章宗教改革與自然魔力
馬丁‧路德與宗教鬥爭/邦國教會的誕生/德國農民戰爭與自然/布羅肯峰的傳說/獵巫行動的真相/為什麼德國女巫特別多/有皇宮坐鎮的礦山鎮戈斯拉爾/福格 家族與礦山開拓/散布於各地的礦山鎮/靠鹽撐起的城 市發展/自然學與鍊金術/格勞勃的《德國的繁榮》
 
第4章從哈布斯堡帝國到德意志帝國
三十年戰爭與其結果/普魯士對戰奧地利/邦國中的城 市/開明專制君主腓特烈二世與馬鈴薯/德國啟蒙主義 的評價/公共場合的出現與家庭感情生活/利於領主的 農業改革/森林的荒蕪與復原
 
第5章產業發展與山的賜予
無法開花結果的社會改革/拿破崙喚起的愛國心/普魯 士促成統一/山上的溫泉療養地/愛好溫泉的歌德/登山的時代/鋼鐵工業帶動的經濟/魯爾區的重工業發展 /持續到現今的「德國製」/永不衰退的河川運輸/萊 茵河父親/多瑙河與易北河/河川的自然改造/崇尚自 然的德國浪漫主義文學/山岳繪畫與有機思想
 
第6章自然崇拜的光明與黑暗面
從俾斯麥退場到威廉二世親政/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與 威瑪共和體制/希特勒與第二次世界大戰/著迷於漂鳥 運動的年輕人們/德國體操運動/健全的林業/森林保 育與生態系統/無意識的地層/「音樂國度─德國」的神話/「清潔的帝國」/納粹與自然保護/市民農園運動
 
第7章從經濟大國到環保大國
歐洲中的德國/德國再次統一/能否克服過去/遲來的國家/遲來的創造性/與自然的深厚關係/與政治結合的危險性/不斷向上/秩序的追求/邁向環保先進國家
 
結語
 
德國史年表
 



  不知道各位對「德國」這個國家有什麼印象呢?

  可能有人會想到代表性食物「啤酒與香腸」,也有人會想到「音樂之國」「環保先進國家」或是「足球強國」。談到德國時,我總會想到「自然」。

  當然,地球上不管哪個國家、地區,沒有自然人類就無法生活,也有許多國家讚揚美麗的自然景觀並實施保護政策。

  但我所關注的是,德國人自古以來便與自己的「生存根本」,也就是與自然面對面,並試圖理解而不斷深入挖掘其結構。

  他們試圖藉由與自然融為一體或深入交流塑造出人類的存在或文化理想姿態。

  比起以國境區分的「國民」,德國更重視血脈相傳的「民族」;比起柔軟且表面性 的「文明」,更重視堅固又深沉的「文化」。

  以理性主義為基礎的啟蒙思想沒能在這片土地上生根,而是由神秘主義、浪漫主義、有機哲學席捲各地,這些也都是必須注意的重點。

  德國人這樣的思考與遠見,跟他們現實中的行動與態度也有關係。從相當於德國人始祖的日耳曼人時代開始,便視森林為充滿生存糧食與生命力之地,積極在森林中進行採集與狩獵活動。

  在現代,也有許多人將森林浴或林中散步當作愉快的日常習慣。山也是一樣,從近代初期至近代,不僅礦業成為財富來源並支撐著經濟,山與洞穴也催生出其他國家所沒有的諸多傳說與思想。從河川來看也是相同的。

  在醫療方面,人們以讓身體取回自然平衡為治療目標,在中世紀進行藥草研究,到了近代則採用溫泉理療,長久以來追求著攝取、接觸自然物質的自然療法。

  現代德國人愛好環保、愛好有機、家庭菜園熱潮、反核等,也都可說是自古以來與自然相處方式的現代版本。

  德國人與自然的深厚關係,跟其地理環境也有相關。如位於西南部的黑森林等, 整個國家境內有豐富的森林,以中部、南部為中心也有許多山地,再加上萊茵河、多瑙河、易北河等大河成為大動脈,支撐著人們的生活。

  但國民性並非僅靠自然環境就能養成,從古代、中世紀開始的漫長「歷史」所帶來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德國的前身是神聖羅馬帝國〈十∼十九世紀〉,沒有固定國境,甚至可能跨到法國、英國、西班牙,直到晚期仍是分裂成數百個邦國的狀態。

  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後,每個邦國制定各自的「國教」,使民眾失去了個人的宗教自由。其結果是 無法獲得超越性的身分認同,也催生出回溯至原始日耳曼、對於「民族」的憧憬。

  於是,繼承日耳曼民族血統的德國人們,超越了希臘、羅馬文化,以及基 督教及其衍生出之各種制度等傳統,向日耳曼=德國的「自然」追求身分認同。

  本書希望從與「自然」相關的觀點,聚焦於形塑現在德國與德國人模樣的「歷史」。尤其重要的是森林與大地〈特別是山〉,以及湧流於大地上的水〈特別是河川〉這三者,德國各個時代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宗教,都與這樣的自然環境緊密結合發展。

  同時希望能藉此闡明,沒有其他歐洲國家明顯與自然有如此深厚的關係,並探討促成近現代德國人精神與生活態度之根本。

  德國人與自然的深厚關係,除了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關於後者,我想光是想到在自然保護方面十分積極的第三帝國〈納粹德國〉,同時也做出了迫害猶太人的殘忍行徑就足夠了。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避免消除漫長歷史塑造出的德國負面特質,持續發展正面的影響呢?我希望能透過回顧從起源到現代的歷史,找到一些相關線索。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590713
  • 叢書系列:閱讀世界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地勢與氣候
 
首先,大致來看看現今德國〈包括奧地利、瑞士的德語圈〉的地勢與風土吧,畢竟是與「自然」產生深厚關係的基礎。
 
不同於隔壁法國以草原為主的土地性質,從地質還是氣候條件來看,德國都是能夠擁有豐富森林的地區。大片的蒼鬱森林與隨之生長的植物群、有豐沛水量的大河、中部與南部的山岳地帶,以及沉眠於此的豐富礦物資源,這些自然環境決定了德國農村與城 市的生活樣貌,支持著產業發展,長期下來亦塑造出德國人難以改變的思考模式。
 
現在的德國於一九九○年舊東西德合併後變得東西較寬,南北也略長,但不像日 本或義大利般細長,而是像個凹凹凸凸的長方形。因此要介紹德國的氣候與風土,首先「區別南北」是很重要的。
 
德國總面積為三五‧七萬平方公里,實際上比日本〈三七‧八萬平方公里〉略為狹小;人口則約八千一百萬人,同樣略少於日本,但在歐洲僅次於俄國,比義大利、英國、法國還多。
 
北面有北海與波羅的海,南部則有阿爾卑斯山做為天然國界。
 
北部在約兩萬年前的人類史初期,整片土地受到冰河覆蓋,以形成乾燥山丘的沙地及黏質土壤的土地居多,日照不多且氣候寒冷,遍布著荒地或溼地,整體而言當然也十分貧瘠。
 
不過,在北海沿岸的沼澤地帶,到乾燥沙地前的土地則十分沃腴,尤其連接中部的區域為肥沃的農村地帶,又因為是低地而有許多湖泊。
 
中部為丘陵地帶,以石灰岩及紅砂岩為主要的岩石。東側有海拔高達一千公尺的山岳,可以說是由這座山岳與丘陵地帶大致區分了德國的南北。西側有幾座山地及山脈,中央屹立著哈茨山,東側從倫山到厄爾士山也連綿著多座山脈。中部的萊茵河谷與黑森低地則為自然形成的南北交通要道。
 
最後是南部,以向西延伸的黑森林為首有著大片森林,海拔高達一千五百公尺,主要岩石為砂岩及石灰岩。最南邊則是南德的阿爾卑斯山山麓地帶,有施瓦本=巴伐利亞高原的波登湖等大型湖泊,並散布著丘陵,形成美麗的對比。
 
主要景觀為溼地及廣闊的沉積平原,有平緩的丘陵及自豪的豐沃土壤。在以慕尼黑為中心城市的巴伐利亞州,境內有屬於德國阿爾卑斯山一部分的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脈,擁有海拔高達三千公尺的高山,這邊則是以片麻岩、花崗岩等為主要的岩石。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