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資訊社會學2.0

資訊社會學2.0

  • 定價:360
  • 優惠價:95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32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面對資訊社會的歷史新頁與重大的社會變遷,我們究竟需要哪些想像呢?它,不應是社會學專屬的想像,更應是社會研究的想像與人的學科的想像。做為社會學者,著者指出:社會學理論不是象牙塔中的學問,(資訊)社會學的研究也不僅止於追求方法與技術的學問,而應注意學科背後的問題和侷限,重視社會生活和社會世界的詮釋與行動。因此,著者主張提出「理論通曉」的論述研究,本書即在這個主軸架構下,從各個面向抽絲剝繭,有系統地論述。
 
  本書特點,在於帶領讀者穿越資訊類暢銷書排行榜令人眼花撩亂的概念迷霧與行銷話術,回顧資訊社會的歷史,深入活用社會學的理論,以此解讀當代資訊科技的最新脈動與社會意涵。
 
  這本《資訊社會學2.0》,有如武功秘笈,能幫助讀者駕簡馭繁,打通資訊社會學研究的「任督二脈」,全盤掌握網際網路、大數據、演算法、人工智能、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物聯網、區塊鏈的精髓與意義,進而掌握我們所處資訊社會的新科技與新文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佳煌
 
  現職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專任教授
 
  學歷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社會學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
  元智大學學務處學務長
  元智大學教務處副教務長
  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系主任
  元智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
 
  研究
  資訊社會學、政治經濟學、社會學理論、批判的文化研究
 
  著作
  《資訊社會學》、《手機社會學?》、《都市社會學》、《社會學很好用》、《文化研究4.0》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資訊社會的歷史新頁
壹、數位機會與數位落差
貳、資訊科技與行動生活
第二節 資訊社會學的想像與論述架構
壹、資訊社會學的想像
貳、資訊社會學的論述架構
 
第二章 資訊社會簡史
第一節 電腦的奇幻旅程
壹、計算機的史前史
貳、親愛的,誰把電腦變小了?
第二節 多元並進的網路歷史
壹、網路的前世今生
貳、網路歐洲派
 
第三章 資訊社會學的理論透鏡
第一節 從馬克思到批判理論
壹、馬克思的剩餘價值論、勞動價值論與資本循環論
貳、法蘭克福學派與批判理論
第二節 傅柯:權力的系譜學
壹、從圓形監獄到生命政治與治理性
貳、超越傅柯?
第三節 高夫曼的社會互動理論
壹、戲劇學與儀式化互動
貳、高夫曼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 大數據(一):迷霧與實景
第一節探索大數據
壹、大數據的概念與歷史軌跡
貳、小數據與社會大數據
第二節 大數據的研究地景
壹、西方的大數據研究
貳、台灣的大數據研究
 
第五章 大數據(二):格物致知
第一節 大數據的迷思與真相
壹、大數據的本體論與知識論
貳、大數據的方法論
第二節 大數據與社會理論
壹、大數據研究需要理論嗎?
貳、大數據的理論解析
 
第六章演算法的虛像與實相
第一節 演算法要點
壹、演算法的概念與批判的演算法研究
貳、演算法的知識論與方法論
第二節 平台資本主義、零工經濟與監視社會
壹、演算法、平台資本主義與零工經濟
貳、演算法與監視社會
 
第七章 人工智能的真相與幻象
第一節 會思考的機器?
壹、定義辯證與歷史軌跡
貳、AI的研究地景
第二節 AI與資本主義
壹、馬克思論機器
貳、AI、資本與勞動
 
第八章 社群媒體:台上台下
第一節定義、類型與發展
壹、社群媒體的定義與類型
貳、社群媒體平台化與Web世代
第二節 社群媒體的研究地景
壹、西方的社群媒體研究
貳、台灣的社群媒體研究
 
第九章社群媒體:宏觀與微觀
第一節 資本論循環與全視圈
壹、社群媒體資本論
貳、社群媒體全視圈
第二節 高夫曼遇見社群媒體
壹、媒介化的自我展演
貳、儀式性互動與談話形態
 
第十章 智慧型手機:隨身運算
第一節 從行動電話到智慧型手機
壹、行動電話與行動通訊的發展
貳、手機社會學?
第二節 行動剝削鏈與可攜式全視圈
壹、行動剝削鏈
貳、可攜式全視圈
第三節 手機與社會互動
壹、手機、前後台與公共空間
貳、手機媒介的儀式性互動
 
第十一章 物聯網:網網相連到天邊
第一節 物聯網的定義、應用與研究
壹、物聯網的定義與應用
貳、物聯網的研究議程
第二節 物聯網的社會理論
壹、物聯網、工業4.0與資本主義
貳、物聯網與生命權力
 
第十二章 區塊鏈:加密再加密
第一節 基本概念與研究地景
壹、區塊鏈的基本概念
貳、區塊鏈的研究地景
第二節 批判區塊鏈
壹、比特幣、虛幻資本與意識型態
貳、區塊鏈中的傅柯
 
參考文獻 
 

 
  筆者接觸資訊社會學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1993年,筆者到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研究領域為政治經濟學,但在求學期間,對電腦與網路的社會意涵愈來愈有興趣,嘗試撰寫論文並投稿。1999年,筆者取得學位回國,所著《資訊社會學》於2000年出版,應該算是國內第一本有關資訊社會學的專著。之後筆者陸續出版論文集《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2003年)與專書《手機社會學?》(2005年)、《資訊科技與宗教傳播:台灣經驗之研究》(2006年),並發表數篇期刊論文與研討會論文。期間筆者亦參與發起成立資訊社會研究學會、發展研究學會,以及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長期關注資訊社會學與STS的研究。
 
  時至今日,在眾多先進與同儕的努力之下,台灣的資訊社會研究已成為社會學重要的研究領域之一,研究成果日積月累,發展出龐大的研究議程。面對諸多研究論著,我們或許可以進一步思考:資訊社會學的研究是否需要統整?理論化的工作是否足夠?是否秉持社會學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的精神,串連宏觀與微觀的層面,解析其中的社會結構與社會過程?面對新興的資訊科技發展與應用,學界同儕是否能迅速掌握,透過社會學觀點的解析與理論的建構,思索其社會意涵,轉譯為社會大眾比較容易了解的內容?
 
  對於社會學的研究,筆者一貫的主張是活用社會學理論,論析當代的社會現象與社會問題。回顧社會學的歷史,社會(學)研究的起源不是坐而論道,清談度日,而是聚焦於社會變遷,探索其成因、結果與影響,構築系統性的、縱觀全局的理論體系,完整地描述與分析,並提出整體的解決方案與策略。準此,對於當代資訊科技的研究、發展、應用與普及,除了從事「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的深奧研究之外,也可以考慮理論轉譯的工作,透過資訊科技的社會學研究,拉近象牙塔與社會大眾的距離。
 
  為此,本書挑選時下熱門的資訊科技議題與影響深遠的應用,包括大數據、演算法、人工智能、社群媒體、智慧型手機、物聯網與區塊鏈,參照特定的社會學理論觀點,交叉解讀,探索當代資訊社會的脈動、過程、機制與結構,進而思索自身與人們在資訊社會中的角色與行動。
 
  本書只是拋磚引玉,有興趣的學界同儕,或可嘗試論述、解析正在發展或更新的資訊科技發展與應用,如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元宇宙」(metaverse, MVS)、可穿戴式電腦(wearable computer),以及資訊科技為基的賽伯格(cyborg)等,共同為資訊社會學的研究努力。
 
王佳煌
2021/10/25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671193
  • 叢書系列:資訊和社會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7 x 23 x 1.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