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一切皆有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

Anything Is Possible

  • 定價:330
  • 優惠價:79260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1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我們都是患著牙疼的靈魂,
過往的恥辱靜靜碾碎我們。
 
普立茲小說獎得主
《生活是頭安靜的獸》作者最新短篇力作
 
  ★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年度最愛書籍
  ★  短篇小說文學獎(The Story Prize)得獎作品  
  ★《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最受矚目書籍
  ★《今日美國》年度十大好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
  ★  金石堂強推書、香港誠品當月選書
 
  大多數時候的輕鬆都是短暫的。
  過往的恥辱靜靜碾碎我們,
  這就是生活。
 
  移居紐約的大作家露西.巴頓相隔數十年後,回到她極想逃離的故鄉。在伊利諾州的這處小鎮上,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堪的祕密,一些不願面對的陳年破事:攝影鏡頭的另一端,是陪著丈夫偷窺女性入浴的妻子;同性戀父親直到精神錯亂才得以洩漏祕密;撞見母親和西語老師上床的女孩,在玉米田裡讓男孩們壓在她的身上親吻磨蹭……
 
  本書為美國當代重要小說家伊麗莎白‧斯特勞特繼《生活是頭安靜的獸》之後,備受好評的短篇小說集。她平靜敘說著的每一樁日常,都有一個人的心因為脫軌而被撞裂,但也在他人的失落與恥辱中深感安慰──生命即是如此一再共振的痛苦回聲,孤獨而完美。
 
  // 我們都是一團糟,安潔莉娜。我們拚盡所能,愛得不完美,
  我們都是患著牙疼的靈魂,被可怕的羞恥追趕著。
  但這沒關係,聽到你痛苦的回聲,沒那麼孤單了。 //
 
名人推薦
 
  崔舜華(作家)專文作序
  周慕姿(諮商心理師)讀後解析
  陳思宏
  陳栢青
  傅月庵
  鄧九雲
  顏訥
  顏擇雅
  __作家、出版人聯手推薦
  (依姓氏筆劃序排列)
 
好評推薦
 
  ● 崔舜華:在我自己的恐慌裡,我於焉理解了露西的恐慌──我們都幾乎那麼逼近幸福,但我們所經受過的恥辱和傷痛,終會將我們拖回不幸的深谷裡,且悚悚恐懼著自己就要葬身於此,成為一具無人知曉的破爛死屍。然而,這世界上確實存在著一條路徑,遠遠越過了那些羞恥、創傷、孤獨、痛楚,而直通天聽,那將是我們的靈魂的葬處,時光的盡頭,唯有少數從窄牆的縫隙之間窺見那聖光粼粼的人們,才能夠全心地明瞭並擁抱:一切皆有可能,尤其在我們置身不幸的時候。
 
  ● 陳栢青:所以小說存在的基礎是什麼?那答案可不正是:因為一個人不知道另一個人。正因為我們不知道彼此,我永遠不知道你想什麼,所以生出種種愛或恨、惻度、誤會與偏私,人成了別人。我們到頭來只剩下我。而小說是神,或神之眼,在某一刻帶讀者越過心之壁。這方面來說,伊麗莎白‧斯特勞特總能用小說蓋一座大教堂,你在那裡頭感受到某種超越個體的,恢宏的人類整體之愛,高塔拱頂一樣樂聲挾帶你靈魂齊往上拔高匯聚,她讓你看見,或以為看見他人之心。所有帶著祕密的夜晚裡我總想,神依然會赦免我嗎?但我總能在伊麗莎白‧斯特勞特的小說裡先得到寬恕。
 
  ● 傅月庵:伊莉莎白.斯特勞特(Elizabeth Strout)的小說特別好看,纖細敏銳,刻劃幽微卻又精準無比,讓人時起共鳴。她特別能寫美國小鎮的日常種種,淡淡幾筆,很微小卻也很巨大。真要理解美國文化,相對於「都會傳奇」,或許「小城文學」會更精準些,畢竟「根」在那裡,人多是從山海土地走向城市的。
 
  ● 鄧九雲:我不會錯過任何一本她的書。
 
  ● 顏訥:《不良品》中,以寫作出逃,從一無所有中來的露西.巴頓,形銷骨立回到了美國中部乾漠的玉米田。只是,這一次,貧窮的土地上,愛得一團糟的,自認高人一等的,越戰後徹底被擊碎的,以優雅掩蓋貧窮身世的,在恥辱之上長大的,那些生命中被切除的幻肢,各自長出了形狀,發出了呻吟。
 
  伊莉莎白.史特勞斯不怕戳刺在階級問題前別開的眼睛,痛苦不會習慣,小說家讓腦中靜默噪音的痛苦回聲,真正地,有被傾聽的可能。
 
  ★國際好評
 
  ● 伊麗莎白‧斯特勞特一旦拿出看家本領,還有誰能與之匹敵?這本書以寬厚而詼諧的方式描述日常,而斯特勞特鑽研角色之深,讓讀者與書中人物無比貼近……本書實至名歸,讀的時候不可能不落淚,或不感驚奇。──《今日美國報》
 
  ●喜歡《不良品》的讀者有福了……斯特勞特是短篇小說大師,她刻劃出了有血有肉的美國小鎮群像與人們的苦痛,以憐憫之心特寫每個角色,使他們的故事曲折動人。──美國國家公共電臺
 
  ●這些故事再度帶出斯特勞特的創作核心:她的寬容勝過任何人,以不張揚的筆調描寫尋常日子裡的失望與恥辱,以及我們因而能經歷恩典、仁慈的片刻。斯特勞特再次命中紅心。──《華盛頓郵報》
 
  ●這本傑出又有智慧的書裡,痛苦與療癒永遠相互依存,就像長期齟齬的手足。──《華爾街日報》
 
  ●《一切皆有可能》證實斯特勞特是我們所擁有的作者中,最充滿恩慈、也最優雅的作者之一。──《波士頓環球報》
 
  ●《一切皆有可能》仔細描繪出小鎮的景況:選擇有限、全鎮的人都可以管你的私事、人一輩子也擺脫不了年輕時犯下的錯……這個文類涵蓋甚廣,加入了這本書之後,又出現了新高度。──《明星論壇報》
 
  ●這本書的架構絕妙無比,我無法以長篇小說或關聯性故事集來框定之……斯特勞特的行文風格太適合寫這類中西部小鎮故事:直白,流暢如詩歌,就像我們的生活,暗藏幽默與苦澀。──《米爾瓦基哨兵日報》
 
  ●驚豔之作。斯特勞特出品,向來佳作,甚至能好上加好。──《時尚》雜誌
 
  ●充滿灼人的洞見,深入人心最黑暗的角落……《一切皆有可能》中議題涵蓋之廣,內省之深,叫人吃驚;故事巧妙地平衡、精準到位,叫人欲罷不能。斯特勞特深得人心的故事調度再次大獲全勝。堅定、同理、終極的恩典──她的文字與筆下人物提醒著我們,生命裡確實一切皆有可能。──《舊金山紀事報》
 
  ● 雖然我們總是推薦普立茲獎得主的所有作品,比如她的近作《不良品》,但這本小說值得特別一提──它以各篇彼此互涉的故事,探索了生命中的複雜層面。閱讀當代大師如此揮灑自若的作品,多麼令人心曠神怡。──《美麗佳人》雜誌
 
  ● 如果你懷念普立茲獎得主伊麗莎白‧斯特勞特的暢銷作《不良品》中,那些古怪、魅力十足,且完全令人感同身受的角色,你會很高興你將在她機智又動人心弦的新作《一切皆有可能》中,再度與這些角色相聚。──《Elle》雜誌
 
  ● 斯特勞特挖剖書中角色的內在世界與其不為人知的一面,寫出充滿情緒張力的衝突,以及身而為人,在追尋美國夢時,找到自我的純粹快樂。──《NYLON》雜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伊麗莎白‧斯特勞特(Elizabeth Strout, 1956-)
 
  美國當代作家。1998年,伊麗莎白出版長篇處女作《艾米與伊莎貝爾》,獲《洛杉磯時報》最佳首作獎,以及《芝加哥論壇報》文學獎,並入選「柑橘獎」決選及「筆會/福克納獎」。2006年出版《與我同在》,登上全美暢銷榜,入選美國獨立書商協會選書。
 
  她的第三部作品《生活是頭安靜的獸》(Olive Kitteridge)獲2009年美國普立茲小說獎,不但席捲全美暢銷書榜,暢銷百萬冊,原著並於2014年被改編成HBO影集《愛,當下》。而後,伊麗莎白陸續完成多本暢銷作品:”The Burgess Boys”、《不良品》(My Name Is Lucy Barton)、《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Olive, Again”。
 
  其作品屢獲讀者好評,蟬聯暢銷排行榜。她以長篇小說《不良品》入圍曼布克文學獎、都柏林文學獎決選,並改編成舞台劇在倫敦及百老匯上演。《一切皆有可能》不僅獲頒短篇小說文學獎,更被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列為年度最愛書籍。
 
  新作”Oh William!”將於2022下半年由寶瓶文化出版。
 
譯者簡介
 
賈曉光
 
  愛丁堡大學翻譯學碩士。前出版社編輯,現網路公司運營,業餘從事翻譯。譯有《書架》、《數字之書》、《震撼世界的十天》等。
 

目錄

國內作家一致好評
國外媒體極力推薦
【推薦序】我們幾乎就感覺到幸福 ◎崔舜華
 
標誌
風車
碎裂
砸拇指理論
密西西比的瑪麗
妹妹
多蒂的旅館
雪盲
禮物
 
【心理師讀後分析】小鎮生活裡,帶著傷的他與她 ◎周慕姿
 

推薦序
 
我們幾乎就感覺到幸福──略讀伊麗莎白‧斯特勞特《一切皆有可能》
崔舜華(作家)
 
  一如往常地,我在笑語喧囂的小酒館讀完這本小說的書稿。那種僻壤窮鄉式的傷感當頭澆淋下來,流進我的衣領裡,我的眼睛裡。
 
  必須耗費多少力氣,才能接近幸福的領地?在斯特勞特的新小說《一切皆有可能》裡,所有人皆被不幸緊緊地纏繫在一起──是的,不幸。可以如此輕易吞吐出的詞彙,就像滿腹惡酒加上搭了一輛橫衝直撞的計程車般,車門一開便將滿腔的惡臭的噩運噴吐滿地,噴髒了腳上為了某個場合而特別擦亮的新皮鞋。
 
  在書中的眾多篇章中,每個人都叨念著一個名字:露西.巴頓。在湯米先生的眼裡,露西永遠是那麼瘦小那麼膽怯,膽怯得像一隻隨時驚飛的鳥,而虔誠的湯米對她滿溢著純粹的憐惜,這份感情漫溢到露西的哥哥彼特身上,讓湯米每隔一段時間便去那棟灰白老舊的爛屋子探望彼特。
 
  小說以這分純粹的善意開啟,善意的內部卻是破落不堪的傷痛,像一棟年久失修的屋子,勉勉強強地撐持住了不被風雨吹倒,卻經不起一名不受歡迎的訪客所帶來的震顫。
   
  故事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訪客──年邁離婚的瑪麗的女兒安潔莉娜,偶然投宿在辛苦女人多蒂的旅館的老兵查理,在演藝圈與八卦圈大放異彩身負流言後返家的漂亮安妮,以及人人口中稱羨的露西──多年後好不容易重新踏進父母的房子,面對著長年獨居的哥哥與憤世嫉俗的姊姊的小妹露西……她們(大多是女人)遠走他鄉,或終生囚於此鎮,而家鄉的貧窮在她們赤裸的肩脯上狠狠烙下各自的屈辱:童年從垃圾堆翻找食物果腹的屈辱;撞見母親裸身外遇的屈辱;離婚的屈辱;被遺棄與背叛的屈辱;身負創傷的屈辱;被流言輕蔑的屈辱;與丈夫結髮一生卻不曾行房的屈辱……
 
  小鎮上,各人懷抱著各自的屈辱度日,當他們不想再看著外頭發呆,或是得找個地方說些祕密的壞事時,那沾滿灰塵的厚重窗簾便會拉上,從某雙與某雙剝落的口紅裡抿出不關己事的風涼──人心的惡意,總在狹窄貧瘠之處熟透而盛放。就連終於掙脫了家鄉的鐐銬、在紐約過著出人頭地的時髦生活的露西,在哥哥的屋子裡恐慌症發作而崩潰的她,必然是深深地感到那惡意所召喚的不幸正在闊步逼近,轉眼便要吞沒她好不容易拚盡全力所建護起來的微小幸福……
 
  小說最末,作者安排了艾貝爾心肌梗塞發作、臨終之時他所充溢的那股體悟之光──一切皆有可能。這究竟是甚麼意思?十分恰巧地,讀完《一切皆有可能》之後的幾天,我想起了自己三十八年人生中的許多屈辱時刻,特別是中學時,被同儕排擠、攻擊、惡言惡語的屈辱;以及,大學時某次與當時交往的男友共眠一床時,父親突然開鎖闖入、惡言怒罵的屈辱;以及以及,那些經過我身上而剝奪我的防備與尊嚴的男人們,所鄭重贈予的屈辱……我坐在未開燈的黃昏的房間裡,渾身發著抖,一片一片地將藥片從舌尖滑下喉管。單單僅是這種程度的屈辱,我長久長久地將其埋在土坑裡一鏟一鏟地掩蓋起來,然而那卻在我的背後慢慢地煉結為時光惡人的武器,總有一天將毫不留情地擊碎我脆弱而蒼老的頭蓋骨。
 
  在我自己的恐慌裡,我於焉理解了露西的恐慌──我們都幾乎那麼逼近幸福,但我們所經受過的恥辱和傷痛,終會將我們拖回不幸的深谷裡,且悚悚恐懼著自己就要葬身於此,成為一具無人知曉的破爛死屍。然而,這世界上確實存在著一條路徑,遠遠越過了那些羞恥、創傷、孤獨、痛楚,而直通天聽,那將是我們的靈魂的葬處,時光的盡頭,唯有少數從窄牆的縫隙之間窺見那聖光粼粼的人們,才能夠全心地明瞭並擁抱:一切皆有可能,尤其在我們置身不幸的時候。
 
心理師讀後分析
 
鎮生活裡,帶著傷的他與她
周慕姿(諮商心理師)
 
  讀完這本小說後,心裡有些沉甸甸地。在這個小鎮裡,每個人都有傷,彼此扣著一環又一環,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奈斯利一家。
 
  故事中的奈斯利一家,家境不錯,父母健在,女兒們長得也漂亮。姊姊琳達與妹妹帕蒂,當時都被稱為「奈斯利的漂亮女孩」。但這個看似美好的家,就在一個創傷事件中崩毀了。
當奈斯利家夫人,被小鎮的人們發現和帕蒂的西班牙文老師有染,帕蒂早就知道了。因為她早就曾經撞見過,母親與老師的性交場面。
 
  這個創傷一直留了下來,帕蒂與琳達的媽媽自然是失去了這個家。在保守的小鎮,醜聞是藏不住的,於是,全鎮都知道了這件事,而原本「奈斯利家的漂亮女孩」這個像是稱讚的話,卻似乎變成了諷刺與標籤。媽媽做下的醜聞,卻成為姊妹與父親身上的醜惡的烙印與創傷,甩也甩不掉。
 
  每個人面對創傷的方式不同,被背叛的父親,滿腔憤怒與哀傷,取而代之的,是要兩姊妹對父親絕對忠誠,以此來撫平內心的傷痛。
 
  身為大姊的琳達,比妹妹更快地成為父親的情緒伴侶。她替代母親,成為順從父親、安撫父親的那個人;母親給不了的忠誠,她得向父親證明,她給得了。因為,她已經失去了母親,不能再失去父親。
只是,或許帕蒂比姊姊更懂,她們失去的不只是母親,還有他們的父親。因為從發生事情的那一刻起,他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崩落了一塊;帕蒂、琳達與父親,他們三個人再也不是原本的樣子。當然,他們也都失去了原本的自己。
 
  這個傷,就這樣默默地留在這一家人的心中。比起父親用要求女兒們的「絕對忠誠」來撫平創痛,大姊琳達用「給予忠誠」來安撫自己,她拚命地想告訴自己沒事,盡一切努力想要維持生活中的安定。畢竟,比起原本就撞見媽媽的外遇現場、早已有心理準備的帕蒂,琳達面對家中的巨變,是轟然巨響、毫無準備的。
 
  對琳達來說,她能做的,只有盡力地表現出自己的忠誠以及視若無睹,這樣,她才有辦法維持表面的假象,維持她能夠被愛著、不被拋棄,而也有人可以愛著。這個信任城堡,靠著她的犧牲與努力,才不會在一夕崩毀。
 
  而這樣的琳達,就像被命運捉弄般,又選擇了一個看起來會讓人羨慕的對象結婚:擁有良好經濟環境、工作能力的對象。但這樣的丈夫,卻有偷窺的癖好,而且會在家中與其他女性性交。
 
  琳達說服自己:「我不知道、我沒看到。」她給予丈夫絕對的忠誠,這個忠誠是她過去維繫原生家庭不垮掉的犧牲,如此熟悉且輕而易舉,現在她同樣地給了自己的丈夫,希望這個自己選擇的家庭,可以在她的犧牲與視而不見中維持著。最後,這個嘗試失敗了。丈夫一次又一次、愈來愈過分地挑戰禁忌,琳達發現她想要維持不讓人知道的黑暗,仍是蔓延了出來。
 
  「但,若我已習慣在這黑暗中生活,似乎也還過得下去吧?」閉著眼睛的琳達或許這樣想著,而那一絲絲從她身邊透出的、名為「真實」的光芒,卻如此奪目而難以接近。
 
  悲哀的是,對琳達而言,這道光芒不是屬於她的救贖,而是破壞她表面幸福的危險鋒刃。當謊言被戳破,不論再怎麼掩蓋,光總會從四面八方出現,鑽進琳達不願面對的內心。
 
  而帕蒂呢?面對曾撞見母親外遇現場的帕蒂,從此對性開始有了排拒。她試著要與其他男孩發生關係,想要把這件事情當成「沒有什麼」,但卻永遠無法抹去腦海中,母親與西班牙文老師性交的畫面。
那種震驚與恐懼,是關於背叛與憤怒,還有噁心與厭惡。
 
  琳達選擇和父親站在一起,直接把母親當成厭惡的物品一起排拒。但帕蒂沒有辦法,於是她的厭惡轉而變成在性行為上的排拒──從厭惡母親,變成厭惡性行為。
  
  這樣的轉向,對帕蒂某方面而言是個救贖,因為如此,她就可以不用失去母親。她就還可以見母親、可以想像過去他們一家四口美好地住在舊家的大房子裡,在庭院中交談、玩著,想像未來,說不定還有那麼一天……
 
  那是多麼快樂的回憶,對照現在,又是多麼諷刺而哀傷。
 
  這樣的帕蒂,沒有辦法和人有性行為。然後她遇到了她的先生西比,一個小時候被繼父性侵,同樣無法與人有性行為的男子。兩個因創傷而停在童年的小男孩與小女孩,因為創傷味道而循跡找到彼此,像兩隻小獸般,在屬於兩人的洞穴裡互相舔舐安慰。
 
  帕蒂面對父親的方式,或許就是無條件接納、包容、安慰他的悲傷,以此來替自己覺得好一點,也讓父親好一點。這樣的生存策略,延續到以後,就是帕蒂總被有巨大創傷的男人給吸引,然後安慰他、待在他身邊。
 
  琳達與帕蒂,他們都成了父親的替代伴侶,替母親贖著屬於母親的罪。一輩子。
 
  這本小說雖是沉重,但仍有美好的部分。
 
  那些生活的美好總帶著傷,而在傷中,我們又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美好。血跡斑斑卻又閃閃發亮,這就是生活,而一切皆有可能。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062638
  • 叢書系列:Island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0.8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彼特‧巴頓知道妹妹露西‧巴頓要來芝加哥宣傳她的平裝書,他在網路上關注了她。最近幾個月他才給家裡裝了無線網路,他還給自己買了臺小型筆記型電腦,他最喜歡看露西的最新動態。他對她能夠保持本色感到肅然起敬:她離開了這間小屋子,這個小鎮,離開了他們忍受過的貧窮──她離開了這一切,搬到了紐約城,在他眼裡她是個名人了。當他在電腦上看到她,她在座無虛席的禮堂裡發表演講,這讓他暗自激動。他的妹妹──
 
他已經有十七年沒見過她了。自從他們的父親去世,她就再也沒有回來過,雖然後來她去過幾次芝加哥──她告訴過他。但她在大多數週日的晚上都會給他打電話,他們交談時,他會忘了她是個名人,就只是和她說著話,同時也聽她說著。幾年前她有了新的丈夫,他聽說過這件事,她有時會聊起她的女兒們,但他並不怎麼關心她們──他不知道為什麼。她卻似乎很理解,只是簡單說上幾句。
 
星期天晚上他的電話響了──在他得知她要來芝加哥的幾個星期之後──露西對他說:「彼特,我要去芝加哥了,我會在那個週六租一輛車,開到阿姆加什去見你。」他大吃一驚。「太好了!」他說。剛掛斷電話,他就害怕了。
 
他有兩週時間。
 
那段時間裡,他越發害怕,他在中間那個週日和她通話時說:「真的很高興你能來看我。」他想,她也許會找個藉口,說她去不成了。但她卻說:「噢,我也是。」
 
於是他開始動手打掃房子。他買了些清潔用品,放進一桶熱水裡,他看著浮起的泡沫,然後四肢著地,趴著擦洗地板,上面的汙垢讓他震驚。他擦洗了廚房的櫃檯,也被那裡的髒汙嚇到了。他把掛在百葉窗前的窗簾取下,用那臺舊洗衣機洗了。他一直以為是藍灰色的窗簾,原來是灰白色的。他又洗了一遍,上頭的灰白變得更加明亮了。他擦拭窗戶,注意到外邊也有汙漬,於是他走到屋外,從那邊又把窗戶擦了一遍。在八月末的陽光下,他擦完窗戶,上頭仍像是留有紋狀的漩渦。他覺得自己還是該把百葉窗放下,反正他通常都這麼做。

會員評鑑

4.5
11人評分
|
1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伊麗莎白‧斯特勞特在台發行的幾本書的翻譯都是不同譯者但是
都有同樣的問題----無能正確翻譯 深深陷讀者於主詞迷宮之中......
而翻譯狀況出最多最糟糕的是這本 當中甚至有些句子應該是以翻譯軟體譯成而沒有檢查到加以修改......................
展開
user-img
4.0
|
2022/01/19
一切皆有可能。乍看充滿希望,但對照書中每個故事,又覺得並不是希望,似乎像在說不論現在做什麼或是落入什麼境地,未來都有各種可能性,好與壞皆有可能。但不論走向何方,那些過去都會緊緊跟隨你。雖然故事有灰暗之處,但就像一般人一樣,有灰暗也有快樂,一般人的生活就是如此。造成自己陰影的過去揮之不去,但還是會遇上一些好事,或是被什麼事情吸引,進而去做出一些好事。反正大家都同樣會遇上痛苦,也有可能遇見好事,什麼都有可能,什麼都有機會,一思及此,傷痛也似乎減輕了一些,反正你我都差不多。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1/15
《一切皆有可能》是由九則短篇故事所組成,乍看不相干、獨立的篇章,只是發生在同一座小鎮上,每篇其實無意間都會在對話中提到某篇的某人,彼此相呼應,如此串聯起來,真是讓人驚呼不已,太精彩、太厲害了。原來住在這座小鎮上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大家彼此都是認識的,卻不甚了解對方。每個人都有著不堪的經歷、過往和所需面對的種種難關,這彷彿是受了詛咒般的小鎮?不!其實就只是我們一般人卑微的日常、殘酷的人生縮影而已……。
《一切皆有可能》故事其實沒有特別的戲劇性,甚至是強烈的情緒波動,有的只是再日常不過的生活百態,只是我們都以為是習以為常不過的小事,卻不知自己的內心其實已一點一滴地被腐蝕而不自知。全書似乎只圍繞著一個「不幸」的主題上,儘管如此,他們卻依然假裝若無其事般的生活著。但是視而不見或選擇逃離,傷痛不幸就會消失不見嗎?不!它依然深藏在內心底處。不過,「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嗎?或許終有撥雲見日的一天吧!
《一切皆有可能》作者-伊麗莎白‧斯特勞特(Elizabeth Strout)刻畫人心是如此細膩、幽微,敘事功力如此精湛,乍看輕描淡寫的情節,後勁卻如此地強。內容涵蓋了家庭親情、婚姻、恐慌症等諸多主題,有無以名狀的悲傷苦痛和無人理解的孤單寂寞,彷彿洞悉了人世間的煩惱與苦悶,有時令你會心認同,一會兒又不忍直視,深怕此刻正是描述自己被窺見的內心。故事內容縱或沉重了些,但回顧自己,其實一天工作的不順遂,那些惱人的瑣事,似乎就顯得小巫見大巫,明天繼續加油吧!推薦新年伊始就有如此棒的小說《一切皆有可能》。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1/13
元旦假期我除了跟同學討論研究所論文(進度嚴重落後),再來就是趁連假讀了寶瓶文化 2022 年 1 月新書《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希望可以討個吉利;而且作者伊麗莎白.斯特勞特還是普立茲小說獎得主兼知名小說作家,我要是寫書有她百分之一的銷售量早就改行了!現在姑且抱定「一切皆有可能」的希望,繼續努力。
展開
user-img
4.0
|
2022/01/13
與其說,這是一本下筆嚴謹的小說,我更肯定作者用詞形容的細膩,眼前幾乎可以「話」成實境,引導讀者進入主角們的隱私裡。讀者是明目張膽「看」著那些人不想讓人知道的祕密,總得「看」清楚,才能串起這些年聽來的八卦。還有驚豔,作者伊麗莎白‧斯特勞特並非輕鬆對待她筆下的人物,她讓他們在時間流逝後的當下,重新審視自己一路走來的卑微或忍辱,從此,找到讓自己繼續好過的救贖。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OKAPI世界閱讀日|植感閱讀】讓植物告訴你,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需要閱讀什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