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秋光侘寂

秋光侘寂

  • 定價:350
  • 優惠價:75262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沉潛多年的作家吳鳴
  橫空出筆,觸機生趣,意到神隨

  平路 向陽 初安民 林文義 胡慧玲 廖玉蕙  熱情推薦

  吳鳴有⼀枝好筆,音樂或書法,親情或治學,只要他心之所繫,情深不墜,卻又諧趣天成。尤其是那暗暗埋伏的轉折處——以「傅聰改變了我的後半生」為例,乍看題目,講的必然是琴藝吧,由傅雷而傅聰,以為寫的是⽂字機緣或者音樂啓蒙。⼀路讀下去,想著作者多麼有幸,跟偶像人物近身接觸。直到……麵攤那⼀段,情景在眼前,我們都有過那樣的瞬間,站在熱鬧的人聲之外,自己是泊車小弟還是帶位小妹?冷雨中,分不清碗裡的麵湯有沒有混著淚水。——平路

  吳鳴年輕時就以散文名家,後以史論馳騁學界,閒來雅好音樂與書法,出入其中,優遊而自得。《秋光侘寂》收入其近年力作廿四篇,或懷往事,或寫童年;或談書藝,或敘愛樂;或論史事,或議時事。順手捻來,皆成佳篇,既顯其文章華采,也可見其治學之深、腹笥之廣以及視野之寬。——向陽

  他溫潤的筆觸,如和煦春風,古雅的遣辭用句,在在可以窺見他厚實的中文訓練。然而有時,也可見到他凌厲筆鋒,熠熠生輝。——初安民。

  生命的悲歡離合嗎?這新年代的台灣世情早不是昔時的美麗、純淨,作家吳鳴真切的現實觀察、體會,信不信,真或假,如臨反思,內心想是百般掙騰、糾葛、辯證……理想主義、美學意識,政治、人間紅塵,我們所眷愛的島鄉未來的沉鬱,難道還在天譴般的虛實交互折逆?豪情用筆,這本書足以呈示真情實意。——林文義

  本書堪稱意到神隨的西方絮語散文。閒閒寫來,自成別趣。作者是歷史學者,也是追求閒情逸趣的風雅士子。雖謙稱專業之外都隨興,不求專精;其實筆到之處皆深刻,親情如此,史學固然,音樂、書法、茶道、飲食……也都面面俱到。——廖玉蕙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吳鳴


  本名彭明輝,台灣花蓮人,客家,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博士;現為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乞食講堂,調音弄律,歡喜煮食,書畫自娛。曾任雜誌、叢書與新聞編輯,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曾獲第五屆時報散文首獎;結集作品有《湖邊的沈思》、《浮生逆旅》等。研究範圍為近、現代中國史學史,近年亦投注心力於當代臺灣史學研究與臺灣歷史教育;著有《歷史地理學與現代中國史學》、《臺灣史學的中國纏結》、《晚清的經世史學》等;曾撰寫國中教科書《認識台灣.社會篇》(台北:國立編譯館,一九九七;與林富士合寫),引發統獨爭議。

  收錄於本書之篇章,大部分寫於四十歲到六十歲之間,以人生四季畫分,宜屬秋天,故取名《秋光侘寂》。本書所錄各篇內容,大別有二,即生命書寫與文化情懷;生命書寫不以啟發人生為要義,而止於生命歷程之記事;文化情懷蘊涵省思,近乎史家之文與文人之史。
 
 

目錄

推薦序  紀念:相與走過的青春/林文義
自序  秋光何以侘寂
 
卷一  卻顧所來徑
煮食懷念姆媽進行式
二姊和童年的紅蜻蜓
三姊的青春歲月
玉蟬姊的身影
回首來時路,人生如初見
從特遣兵到乞食講堂
 
卷二  音樂與書寫
重回黑膠唱片的懷抱
珍本與通行本
黑膠唱盤的故事
你可能不知道薩堤,但你一定聽過薩堤
盤帶機傳教士
從心上化為在手上的毛筆字書寫
記譜與背臨
手稿史料專題,教同學認漢字
 
卷三  文化切片
書海微塵,天寶遺事
傅聰改變了我的後半生
臺灣的歷史教科書與英雄系譜
生活史的文化觀察
誰的國語文教育
弱智化的流行語
 
卷四  生命的間隙
鐵人三項歸去來
拼裝車與混堆茶
桐花似雪,滿山瓣瓣跌
蓼莪之思,寫給十三學繡女兒的信
 
 
 

自序

秋光何以侘寂


  收錄於本書中的篇章,大部分寫於四十歲到六十歲之間,以人生四季畫分,宜屬秋天,故取名曰《秋光侘寂》。

  人的一生如四季迭替,從出生到二十歲,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斑斕;二十歲到四十歲是夏天,麗似夏花;四十歲到六十歲是秋天,秋山紅葉;六十歲以後是冬天,冬雪皚皚。生命有短長,有人青春早逝,有人冬雪緜長,歲月悠悠,人生難期。

  二○○七年摯友尤克強學長在《未盡的春雨珠光.自序》回憶大學時代,康樂和四、五好友在大度山校園裡,月色的文理大道教室屋頂上,對吟唐詩宋詞的景象。克強學長寫道:「康樂兄未及六十算是在人生的秋末仙歸,雖然逃過了冷峻寒冬的考驗焉知非福,但是好人不能平安地渡完人生四季就匆匆離去,畢竟太令人扼腕與不捨。恰如英國詩人濟慈(John Keats, 1795-1821)所寫的一首〈人生的四季〉(The Human Season)—我就用這首譯詩來祝他一路好走,願來世再共飲一杯。」

  人生的四季      濟慈 
  年復一年四季更迭
  心靈也有季節輪迴:
  春光明媚時夢幻清麗
  隨意攬盡萬物之美:
  漫漫長夏依然縱情地
  享受青春遐思的甜蜜
  縈迴不去直到沉醉昇華
  飛上天際:港灣沉寂

  靈魂進入秋天 羽翼已疲
  密密闔起 平靜地凝視
  霧色深鎖—讓美好人世
  如門前溪流悄悄流逝:
  滿眼不堪是蒼涼的冬季
  除非他願意提前離去

  康樂於二○○七年十月廿六日驟世,享年五十七歲;二○一○年三月十一日尤克強學長因肺腺癌大去,享年五十八歲,僅比康樂多一歲;用克強學長的話來說,亦是不能平安地渡完人生四季就匆匆離去,同樣令人扼腕與不捨。

  尤克強學長有一本譯詩集《預約一季冬雪》,惟克強學長並未預約到這一季冬雪。在後來的歲月裡,我常常想起兩位兄長,鼓舞自己要預約一季冬雪。如今花甲老翁望著冬雪皚皚,撫今追昔,緩步以行,無須扼腕,沒有不捨,冬天有多長,生命就有多長。

  距離上一本散文集《浮生逆旅》已逾二十載,在這漫長的歲月裡,不曾想過整理出版自己的創作,心裡的種種糾結很難說得清楚。容許是自己覺得這些文字不值得出版,或許是自己的價值信仰改變,故爾延宕至今。

  二○二○年五月三日,林文義哥、曾郁雯嫂送雞蛋來家裡,郁雯令弟三峽山區森山野牧農作坊的雞蛋。文義哥是相識卅八載的老大哥,讓老哥哥晚上大老遠送雞蛋來,委實過意不去。但心裡想著老兄弟難得相聚,亦就老實不客氣等文義兄嫂送野放雞蛋來。老兄弟重聚,其樂也泄泄。我手沖咖啡,用大碗泡高山茶。文義哥跟郁雯說:「吳鳴散文寫得那麼好,可惜很久不寫了。」類似的話,在某次到文藝營演講時,擔任班導師的劉克襄哥也說過。我跟文義哥說,我一直在寫,只是沒有在媒體發表,也沒有出版。我打開電腦,讓文義哥看我的作品,當時的編號是一○三六,郁雯對文義哥說:「吳鳴寫了這麼多,居然沒有出版。」

  從新世紀開始,我書寫的文字習慣編號,學術論著單獨編號,文學書寫另行編號,文學部分不知不覺寫了一千多篇。歷時二十年,約每周一篇。文章有長有短,有敘事,有抒情,有雜論;內容包括歷史、音樂、書法、煮食;原本計畫個別編輯出版,包括《學書筆記》、《曲盤會唱歌》、《歡喜來煮食》,其中《學書筆記》二○一六年和出版社洽談,文稿編就,照片整理耗時費事,竟一拖六年;《歡喜來煮食》預計二○二三年春天出版;而最後洽談的《秋光侘寂》卻後發先至。

  二○二一年八月讀卜大中《昨日報:我的孤狗人生》,發現書中有幾件記事可能有誤,傳訊給允晨出版公司發行人廖志峰,因為是老朋友,直接用鋼筆注記有疑難處,拍照傳給志峰;約略與此同時,讀王汎森《為何天才成群地來》,同樣將有疑問處拍照傳給志峰。志峰臨時起意向我邀書稿,「你讀史教史多年,不知有否想過寫歷史中的文學人生哲理隨筆?」我回曰:「這個不容易寫。過一陣子我看看是不是可以收集一些我寫學術界朋友的文字整理一下給你。」想了幾天,決定整理這些年書寫的文稿,交由允晨出版,但內容並非志峰所期待「歷史中的文學人生哲理隨筆」,蓋因我的文字不太涉及人生哲理,只是生活日常,故爾亦不限於寫學術界朋友的文字。

  書稿整理費時月餘,計廿五萬字,分為三卷:〈侘寂〉、〈拾得〉、〈喜捨〉。書名在《秋光侘寂》、《秋光拾得》和《秋光喜捨》中猶豫。志峰認為一本書廿五萬字太厚了,不如分成三冊出版,書名也不用選,就用原本我擬的三卷為書名,第一本即《秋光侘寂》。

  日本人認為秋日晴天最適合出遊,名曰「秋晴」,本書取名秋光,亦略具此意,蓋指秋日光影。「侘寂」來自日文(侘び寂び Wabi-sabi),是一種以接受短暫和不完美為核心的傳統日本美學,侘寂之美有時被描述為不完美、不恆常。原始概念源自佛教三法印,即無常、苦、空;一說侘寂起源於趙宋時期(960-1279)之道教,其後為佛教禪宗所吸納。最初,「侘寂」被視為一種簡樸、克制的欣賞方式。「侘」意為簡陋樸素的優雅之美,「寂」指時間易逝和萬物無常,兩者結合形成了日本文化獨有的美學境界。本書題旨傾向生命的簡陋素樸,蘊涵韶光易逝,萬物無常,此即書名《秋光侘寂》之命意,一種不完美的生命,涵泳樸陋之美。

  我的生命情調是一抹灰,嚮慕日本茶聖千利休的利休灰,由紅、藍、黃、白四種顏色混合,表現簡樸而清純的思想。日子是安靜的,連聽的音樂都是。安安靜靜的音樂,安安靜靜的角落。心心念念玄奘法師圓寂時的遺言:願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

  本書收錄廿四篇文字,內容為生命書寫,惟並不以啟發人生為要義,更非心靈雞湯,而止於生命歷程之記事。

  前四篇瑣記四位與我生命至關密切的女性,母親、二姊、三姊和玉蟬姊,前三位與我臍帶相連,玉蟬姊涉及二二八事件,乃家族不幸之遭逢,或可視為台灣史之切片。

  兩篇青春記事,一篇敘述邁向書寫之初始,一篇寫服役政戰特遣隊的經歷。五篇與音樂相關的文字,三篇關乎毛筆書寫,兩篇乞食於編的故事;與我本行歷史相關的文字兩篇,其中一篇討論台灣的歷史教科書與國族建構,一篇接近大眾史學的文化觀察;兩篇與語文相關的文章,一篇討論十二年國教課綱普通高中課綱選文的文言文比例問題,一篇論析大眾不經思考過度使用流行語的弱智化書寫;運動是我的生活日常,選一篇鐵人三項的練習歷程,我的成績極差,練得死去活來。三篇生活雜感之拼貼,寫茶,寫桐花,寫生活瑣事。

  最後一篇〈蓼莪之思,寫給十三學繡女兒的信〉是五十八歲生日感懷,用這篇文字與父母親和解。生命之夏,父親大去,來不及告別;甫過而立,母親遠行,未能好好告別;心中牽掛,無以遣懷。父親過身時,年五十八歲,我在五十八歲生日這一天和父親告別,與母親和解,文字哀傷而沉重。翻過這一頁,我希望自己能放下所有的昨天,從此我的腳步就輕盈了。

  收錄於本書中之篇章並非嚴格的散文,台灣長期以來,將散文定義為以抒情為主,間或加上記敘文字,涉及衡議論述則歸類於雜文。本書部分文字符合散文命義,部分宜歸屬雜文,蓋介乎散文與雜文之間。因本書部分文字涉入衡議,略不符抒情散文之命意,近乎史家之文與文人之史。就文體而言,約莫由周作人到魯迅之間,或云從張潮《幽夢影》靠向張岱《陶庵夢憶》。而邁入人生之秋以後,張岱是我的生命模版。

推薦序

紀念:相與走過的青春  林文義


  豪情印象,久遠的記憶,恆是曾經榮膺時報文學散文類首獎的作家:吳鳴。轉瞬就是半生,今時倦眼回眸,重逢時他以咖啡、唱盤迎我,直覺是政大歷史系資深教授:彭明輝……青春遙遠多久了?我想請問—依然文學嗎?

  時間,歷經風霜雨露,彭教授、吳作家,何以浮影隨形的,依然是彼時《聯合文學》那微笑、凜冽的編輯人?彷彿很長的歲月,再也難見如同描寫:〈湖邊的沉思〉那位在金門服役的少尉心情,都是三十多年前未忘的美麗文筆,此後執教大學,青春之夢,他都忘記了嗎?我這一生潛身文學、現實不合時宜之人,還是質問不信的直言—吳鳴,何以不寫了?他一付淡然,仍是那我所熟悉的豪情印象,答以:有啊,一直在寫,只是不發表,未出書。是哦,距離前書:《浮生逆旅》二十年了,青春到晚秋,今時此刻,你我都逐老了。

  欣慰得知,允晨文化廖志峰兄慧眼識英雄,彭明輝教授再回作家吳鳴,終於終於合集成書:《秋光侘寂》,卻後發先至了,很好!

  生命的悲歡離合嗎?這新年代的台灣世情早不是昔時的美麗、純淨,作家吳鳴真切的現實觀察、體會,信不信,真或假,如臨反思,內心想是百般掙騰、糾葛、辯證……理想
主義、美學意識,政治、人間紅塵,我們所眷愛的島鄉未來的沉鬱,難道還在天譴般的虛實交互折逆?豪情用筆,這本書足以呈示真情實意。

  讀者之你,相信時間停歇的剎那,如果忽而靜止,夜夢乍醒,抽讀這本二十年後一位卓越的散文好手﹁再生﹂好書,相與行過青春到晚秋的生命旅次,請勇敢地流下淚來何不?我永遠惦念且欣慰回首,和吳鳴走過的青春;如此獨特,如此美麗的展翅高飛的祈望與記憶。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606542
  • 叢書系列:當代名家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5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煮食懷念姆媽進行式

夏天是竹筍的季節,在傳統市場買了大文山區產的綠竹筍,轉屋洗手做羹湯。
 
綠竹筍去殼,切片。從冰庫取出四分之一隻雞,剁小塊,薑切片,蔥打結,加兩塊豬腳添香,泡幾顆段木鈕釦香菇,鋪上大白菜,用砂鍋燉將起來。
 
煮食是懷念姆媽的一種方式,心裡想著佢做菜的味道,試著做將出來。餐館吃不到冬瓜封,自己動手做。高麗菜封,豇豆乾排骨湯,高麗菜乾雞湯,一一做將起來。
 
姆媽手腳麻利,是左手慣用者,卻可以左右開弓,除了食飯用右手拿筷子,大部分家事、農事均可左右手互換。譬如切菜頭曬菜脯,拿個小板凳坐在腳盆邊,砧板橫跨腳盆,左手握菜頭,右手刷刷刷切將起來;右手切累了換左手,變成右手握菜頭,左手揮刀如飛。有一回同學來家裡,姆媽到雞塒抓隻雞,去竹叢鏟麻竹筍,約不到一小時,筍子雞已經上桌。當然殺雞時我得幫忙抓著,以及負責拔毛。
 
老屋禾埕前有一個菜園子,入口處種了兩棵七櫞茶,煮客家茄子時,加大把的七櫞茶。芹菜、韭菜、湯匙白(青江菜)、高麗菜、明豆(四季豆)、長豆(豇豆)、菜瓜、瓠仔、刺瓜、黃瓠(南瓜)、冬瓜,四季迭替,菜蔬隨時鮮。小小的菜園子供應了一家蔬食,除了豬肉,鮮少買菜。
 
母親是煮食高手,動作快,火候準,常被辦桌師傅拉去當副手。每天早晨父親五點出門下田,母親四點半起床,起大灶燒飯、煮食。客家人早餐不吃稀飯,母親煮兩三道菜,半小時了事。我想母親可能遺傳了外婆的好手藝,外婆八十歲了還去粄店幫忙做粄,當然不是因為缺錢,粄店老闆無非給外婆幾個小錢當零花。小舅當過潤泰紡織中壢廠廠長,大概不會養不活外婆,而且還有大舅,外婆祇是找個活兒做做,好度閒日。
 
客家吃食簡單不繁複,炒青菜就炒青菜,極少配東配西,偶爾加個五花肉片或肉絲炒,沒太多花頭。譬如煮黃瓠湯,切塊,連籽一起煮,加薑片和赤砂糖,簡單明快。後來我看城裡人做西式南瓜濃湯,將南瓜蒸熟,壓泥,炒馬鈴薯或洋蔥,加牛奶燉煮老半天,工序繁複得要命。我自己寧可做客家黃瓠湯,簡單又好食。印象裡姆媽做客家小炒似乎不加豆干,五花肉、魷魚加芹菜,就炒將起來,加豆干和蔥段的客家小炒,是後來在餐館吃的。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OKAPI世界閱讀日|植感閱讀】讓植物告訴你,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需要閱讀什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