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人們為什麼想要被認可?:如果這樣在意人,你會累的!

人們為什麼想要被認可?:如果這樣在意人,你會累的!

承認欲求に振り回される人たち

  • 定價:360
  • 優惠價:7252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1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你也被「認同渴望」給俘虜了嗎?
過度在意他人反而迷失自我價值……

停止情緒腦補,
社群時代的不走心人際攻略!!!

  「認同渴望」打從出生起,就是牙牙學語、練習腳踏車、參與競試等過程中,驅使我們前進的原動力。在父母、師長的稱讚鼓勵下,我們獲得欣賞、渴望認同,並因而不斷成長。

  「認同渴望」助你完成了很多重要任務,甚至成就了你。

  不過當這股與生俱來的欲望過於膨脹,開始凌駕於你的意志、操弄著你的恐懼、壓抑了你的本性,讓你變得焦慮且憂愁時,就必須思考——自己是否已經被「認同渴望」給俘虜了?

  ‧對方露出不高興的樣子,就會擔心是不是自己的錯
  ‧害怕破壞現有關係,不敢說出自私任性的話
  ‧如果意見對立,因為怕尷尬,不太會堅持己見
  ‧受人拜託時,很難開口拒絕對方
  ‧會順著對方喜歡的方向說話
  ‧總是在觀察周遭人的臉色
  ‧只要事情能圓滿解決,犧牲自己也沒關係
  ‧發文後反覆觀看,想得到熱烈回覆與點讚

  ★ 「認同渴望」為幸福驅動,而非洪水猛獸
  過度在意他人想法、渴望他人正面肯定,或許讓你覺得無法隨心所欲做自己,被別人的眼光牽著鼻子走,因而困擾煩憂。

  然而如果你因此以為「只要拋棄認同渴望生活就好了!」那就想得太過簡單了。

  事實上「認同渴望」不只幫我們成就了自己,也讓我們在人際上更富同理心、溫暖且受人喜愛。「認同渴望」可說是人際關係中必備的重要能量,為每個人所期待的「幸福」驅動。

  我們該做的不是丟棄「認同渴望」,而是掌握並使其有益於己,以拿捏好自我願望與他人期待之間的平衡。

  ★ 以不多不少的「自我」,立於「強烈渴望被喜歡」的時代!
  在這個網路社群發達的時代,人們除了現實人際,同時也面對著「網路關係」。隨時能展現自我的社群平台,使人受到關注與評論的機會大增,也令現代人無時不刻感受著「他人的目光」。網路上譁眾取寵的炫耀大會,甚或惡意滿滿的社群暴力,都深遠地影響著現代人的「認同渴望」——更爭奇鬥艷、更戒慎恐懼、更失控也更折磨。

  本書作者「榎本博明」點出,在這樣的網路現象加乘下,人們所見的「他人眼中的自己」已過度膨脹。而一旦陷入了這樣的視角陷阱,便很容易迷失自我價值,最終淪為「認同渴望」的俘虜。

  為了幫助讀者與「自我認同」共處,本書脈絡地藉由心理學、社會現象進行實例剖析與說明,並提供「人際不走心」的實用技巧,帶你透徹認識、掌控並善用「認同渴望」,取得自我與他人的平衡。

  停止自我懷疑,社群時代的不走心人際攻略!!!
  ‧過度解讀害慘關係,關鍵時候請停止腦補
  ‧想率性做自己,先學會「自我揭露」
  ‧越想當萬人迷,真心喜歡你的人越少
  ‧執著於「他人眼中的自己」時,你眼裡根本沒別人
  ‧太過玻璃心?「被輕視的不安」惹的禍
  ‧想獲得認同,就從「理解他人」開始

  【重點搶先看】
  ○ 只要活在世上,我們都無法擺脫認同渴望。
  ○ 慾望絕非壞事,我們不該壓抑慾望,而是應該滿足慾望。
  ○ 只要被認同渴望牽著鼻子走,你就只能活在對方的期待裡。
  ○ 人是透過「他人眼光」建立起自我形象的。
  ○ 切忌過度解讀對方的言行舉止。
  ○ 和價值觀不合的人建立起親密關係,之後也只會覺得痛苦。
  ○ 想要受人關注,這個想法本身並不是壞事。
  ○ 我們會根據對象是誰,決定展現何種面貌的自己。
  ○ 意圖透過社群網路來滿足認同需求,容易讓人有情緒不穩定、憂鬱的傾向。
  ○ 越是不奢望被大家喜歡的人,越可能結交到暢所欲言的知心好友。
  ○ 只有在坦誠相待的關係當中,認同渴望才能獲得滿足。

本書特色

  ★ 老實說你就是想做自己又想被喜歡吧?一本幫你平衡拿捏「自我×他人目光」的智慧之書
  ★「認同渴望」去妖魔化,心理學博士帶你擺脫人際不安與焦慮
  ★「一分鐘內心檢查表」+「情緒壓力因應表」抓出問題點,失衡情緒先冷卻

暖心推薦

  Afra|阿發的寫作日常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黃柏嘉|諮商心理師
  (依首字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榎本博明


  心理學博士。

  東京大學教育心理學系畢業。於東京都立大學研究所專攻心理學,博士課程肄業。曾任加州大學客座研究員、大阪大學助理教授等職,現為MP人類科學研究所代表。產業能率大學兼任講師。

  著有《社交焦慮》、《終結職場豬隊友指南》、《暴走社會》、《職場致勝必學的人性心理學》等書。

譯者簡介

駱香雅


  畢業於東吳大學日文系,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職於知名日商公司及流通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從事商業、科技、法律等領域之翻譯工作。

  期許自己熱愛生活、樂於工作,時時感恩,感謝生命。

  目前譯有《門診護士的煩惱》(合記圖書)、《最理想的住宅格局教科書》(采實文化)、《懂做人到處有貴人》、《低慾望社會》(天下出版)、《剛剛好的半獨居生活》(天下生活) 、《劃出善良底線,好相處,更能獨處》(方言文化)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是否應該滿足「認同渴望」?
「認同渴望」是「壞東西」嗎?
慾望為幸福驅動,而非洪水猛獸
迷失自我,是哪種需求不滿足?
為什麼我們總和朋友一起做蠢事?
一個強烈渴望受人喜愛的時代
社群惡果,失控的認同渴望

第二章 因「認同渴望」飽受折磨的人們
表面和顏悅色,內心悶悶不樂
再善解人意,終究只委屈了自己
為目標拚老命,把自己逼到極限
太渴望關注,不自覺被牽著鼻子走
明示暗示的「炫耀」,暴露著內心空虛
就連對朋友,也說不出真心話
「好相處」背後,滿滿都是自我厭惡
怕被討厭怕尷尬,所以沒靈魂地附和他人
忙著回應期待,忘了問自己想要什麼
為符合「人物設定」,再苦都逼自己笑
想當體貼「好人」,卻像自找碴?
別人跌落神壇,我們又在爽什麼?

第三章 社群網路助長了「認同渴望」
在「自己眼中」和「他人眼中」掙扎
透過「他人目光」建立的「自我形象」
「過度自戀」的人越來越多了?
你是「敏感型過度自戀」嗎?
使「他人眼中的自己」大膨脹的社群網路
「讚數焦慮」是認同渴望在作祟
更快的滿足,更多的空虛
社群網路過依賴,恐讓人變憂鬱
維持「好評」非易事,線上爆紅的陷阱
「求讚心態」與冷嘲熱諷的回覆

第四章  「認同渴望」的真面目
你以為的「個性」,是別人告訴你的
太過玻璃心?「被輕視的不安」惹的禍
人們為何總是「自我設限」?
認同渴望,自我形成的原動力
放棄「認同渴望」就能離苦得樂?
不擅「個人主張」的關係社會
「自我中心」和「關係」文化的差異
深受讚譽的「禮儀之邦」
「禮貌文化」背後所欠缺的「勇氣」
自我約束的「恥感意識」之源

第五章 如何妥善掌控「認同渴望」?
過度在意是自虐,適度在意是體貼
顧慮他人非壞事,重點是找到自己底線
從今天開始任性自私,就不累了?
善用認同渴望,成為「值得信賴」的人
找到壓力源,擺脫負面影響的第一步
釋放情緒有方法,避免誘發病態反應
在自戀與自卑中擺盪的「被害者意識」
「過度解讀」沒必要,只會讓誤會更深
勉強當好人,對親密關係最傷
適時「下線」,逃出社群的惡性循環
你能對朋友說出真心話嗎?
朋友間的疏離感,如何消除?
自我揭露博好感,留下真心朋友
一分鐘內心檢查表:你有被拋棄的不安嗎?
越想當萬人迷,真心喜歡你的人越少
放下「他人眼中的自己」,真正關注他人
想獲得認同,就從「理解他人」開始

結語:網路時代的重要課題,與認同渴望共處
 

前言

  「渴望他人的認同。」
  「想要更加了解自己。」

  有這種想法的人,應該不是只有你而已。

  另一方面,在你的身旁有沒有這樣的人呢?

  為了避免尷尬而裝出和顏悅色的人。
  對別人吹毛求疵的人。
  忍不住暗示自身成就的人。
  說大話把自己逼到極限的人。
  在職場或家庭都壓抑自己的人。
  在社群網路上滿足認同渴望的人。
  覺得討厭卻說不出口的人。

  本書所介紹的正是那些被認同渴望牽著鼻子走,
  成為「認同渴望怪獸」的人們。

  其實你自己可能也在不知不覺中化身為「認同渴望怪獸」。

  只要活在世上,我們都無法擺脫認同渴望。
  既然這麼多人都深受其苦,是不是只要放棄它就能解決了呢?

  不,絕對不是那樣。
  問題在於與認同渴望的「相處方式」。

  只要改變相處方式,妥善掌控認同渴望,
  它將成為我們生活上的強大盟友。

  來吧!
  不要被認同渴望牽著鼻子走,重新找回自己吧!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095706
  • 叢書系列:心靈方舟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歡迎光臨心理相談所

 

內容連載

一個強烈渴望受人喜愛的時代
 
不只是小孩會受到認同渴望的驅使,成年人也很在意他人的眼光。以他人想法為基準,決定自己態度和行為的情況也越來越多。
 
從前,有很多成年人是那種不管別人說什麼,只要自認正確的事就會貫徹到底的類型。然而,現代社會的價值觀變得多元化,可說是一個失去正確做法和生活原則的時代。
 
因為看不到正確的行為基準,每個人都感到不安,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於是乎,我們將他人的看法、對方的回應當成基準,判斷自己應該怎麼做,並且以此評估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是否妥當。如果他人表現出肯定的言語和態度,就覺得自己的做法很好,並且擁有自信心。
 
如此一來,判斷自己言行是否妥當的基準,就不是出於自己心中的絕對標準,而是他人的認同與否了。
 
比方說,小孩說要去朋友家玩,而且要在朋友家過夜。家長想著一來或許會給對方家長添麻煩,二來自己也覺得不能讓孩子在國中時期就養成外宿的習慣,於是告訴孩子:「你還是國中生,而且這樣會造成對方父母的麻煩,所以不行。」沒想到孩子回答:「可是朋友的媽媽說可以耶,還要我跟媽媽問好。」當孩子這樣回答時,有些家長會因為顧慮到孩子的情緒而讓步,無法直截了當地回絕孩子:「雖然很感謝他們,但我們家的方針是在國中時期不允許外宿,所以要去他家玩沒問題,不過晚上九點一定要回家。」輸給不想被孩子討厭的想法,這樣的家長似乎有增多的趨勢。
 
在職場,這種趨勢也非常明顯。由於上司握有評價部屬的權力,所以部屬對上司有所顧慮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近年來上司也會因為顧慮部屬的感受,而有無法暢所欲言的感覺。
 
對於尚未熟練工作方法的部屬,指出他的不足之處,針對應該改進的地方提出建議,這些都是上司的職責所在。未經磨練的部屬無法成為公司的戰力。然而,無法磨練部屬的上司卻越來越多。
 
上司提醒工作上的失誤,部屬卻露出不爽的表情;對於上司的建議,部屬的反應就像自己遭到否定一樣,不僅變得情緒化,還用歪理反駁上司—在讚美中成長的年輕世代,沒有能力承受不被認同的殘酷挫折,所以這種情況也不算稀奇。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2/10/28
想要被認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有的渴望,絕對不會有人說他沒有,如果有,那他一定是在騙你,甚至在騙他自己。
 
每一個人想要被獲得認可的部分都不太一樣,大面向來說,有些人極力想要在職場上獲得上司的青睞、主管的肯定、同事們的喜愛、客戶的信任,年齡層往下一點的學生族群,想獲得的認可則偏向老師與家長的稱讚、同儕之間的羈絆等;若以生活層面來看,我們會希望自己不是團體裡面那個不好相處的怪咖,希望可以是朋友的避風港,希望可以當一個好媽媽、好爸爸,希望可以...,真的講不完,世界上「完美」的模板太多了。
 
其實說穿了,人們想要被認可,就是想要從外在世界去認知到自己原來是有價值的。
 
然而,有些高自信的人,看似不需要藉由外在來定義自己,但他們依舊有自己想要被認可的其他部分。
 
想要得到認可這件事情絕大部分都被貼上負面的標籤,但它並不是一件壞事,我個人覺得「認可」很像一種能量,沒有正負之分,如果用物質來譬喻的話,像汽油。
 
加得適量,開車上路就沒問題,若是加得太多,漏油開車很危險,加得少,不用說上路了,車能發嗎?哈。
 
它之所以會變成比較負能量的行為,來自於我們還沒能好好認識「得到認同」對我們的益處,以及如何拿捏我們想要獲得的量。
 
就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一樣(世界很多事情都可以套用這個理論),如果我們可以善用自己「渴望得到認同」的力量去助長自己激發更多的潛能,那就是好事,相反地,假如無止盡的追求,就像沉溺在泥沼中,只會不斷地向外索取、不斷地想要去證明自己,最後什麼也沒得到就消失殆盡。
 
說起來有點不太好意思,因為我前陣子的確就陷入這股「想要被認可」的低潮中,因此,出版社送上這本書的時候,二話不說馬上開讀。
 
榎本博明的文章讓我重新省思自己為什麼會極度想要獲得認可,並從中去思考,自己真的有那麼差嗎?是不是有些想法需要轉個念頭呢?
 
這本書的前半段,不得不說好像針一樣,一直戳一直戳,實在有太多想被認可的陷阱,我差一點就要掉進去了捏,更尤其此刻正在經營閱讀社群,多多少少都會有那麼點想要被大家喜愛的想法產生。
 
由於社群的發達,加上社群更容易讓人獲得認可,因此有不少人開始會在這方面下功夫,很多案例呀,例如為了想要獲得更多的讚數,過度操作社群,想要放在網路上的照片漂亮,濾鏡開到最強等。
 
社群發展的初衷,漸漸被人們遺忘,過去我們透過社群和無法經常碰面的朋友互相關心彼此生活,現在卻有不少人從分享轉變成炫耀,說好的關心呢?好像真的不太會藉由社群去關心朋友了,一方面也是大家開始報喜不報優。
 
哀呀,怎麼講到這。拉回主題。榎本博明在書中也有提到那些依賴智慧型手機與社群網路的人,絕大部分在現實生活中沒能滿足他們想要獲得的認同。說真的,摸摸良心,社群成癮的你,是不是這樣呢?我也樂意跟你們說,過去我有這樣的經歷與階段。
 
所以,更能理解榎本博明提出的:「不要試圖透過社群網路來滿足認同渴望,而是切換成藉由身邊的人際關係、學習、工作、興趣等方式來充實自己的生活,在現實世界中滿足認同渴望。」
 
雖說這本書寫的比較偏表層的觀點,卻也是很基本的認知,身為社群世代的我們都必須讀一讀,若是想要再加強理解其中的領悟,可以搭配其他談得比較深入的相關書籍,像上述提到的,藉由身邊的人際關係中獲得認可,就讓我想到前陣子讀完的《超人脈術》,透過自己身邊的小圈子獲得正向且堅固的力量,根本就不再需要一直擴大向外尋求,那很像暴食的無臉男。
 
四年前,我曾讀過榎本博明的另一本作品《享受孤獨的勇氣》,也蠻適合與這本書配著讀,有些觀點是相通的,想要更靠近現實世界的人群,我們自己必須就要先踏出那一步。這個世界不會每一個人都喜歡你,是眾所皆知的道理,但是,也不可能會每一個人都討厭你,這點好容易被遺忘,希望看到這篇的讀友們,可以記得後面的這一句話,不管如何,真實的你都會有人喜歡與認可,至少,你自己必須要成為第一個喜歡自己、認可自己的人。
 
好嗎?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OKAPI世界閱讀日|植感閱讀】讓植物告訴你,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需要閱讀什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_領券折百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