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夏日漫博
我的治學經驗(余英時文集20)

我的治學經驗(余英時文集20)

  • 定價:380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4年09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作為史學工作者,余英時先生認為必須根據題旨和材料,採用種種不同的方法和預設
  在思想上把自己隸屬於某一特定的哲學系統之內
  即為其一向強調的「史無定法」

  從新亞求學到哈佛深造,余英時先後受錢穆與楊聯陞兩先生指點治學門徑。自錢先生獲得中國傳統學問的基本指導,須從經、史、子、集上選取最重要原典下扎實的功夫,掌握基礎後才能發揮;由楊先生學習現代西方學界的治學方式,對原始文獻運用現代眼光加以考證與分析,同時廣讀相關著作,了解第二手資料,掌握英文、法文、日文等論著,強調做學問必須字字有來歷。錢先生擅於宏觀論斷,楊先生淵博和謹嚴,綜合與分析並重,余先生深感幸運,能有此可遇而不可求的機緣。

  《我的治學經驗》內容為余先生自述或接受專訪,敘其治學、治史的經驗談與學思歷程的養成。不僅一窺余先生的求學與思辯歷程,更可探尋余先生對其學術研究主張的脈絡變化。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余英時(1930-2021)


  祖籍安徽潛山。燕京大學肄業,香港新亞書院第一屆畢業,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及漢學泰斗楊聯陞先生。曾任教於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1973至1975年間出任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197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2001年6月自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榮退。

  2004年獲選美國哲學會會士,2006年獲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2014年獲頒第一屆「唐獎」。其著作等身,作育英才無數,並長期關心華人社會的民主發展,為當代史學研究者及知識人的典範。
 
 

目錄

余英時文集編輯序言
 
求知的故事
讀書如對話
涵養新知 商量舊學
東西方漢學和《東西方漢學思想史》
做一個有尊嚴的知識人/李懷宇採訪
歷史研究要恢復「人」的尊嚴/李懷宇採訪
史學研究經驗談/邵東方採訪
中國現代學術「典範」的建立/羅小虎採訪
余英時先生授學記/何俊採訪
余英時教授治史經驗談
我與中國思想史研究
中國史研究的自我反思
 
 



  余英時先生是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史學者,也是對於華人世界思想與文化影響深遠的知識人。

  余先生一生著作無數,研究範圍縱橫三千年中國思想與文化史,對中國史學研究有極為開創性的貢獻,作品每每別開生面,引發廣泛的迴響與討論。除了學術論著外,他更撰寫大量文章,針對當代政治、社會與文化議題發表意見。

  一九七六年九月,聯經出版了余先生的《歷史與思想》,這是余先生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著作,也開啟了余先生與聯經此後深厚的關係。往後四十多年間,從《歷史與思想》到他的最後一本學術專書《論天人之際》,余先生在聯經一共出版了十二部作品。

  余先生過世之後,聯經開始著手規劃「余英時文集」出版事宜,將余先生過去在台灣尚未集結出版的文章,編成十六種書目,再加上原本的十二部作品,總計共二十八種,總字數超過四百五十萬字。這個數字展現了余先生旺盛的創作力,從中也可看見余先生一生思想發展的軌跡,以及他開闊的視野、精深的學問,與多面向的關懷。

  文集中的書目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余先生的學術論著,除了過去在聯經出版的十二部作品外,此次新增兩冊《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與現代史篇,收錄了余先生尚未集結出版之單篇論文,包括不同時期發表之中英文文章,以及應邀為辛亥革命、戊戌變法、五四運動等重要歷史議題撰寫的反思或訪談。《我的治學經驗》則是余先生畢生讀書、治學的經驗談。

  其次,則是余先生的社會關懷,包括他多年來撰寫的時事評論(《時論集》),以及他擔任自由亞洲電台評論員期間,對於華人世界政治局勢所做的評析(《政論集》)。其中,他針對當代中國的政治及其領導人多有鍼砭,對於香港與台灣的情勢以及民主政治的未來,也提出其觀察與見解。

  余先生除了是位知識淵博的學者,同時也是位溫暖而慷慨的友人和長者。文集中也反映余先生生活交遊的一面。如《書信選》與《詩存》呈現余先生與師長、友朋的魚雁往返、詩文唱和,從中既展現了他的人格本色,也可看出其思想脈絡。《序文集》是他應各方請託而完成的作品,《雜文集》則蒐羅不少余先生為同輩學人撰寫的追憶文章,也記錄他與文化和出版界的交往。

  文集的另一重點,是收錄了余先生二十多歲,居住於香港期間的著作,包括六冊專書,以及發表於報章雜誌上的各類文章(《香港時代文集》)。這七冊文集的寫作年代集中於一九五○年代前半,見證了一位自由主義者的青年時代,也是余先生一生澎湃思想的起點。

  本次文集的編輯過程,獲得許多專家學者的協助,其中,中央研究院王汎森院士與中央警察大學李顯裕教授,分別提供手中蒐集的大量相關資料,為文集的成形奠定重要基礎。

  最後,本次文集的出版,要特別感謝余夫人陳淑平女士的支持,她並慨然捐出余先生所有在聯經出版著作的版稅,委由聯經成立「余英時人文著作出版獎助基金」,用於獎助出版人文領域之學術論著,代表了余英時、陳淑平夫婦期勉下一代學人的美意,也期待能夠延續余先生對於人文學術研究的偉大貢獻。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65837
  • 叢書系列:余英時文集
  • 規格:平裝 / 292頁 / 14.8 x 21 x 1.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求知的故事

明朝初年,當時的大文學家和學者宋濂寫過一篇有名的文章,題目是〈送東陽馬生序〉。在這篇〈序〉中,宋濂詳細敘述他年幼家貧,讀書的過程極其艱苦。他家中買不起書,祇好向藏書家借書來抄。但借書的時間很短,抄書就得日夜趕工。在冬天的時候,因為火爐也沒有,手都凍僵了,也不敢稍停,唯恐誤了還書的期限,下次就借不到書了。宋濂到了二十歲左右,也就是今天大學生的時代,他的基本知識已具備了,但是遇到高深的問題,在他的鄉間卻找不到老師求教。有時他聽到百里以外有名師講授學問,他就急急忙忙地趕去「執經叩問」。然而這些名師都是忙人,身邊的門人弟子已經很多,他很難找到空檔去問上一句半句。名師的脾氣又大得很,弄得不好就挨一頓大罵。為了求知識,他祇有必恭必敬地聽訓,等名師的脾氣發夠了,臉色和緩了,再上前求教。他是旁聽生,不能常在名師左右,過了幾天就必須回家。有時遇到風雪交加,從百里外回到家中,四肢都凍得僵了。他要先在熱水中浸泡很久,再鑽進被窩裡去取暖,這樣才能慢慢回過氣來。其他的苦處還有很多,不必一一轉述了,有興趣的人不妨在宋濂的文集(《宋學士文集》)中找來看看。

我們知道,宋濂的早年是在元朝統治下度過的,蒙古的皇帝並不看重中國的儒生,科舉考試也偶一舉行,即使中了進士也沒有多大的政治前途可言。所以宋濂青少年時代如此刻苦求知,就更為可敬了,這是中國傳統士人讀書追求知識的精神。我們不要輕信現代人那些沒有歷史常識的話,以為祇有西方才有追求真理、追求知識的精神,中國傳統士人都是為功名利祿而讀書的。其實西方人也儘有不求知的,中國人也儘有求知的,照我這幾十年來的親身經歷,現代中國青年雖說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禮,為功利而讀書的人恐怕更多。而且家長也總是鼓勵子女去學理工、學醫、學商業管理、學法律,很少家長肯讓子女去自由發展自己真正的知識興趣。如果子女的興趣恰好是在理工、醫、商、法,那當然再好也沒有,職業和學術志趣兩面都兼顧到了。怕的是不少青年,本有其他更好的才能和興趣,卻因社會和家庭的巨大壓力,僅僅為了將來職業的緣故,都不幸而埋沒了。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自由與利益的百年鬥爭|從極端對立中找到「甜蜜點」,揭示世界未來的可能走向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遠流領券
  • 麥田領券
  • 奇科幻小說展_套書特談(7/26-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