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三十七道品講記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7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通往覺悟之路的地圖
能夠修成三十七道品,就能得解脫而證涅槃
 
  三十七道品是成佛道路上的三十七種資糧、佛法的基礎修行方法,共分七個階段,依次為: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以及八正道。「道品」又稱「菩提分」、「覺支」,皆為追求智慧之意。《自誓三昧經》云:「三十七品具足佛事。」若能依此三十七法,循序修習有成,即可獲得解脫。
 
  原則上,三十七道品屬於聲聞法,但從大乘佛法的立場來看,它則是成佛的菩薩法。由於是次第法而非頓悟法門,自古以來少有禪師講解三十七道品。聖嚴法師在本書中嘗試將此次第法門,做為頓悟法門的基礎,以及修行的著手處,希望能利益更多不同根器的學佛者。
 
  「古來傳統的禪師們是很少講三十七道品的,因為這是次第法,而非頓悟法門。我則試著把次第法門當成頓悟法門的基礎,能頓則頓,不能當機開悟的人,就從三十七道品來著手修行練習,之後再用頓悟的禪法,與三十七道品接軌,那就很容易得力了。」 ——聖嚴法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目錄

編者序

壹、四念處講記
修四念處的究竟目標——智慧
身念處
受念處
心念處
法念處
大乘觀空的方法

貳、四正勤講記
前言
四正勤是三十七道品的內容之一
一、小乘的四念處觀
二、大乘的四念處觀
四正勤的異名
善法與惡法
一、十善法與十不善法
二、心的善與不善
三、以善止惡即是修行
四正勤的內容
一、五蓋
二、五種善根
修行四正勤在大小乘的重要性
精進的種類
佛教基本三經皆重視精進行
一、《八大人覺經》
二、《四十二章經》
三、《佛遺教經》
結論

參、四如意足講記
四如意足是四種定境
修證次第中的四如意足
四如意足的內容
一、欲如意足
二、精進如意足
三、心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
四如意足即是四種三摩地
一、欲三摩地
二、勤三摩地
三、心三摩地
四、觀三摩地
四如意足即是四神足
四如意足為何稱為四神足
四神足不是神足通

肆、五根五力講記
前言
何謂五根及五力?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五根?
一、信根增長
二、精進根增長
三、念根增長
四、定根增長
五、慧根增長
五力的功用
五根五力的經證及論證
一、《雜阿含經》卷二十六第六四七經
二、《增壹阿含經》卷四十二〈結禁品〉第四十六第八經
三、《俱舍論頌疏論本》卷二十五
四、《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七
五、《大智度論》卷十九
問答

伍、七覺支講記
三十七道品第六科
何謂七覺支?
一、七覺支的名稱
二、七個項目
七覺支的意義
一、念覺支
二、擇法覺支
三、精進覺支
四、喜覺支
五、除覺支
六、定覺支
七、捨覺支
《阿含經》中的七覺支修持及其功用
一、先行修持
二、七覺支的修習
三、修持七覺支的功德
大乘經論中的七覺支
一、《維摩經》卷中〈問疾品〉
二、龍樹《大智度論》卷十九
三、天台智顗的《法界次第初門》卷中

陸、八正道講記
何謂八正道?
八正道的地位
八正道是捨苦樂二邊的中道行
八正道的定義
八正道的內容
一、正見
二、正志
三、正語
四、正業
五、正命
六、正方便
七、正念
八、正定
八正道與三增上學
八正道與四聖諦
八正道與十二因緣
八正道是三乘共法
八正道即為大乘佛法
出離三界的八正道

附錄
英文版《菩提之道——三十七道品》編者序
 

編者序
 
  三十七道品,是通往覺悟之路的地圖,是七個基礎的佛法修行階段。在法鼓文化的各類出版品中,雖不乏聖嚴法師對各階段的討論與開示,卻尚無一部完整涵括所有七個階段的著作。法鼓文化推出本書的目的,即是希望整合法師對於「三十七道品」的開示內容,讓讀者能一次獲得完整的相關法教。
 
  本書除了〈四念處講記〉之外,其他內容分別出自「隨身經典」系列的《四正勤講記》、《四如意足講記》、《五根五力講記》、《七覺支講記》、《八正道講記》等五本小書,予以重新整併而來。〈四念處講記〉則是第一次以中文呈現,內容翻譯自香巴拉出版社(Shambhala Publications)於二○一○年出版的聖嚴法師英文著作《菩提之道—三十七道品》(Things Pertaining to Bodhi: The Thirty-seven Aids to Enlightenment)中的「四念處」篇章。該英文版與本中文版取材自同一來源,整理自法師於一九九九至二○○三年間在美國東初禪寺開示的中、英文記錄稿。本書的中文字皆經過重新校對,經典出處的標示方式亦經過重新統一。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特別將英文版中的〈編者序〉一文收錄於書後。此篇序文除了詳細說明三十七道品的源由、出處以及在覺悟中的角色之外,也特別探討修禪者與三十七道品的關係。經常指導大眾禪修的聖嚴法師,在本書中以獨特的觀點,解釋了三十七道品的次第漸修法門與禪宗頓悟法門的調和問題。法師表示,禪雖講頓悟,亦涵蓋漸修,此三十七道品可做為頓悟法門的基礎,甚至利益不能頓悟見性之修行者。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但終歸一解脫味。無論是解經或指導禪修,聖嚴法師總能顧慮現代人忙碌的生活方式,以最切合時代的語言和實例,從無邊的經藏大海中,瓢取那最純粹的解脫味與讀者分享。然而修行亦如飲水,冷暖自知,期盼讀者能親自品嘗、用心體會,領略那妙不可言的法味。(法鼓文化編輯部)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5989859
  • 叢書系列:現代經典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5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四正勤是三十七道品的內容之一】
 
三十七道品是基本的佛法,是通達涅槃道路的三十七種資糧。《維摩經.佛國品》云「三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精進是菩薩淨土」,《自誓三昧經》亦云「三十七品具足佛事」。
 
三十七菩提分法共分七類: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要想完成三十七道品,必須從四念處開始,然後經過四正勤,依此類推,一個段落一個段落地完成之後,才能夠得解脫道而證涅槃。
 
三十七道品的基礎是戒、定、慧三無漏學。不論是修持戒、修禪定或修智慧,如果沒有四正勤這四種條件,那是無法完成的。四正勤是由四念處而來,而四念處的修行又是從五停心而來,這是從修定而修智慧。如果修五停心觀,那是修「止」,「止」的功能最多是能夠入定,無法產生智慧,但是經過五停心觀,再修四念處,就能生智慧而得解脫。
 
沒有智慧而只有禪定,或是沒有智慧而只有持戒,都不能得解脫、得涅槃。如何才能有智慧呢?必須修四念處,那是一種「觀」的方法。過去我曾經講過四念處,相關文章諸位可以參考一下。
 
一、小乘的四念處觀
 
四念處分小乘與大乘兩類。現在先來介紹小乘的四念處觀。四念處在小乘是修觀慧,次第觀身、受、心、法。
 
(一)觀身不淨:人們都很喜愛、很執著自己的身體,但是身體其實是不淨的。
 
(二)觀受是苦:一般人總是在追求自己感官的享受,事實上,所有的覺受沒有一樣能帶來真正的快樂。
 
(三)觀心無常:人們都認為自己的心是永遠的,其實心是無常的,它的念頭不斷、不斷地在變。
 
(四)觀法無我:法是指一切所有的現象,如果把法當成我以及我的,這便是顛倒。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大耕老師解盤改運實錄!只要改變命盤上幾個條件,便可能迎來全然不同的人生!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