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起墮落後,並未成就一場革命
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發現我的兒子是墮落者的那一天。
由於公司的編輯室因COVID-19疫情而關閉,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上午我在家裡工作。在為《華爾街日報》編輯隔天的一篇專欄時,我中途停了下來,想說看看我的兒子們最近在網路上做些什麼。瀏覽網路不到十分鐘之後,我開始寫一封電子郵件。不是寫給孩子們的媽媽或校長,也不是寫給兒童心理學家,而是寫給你手上這本書的出版商。
我的大兒子是大學四年級生,最小的兒子是高中一年級生,他們是Reddit子版「華爾街賭場」(r/wallstreetbets,簡稱WSB)的成員。該版的參與者互稱對方為墮落者(degenerates)、猿人(apes),或甚至更難聽的稱呼。當時我注意到這個百無禁忌的股市論壇已有約一年的時間,它是社群網站Reddit上比較古老保守的投資子版r/investing的不恭敬替代品。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的數個月裡,股市欣欣向榮,幾乎每個星期都上演隨機的個股行情:某檔股票忽然爆量跳漲,因為WSB版的成員開始大量買入。在我看來,WSB是一九九〇年代末臭名昭著的雅虎股票留言板的威力加強版。但不久之後,我就發現我嚴重低估了現代社群媒體和基於智慧型手機的最新免佣金交易應用程式的力量。
隨著COVID-19疫情大爆發,世人意識到事態嚴重,經濟隨即停滯而股市暴跌,此時比較年長的投資人又一次未能奉行他們奉為圭臬的理念,無法在別人恐慌時買進。但那些墮落者就不同了──或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更好的做法。業餘投資人積極買進,投資績效很快就大大優於巴菲特之類的傳奇投資人。但他們也做了一些蠢事,例如買進破產公司的股票,或搶進一些沒有價值的空殼公司股票──因為它們的名字聽起來像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提到的公司。華爾街交易員和基金經理覺得這太搞笑了。不過,從我那天早上看到和聽到的情況看來,華爾街很快就會笑不出來了。
我的大兒子問我是否在寫一些關於GameStop的東西,這促使我深入研究WSB這個Reddit子版。兒子之所以問我那個問題,是因為他的一名朋友,一個我在他們都念幼稚園時就認識的聰明男孩,因為在WSB上看到關於GameStop這家電玩零售商的討論後買進該股,短短幾天就賺了將近一倍的錢。我說他應該認識到自己很幸運並賣掉持股,但兒子說他朋友絕對不會這麼做。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促使我開始瀏覽WSB。
因為有三個兒子,我對GameStop太熟悉了。我曾無數次開車送他們去GameStop的商店,讓他們在那裡購買遊戲片,玩一段時間之後可能又到那裡換購其他遊戲。根據我多年來編輯關於該連鎖集團的專欄文章的經驗,以及從我的兒子們後來不再想去GameStop商店、改為在網路上購買數位版遊戲的情況來看,我知道該公司的生意處於垂死狀態,有點像Netflix真正開始起飛後的百視達影視(Blockbuster Video)。因為情況極其明顯,華爾街彷彿所有對沖基金經理都已押注GameStop股價最終將跌向零。
但華爾街專業人士突然發現,他們面對一群對現金流或下一代的Xbox何時推出沒興趣的人。如果一隻股票上漲一個星期,或一天,或甚至只是幾個小時,只要墮落者來得及賣出,他們就會很高興。在之前一年左右的時間裡,他們注意到,有些股票上漲只是因為他們和他們在Reddit上遇到的許多陌生人買了這些股票。這就是人多力量大。
現在他們正在玩一個危險的新遊戲──設法毀掉對沖基金老闆們的生活。截至我發現我兒子是墮落者的那一天,WSB有超過200萬名成員,而隨著他們震撼金融建制,WSB成員人數在短短幾個星期內暴增了三倍。
一些WSB成員認識到,投資基金因為從事「放空」這種操作,可能面臨無限的損失。放空股票使這些基金得以在股價下跌時獲利,這與多數投資人所做的相反。因為許多基金非常積極地放空GameStop,如果該股的價格因為某些原因急漲,這些基金將面臨逃生艙口非常狹窄的險境。由於羅賓漢(Robinhood)之類的券商容許沒什麼經驗的交易者借錢買進股票,並使用作用如同力量倍增器的衍生工具,WSB上的業餘投資人有辦法重創那些放空GameStop的基金。
他們也有這麼做的動機。在美國,許多人對財富不平等和規則不公平有很深的怨氣──美國社會彷彿有兩套規則,一套適用於有錢和有關係的人,另一套適用於一般人。許多WSB成員的成長經歷包括為償還學生貸款而拼搏,以及看著父母在金融危機期間掙扎不已。他們起初只是為了找點樂子和賺點錢,後來有了這個特殊動機:報復那些創造這個被操控體制的人。
他們多數屬於黏著手機長大的世代,直觀和有趣的應用程式使他們可以異常輕鬆地參與股市交易。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他們被困在家裡,百無聊賴,結果發現股票投機買賣以及在網路上與陌生人交流交易心得,甚至比運動博弈更刺激,而且在股市走多頭時,遠比運動博弈有利可圖。在多頭市場中,幾乎每一隻股票都上漲,投資人的挑戰不是選出一隻能賺錢的股票,而是找到賺大錢的交易方式。有些可以影響許多人的影響者(influencers)非常樂意提出建議,他們熱愛迷因,而且有錢──是那種好的有錢人。
這個新類別的投資人不相信傳統的華爾街建議,但他們多數非常樂意從那些影響者和Reddit夥伴那裡獲得啟示。現在,一些似乎很懂艱澀金融知識(例如怎麼放空和利用衍生工具)的WSB成員在談論一個一舉兩得的投資機會──除了可以賺大錢,還可以使那些不好的有錢人變成窮人。唯一的問題是,你必須有「鑽石手」(diamond hands)──無論股價漲到多高,都可以堅持不放手。這正是我兒子的朋友堅持不賣手上股票的原因。
暗地裡囤積一檔股票,壟斷其供給,藉此榨乾放空者,在一九二一年是常見的事,但在二〇二一年就不是了。這早已變成是非法的。但是,如果囤積不是少數有錢人暗中的操作,而是數百萬名彼此不認識的小散戶完全公開的作為,那又如何?即使監理機關大喊違規,他們到底能怎麼做呢?
這一波浪潮在凝聚力量時,監理機關沒有注意到。大型基金的經理人也沒有。他們光是盯著彭博終端機就已經夠忙了,到Reddit上瀏覽迷因對他們來說太浪費時間了。如果他們到Reddit上瀏覽,會看到新晉投機客扛著籌碼,寫下「你一生中將經歷的最大軋空」(the biggest short squeeze of your life)和「打垮機構投資人的新手指南」(Bankrupting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for Dummies)之類的貼文。有些基金經理人甚至會在這些貼文中看到自己的名字,因為WSB上的墮落者瀏覽了證券方面的公開申報資料。GameStop股價不斷上漲時,專業人士起初沒有意識到事態嚴重,反而認為眼前有許多弱雞,於是加碼放空。一如海明威寫過的破產方式,這股導致華爾街某些最大玩家面臨破產威脅的力量緩緩襲來,然後驟然發威。
然後事情變得更奇怪了。隨著擴大的虧損和激增的交易量不但危及那些大舉放空的基金,還可能導致金融流通管道失靈,遊戲被中斷了。人人都在談論GameStop之際,羅賓漢之類的券商突然限制散戶買進該股的能力,而金融肥貓就沒有受到這種限制。這個遊戲被操控了!
但它其實一直都是這樣。
我曾在一家大銀行擔任股票研究部門的主任,後來離開了高級金融業,轉為從事這方面的寫作。在之前總共二十八年的職業生涯中,我從未見過市場上發生引起這種規模的公眾熱議和爭論的事。每個人都從中看到了自己想看見的東西,多數人同情小人物。我也是,但不是因為金融業者不容許散戶大軍隨心所欲地買進GameStop的股票,而是因為這個事件並未成就一場革命。
華爾街被迫短暫採取守勢,主要是出於技術性原因,不是因為有陰謀。除了少數基金損失慘重,金融業其實樂見GameStop事件。大衛戰勝巨人歌利亞的故事對金融業來說是很悅耳的。熱愛迷因的散戶大軍智取華爾街大戶?有人貼出證券對帳單的螢幕截圖,顯示獲利高達五〇〇〇%,帳戶餘額數百萬美元?在喧囂的多頭市場中,一對光鮮亮麗的年輕男女總共只有五個月的交易經驗,就已經在TikTok上發表教學影片,講述他們如何因為只買進上漲的股票,已經再也不必工作了?
對於有人贏走數百萬美元並為此歡呼雀躍,華爾街金融業者非常不是滋味,就像拉斯維加斯賭場遇到賭客贏大錢那樣?才不是。業者樂於藉此宣傳。這正是為什麼有人玩老虎機中大獎時,會出現引人注意的燈光和音樂,以及為什麼贏得威力球(Powerball)彩券大獎的人,會被要求拿著一張巨型支票讓記者拍照。長期以來,散戶券商一直在賣這種廣告:「你高中時期最蠢的同學」在投入金融市場買賣之後,如今經常在他的超級遊艇上與模特兒開派對。但GameStop事件?這是那種有錢也買不到的廣告。
現實生活中發生瘋狂的事情時,我常覺得那就像某部電影。我想並非只有我這樣,因為很多人說,WSB成員打敗貪婪的金融業者,就像《你整我,我整你》(Trading Places)的情節:落魄的比利.雷.瓦倫丁智取腐敗的杜克兄弟,在期貨市場使他們輸到破產。「賣啊,莫蒂默!賣啊!」
我很喜歡那部電影,但我首先想到的是比較嚴肅的《天搖地擺震山河》(Zulu Dawn)。該片由伯特.蘭卡斯特(Burt Lancaster)主演,講述伊散德爾瓦納戰役(Battle of Isandlwana)。在這部電影中,一支掌握當時最新軍事技術、極度自信的英國殖民軍隊,被一群他們視為原始人、手持長矛的非洲戰士擊敗和屠殺。在GameStop事件的那個星期裡,看到以下這種標題,就會覺得股票市場像是上演了一場伊散德爾瓦納戰役:「GameStop狂熱揭示了華爾街的權力轉移──專業人士岌岌可危」、「笨錢追捧GameStop,並以華爾街的方法打敗了華爾街」。
但事件塵埃落定,我改變了想法。現在我覺得它比較像《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Attack of the Clones)。戰鬥非常刺激,甚至可說是英勇的;人人都為安納金歡呼打氣,希望他能打敗貪婪的貿易聯邦,但你隨即想起這是一部前傳,故事的結局是大家已知的。一股更大的力量在背後蠢蠢欲動,樂於看到戰鬥。華爾街樂見市場波動,而且如果數百萬名沒什麼經驗的新投資人帶著他們的儲蓄湧入市場,造成波動,華爾街更是欣喜不已。誰在乎他們是否殺了杜庫伯爵?
圍繞著GameStop和其他迷因股的戰鬥最終變得太刺激了。券商不得不拔掉插頭,以避免燒毀系統的電路;這引出各種尷尬的問題,但沒人提出真正重要的問題。美國人被激怒了,各政治派別的政客也是。在券商當中,羅賓漢的沮喪客戶特別多,他們憤怒不已,重提該券商過去的一句行銷口號:「讓人們交易。」(Let the people trade.)
直到我們的故事開始前不久,華爾街一直在擔心相反的問題。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美國金融業正享受著有史以來最長的多頭市場和不錯的利潤,但它的客戶越來越聰明。技術應用、競爭和財務教育正危及華爾街的賺錢機器。連年輕的儲蓄者也開始懂得利用費用低廉的指數基金,買進後適時調整資產配置,或借助機器人理財顧問做這些事;這導致華爾街失去以百億美元計的收入,那是投資人過去因為買賣個股和投資於共同基金,貢獻給金融業者的。一名焦慮的分析師寫了一份報告,指那些不追求打敗大盤、費用低廉的指數基金「比馬克思主義還糟糕」。
事實上,散戶認為他們可以與所謂的「聰明資金」(smart money)競爭時,金融業才享有最好的時光。墮落者是華爾街想要的那種顧客。沒人預料到他們會在派對變得太狂野時,幾乎拆掉辦派對的地方,但羅賓漢等券商和那些受創的對沖基金下次會有更好的準備。投資大戶吵著要投資於這些業者。
那天早上我看到即將發生什麼時,認為這是我想寫的東西。在隨後幾天的雲霄飛車旅程中,我看到政界、新聞媒體和一般民眾的反應時,我知道我必須寫。這是瘋狂和迷人的一系列事件,是集合金融創新、自大、經濟不確定性、暴民心態、世代紛爭和致命瘟疫的一場完美風暴。短短幾個星期內,就至少有四部關於「Reddit革命」的電影在醞釀拍攝。我知道它們會比較像《你整我,我整你》或《天搖地擺震山河》,或許還將帶有一點《動物屋》(Animal House)的味道。
但我要講的是一個不同的故事。它同樣瘋狂,但沒那麼黑白分明,充滿與流行敘事背道而馳、令人尷尬的事實。沒錯,情況失控了,小散戶或許真的震撼了金融建制,但他們真的掀起了一場革命嗎?遠遠沒有。散戶交易者在華爾街食物鏈中有其傳統位置,而在事件塵埃落定、盈虧確定之後,這一點並沒有改變。不過,在一段很短的時間裡,散戶交易者成了金融體系中的頂級掠食者,一些﹁聰明資金﹂則淪為獵物。我將分兩部分交替講述這個故事,一部分是關於一個聰明年輕人的唐吉訶德式冒險,他確實智取了華爾街,最終激勵其他人來試自己的運氣;另一部分是探索導致和助長這場「革命」的各種機制。在這些章節中,我將詳細說明華爾街如何將數百萬名新投資人帶進它的遊戲場,誘使他們相信自己在華爾街的遊戲中占有優勢,最後利用他們大賺一筆。
但我也會分享一些好消息。小人物真的有辦法抵抗體制的壓迫,而你看完這本書時,會知道自己可以怎麼做。
首先,我想介紹這個故事的關鍵人物,包括華爾街鉅子,當中一些人幾乎淪為貧民;矽谷的才俊,他們太聰明了,不會懷疑他們所造就的群體的智慧;以及一個不情願的革命者,他具有鋼鐵般的意志,激勵了一大群散戶投資人參與這個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