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牟宗三先生早期文集補編

牟宗三先生早期文集補編

  • 定價:800
  • 優惠價:75600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18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當代新儒家中最富原創性與影響力的哲學家──牟宗三先生,他是近代中國重要的哲學家與教育家,一生致力於弘揚中華文化,對於中國文明的推廣及其現代化厥功甚偉。

  2003年由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規劃,編輯委員會歷時六年精心整理編校完成了《牟宗三先生全集》,其篇幅龐大、並匯聚了當代著名學者共同編纂,詳實地呈現牟宗三先生的學思歷程。

  本書編者李明輝教授亦為當年《全集》編輯委員的一員,負責編輯牟先生的早期文獻。在《全集》問世後,學界陸續發現數十篇牟宗三先生早期的著作。例如,彭國翔教授在哈佛大學發現了牟先生所撰兩萬多字的小冊子《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推測為當年招商局訓練員工時所使用的政治教育教材。本書不只收錄此文,也收錄了彭國翔教授為此一新材料所撰寫之解說。此外,隨著網路的發達,海峽兩岸的學術研究者蒐集到更多未收入《全集》的文章。李明輝教授結合兩岸學界之力,仔細考定其真偽,並收入董志威先生所做之考辨。這些新文獻再度反映了牟先生一生的現實關懷,有助於後代研究者更加認識牟先生的思想,並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牟先生的思想內涵。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牟宗三(1909-1995)


  字離中,出生於山東省棲霞縣。中國現代哲學家,是現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3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任華西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東海大學、臺灣大學、中國文化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新亞研究所等校教授。1987年獲香港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

  英國《劍橋哲學詞典》譽之為「當代新儒家中最富原創性與影響力的哲學家」。牟先生畢生致力於弘揚民族文化,對中國文化的現代化與世界化作出巨大的貢獻。其許多著作被譯成英、韓、德等文字。主要著作有《心體與性體》、《現象與物自身》、《佛性與般若》、《才性與玄理》、《圓善論》等;另有《康德的道德哲學》、《康德純粹理性之批判》、《康德判斷力之批判》、維特根斯坦《名理論》等譯作,以上各書均收錄於《牟宗三先生全集》套書中。牟宗三先生的哲學成就代表了中國傳統哲學在現代學術發展的新水平,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

編者簡介

李明輝


  原籍臺灣屏東,1953年出生於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及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其後獲得「德國學術交流服務處」(DAAD)獎學金,赴德國波昂大學進修,於1986年獲得該校哲學博士。曾擔任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客座副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廣州)中山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以及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目前已退休。主要著作有《儒家與康德》、《儒學與現代意識》、《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康德倫理學發展中的道德情感問題》(德文)、《儒家思想在現代中國》(德文)、《孟子重探》、《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儒家人文主義:跨文化的脈絡》(德文)、《儒學:其根源與全球意義》(英文)、《康德與中國哲學》,譯作有H. M. Baumgartner的《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導讀》、康德的《通靈者之夢》、《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未來形上學之序論》及《道德底形上學》。

 
 

目錄

編者序言 李明輝
《牟宗三先生全集.早期文集》佚文考 董志威
1 中西兩大社會思潮之評判
2 合理與革命
3 召集臨全代會之真義何在?
4 辯證法總檢討
5 讀懷悌海著的《理想之前進》
6 盡能與佉執
7 國士
8 風尚
9 從詩詞方面研究中國的人生典型
10 從《水滸傳》到青紅幫
11 論讀經
12 青年與社會
13 關於中國農村的現狀
14 中國人與不容中律
15 張君勱著《明日之中國文化》書評
16 張東蓀著《認識論的多元論》書評
17 從公有到私有
18 編者後記(一):談本刊態度
19 編者後記(二):談本刊目標
20 編者後記(三):談戰爭
21 編者後記(四):談國家哲學與社會學
22 編者後記(五):談輿論
23 說自己的話
24 評現行大學教育
25 一個開明階段是必須的
26 輿論的造成與保障
27 廬山禮賢之政治意義
28 加拿普著《言語之邏輯句法》書評
29 論因果
30 邏輯之「必」與實事之「必」
31 論構造
32 解惑
33 知識階級之命運
34 《立國之道》末章:我人思想之哲學背景
35 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
附錄 牟宗三的共產主義批判:以《全集》未收之《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為中心 彭國翔

 
 

編者序

  2003年,在牟宗三先生辭世八年之後,聯經出版公司出版了《牟宗三先生全集》,共33冊。這是當代儒學研究的一大盛事。其中,收入第25及26冊的《牟宗三先生早期文集》是由筆者和黎漢基先生負責編輯的。當年的網路不像現在這麼發達,為了蒐集牟先生早期的著作,筆者曾親赴美國東西兩岸的大學圖書館、國會圖書館及北京的若干圖書館,並且得到不少大陸及香港學界朋友的協助。蒐求所得極為豐富,共得68篇,排版後超過一千頁。當時筆者雖然不敢保證無所遺漏,但估計遺漏的文章不會太多。

  不意《全集》出版的次年,即2004年,當時任教於北京清華大學哲學系、目前任教於浙江大學哲學系的友人彭國翔教授偶然在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圖書館發現牟先生撰寫的兩萬多字的小冊子《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臺北:招商局訓練委員會,1952年3月),並將全文影印給筆者。筆者在參與《牟宗三先生全集》的編輯工作時,根本不知道有這份材料存在,也從未聽到牟先生提過這本小冊子。這本小冊子可能是當年招商局訓練員工時所使用的政治教育教材。由於它不對外公開發行,故不為學界所知。彭教授特別為這份新發現的材料撰寫了〈牟宗三的共產主義批判─以《全集》未收之《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為中心〉一文。筆者便安排將此文連同牟先生的《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全文刊登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的《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9卷第3期(2009年9月出刊)。

  及至2011年,當時的山東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碩士生李強先生(目前任教於西安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又藉由網路發現牟先生早期一批未收入《全集》中的文章。李強先生除了提供筆者這批資料的原始照相版之外,還將部分文章轉成了Word檔。但是這批材料極為雜亂,尤其是署名「光君」的若干文章很難斷定是否出自牟先生之筆。「光君」是牟先生早期常用的筆名之一。筆者當時的研究工作極其繁重,加上罹患糖尿病與梅尼爾氏症,體重暴跌20公斤,經常耳鳴、暈眩,實無餘力處理這批材料。但筆者還是委託研究助理吳明峰先生校訂李強先生所提供的Word檔。

  2017年8月廣州中山大學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生董志威先生也藉由網路發現牟先生早年一批未收入《全集》中的文章,而將這批文章及其Word檔傳給筆者。在這批文章中有部分文章與李強先生所提供的文章重複。筆者便將李強先生所提供的材料傳給他。他將這兩批材料加以彙整,並將李強先生所提供的三篇文章由照相版轉為Word檔。更重要的是,他對這兩批材料加以考證,剔除了其中顯然非出自牟先生之筆的材料後,共得35篇,約20萬字。董先生的考證極有說服力,經筆者與他反覆討論後定稿,即〈《牟宗三先生全集.早期文集》佚文考〉一文,今收入本書中,作為導論。這批新材料之發現,主要得力於這十幾年來網路搜尋功能之快速發展。

  除了以上的35篇文章外,本書亦收入彭國翔教授所發現《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並收入其〈牟宗三的共產主義批判─以《全集》未收之《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為中心〉一文,作為本書之附錄。同時,筆者委請研究助理王又仕先生負責編輯、校勘及排版的工作。故本書之出版可說是兩岸學者共同努力與合作的成果,對於關心牟先生思想與當代新儒學的研究者特別具有參考價值。

  近年來,大陸儒學界流行「港臺新儒學是心性儒學,大陸新儒學是政治儒學」的二分法。彭國翔教授最近著有《智者的現世關懷:牟宗三的政治與社會思想》(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6年)一書,其構思雖早於這種二分法提出之前,但在客觀上有力地反駁了這種偏見。持此論者恐怕都未全面研讀過牟先生在政治與社會方面的文字,尤其是早期的著作。因為在牟先生早期的著作中,討論政治與社會問題的文章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這反映出他早年對現實問題的深切關懷;而正如彭教授該書所示,牟先生這一關懷也是貫徹終生的。筆者相信,本書之出版有助於澄清這種偏見,使研究者能更全面地把握牟先生的思想。

李明輝
中華民國111年5月於臺北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69781
  • 叢書系列:牟宗三先生全集
  • 規格:精裝 / 488頁 / 14.8 x 21 x 6.8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1 中西兩大社會思潮之評判

A 事實、實踐與理論

A(一)這三個東西有分別清楚的必要。不然,科學即有點危險,而客觀知識也就不可能。所以在寫本文以前先提出這三個問題以討論之。

A(二)先說事實,事實即是外於人類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東西,或更具體點說是佔有一特殊「空、時」格的那件生起+現象。每一生起現象是一事實。每一事實,一經發生,即有其客觀存在,即有「是其所是」的性德。我們不能隨便去取,我們要從它,它不能從我們。我們可以如實地認識之,了解之,解析之。固然,當認識或解析事實之時,主觀色彩不能說一點沒有,但我們卻有意識地總希望其沒有。科學家之對付事實即是如此,而科學也即是由這種態度研究事實所得的結果。

A(三)我們可以把事實大別為二:一是自然事實,一是社會事實。自然事實不成問題,社會事實則有說明之必要。社會事實易與實踐相混。其實社會事實由人類實踐而成,但不就是實踐。實踐是實際行動即是說他在那裡作。至於「他在那裡作」這個活動現象則是一件事實,這個活動現象終了的時候,即可以把它看成一件已成的事實。陳涉揭竿而起,當其作實際行動時是實踐,即由於某種刺激而發生某種思想以作某種行為,他這種活動現象是一件事實。其行動終了時活動現象即成了歷史上揭竿而起的一件革命事實。社會事實即由這類性質而形成。社會事實與實踐分不開也就在此。雖然分不開,兩者卻非同一。

A(四)社會事實既與實踐分不開,所以即有說明實踐之必要。實踐即是人類一切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之實際行動。故一個人之實踐,必有其個人的思想、背景、動機與目的,換言之,總有其特殊的主觀性。因為其有主觀性,故有責任可負;有責任可負,故有是非善惡之評判。是者、善者,名之曰「合理的行為」。殺身成仁之文天祥,我們可以說他的實踐行為是合理的;賣國求榮的秦檜可以說他是非的、惡的行為。然而兩人之行為一旦成為科學所對付的歷史事實,則事實本身即成為客觀的,是其所是的。我們只解析其組織與性德,而不能批判它的是非善惡。判其是非善惡者,判其行為也,非判客觀事實也。

A(五)因為實踐帶有主觀性,即帶有情感的衝動性,所以就有合理與否的差別。此於群眾行為上尤然,並且因此,明知合理而不為,明知背理而為之的情形,也即發生出來。所以實踐總是實踐,而不能與事實混。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_領券折百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