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
走進宮澤賢治的超現實國度
賴嘉綾(作家、繪本評論人)
如果用人工智慧模擬宮澤賢治(1896-1933)的文字,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應該有會說話的動物吧?擬人化的寫作在各種文化裡都曾有著名故事,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安徒生童話。創作者將人的個性經由動物來表現,或藉由強化動物天生的特質得到效果;如狡猾的狐狸、愛現的孔雀。宮澤賢治童話裡的動物,牠們有各別需要,也和人類世界有互動。譬如去求果許拉琴療病的小老鼠、圍觀男孩布巾跳舞的鹿群,在文章裡動物不只用來演出人們無助、好奇的性格,人也經由與動物的對話得到在人際間得不到的啟發。西方動物寓言偏重道德說教,宮澤賢治著墨在同理心;本著日本萬物皆有神靈的敬意,他將果實、樹、北風等自然角色置入故事的方式獨樹一格,是其他文化裡較少見的體貼。
愛貓的朋友可以想像有個辦公室,推門進去都是各種貓的事務員嗎?我們驚訝豐富銀杏果實的同時,可曾想像銀杏果兩個兩個飛起來的樣子?如果可以聽得懂動物交談,你會想知道森林裡的鹿群在說什麼嗎?還有那位琴音不準又經常跟不上拍子的大提琴手,他的音樂真的可以治療動物嗎?如果有一天,我們收到邀請函要為一群橡實審美的話,評選的標準會是什麼?如果你像我這樣對宮澤賢治的作品不夠熟悉的話,在閱讀宮澤賢治後會有什麼樣的觸動呢?我們先來想像於一百年前的日本,有位年輕人從家鄉岩手縣的花卷市獨自前往東京,他在那裡開始寫作童話,累積了三千多頁的稿紙,不到一年就因為妹妹生病而返鄉。隔年妹妹去世,他哀慟的寫了詩,後又自費出版詩集和童話,並沒因此受到重視。直到三十七歲過世後,這些作品才得到賞識。
讀到這些作品時,我們看不到年少貧困,因為寫作而得到殊榮的安徒生,我們只能默默感受著宮澤賢治的踽踽獨行;我們讀不到有目的的教條思考,但可以感受撫慰小人物的期許。我們看到更多身為人的核心價值,就算一事無成也值得好好過一生。就像我們觀看梵谷的畫,享受安靜中的執著與狂想,宮澤賢治的童話超脱現實又能扭轉世俗,不論是呼應著各懷心計的人性,或是非紛擾論斷的時代,孩子們離家時躍躍欲試的忐忑,或是那位已經認真彈奏卻總是拖累團員的大提琴家,我們也經由動物的善良陪著他擔起所有壓力。
在西方,除了因為信仰有別,幾乎每位著名繪者都會完成一本與耶誕節相關的繪本;在日本,繪本創作家更想要擁有一本將名字放在宮澤賢治旁的作品。這也是我們在這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眾多繪本家參與的原因,他們讀著宮澤賢治的作品長大,從這些故事的想像中得到期待未來的勇氣,在成為名家後,再以自己的風格為宮澤賢治的故事增添風貌,陪著年輕一代長大。